•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2
  • 409
  • 72
  • 33
  • 15
  • 5
  • 1
  • Tagged with
  • 535
  • 535
  • 142
  • 140
  • 132
  • 110
  • 108
  • 106
  • 105
  • 84
  • 81
  • 75
  • 70
  • 69
  • 6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之研究 / Research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hareholders of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s, strengthen shareholder activism upgrade

陳耀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治理是指一種指導及管理企業的機制,以落實企業經營人的責任,並保障股東的合法權益及兼顧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我國自1998年起向國內公開發行公司宣導公司治理之重要性,行政院於2003年1月7日,並提出「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作為推動公司治理之依據。當時即陸續推動與執行各項政策,包含制訂符合國情之上市(櫃)公司公司治理相關實務守則、推動電子投票等;惟依據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2012年評鑑結果,我國由第4名下降至第6名,其報告顯示我國雖逐步推動公司治理改革,但速度相較其他亞洲國家落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爰於2013年公布行政院院會通過之「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揭櫫我國之公司治理改革決心,引導未來五年之改革方向,其中「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更列入公司治理藍圖五大計畫項目中的第二大項,而擴大實施電子投票更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的首要推動步驟,可見電子投票對提升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為了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我國於2005年6月22日公布修正公司法,正式賦予公司召開股東會時,得採行電子方式供股東行使表決權之法律依據,期能使我國之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維護能與國際接軌;惟「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仍然未被各上市、櫃公司廣為採用,推動成效不彰。2010年10月的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年會提出「CG Watch」報告,指出我國推動股權權益的狀況上並未有太大改善,比如公司對國外投資人「通訊投票」、「分割投票」權益的行使,相關法規及配套仍不夠完備,於是主管機關於2011年修正公司法177條之1,授權證劵主管機關得要求公司採用電子投票,同時立法開放「分割投票」,方便外資機構法人行使表決權,這幾年來的核心問題獲得具體的改善。 基此本研究將以股東會電子投票之法令、制度為經,佐以實務之見解為緯,參考外國經驗,藉由對美、日等國股東會制度及實務之探討,一窺國際之現況及未來發展之趨勢,藉由分析現行之制度並勾勒未來推動之建議供各界參考。本研究除分析我國股東會之基本概念、表決權行使方式、股東會召開的問題,另針對我國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與現況進行背景說明,並介紹我國電子投票實施之架構及現況,分析我國電子投票制度對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之影響,期望股東會電子投票被各上市、櫃公司廣為採用,最後並提出對相關主事者之建議及對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以期經由各界之集思廣益,共同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國際化而努力。
2

電子學習網站的經營類型與演進 / Business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of E-learning Web Site

陳美吟, Chen, Mei-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據微軟公司LRN技術標準聯盟的名單,篩選出七家已在美國Nasdaq IPO公開發行(Blackboard, Hungry Mind 除外),並經營成功的學習網站,成為同業中具有參考價值的個案,包括Hungry Mind, Lear2.com, Click2learn, Digital Think, Blackboard, Skillsoft, SmartForce, 等,以資源基礎論為研究主軸,探討:1.電子學習網站的初始資源與網站類型選擇的關係?2.各類型電子學習網站的發展演進歷程?3.各類型學習網站其資源取得方式的比較?4.及不同類型電子學習網站其營收模式差異比較?研究發現如下: 一、初始資源會對日後網站經營類型的選擇有影響。以線上錄影帶通路起家的Hungry Mind因為自身的初始資源偏向於網路金流、物流服務的提供,所以在進入電子學習網站後,自然以提供學習者更具附加價值的學習「服務」為優先切入點;而過去就是遠據學習錄影帶製作的Skillsoft與SmartForce則在後來以「內容」為事業發展的核心。 二、網站類型影響經營範疇的歷程演進。綜觀整七個個案的分析,我們則可看出,以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技術平台開發型的廠商Blackboard最早出現,接著是提供整套服務的供應商,最後才是單純學習服務類型的廠商;而不同類型的學習網站,在「服務」、「技術」、「內容」三大範疇的發展歷程各不相同。其發展路徑排除發展當時的產業互補性資源的完備性的因素不看,大致可看出皆由個別所屬核心資源的範疇開始,再漸漸進入其他範疇的發展。 三、網站類型影響核心資源的取得方式。從個案中,我們同時可看出,不同類型的學習網站其各種經營範疇的資源取得方式互異。整體而言廠商多半採取交互運用的方式來建立。屬於必要核心資源,通常採取「內部化」的方式取得;而對於「技術」只是互補性資源,但仍然採取內部化的方式取得的廠商,主要是為了建立內容格式的標準,希望藉由技術的障礙,讓既有的格式成為產業標準;對於服務只是互補性資源,但仍採內部化方式取得的網站,其主要原因為,產品服務的能力乃是從本身技術能力所衍生而來,是一種很合乎自然發展的路徑;除了以內容為核心經營範疇的網站是採內部化的方式來建構外,其餘類型的學習網站多半採取策略聯盟的方式取得「內容」,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教材內容生成不易,廠商們為搶得市場的知名度的時效性,採取策略聯盟乃是較為有效率的資源取得方式。而在合作網路的資源方面,不同類型的網站在建構上並無差異,主要都是以策略聯盟的取得方式居多。 四、營收模式會因網站類型的不同而有差異。我們可看到,涵蓋不同經營範疇的學習網站因部屬資源不同,會有不同的營收模式。大體而言,課程費的收益主要來自課程資源能力的部屬;企業會員費收益主要來自合作網路關係與課程資源的部屬;佣金收入主要來自於入口網站及社群資源的部屬;系統建置資源服務收益主要來自於技術專業服務資源的部屬;而工具平台ASP收益主要來自於技術資源及學習加值服務等資源的部屬。 最後依據國外學習網站的發展歷程,針對國內許多有心進軍電子學習市場的廠商提出對應性的參考建議,希望此些建議可以幫助國內廠商對別人已歷經過的經驗截長補短,進而讓以中文內容為主的電子學習網站能在台灣的土地上生根茁壯,成為全球進入中文電子學習網站的窗口。
3

台灣區主要電子零件供給與需求之研究

張夢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台灣半導體產業之探討與投資分析

廖啟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若要說臺灣的產業中,選出一項大家認為最重要的產業,那無疑是非電子業莫屬了。這可以從921大地震之後,優先供電復工區域,就是以電子業重鎮科學園區為主得到證明。若要投資人選擇最有前景的產業,相信也是電子業。半導體產業在電子業中不僅產值最高,也是所有電子業的上游工業,可以說非常的重要。然而因為電子產業的複雜性與專業性,要瞭解並不容易,因此本文透過說明分析半導體產業的上下游關聯性及產業前景,相信會有助於投資人選擇優良的投資標的。筆者試著用最白話的方式加以實體圖形說明,希望投資人看完本文之後,對於報章雜誌所報導的消息或新聞,不再會有陌生之感。 本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先將半導體的相關名詞作一說明;再來勾勒出半導體的上中下游共分為五大部分,包在IC設計、光罩、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分離元件等;最後分析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展望,以及分析今年景氣邁入新循環的原因。透過這一章,我們將對半導體產業建立起一個完整架構。 第二章IC設計。第一節說明了IC設計業的特性以及利基與風險所在,並將IC設計業應用的種類分門別類的介紹,讓大家認識同樣是IC設計類,卻有不同的產品。第二節將目前能與英代爾挑戰的威盛興矽統科技做一對比,分析兩者的營業策略與晶片組未來的發展情形。第三節說明互動式玩具背後的推手-凌陽科技競爭的優勢。第四節介紹IP產業的新星-智原科技,透過分析IP 和ASIC的定義以及重要性和前景,來使大家瞭解智原科技是否具有「股王」的架勢。 第三章光罩。說明光罩的特性及製造流程,並將光罩業面臨的問題提出。第四章是晶圓製造。每一節中介紹晶圓的種類,並說明「晶圓製造」與「製造晶圓」兩種行業的不同;第二節解釋了報章雜誌中常出現的名詞「良率」與「製程技術」;第三節在說明「晶圓代工」與IDM的分別之外,也介紹了臺灣半導體業專有的「垂直分工」特色;第四節將目前DRAM所遭遇的問題以及重要性做一剖析;第五節把臺灣這兩年遭到美光公司控告傾銷的案件來龍去脈作一分析 第五章封裝測試。本章其實包括三部分:導線架業、封裝業、測試業。第一節介紹封裝測試的流程;第二節介紹導線架的種類及未來的走向;第三節介紹封裝業的技術發展以及「大者恆大」的趨勢;最後一節測試業,介紹測試業的發展情況及未來的技術導向。 第六章分離元件。第一節介紹分離元件的兩大類:二極體和電晶體,並說明兩者的功能與應用;第二節說明整體產業的供需情形、上下游關係,以及最具發展潛力的發光二極體,並分析發光二極體產業的優缺點。 分類是所有學問之始,希望透過分類的說明,使閱讀本書之人在做市場分析時,不再把「臺積電」與「日月光」、「威盛」與「漢磊」做同一類股(半導體類股)比較。雖然無法囊括所有關於半導體產業的公司,但是對於常見的名詞以及重大的新聞或事件,在本文中都盡量加以納入說明,務必使所有閱讀本書之人,能瞭解半導體產業的前景與關聯,不致在投資時做了錯誤的判斷。
5

台灣年輕族群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未來需求 / Service demand of 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 for young adults in Taiwan

黃舒意, Huang, Joan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年輕族群對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未來需求 / The revolution 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had a strong impact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panies. In order to better forecast the future demand of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trend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learn what the market demands for 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 will be among young Taiwanese consumers in 2015. This thesis covers consumer behaviors and future technology trends. The targeted study groups are young adults in Taiwan currently ranging in age from 20 to 40; the focus is on those with a mature mind-set and sufficient economic support. This group of people uses many hi-tech electronic products in their daily lives. This research explores various factors that shape demand, such as gender, age, education, profession, and annual incomes. Using this approach as a basis, the future demand of young adults in Taiwan may be better forecast. This research lays out a long-term innovative products plan. Manufacturers in the IT Industry may also refer to the survey data as a guideline to suggest future developments in IT infrastructure.
6

在網際網路衝擊下金融電子資料交換角色探討 / A Study of Internet Impact on Financial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潘世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各種電子銀行通路可藉由網際網路及網頁技術與客戶直接溝通,電子支付通路因而更加暢通。在此衝擊下,行庫及企業對扮演跨組織系統中帳務性資料交換及清算角色的金融電子資料交換通路該何去何從?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本研究由三個方向來探討「金融EDI通路發展的期待」,從六個考量因素來探討「網際網路衝擊的考量」。研究顯示「金融EDI通路發展的期待」與「網際網路衝擊的考量」卡方檢定列聯相關結果顯示:三個期待方向皆呈統計顯著性。「維持現狀」之期待與「行庫及企業本身的特性」、「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成本考量」、「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速度考量」具相關性。「結合方式」之期待與「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成本考量」具相關性。「完全取代」之期待與「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速度考量」具相關性。研究亦顯示在「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成本考量」上,若有妥善解決之道,則金融EDI用戶會傾向透過開放的網際網路資訊高速公路來連上專屬的金融EDI通路來作業,否則金融EDI用戶會傾向仍維持採用原來的專屬金融EDI通路。在「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速度考量」上若有妥善解決之道,則金融EDI用戶會傾向把在專屬網路上的EDI及金融EDI作業方式完全轉移到開放的網際網路上進行。否則金融EDI用戶會傾向仍維持採用原來的專屈金融EDI通路。本研究附帶探討在「行業別」對「網際網路衝擊的考量」各考量變異數分析及T檢定發現:金融機構比非金融機構重視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優勢考量、速度考量、及安全考量。而非金融機構則比金融機構重視發展網際網路應用的阻力考量及成本考量。而各項衝擊考量中有明顯差異之子項則可提供作為兩類機構在發展網際網路相關應用之考量重點。在「職稱別」對「網際網路衝擊的考量」各考量變異數分析及T檢定發現:資訊單位對網際網路衝擊的認知普遍高於業務單位,而各項衝擊考量中有明顯差異之子項則可提供作為雙方在進行網際網路相關之資訊化業務溝通的討論重點。本研究結果可提供金融EDI政策制定單位、金融EDI服務提供單位對金融EDI定位及後續功能發展方向之參考,也可提供使用金融EDI的行庫及企業在推動金融EDI作業時,對相關的考量因素能有較明確的認知。
7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in Novel Conjugated Molecu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Photoelectrochemical Devices / 新規共役分子におけるエネルギー・電子移動および光電変換デバイスへの展開 / シンキ キョウヤク ブンシ ニ オケル エネルギー デンシ イドウ オヨビ コウデン ヘンカン デバイス エ ノ テンカイ

Shibano, Yuki 25 September 2007 (has links)
学位授与大学:京都大学 ; 取得学位: 博士(工学) ; 学位授与年月日: 2007-09-25 ; 学位の種類: 新制・課程博士 ; 学位記番号: 工博第2867号 ; 請求記号: 新制/工/1421 ; 整理番号: 25552 /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3396号 / 工博第2867号 / 新制||工||1421(附属図書館) / 25552 / UT51-2007-Q797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分子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今堀 博, 教授 川﨑 昌博, 教授 榊 茂好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8

政治態度對電子口碑擴散影響之研究 /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Attitudes upon the Spreading of Electronic Word-of-mouth

羅彥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口碑傳播向來扮演資訊傳遞與擴散等重要的角色,隨著網路使用的普及,電子口碑成為新形態的口碑傳播方式。本研究以政治議題作為主題,探討電子口碑的前因與後果。電子口碑由兩個構面組成,會受到個體本身具有的政治態度所影響;此外,電子口碑行為是電子口碑的實際體現,不同的電子口碑構面是否會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電子口碑的擴散行為?本研究欲探討電子口碑所包含的構面,接著欲證實政治態度、電子口碑與電子口碑行為三構念之間的影響關係。研究對象為關心時事與政治的網路族群,採用網路問卷,共計獲得181份有效問卷,以迴歸分析討論三構念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電子口碑的構面可分為線上意見領袖與線上意見尋求;政治態度的構面則包含了外部政治效能感、內部政治效能感與政治信任。兩構念之間具有如下關係: 1.外部政治效能感能正向影響線上意見領袖 2.內部政治效能感能正向影響線上意見領袖 3.政治信任能正向影響線上意見尋求 此外,電子口碑也經證實能夠影響電子口碑行為: 1.線上意見領袖能正向影響線上轉寄與線上交談 2.線上意見尋求能正向影響線上轉寄與線上交談 藉由電子口碑模式的確立,能瞭解政治議題的網路擴散效應,並提供另一個資訊傳遞與交流的新型態管道。
9

政府採購電子化成效評估指標建立 / Study of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Indi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Government Electronic Procurement.

紀人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目的係以採購電子化對行政機關或企業的影響來建立政府推動採購電子化後所帶來的成效評估指標,並透過次級資料進行分析。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快速成長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改變了許多行銷、管理、服務及商業行為的型態,各國政府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國,以及國際性組織無不重視此一趨勢,均積極推動政府服務電子化與網路化的工作,我國在推動電子化政府的政策下,舊有政府採購作業流程再造,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建置電子採購系統也成為主要推展方案之一,以期建構一個所謂公開透明化、公平競爭、有效率的政府採購作業環境。 本文先透過文獻整理與專家訪談來建立採購電子化成效評估初步架構,並以專家德菲法問卷方式來確認架構與指標的重要性,建立最終評估架構。而後依照德菲法專家群體的特性進行分群探討瞭解對指標重要性看法的分歧。並依據行政院研考會 2009 年度委託研究案「電子治理成效指標與評估:G2C與G2B期末報告」為次級資料。探討專家群體與廠商使用者對於採購電子化成效看法之落差。 透過德菲法方式建立的採購電子化評估最終架構,包括3個構面(立即可見效益、非立即可見效益及使用行為)、8個面向(時間、成本、價格、透明、課責、整合、使用滿意度及服務使用)與18個指標。綜合德菲法專家分群比較與次級資料分析所整理結果,發現政府機關德菲法專家指標的重要性評判比起學者專家分布較高,可能原因是政府機關組織較為保守,且對採購電子化的效益比起學者專家較為直接與強烈。而中央政府專家對成本面向的指標重視程度較地方政府專家高,可能是中央政府採購電子化程度較高,對其帶來的成本減少感受較為強烈。而對應本論文所建立的採購電子化成效指標,次級資料顯示廠商使用者對採購電子化是否帶來其成效同意程度不高。顯然政府未來在制定採購電子化相關機制或系統,除了持續減少使用者採購相關成本及時間,努力改善採購環境的透明及課責程度,更應提供客製化或整合性服務,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提升政府採購電子化成效。
10

影響電子採購模式之因素探討─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

劉智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球筆記型電腦業的競爭,以及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對台灣資訊產業的重要性,使得該產業中企業的發展備受關注。結合上游數百家國內外的零組件供應廠商,集中在中心廠製造、組裝,無論是BTO、CTO還是TDS的經營模式,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滿足客戶及最終消費者,快速回應市場的需求,同時減少因產品生命週期縮短所可能產生的庫存損失。於是,供應鏈的效率成為眾所矚目的議題,其中採購活動中不論物流還是資訊流的快速往返,已非傳統採購流程所能負荷。因此從文獻整理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供應鏈變革的過程中,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深入,從單純只是存貨、排程的運算,到統合企業整體的資源,電子採購更是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供應體系。本研究以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中心廠的觀點,透過個案訪談的方式,瞭解業界實際電子採購模式的運作,同時從零組件特性、供應商型態以及客戶代工策略三個角度,歸納客觀的採購情境對於電子採購模式選擇的攸關性,以及因素如何影響模式的選擇做深入的探討。

Page generated in 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