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5
  • 93
  • 12
  • 2
  • Tagged with
  • 107
  • 107
  • 67
  • 46
  • 46
  • 45
  • 45
  • 42
  • 38
  • 38
  • 38
  • 38
  • 38
  • 27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總統 蔣公政策執行理論之研究

任可怡, Ren, Ke-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係以肌電圖探討射箭技術及放箭瞬間的穩定性,主要目的如下: 一、藉由肌電圖的分析方法,客觀的評估射箭選手的技術特性。 二、瞭解優秀選手和普通選手放箭瞬間的穩定性是否有差異? 三、發展以及尋找有效的EMG 分析方法和參數,評估射箭選手箭與箭問的瞬間穩定 性。 四、本研究結果,希望能夠提供射箭選手技術改進及教練從事訓練指導之參考。 選擇8 個射箭之主要作用肌,即拉弓臂的屈指肌、伸指肌、肢二頭肌、眩三頭肌、 三角肌後部和斜方肌中部,持弓臂是三角肌前部和後部。受試著為三位優秀選手( 單局1200分以上 )及二位普通選手( 單局950-1050分 ),在室外射箭場以IEMG記錄 射箭過程,作為分析技術特性的資料; 以放箭前後各一秒的時間分析選手瞬間穩定 性。結論如下: 一、以EMG 方法評估射箭選手的技術特性,幫助教練和選手作較客觀與正確的技術 分析,具實用性和可行性。 二、以EMG 方法評估射箭選手的瞬間穩定性,本文所採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步驟是 否恰當,仍待探討研究。 三、因為區間效果的一致性,所以不同區問的處理方式,並未使五位選手的排序產 生變化。 四、不同的距離,並未使穩定參數有顯著的變化,這表示優秀選手的穩定不受距離 的影響。
12

我國現階段農地政策之研究

廖立宇, Liao, L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六章約七萬字。第一章對本文作一般性的敘述,第二章闡述孫中山 先生平均地權土地制度的理論精義;第三章對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行加以探討; 第四章申論家庭農場經營型態與土地利用關係;第五章說明實施平均權制度之農 地政策;第六章為結論,就農地政策、平均地權與農業發展作一綜合性的說明。 台灣農地改革,始自民國三十八年耕地三七五減租的推行,接看於民國四十 年辦理公地放領,於民國四十二年實施耕者有其田;但土地所有權的本質一直並 未作根本的改變,因而在工商業漸次發達以後,農地投機弊端時有所聞。在另一 方面,由於工商業發達的結果:農業自身為了生存與發展,迫切地需要改變傳統 的經營方式;但在土地私有制下,擁有細小零碎耕地的農戶,每每又形成農業現 代化的阻礙。耕者有其田政策由是受到或多或少有欠公平的批評。本文的撰述, 旨在對以往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行加以闡揚,進而期使平均地權土地制度得以建 立。
13

臺灣現行地方自治之行政監督研究

曲鴻煜, Qu, Ho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八萬字左右,全文計分五章十四節。本文係就台灣地方自 治之行政監督加以探討並提出改進建議。主要以學理及事實之需要為論據,間或 以英、法等之地方自治監督加以比較研究。其內容大致以自治事權之行政監督、 自治人事之行政監督、自治財政之行政監督為研究之三重點。自治事權之行政監 督,首論及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劃分,次對省府歷年頒佈之各縣市政府施政準 則加以評介,末則討論現今自治事權行政監督之行使方式及精神;自治人事之行 政監督,前二節分論民選自治人員與一般自治公務員之監督,廣義之監督,包括 指導與協助,故本章專欄一節,探討自治人員之教育訓練;自治財政之行政監督 方面,探討內容包括:自治團體財務行政之監督、自治團體之收支、上級政府之 補助與行政監督;本文末了,除檢視地方自治監督之趨勢外,並對台灣現行自治 之行政監督提出改進意見。
14

民生主義經濟發展政策之研究

黃郁昌, Huang, Yu-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發展是五十年代興起的時髦名詞,但至今還沒有發展的一般理論出現, 主要因經濟發展是一個多元的發展,它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制度及價值取向 諸問題。各國的條件,歷史階段、發展情形不同,因此各國的發展策略也就不一 樣。金德柏格認為一個國家在其發展的某一階段所採用的生產、分配、信用融通 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連繫生產者、消費者和公眾的制度,當其同時適合該國的經濟 需要與文化條件時,即是最有效的。 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指導原則為民生主義;本論文即企圖討論民生主義的發 展策略,與在台灣實施情形。論文內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經濟發 展的概念,討論經濟發展的意義與衡量。第三章,民生主義的經濟發展策略,討 論政府與企業、農業與工業平衡發展,利用外資,以及社會福利。第四章,台灣 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政策,本章先簡略地對台灣經濟發展作個史的回顧,再就各單 元,經濟計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對外貿易,金融與財政政策作分析。第五 章,台灣經濟發展之成果,就所得成長,產業結構,所得分配,社會福利支出, 與生活品質幾個單元作討論。第六章結論。評估台灣經濟發展對民生主義的實踐 。
15

中山先生建國三程序之研究

彭堅汶, Peng, Jia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討論建國三程序之概要與一般政治發展的關係。 第二章:分兩部分討論,首在學理上說明政治發展與政治變遷的內容。次則從 事實上敘述新興國家的政治發展。 第三章:首在討論中山先生提出建國三程序的史實和背景,次則順序討論軍政 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的具體內容,最後再說明三程序間彼此的關係。 第四章:本章主要從政治發展的觀點來對建國三程序加以評價,以澈底明瞭它 在政治發展上的價值和地位,並為新興國家現代化的參考。
16

蔣中正先生闡述陽明學說的研究

談遠平, Tan, Yuan-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一冊,近十一萬字,分六章十節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與內容。 第二童心物合一,第一節由體用合一義,研討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物合一本體論 。第二節研究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物一體認識論。 第三章心即理,研討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理合一思想即心即理中「心」與「理」 的涵義。 第四章致良知,研討蔣先生對良知興致良知的闡述並涉及致良知與格致誠正的 關係,及由致良知達天人合一之道。 第五章知行合一,研討蔣先生闡述知行合一之本旨及對知難行易與知行合一之 融會貫通。 第六章結論。
17

三民主義勞工政策研究

吳玉麟, Wu, Yu-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勞工政策的意義,對勞工政策一詞作一廣泛和深入的說明。第二章勞工 政策的類別,簡要敘述四種類型的勞工政策,並略述其動向。第三章三民主義勞工 政策的演進,分為四階段敘述。第四、五兩章為三民主義勞工政策實施的檢討,是 對現況有所評估,並作若干建議。第六章勞工政策的趨勢與三民主義勞工政策的遠 景,對歐美工業先進國勞工政策的新趨向作一簡要的敘述,並描繪出三民主義勞工 政策的遠景-一個和諧、富足社會的建立。第十章結語。
18

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研究

王傳燾, Wang, Zhuan-T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研究」,看重於探討民國十三年前後的 中國局勢,以及何以在那時故組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後,中國國民黨的一些成 就及特點,並對世所爭論的「聯俄容共」問題做一簡明的敘述。 內容共分十章,分別討論:改組的原因,改組的推進,改組的實現,以及改組 的重要成就;每章內分三節至十節不等,分別討論各章主題,總共字數共約十五萬 字,一冊。
19

統一與區分:馬克思與韋伯對科學的理解 / Unity and Multiplicity: Marx and Weber's views of Science

陳冠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試圖從馬克思和韋伯的作品中釐清他們所理解的科學,以及這些觀點與現代科學觀的異同,同時,本文更試圖解釋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從何而來」。首先,在「文獻回顧」部分,本文約略回顧了各類以「比較馬克思和韋伯」為主題的文獻之歷史,從中可見,以「科學」這個主題來談馬克思與韋伯的差別仍有其意義。接下來,本文在「馬克思與韋伯的知識背景」章節中概述了馬克思和韋伯各自身處的外部環境對於他們的著作所造成的影響。而在正文部分,本文分析了馬克思和韋伯各自對科學的構想、處理了他們所構想的科學與現代科學的異同、並解析了馬克思和韋伯的「個人」與「社會」觀念。本文發現,馬克思與韋伯所理解的科學之所以存在差異,其實來自於他們看待人類與社會的觀點有所不同。雖然「社會是許多個人的共同活動」這一陳述馬克思和韋伯都會同意,但是他們對於其中概念的理解、以及所進行的推論卻各異其趣,也進一步使得他們對科學的構想具有截然不同的氣質。
20

Rudolf Steiner幼兒教育思想之研究

王茜瑩, Wang Chien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是十九世紀的歐洲哲學家,創立「人智學」學說,主要探求人類本質的了解與拓展,並透過教育使人發展成為均衡協調的全人。本論文研究重點為其幼兒教育思想,主要採取歷史研究法及詮釋學方法對Steiner的思想進行解讀,一方面閱讀Steiner的著作,在作品與自身的視野中進行對話,以期達到視域的交融,另一方面,佐以相關文獻,試圖透過第三者的角度,對Steiner思想的闡明,產生更加深化的作用。嘗試探討的焦點如下: (一) 探討Steiner生平及思想之淵源,以了解其教育思想的基礎。 (二)闡釋Steiner的兒童圖像,了解兒童所具有的本質。 (三)詮釋並分析Steiner全人教育之理想,以及教師應面對之任務。 (四)詮釋並說明Steiner幼兒教育的構想與實施的途徑。 (五)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探究其教育思想對現今幼兒教育的啟示。 第一章為研究動機與方法之說明。第二章主要介紹Steiner之生平,並闡明其思想淵源來自「歌德」、「尼采」、「基督學說」、「輪迴思想」的影響。第三章則勾勒出Steiner所持兒童圖像,說明兒童具有「完整人」、「自由人」、「自主者」、「氣質協調者」之本質,再探究教育上的培養之道。第四章先探討Steiner所面對的教育危機,並分析其教育開展的目標為「精神與心靈的發展與調和」、「培養自我了解與表現的能力」、「道德理想與社會意識的喚醒」、「知識與技能的均衡培養」,其教育開展的原則為依「意志」、「情感」、「思考」的原則循序進行。另外,教師需了解自身與學生的氣質,成為主動的世界建構者、並作一位心靈的藝術家。第五章探討Steiner在幼兒教育方面的構想,幼稚園中需提供幼兒遊戲、美育、生命體驗的活動,以喚醒幼兒的生命活力,培養其成為均衡發展的全人。第六章闡述對Steiner幼兒教育思想的評論,並提出對我國現今幼兒教育的啟示,以及對個人的啟發。 從Steiner的教育理念言之,教育是為了培養人成為具有堅強的意志力、豐富敏銳的情感,以及能清晰思考的全人,在幼兒教育時期,主要透過模仿的方式進行教育,並發展幼兒的個體性,著重身體、精神、心靈的均衡諧調。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問題與目的………………………………1 二、名詞界定………………………………………………7 三、研究方法與流程………………………………………8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Steiner之生平與思想淵源 第一節 生平………………………………………………13 第二節 思想淵源…………………………………………18 一、歌德…………………………………………18 二、尼采…………………………………………26 三、基督學說……………………………………33 四、輪迴思想……………………………………37 第三節 對教育的影響與貢獻……………………………41 第三章 兒童圖像 第一節 完整人……………………………………………47 一、人類構成的四部份…………………………49 二、人類發展的三階段…………………………53 第二節 自由人……………………………………………57 一、自由與教育…………………………………57 二、自由人的發展………………………………60 第三節 自主者……………………………………………65 一、自主與模仿…………………………………65 二、自主者的啟發………………………………67 第四節 氣質調和者………………………………………70 一、兒童的氣質…………………………………71 二、氣質的教育…………………………………79 第四章 全人教育理想 第一節 教育的危機………………………………………89 一、人性異化的危機……………………………90 二、學習窄化的危機……………………………92 第二節 教育的開展………………………………………96 一、教育的目的…………………………………96 二、教育的原則…………………………………103 第三節 教師的任務………………………………………110 一、掌握自身與學生的氣質……………………111 二、成為主動的世界建構者……………………113 三、作一位心靈藝術家…………………………114 第五章 幼兒教育的構想 第一節 遊戲的驅力………………………………………121 一、遊戲即教育…………………………………122 二、遊戲與創造…………………………………126 三、幼稚園的遊戲………………………………126 第二節 藝術的感動………………………………………130 一、生活中的美感經驗…………………………130 二、美育活動的作用……………………………131 三、美育課程……………………………………133 第三節 生命的體驗………………………………………142 一、人與大自然、世界…………………………142 二、人與他人……………………………………143 三、體驗的活動…………………………………144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回顧與評論………………………………………149 第二節 對現今幼兒教育的啟示…………………………156 第三節 對個人的啟發……………………………………167 參考書目…………………………………………………170 附錄………………………………………………………176

Page generated in 0.025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