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合資經營與其會計處理之研究

蔡美璉, CAI, ME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資經營由來已久,唯二次大戰後才於國際經濟舞台上扮演積極角色。其不僅為先進 國家開拓海外投資之一新途徑,且為開發中國家帶來生命力─資金的引入、技術的提 昇。台灣正處工業結構轉變時代,外資及技術的引入乃迫切需要,合資經營為一可行 途徑,有鑑於此,遂進行本研究之計劃。本論文之內容計分六章十七節,首先就合資 經營之定義、經營之優勢、外國投資人進行海外投資將面臨之障礙、及合資經營企業 之契約加以探討;並對合資經營企業有關屬性之相關性加以剖析;進一步介紹合資經 營企業之會計處理,而對於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第十八號、第二十三號意見書有關投 資於合資經營之會計處理加以研究;最後以目前合資經營之發展說明此種新潮流之湧 至乃不可遏止也!
2

中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之研究 - 以合資經營企業為例

謝名毅, Hsieh Mi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資經營企業是外商直接投資中相當重要的一種形式,再加上有別於外商獨資企業、中國大陸的內資企業或國營企業,係為由中方投資者與外方投資者雙方在約定的期限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享利潤與共擔風險之一種企業形式,究竟對企業內部能帶來哪些正面積極的作用?更深一層來說,是否能對中國大陸的總體經濟作出貢獻?這些均是相當引人注意的課題。有關合資經營企業的相關研究文獻,大多偏重於個體面,而有關總體面的分析則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在探討合資經營企業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並檢視目前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以展望合資經營企業乃至於外商直接投資的未來發展。 有關合資經營企業的總體經濟成效,本研究將分成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以及技術移轉效果等三方面來加以探討。 一、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一)資本形成效果 合資經營企業外商實際投資額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例,呈現逐年攀升的現象,在1994年達到最高峰。從1995年到1997年,雖然出現了小幅度的衰退,但對於資本形成仍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有鑒於不宜以整個地區來衡量外資之資本形成效果,因此以合資經營企業所在地的資本形成額來推測其貢獻。將分析的範圍縮小,僅以廣東一省為例,可以發現合資經營企業對當地資本形成的貢獻更為顯著。 (二)產出效果 觀察合資經營工業企業對中國大陸工業總產值的貢獻,以估測產出效果。1997年合資經營工業企業數有12833家,工業產值5751億元人民幣,佔全中國大陸工業企業數與工業總產值之比重,分別為0.16%與5.06%,故以如此微小的企業比重,卻能達對全中國大陸的工業總產值作出相當程度的貢獻,實屬難能可貴。 (三)就業效果 從1988年到1992年,全中國大陸合資經營企業職工人數之成長幅度均超過同時期全國職工人數的成長幅度,而且,所佔比重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合資經營企業職工人數與工資總額佔全國總額的比重,幾乎每年都是後者較前者高,這反映出合資經營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普遍高於全國職工的平均水準之事實,雖然有助於提高合資經營企業職工的所得水準,但是卻有加深中國大陸所得分配更加不均之虞。 二、對經濟發展的間接影響 (一)對外貿出口之影響 合資經營企業的出口金額逐年提昇,1997年已佔全國出口總額的18.98%,接近五分之一的比重。再者,合資經營企業的出口創匯率一直表現亮麗,顯示其偏向出口導向甚於進口替代。然而,合資經營企業出口多集中於東南沿海的廣東、深圳、上海等地,而且出口貿易方式以進料加工佔絕大多數,可以看出,合資經營企業大多為出口導向型的初級加工出口產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來獲取報酬,雖然有效促進了中國大陸的出口成長,並促進了地區的繁榮,但是對於中國大陸出口產品結構的提昇,恐怕貢獻並不大。 (二)國際收支效果 合資經營企業的外匯淨流入佔中國大陸外匯存底的比重,在1993年達16.77%為歷史高峰,1993年以後,雖然比重呈現下滑,但大致上保持在10%左右的水準。雖然上述的分析並沒有考慮外商匯出國外的利潤、資本與管理費用時所使用的外匯,若將此部份的因素考慮進去,則上面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外匯存底的貢獻應該會再小一些。儘管如此,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國際收支大致上仍存有正面的貢獻。 (三)對政府稅收之影響 將中國大陸涉外稅收的成長與合資經營企業的發展相配合,可以發現兩者密切的關係。以1995年為例,該年合資經營企業上繳的涉外稅收為375億餘元人民幣,佔當年全國涉外稅收的比重達57.28%,充分顯示合資經營企業相較於其他經濟類型的企業,對於中國大陸涉外稅收的貢獻卓著。 三、技術移轉效果 諸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中國迅達電梯有限公司等進口替代型的合資經營企業,對於彌補中國大陸生產技術的貧乏產生一定的技術移轉效果。然而,這些具有先進技術的合資經營企業,畢竟只是少數,而且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經濟技術基礎較佳的大城市,相較於其他大部分技術水準偏低的合資經營企業而言,所佔的比例偏低。同時也反映出合資經營企業的技術移轉是極不均衡的。 最後,檢視中國大陸目前的投資環境以展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優勢與劣勢。分別從經濟、地理、勞動、投資獎勵制度以及外匯與租稅等五項條件來比較中國大陸與東協五國,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的投資環境。評比的結果,中國大陸居於第二位,次於新加坡,而優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與印尼。 經由分析與評比後,可以歸納出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之特色與優缺點。首先,將中國大陸與新加坡投資環境之優缺點做一比較,可以發現:新加坡由於勞動力不足且勞工薪資昂貴,於是運用其公共設施、外資與獎勵制度、租稅制度等優勢,積極吸收外商投資在高科技、高自動化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中國大陸則與新加坡正好相反,其優勢存在於充沛而廉價之勞動力,若吸收外資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城鄉廣大的失業人口,另一方面更能發揮工業生產成長迅速之特色。其次,比較中國大陸與馬來西亞,所得到的分析結果與新加坡相似,勞動條件的優勢仍然是中國大陸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上有利的籌碼之一。至於與菲律賓、泰國與印尼做比較,勞動條件對這些國家而言,已不具有相對優勢,但經濟活動水準、工廠用地以及公共設施等條件,中國大陸則明顯優於菲律賓等國,尤其是經濟活動水準方面,更遠遠拉開彼此的差距。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開發中國家引進外資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因應之道 第二節 國際資本移動的經濟動 第三節 引入外資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第四節 運用外資成功的條件 第三章 中國大陸的合資經營企業 第一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概念 第二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相關法規與政策 第三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投資領域 第四節 合資經營企業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第四章 合資經營企業的總體經濟成效 第一節 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 第二節 對經濟發展的間接影響 第三節 技術移轉效果 第五章 中國大陸的投資環境 第一節 經濟條件 第二節 地理條件 第三節 勞動條件 第四節 投資獎勵制度 第五節 外匯與租稅條件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3

中共工業現代化與利用外資之研究

鄧世明, Deng, Sh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目的。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三節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 中共「四化」政策之提出與其工業目標 第一節「四化」政策產生之背景。第二節中共內部對新經濟路線之爭論。第三節工業 現代化之目標。 第三章 大陸資本形成之途徑 第一節影響資本形成之因素。第二節中共初期之資本形成:一、俄援時期(一九四九 --六○年),二、「自力更生」時期(一九六一--七五年)。第三節現階段資本 形成之主要途徑。 第四章 工業建設與外資利用 第一節石油工業。第二節煤炭工業。第三節電力工業。第四節鋼鐵工業。 第五章 利用外資方式與其對中共工業發展之影響 第一節經濟特區。第二節合資經營。第三節補償貿易。 第六章 中共工業化過程中外資吸收能力之評估 第一節由能源輸出與人員素質評估。第二節由投資計劃之綜合平衡評估。第三節由經 濟開發之決策能力評估。 第七章 結論與預測 第一節工業薄弱環節之深化。第二節今後利用外資之前途。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