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產品開發過程中設計與其他部門溝通和組織知識創造-工藝產業為例

金書帆, Chin, shu-f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建會所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是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之一,工藝產業也列名其中,以文化創意的角度看待工藝產業,乃是將工藝產業傳統綿延下來的文化累積與涵養,以創意重新整合,讓工藝產業走創意的路,尋文化的根。 文化型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常面臨到「質」與「量」的衝突,創作者重視作品的「質」,和管理者看中業績的「量」,往往取得天平兩端平衡的困難課題,設計單位與其他單位的組織溝通顯得相當重要,要如何將一件件有如藝術作品的工藝品能夠量化,需要設計、研發、製造部門間通力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然而過去的研究大多放在工業設計與其他組織當中其他單位的互動,而較少討論工藝產業中的設計。因此本研究以此塊領域作為研究之基本方向,以個案研究方法,針對台灣工藝產業廠商,探討設計單位與其他單位的互動,如何藉由這樣的互動,創造組織知識。 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 組織特性 1. 在工藝產業中,設計是建立差異化的關鍵因素,企業品牌風格經由設計理念傳達給消費大眾,讓設計成為最好的品牌識別。 2. 工藝產業,管理者的領導風格影響了整個企業文化精神。越願意給予設計師自由發揮空間的企業,則越能夠創造出繽紛多元的品牌風貌;不願意讓底下人員發揮的企業,則是強調個人的創作特色,但相對的企業風險也比較高。 3. 越願意給予設計師自由發揮空間的企業,則越能夠創造出繽紛多元的品牌風貌;不願意讓底下人員發揮的企業,則是強調個人的創作特色,但相對的企業風險也比較高。 貳、 新產品開發過程中,設計單位與其他單位組織溝通 1. 設計與研發溝通大多利用會議或共同工作(co-work)形式,以處理材料方面的問題。 2. 設計與製造單位合作關係最為緊密,設計的創新,背後需要工藝深度的支持,設計師藉由設計圖將理念傳達給藝匠,藝匠利用「原型」與設計師溝通。必須要緊密的溝通與協調,才能創作出一件件美麗的作品 3. 設計單位與製造單位必須學習瞭解彼此的語言,才能更進一步的溝通,甚至有些設計師本身就是藝匠出身。這些A型設計師,在設計上有工藝深度的支持,更能夠將無限奔放的創意,落實在作品當中。 4. 工藝產業相當重視工藝深度的培養,目前台灣的工藝廠商開始重視藝匠的培育,但大多著重在公司內部的訓練,北歐的Georg Jensen卻是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內部的資源,更有系統地栽培工藝匠師。 5. 設計與行銷間互動是否密切,需端看產品屬性定位,若定位在藝術品與精品方面,則互動性較弱;若定位於生活工藝產業,則需符合消費者需求,則與行銷間的互動較強。 6. 工藝產業中設計與製造間的連結最為緊密,研發單位次之,而行銷單位,則需看不同企業定位,連結強弱有所不同。 參、 組織知識創造與流通 1.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設計與研發、製造單位有相當緊密的互動與溝通,傾向以「整合性問題解決模式」,以求在材料研發、工藝技法上有所突破,讓設計天馬行空的創意得以落實。 2. 藉由知識創造螺旋,讓企業得以不斷地自我突破,追求技法、材料上的精進,往未知的領域探索,成為企業的核心能耐。 知識的擴散與流通-共同化:師徒制的培訓,讓工藝技法得以深耕於組織內部。 知識的擴散與流通-結合:藉由企業的品牌理念,帶動整體設計概念以及公司文化 知識的擴散與流通-內化:產品開發過程,設計與製造、行銷透過共同合作,創造組織知識
2

探討文化創意產業智慧資本之建構、管理與保護-以工藝產業為例

孫建崴, Sun, Chien-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發現,工藝產業的標竿公司本身所具備的智慧資本,從公司初創時期偏重在「人力資本」與「關係資本」的不均衡狀態,透過智慧資本的建構活動(創造、流通、加值與保護),形成目前各公司的智慧資本在各構面間的分佈漸趨於平衡協調且有明顯成長。此外,各公司均以發展自我品牌為公司重要策略目標,研究中也發現各公司的智慧資本建構活動與此策略目標相符合。 本研究結論如下: 壹、 智慧資本建構的內容層面 一、 工藝產業初創時期,智慧資本在構面間的分佈不均衡,以「人力資本」與「關係資本」為主。發展至今,智慧資本在構面間的分佈漸趨於平衡協調且均有明顯成長。 貳、 智慧資本建構的過程層面 一、 人力資本主要是透過完整的各領域多元化人才的引進、員工的教育訓練(包含美學、行銷、管理、研發設計等)、國內外的資訊與技術交流、研發設計團隊的建立等活動強化經營團隊與員工專業技能的深度與廣度,更透過共同的理念與對公司的認同感加深對公司的向心力,建構了整個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主要是透過建立共同理念、塑造公司文化、強調團隊合作以及提供完整教育訓練來加以保護。 二、 流程資本主要是透過營運流程的改善、引進生產管理的概念、產品品質的要求、大陸設廠以求生產成本降低、知識管理系統(包含資料庫)的建立、新科技的引入與生產設備的研發與取得等活動加以建構。而流程資本主要是透過建立知識管理系統、設置研發資料庫與保護人力資本來加以保護。 三、 創新資本主要是透過持續投入人力資金厚實本身的關鍵技術與其他輔助技術、產品多元化以求技術精進、國內外技術交流以求技術提昇、關鍵技術專利化等活動加以建構。而創新資本主要是透過保護人力資本、申請商標或專利來加以保護。 四、 關係資本主要是透過制訂不同的客戶策略、建立會員制度、產品設計更具特色、推廣藝術教育、結合上下游廠商、與國際通路合作、作品參賽得獎、參加國內外的展覽等活動來加以建構。而關係資本主要是透過建立會員制度、提升產品價值、建立品牌形象與強化夥伴關係來加以保護。 參、 智慧資本建構的策略層面 一、 工藝產業公司除了將建立自我品牌為主要策略目標外,更將發揚工藝文化、將工藝藝術生活化、推廣工藝藝術教育、成立展示館設定為公司目標。 二、 工藝產業公司所建構之智慧資本與自我品牌之策略目標相符合。 關鍵字:文化創意產業、工藝產業、智慧資本、智慧資本建構、智慧資本管理、智慧資本保護 /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1. In craft companies, the construction of distribution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which is not balanced in the initial stage, will be equilibrated. in the end. 2. The human capital of craft companies is constructed by recruiting diverse people, training personnel, exchang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overseas companies, establishing R&D team, and reinforcing centripetal force. To protect the human capital, the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a common goal, form the business culture, emphasize team work, and provide training courses. 3. The process capital of craft companies is constructed by improving their business process, adopting 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requesting quality of products, building up factories in China,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mporting new technical tools, and obtaining equipments of production. To protect their process capital, these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et up the database of R&D, and guard their human capital. 4. The innovation capital of craft companies is constructed by investing in key and auxiliary technology, developing diverse products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ability, exchang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al and overseas companies to intensify technical ability, and obtaining patents. To protect their innovation capital, these companies should obtain a trademark and patents, and guard their human capital. 5. The relationship capital of craft companies is constructed and protected by making different consumer strategies, managing membership, designing innovative products, popularizing craft education, integrating all suppliers and channels, cooperating with international channels, and building up brand image. 6.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established by craft companies conform with the strategically target that craft companies want to develop their brand.
3

體驗行銷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應用

黃聖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化創意產業與體驗行銷乃近年來熱門討論與研究之主題,政府於2002年提出之「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不少廠商進行行銷策略規劃時,也開始以消費體驗的角度研究如何帶給消費者非產品功能性上之體驗。但國內以體驗行銷為架構,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對象的研究並不多,因此本研究試圖藉著文化創意產業與體驗行銷之探索性研究,瞭解兩者之關係。 故本研究之目的包括:(1)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對象,針對廠商實務作法,來分析研究個案在體驗行銷上之運作狀況與關聯性。(2)釐清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廠商執行體驗行銷時可能遭遇之問題,並給予未來體驗行銷規劃上之建議。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文化創意產業內之工藝產業的代表性廠商:法藍瓷、琉園、大東山等三家台灣自創品牌廠商為本研究個案對象。先由文獻與參考資料中歸納工藝產業之特性,接著運用Schmitt(1999)之策略矩陣和Holbrook(1999)之體驗價值,分析個案廠商於體驗行銷之實務作為。 本研究之命題發現有幾項:(1)愈不是以功能性價值為訴求的文化產品,使用商業廣告等傳播媒介的溝通效果愈不佳。(2)愈是情感性訴求的文化產品,使用感官行銷中的實體(空間)展示方式愈能傳遞產品價值。(3)傑出的文化產品需要各功能部門間緊密互動,配合狀況愈好,愈將文化抽象性的概念傳遞出來。(4) 設計師本身的文化涵養愈高,愈能為產品注入文化價值,愈能使消費者感受深刻的情感體驗。(5) 設計師愈能將材質特色結合設計呈現出來,愈能在產品呈現之中展現其文化訴求。(6) 消費者擁有之產品知識愈多,使用分散式思考行銷策略,愈能提升消費者對產品或文化特色的認識;反之,使用集中式思考行銷策略效果愈佳。(7) 愈能塑造多樣化體驗價值的文化創意廠商,消費者愈可以真實地感受到體驗背後所要傳遞的文化意念。(8)愈能將文化使命感融入品牌主張中的廠商,愈能運用思考行銷,從而成為該廠商的品牌競爭優勢。 針對未來廠商執行體驗行銷時,本研究建議:(1)廠商必須瞭解目標顧客所處之文化特徵與熟悉度,藉以將文化價值融入產品中。(2)工藝廠商必須對產品材質有一定瞭解。(3)展示空間需營造多樣化之體驗。(4)增加直接與消費者互動體驗。(5)強化網際網路之體驗行銷作為。 未來研究可再擴大研究對象的範圍、對消費者端進行體驗知覺上之研究,或是單獨深入研究公司部門與體驗行銷上之關係,都是後續在對相關主題進行研究時,可繼續加以探討的部分。 關鍵字:體驗行銷、文化創意產業、工藝產業、策略體驗模組、體驗價值、消費體驗

Page generated in 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