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2
  • 1
  • Tagged with
  • 13
  • 13
  • 13
  • 13
  • 7
  • 6
  • 6
  • 5
  • 4
  • 4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馬英九政府大陸政策制定因素與具體實踐 / Ma Ying-jeou government's Mainla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陳忠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多年來台灣大陸政策的演變與國家領導人的更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蔣經國時期的「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時期的「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戒急用忍」經貿政策;陳水扁時期的「四不一沒有」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經貿政策。而各個領導人對於大陸政策的調整,主要的影響要素有國內、兩岸及國際等重要因素。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馬英九宣示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起,兩岸局勢與台灣的大陸政策又再次開展新局。 如同前任領導人,馬總統仍然面臨來自國家認同、國內選舉、民意及反對黨對於大陸政策的正面意見與負面批評,甚至對於政策內容完全不贊同的國內因素所影響。尤其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使得政府各項公共政策趨向透明化,並且必須受到國會的監督,亦即受到民意的制衡。如何充分彙集各方意見,並且堅持作對台灣未來有利的大陸政策決策,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 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大陸已經成為台灣貿易第一大出口地區及第二大進口地區,且台灣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兩岸軍力日益向中方傾斜,尤其在大陸改革開放有成之後,經濟實力日益堅強,更加大在軍事方面的投資,台灣在軍事投資的方向與國家戰略目標亦應有所調整。另外兩岸在主權上的爭議,自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兩岸對於「一個中國」意涵的解釋,經歷過相當多的變化,尤其在台灣方面,各個政府每一時期有其不同的政治利益及政策決策出發點。 脫離美國來談兩岸關係,是一個不現實的觀點。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台灣倚賴美國甚深。不論是對美軍事採購,以提供台灣軍事防衛武器,或者在台灣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協助,如世界貿易組織。甚至在台灣面臨戰爭邊緣時的支持。台灣與日本、歐盟及東協各國等世界其他國家,亦交往甚深,但絕大部分是建立在經貿關係上,亦藉由經貿關係的建立而進一步發展有實無名的外交關係。台灣不能也無法自外於全球化浪潮中,為爭取台灣在國際舞台的活動空間,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對於各種國際組織與國際活動的參與,也必須積極以對。 馬英九總統的大陸政策,考量國內、兩岸及國際等因素,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及依照「九二共識」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並且提出「先經濟後政治」與「兩岸外交休兵」等各種大陸政策實際作法,對未來兩岸關係能否創造新局面,本文擬加以探討。
12

立法院第七十九至八十四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

林妙津, LIN,MIAO-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民國七十五年底選出的增額立法委員,在其作期內(民76年至78年,79∼84會期) ,對於最受社會大眾及傳播媒體矚目之施政總質詢的質詢內容,並且討論不同問政背景是否造成質詢內容的差異。 本研究運用的方法為內容分析法,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分析立法院公報中有關增額立委施政總質詢的問政內容,描述其概況,建構因果或相互關係,並試提解釋分析,經過頻數分析及交叉分析,所得的結果為: 一、增額立委最關心的大類目議題(前三名)是一般政務、國家體制、內政。 二、增額立委最關心的次類目(前十名)是大陸政策、國會問題、農業問題、治安社會風氣秩序、組織編制、法制、認同自決問題、外與匯率、股市問題及外交行政政策。 三、各會期質詢議題重點集中在該會期中的重要時事、與論焦點及兩黨抗爭問題。 四、增額立委問政背景中,黨籍對質詢議題影響最大,國民黨籍立委注重一般政務,民進黨則將國家體制視為質詢火力。省籍、學歷、選區對質詢議題亦有影響,但影響力不若黨籍那麼明顯。年齡、性別則對質詢議題沒什么影響。 五、參與委員會對其質詢議題影響大小,因其所參與的委員會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體而言,參與邊政、教育委員會的立委與其質詢議題最為密切,而參與交通、預算及法制委員會之立委,與其質詢議題關係不大。
13

中華民國對外關係-大陸政策、外交政策、中共對臺政策互動研究(1988~1994)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teractive Research of the ROC's Mainland Policy, Foreign Policy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Policy toward Taiwan, 1988-1994

陳彥夆, Chen, Yen 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0年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外交關係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80年代末至今,中華民國對外關係雖逐步開展,但對外正式官方外交關係仍有其局限。究其原因是國際環境、我國國力、中共對臺政策、大陸政策及外交政策整體互動的產物。其中中共對臺政策、大陸政策、外交政策三角互動關係更是影響中華民國對外關係的主變數。是故,本文的主旨除了希望了解中華民國對外關係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更重要是在探討中共對臺政策、大陸政策、外交政策三角互動關係下,我對外關係的情況,並在此三角關係中找一個適當的平衡點,使臺海兩岸間的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能在良性循環下開展。   本文大架構主要是根據系統理論,來研究影響中華民國對外關係的變數。以歷史研究法來探討中共對臺政策、大陸政策、外交政策三角互動關係。以決策分析法討論影響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因素。此外,本文著重於政府或官方立場為立論基點。對外關係的範圍主要限定在官方及半官方層次內,並以政治關係為討論的重點。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與論文架構以及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第二章討論影響對外關係的環境因素,包括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以及中共對臺政策。第三章探討影響對外關係的另兩個主變數:中華民國大陸政策以及外交政策。第四章敘述大陸政策、外交政策與中共對臺政策間的互動關係,以及三者彼此互動下對外關係的理論情況。第五章分析大陸政策、外交政策與中共對臺政策互動下,對外關係的實際成果與局限。第六章則總結本章主要論點,回答本文欲釐清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對外困境的適當方案。   本文研究發現,影響1988年後中華民國外交關係的主變數,仍以中共對臺政策最為重要。然而在中共對臺政策很難自發性轉變的情況下,運用其他重要變數,將是改善我對外關係的不二法門。此外,外交政策是大陸政策的實際反映,兩者最重要的目標是尋求在兩岸或國際關係上與中共平起平坐。大陸政策與中共對臺政策間的政治性互動,是停留在各持己見與各說各話的階段。中共對臺政策與外交政策的互動關係,只能處於對立與矛盾的關係上。是故,在大陸政策、外交政策與中共對臺政策互動下,我對外關係的情況是,中華民國尋求在國際間與中共對等。中共極力在國際間矮化中華民國。

Page generated in 0.02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