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
  • 11
  • 11
  • 3
  • 1
  • Tagged with
  • 24
  • 24
  • 12
  • 7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孟子》'時'觀念形成硏究 = 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hi" in Mencius

葉常靑, 01 January 20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孔孟哲學傳承之探究. / Kong Meng zhe xue chuan cheng zhi tan jiu.

January 1989 (has links)
廖蕙怡.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學部, 1989.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iv-vi (2nd group) / Liao Huiyi.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zhe xue xue bu, 1989. / Chapter 第一章 --- 儒家哲學的特質 --- p.頁1-12 / Chapter 第二章 --- 孔子的學說´ؤ´ؤ儒學的創建 / Chapter 第一節 --- 孔子論仁 --- p.頁13-44 / Chapter 第二節 --- 孔子論政 --- p.頁45-67 / Chapter 第三章 --- 孟子的學說´ؤ´ؤ儒學的發展 / Chapter 第一節 --- 孟子之必性論 --- p.頁88-102 / Chapter 第二節 --- 孟子之仁政 --- p.頁103-128 / Chapter 第四章 --- 結語 --- p.頁129-137 / 註釋 --- p.頁I-III / 參考書目 --- p.頁IV-VI
3

趙岐《孟子章句》之思想研究

陳衍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趙岐《孟子章句》作為現今流傳第一部《孟子》注釋,後世所給予的肯定多在其篤守章句、力通訓詁的成就上。然在義理思想方面,朱熹則批評趙岐「拙而不明」,陸象山亦言其:「文意多略」。宋明儒者的批評自有其特定的哲學立場及時代背景,以此論斷趙岐注《孟》的成就未盡公允。於此細繹《孟子章句》之思想內涵,可見趙岐在「善性說」以及「王道思想」上自成系統,且能兼顧對《孟子》的詮釋工作。本文藉「經典信仰者」、「經典詮釋者」、「政策執行者」三種角色理論,具體建構趙岐思想樣貌,俾使其價值獲得彰顯,還原其應有的學術地位。身為「經典信仰者」的趙岐,在人生路上踽踽獨行之時,以注《孟》完成他「經典詮釋者」的角色,並將理想寄託在「政策執行者」的假設性中,使得《孟子章句》成為一部用生命寫下的注解。藉著它,趙岐承擔了儒者心中的人間責任,也凸顯了以「成己成物」為最終目的的儒者終極性格。
4

孟子與康德道德哲學之比較. / Mengzi yu Kangde dao de zhe xue zhi bi jiao.

January 1974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31-34] (5th group)).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Chapter 第一部 --- 孟子的道德哲學̐ưج從心性學看孟子道德學說的性格 / Chapter (一) --- 概述 --- p.1 / Chapter (二) --- 具有先騐性與普遍性的幾希之性即為人之真性所在 --- p.7 / Chapter (三) --- 性善說 --- p.10 / Chapter (四) --- 性善即是心善說  --- p.17 / Chapter (五) --- 從堯舜與人同下的問題̐ưج大人、小人之別 --- p.21 / Chapter (六) --- 修養之道 --- p.31 / Chapter (七) --- 盡心知性知天:性、命、天道之貫通 --- p.37 / Chapter 第二部: --- 康德的道德哲學 / Chapter (一) --- 序言 --- p.45 / Chapter (二) --- 從康德的「道德底形而上學的基礎及實踐理性批判見康德道德學說的大畧 --- p.58 / Chapter (甲) --- 從道德的普遍的理性知識中建立道德行為底律則 --- p.65 / Chapter (乙) --- 從道德底形而上學的範圍建立道德实踐的最高原則 --- p.78 / Chapter (丙) --- 從道德底形而上學轉呈實踐理性之批判(道德律則超越的推述) --- p.115 / Chapter (丁) --- 純粹實踐理性的设準 --- p.140 / Chapter (三) --- 道德的神學─康德的道德觀與宗教觀之關係 --- p.154 / Chapter 第三部 --- 孟子与康德道德¯إ¡學之比較 / Chapter (一) --- 義利之辨 --- p.157 / Chapter (二) --- 從孟子學說理性與人性之通貫處,見康德說理性与人性分立並不足以說明道德行為的根據 --- p.175 / Chapter (三) --- 道德行為的當然与道德行為的當然之自然化間的系統差別 --- p.211 / Chapter (四) --- 樂德一致問題下之同異  --- p.229 / Chapter (五) --- 盡心知性知天之形而上學的道路 --- p.239 / Chapter (六) --- 結識  --- p.243 / 註釋 --- p.248 / 第一部注釋 --- p.250 / 第二部注釋 --- p.254 / 第三部注釋 --- p.275 / 參考書目 --- p.278
5

《孟子》的論辯技巧分析 = An exposition of debate skill of "Mencius"

鍾偉成, 01 January 2006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

漢代孟子學解釋的轉變與實踐 / Hermeneutics of Mencius in Han Dynasty

吳凱雯, Wu, Ka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漢代孟子學發展是一「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就「承上」而言,從戰國末期的萌芽時期,至秦朝受到政治影響,孟學的發展與流傳有所衰落,至漢代,知識階層開始注意到孟子的思想理論,使得孟子之學能夠幸運地在秦火劫後中有所重生,免於如墨學般消跡沒落的命運,漢代知識階層在無意識中,自然地對孟學的傳承與開展有所貢獻;就「啟下」而言,漢代孟學的義理闡發為後世奠定了基礎,在唐宋之際,孟學逐漸興盛活躍起來,時至宋代,更是達到高峰,唐宋儒者在注《孟子》時亦多引用與討論漢儒之注,漢代孟學與黃老學說交涉之思想,更是成為唐宋儒學思想的養分。然而對於漢代孟學的研究較為缺乏,或成為概要性的論述,研究較不完整與深入,且多集中在思想脈絡的發展上,對於思想義理的闡發與探討論較為不足,或多集中在《孟子》注上,較少對漢代孟學發展進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經典在詮釋與流傳的過程中,必然涉及到「轉變」與「實踐」兩個問題,尤其在漢代,思想理論的提出往往是從「實踐」作為出發點,職是,本書題目為「漢代孟子學解釋的轉變與實踐」,將時間範圍鎖定在漢代,欲從「時代背景」、「歷史形象」、「思想詮釋」三條軸線來論漢代孟子學的發展,透過這三條軸線,試圖建構出全面且深入的漢代孟子學系統,由大背景入手逐漸著眼深入於細微之處,分析此時期孟子思想的轉變與理論的實踐,試圖彌補孟子學在漢代較為空白的一頁。「轉變與實踐」,乃是從孟學在漢代的轉變中看見其中的「不變」,也就是孟學中最純粹的本質,最恆久的真理,更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漢代知識階層在既有的儒家學說之中,賦予新的時代色彩,對孟子學說加以「轉變」進而「實踐」,使得孟學在漢代得到實踐的可能,也因為知識階層將融攝孟子理論於漢代思想之中,讓漢代思想有著更豐富的內涵,以及更卓越的成就,也因為漢代思想家巧妙的繼承與轉變,更證明了《孟子》能夠呼應時代的課題,即使歷經時間的洪流,歷史的變遷,仍能夠對每個時代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
7

兩宋孟子著述考

趙國雄, ZHAO, GUO-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考述兩宋有關孟子著作之初步面貌,期能藉此辨章兩宋各學派研究孟子之流 源本末,並可由各家討論孟子仁義、心性、王霸等問題,得以探尋宋代理學之一端。 全文分序例及總論、現存書目考述、亡佚書目考述、結論四章,約十萬言,各章大旨 如下: 一、總論:總述歷代有關孟子著述之情形,略於漢唐,詳於兩宋,而求其影響元明清 者。兩宋之部,則分列學派以述,並及於其間之關係,俾便探究兩宋孟子學術。 二、現存書目考述:不予分類,惟以作者寺代先後排列,就作者、宗旨、內容、評述 、版本(著錄)分項敘述,期能便於學者尋檢。 三、亡佚書目考述:分可輯佚書目及不可輯佚書目二類。可輯佚者,則於後人著作中 搜羅,以補闕失,並予評述。其不可輯佚者,則查考文(集墓誌銘)、史志、方志等 資料,詳其作者,探其孟子著述旨趣,以見其書之大概。惟里氏生平不可考,又無文 集留存,後人亦未述及者,則列目以存,俾為參考。 四、結語:綜述全文,分述兩宋孟子著述之特點並其影響。
8

從人性論及工作激勵論看孟子的管理哲學. / Cong ren xing lun ji gong zuo ji li lun kan Mengzi de guan li zhe xue.

January 1988 (has links)
潘建忠. / 據手稿本影印.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1988. / Ju shou gao ben ying yin. / English title: Human nature and work motivatio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12-122. / Pan Jianzhong.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88. / Chapter 一 --- 論文撮要 / Chapter 二 --- 鳴謝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研究的背景 --- p.2 / Chapter 第二節 --- 研究的目的 --- p.5 / Chapter 第三節 --- 研究的內容 --- p.8 / Chapter 第二章 --- 孟子的人性論 / Chapter 第一節 --- 中國人性論的形成 --- p.8 / Chapter 第二節 --- 人性之函義 --- p.16 / Chapter 第三節 --- 孟子之人性論之性質 --- p.17 / Chapter 第四節 --- 孟子人性論之進路─即心言性 --- p.18 / Chapter 第五節 --- 孟子人性論之證立 --- p.19 / Chapter 第六節 --- 孟子性善論之申論 --- p.28 / Chapter 第七節 --- 孟子性命對揚論 --- p.31 / Chapter 第八節 --- 結語 --- p.34 / Chapter 第三章 --- 孟子的激勵論 / Chapter 第一節 --- 激勵的涵義 --- p.41 / Chapter 第二節 --- 激勵的目的 --- p.43 / Chapter 第三節 --- 人性與激勵 --- p.45 / Chapter 第四章 --- 激勵之途徑與方法 / Chapter 第一節 --- 他勵 --- p.51 / Chapter 第二節 --- 自勵 --- p.57 / Chapter 第三節 --- 激勵的態度─執中用權 --- p.70 / Chapter 第五章 --- 從人性論激勵論看孟子的管理哲學 / Chapter 第一節 --- 管理哲學的涵義 --- p.78 / Chapter 第二節 --- 管理的目的 --- p.79 / Chapter 第三節 --- 管理之本─德治 --- p.82 / Chapter 第四節 --- 總結 --- p.88 / Chapter 第六章 --- 孟子的管理哲學對香港中學的學校行政的意義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91 / Chapter 第二節 --- 組織 --- p.91 / Chapter 第三節 --- 管理 --- p.96 / Chapter 第四節 --- 環境 --- p.104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109 / 參政書目 --- p.112 / 附圖 / Chapter 圖一 --- 人類激勵的一般模式 --- p.41 / Chapter 圖二 --- 需求理論學版之理論內容比較 --- p.49 / Chapter 圖三 --- 香港資助中學行政組織 --- p.93 / Chapter 圖四 --- 中學教師參與決策程度說明 --- p.103
9

趙岐《孟子章句》硏究. / 趙岐孟子章句硏究 / Study of Zhao Qi "Mengzi zhang ju" / Zhao Qi "Mengzi zhang ju" yan jiu. / Zhao Qi Mengzi zhang ju yan jiu

January 2002 (has links)
陳碧君. / "2002年8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2. / 參考文獻 (leaves 337-349)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2 nian 8 yue" / Chen Bijun.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2.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337-349)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論 --- p.1 / Chapter 一. --- 引言 --- p.1 / Chapter 二. --- 趙岐《孟子章句》硏究槪況 --- p.4 / Chapter 三. --- 硏究目的及方法 --- p.5 / Chapter 四.. --- 趙岐《孟子章句》之流傳及版本 --- p.6 / Chapter 五.. --- 章句之名稱 --- p.8 / Chapter 第二章: --- 趙岐《孟子章句》之背景 --- p.11 / Chapter 一. --- 學術背景 --- p.11 / Chapter 二. --- 政治背景 --- p.15 / Chapter 三. --- 趙岐的生平 --- p.16 / Chapter 四. --- 餘論 --- p.18 / Chapter 第三章: --- 趙岐《孟子章句》體例 --- p.20 / Chapter 一. --- 引言 --- p.20 / Chapter 二. --- 訓詁體式 --- p.20 / Chapter 三. --- 訓詁方面 --- p.21 / Chapter 四. --- 訓詁方法 --- p.44 / Chapter 第四章: --- 章指體例 --- p.51 / Chapter 一. --- 何謂章指 --- p.51 / Chapter 二. --- 章指的起源 --- p.52 / Chapter 三. --- 章指體例 --- p.53 / Chapter 四. --- 章指的作用 --- p.70 / Chapter 五. --- 章指的特色 --- p.76 / Chapter 第五章: --- 趙岐與文獻 --- p.92 / Chapter 一. --- 引言 --- p.92 / Chapter 二. --- 趙岐所用之古籍 --- p.93 / Chapter 三. --- 趙岐的詩學 --- p.94 / Chapter 四. --- 趙岐的¯‘ة書學 --- p.110 / Chapter 五. --- 趙岐與禮學 --- p.124 / Chapter 六. --- 趙岐的春秋學 --- p.131 / Chapter 七. --- 趙岐與易 --- p.138 / Chapter 八. --- 趙岐的論語學 --- p.142 / Chapter 九. --- 小結 --- p.153 / Chapter 第六章: --- 趙岐《孟子章句》的思想 --- p.156 / Chapter 一. --- 引言 --- p.156 / Chapter 二. --- 章指與注文的關係 --- p.157 / Chapter 三. --- 趙岐《孟子章句》的出處進退思想 --- p.159 / Chapter 四. --- 趙岐《孟子章句》對氣節的看法 --- p.172 / Chapter 五. --- 趙岐《孟子章句》的修身觀 --- p.176 / Chapter 六. --- 趙岐《孟子章句》所反映的士人社會 --- p.181 / Chapter 七. --- 通經致用與趙岐的政治意識 --- p.184 / Chapter 八. --- 《孟子章句》與發憤著書說 --- p.185 / Chapter 九. --- 道統觀的確立 --- p.187 / Chapter 第七章: --- 結論 --- p.195 / Chapter 一. --- 章句的發展 --- p.195 / Chapter 二. --- 趙岐之學術 --- p.198 / Chapter 三. --- 趙岐之寄意 --- p.199 / Chapter 四. --- 趙岐《孟子章句》與孟子學 --- p.201 / 附錄 --- p.203 / 【附錄一:趙岐之生平及其注之背景】 --- p.203 / 【附錄二:東漢著名經學家卒年表】 --- p.212 / 【附錄三:趙岐「孟子題辭」】 --- p.213 / 【附錄四:趙岐「孟子篇敘」】 --- p.215 / 【附錄五:趙岐訓釋字義與東漢訓詁書的關係】 --- p.217 / 【附錄六:趙注與朱注釋字義比較】 --- p.228 / 【附錄七:趙岐「孟子章指」二百六十一條】 --- p.240 / 【附錄八:趙岐「孟子章指」押韻情形】 --- p.251 / 【附錄九:連珠各種說法】 --- p.295 / 【附錄十:趙岐解釋《孟子》引《詩》與毛傳鄭箋之比較】 --- p.297 / 【附錄十一:趙岐引《詩》】 --- p.307 / 【附錄十二:岐解釋《孟子》引《書》】 --- p.313 / 【附錄十三:趙岐引《書》】 --- p.318 / 【附錄十四:孟子引《禮》】 --- p.322 / 【附錄十五:趙岐引《禮》】 --- p.323 / 【附錄十六:趙岐引《春秋》傳】 --- p.327 / 【附錄十七:趙岐釋《孟子》引《論語》】 --- p.329 / 【附錄十八:趙岐弓 --- p.332 / 參考書目 --- p.337 / 參考篇章 --- p.342
10

"孟子"的修辭藝術探討 = The discussion of rhetoric in Mengzi / Discussion of rhetoric in Mengzi;"孟子的修辭藝術探討"

鄒瑜 January 2007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