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躍進時期的中蘇關係 / Sino-Soviet Relation during Great Leap Forward王瑞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探討大躍進時期中共外交決策的內容以及中蘇關係的發展。第二章「依賴的與脆弱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莫斯科外交策略的雙重性對早期中蘇關係的影響。蘇聯一方面高談援助革命,另一方面越來越重視國家利益。中蘇關係因而擺盪在這兩項決策因素之間,中共並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第三章「新中國和平外交時期不和平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建立政權後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外交上如何面對「輸出革命」的難題,以及它們分歧根源所在。第四章「解構革命與危機視角下的中蘇關係」,嘗試分析「和平外交、大躍進與金門危機三位一體」的中蘇分歧論點。第五章「大躍進與蘇聯模式潛在較勁下的中蘇關係」,試圖分析大躍進的發動因素以及大躍進對中蘇關係的影響。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對於中蘇關係的影響涉及了意識型態、國家利益與領導權爭奪三個方面。結論則探討了中蘇關係中「顯性」與「隱性」衝突的概念。
|
2 |
中國大陸所有制觀念之演變─以「人民公社」為例吳真瓊, WU,ZHEN-Q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分六章,旨在研究中共政權建立以後中共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及運用,並
以「人民公社」為例說明所有制變革的情形。
第一章為導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第二章分析中共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本章依據中共領導人之「選集」「語錄」及
其他重要文件,分析各時期領導人對所有制之觀念,並從內部與外部因素來探討影響
其觀念變化之原因。為了便於分析,筆者將他們的看法分為兩個時期:一為毛澤東統
治時期,二為毛澤東死後,並細分各觀念之變化情形。
第三章分析土地改革到合作社時期所有制變革的情形,分析重點包括在推廣土地改革
和合作社所有制之過程中所有制的特色及其變革之原因。
第四章分析「人民公社」之建立及經濟體制改革前之所有制變革的情形。為了便於分
析,本章將人民公社所有制分為三個時期:一為大躍進時期(1958–1960);二為經濟
調整時期(1961–1965);三為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進而從各個時期人民公
社所有制之變化過程中,探討中共之所以推行人民公社所有制之原因。
第五章分析毛澤東死後所有制改變之方向,尤其看重於探討鄧小平於一九七八年十二
月推動經濟改革後所有制變化的情形。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生產責任制之抬頭及各種生
產責任制的推行;政、社分開過程中,「政治、行政、經濟」三合體之解體情形;實
施多種所有制的情形。
第六章為結論,說明由於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所有制觀念的不同,因而在變革所有制的
過程中,爭論始終存在。同時說明公有財產制與私有財產制的優缺點。最後,筆者認
為私有財產制度是合乎人性的制度,它好比沙漠中的綠洲,為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
3 |
重重帷幕後的總書記:鄧小平與「文革」前的中共政治,1956-1966 / Party General Secretary behind the curtains:Deng Xiaoping and the Chinese Politics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1956-1966鍾延麟, Chung, Yen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任內的政治角色與作為,在中國大陸向來是採取「揚長避短」的作法,亦即著重於鄧小平在此期間作為正確、行止務實的一面,而對於其所涉及的錯誤以及表現激進之處,則是模糊處理、加以隱諱。在西方學界,雖可對之據實以陳,然也僅止於簡單概述,而無細密的刻劃與深入的剖析。本論文在實證的基礎上,對於鄧小平此一時期的相關政治經歷,作一較平衡與深度的分析。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出任之中央總書記一職,在中共黨組織與運作中扮演位高權重的樞紐角色。鄧小平藉此要職,在中共若干極富爭議、影響甚巨的政治運動與政策:將數十萬人錯誤地打為反黨份子且殘酷以待的「反右派」鬥爭;引發軍方人事整肅並遲滯軍隊建設發展的軍隊「反教條主義」;導致數以千萬計的農民缺糧致死、陳屍溝壑的「大躍進」運動;造成中國周邊關係長時緊繃、區域情勢緊張惡化的中蘇對立與革命輸出。皆全程參與、擔負要角、戮力奉行。對於相關運動與政策所鑄成的過失,鄧小平自負有不可規避的責任。此一研究成果,也進一步地對「文革」前中共政治的研究,以及鄧小平在毛後時期之政治作為的認識有所裨益。
|
4 |
「高山低頭,河水讓路」 —大躍進時期革命語言之研究 / “The mountain lowers the head; the river allows passing through”— Study of revolutionary language in the great leap forward劉兆崑, Liou, Jhao 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躍進運動,貫徹烏托邦主義,結合毛澤東及其追隨者賦予的闡釋,加上嚴格管制的官方宣傳體系與人民對理想的渴望,演變為大規模集體狂熱運動。對共產主義世界、烏托邦理想的期待與將國家推往急速發展的思想,這種思想化為多樣化的語言論述,藉由傳媒大肆散佈,並形成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
本研究分為五個章節,除導論簡述本文研究要旨外,首先將說明革命語言與中國共產黨之關聯性,定義革命語言的基本內涵,並說明中共革命語言的形成。其次說明中共宣傳的策略與手段,對意識形態及語言的散播發生何種影響。而後進入研究核心,以《人民日報》、《紅旗》文獻與《紅旗歌謠》新民歌,歸納大躍進革命語言的構成內容,並依據前文歸納,分析革命語言的特徵。 / The Great Leap Forward carried out Utopia doctrine, combined the explanation that Mao Zedong and his followers offered to, in addition, the official propaganda system that control strictly and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about ideal, developed into extensive collective's fanatic movement. The expectation of communist world and Utopia ideal, thought of push the country to develop rapidly, the thought turned into variety of languages, spread out by the media, and formed the language style of taking the course of its own.
This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except that the introduction, at first will prove the relation of revolutionary language and the CCP, define the basic intens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language, and explain the forming revolutionary language of CCP. Secondly, to show that CCP’s propaganda tactics and means how influenced ideology and language. And then enter the core of studying, in the documents of " People's Daily ", "Red Flag "'and new folk songs of " Red Flag Ballad ", sum up the composition cont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language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nd according to preceding paragraphs,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volutionary language.
|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