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圖靈測驗辯護

李俊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圖靈測驗」是一個訴諸外部行為來檢驗「機器能否思考」的一個測驗方法。這個方法由A. M. Turing於1950年提出,並在此後的五十餘年在科學界與哲學界引發無數的爭論。本文並不試圖解決「機器能否思考」的問題,而將著眼於「圖靈測驗作為機器思考標準」一事的適切性;從哲學的面向出發,旁及一些相關的科學成果來進行文獻探討。 就像任何一種哲學嘗試一樣,圖靈測驗是歷史環境的產物。當我們對眾說紛云的主觀意見失去了信心,就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客觀的標準。而在此同時,事實上我們對於所要檢測的對象:「思考」的瞭解還不夠豐富,且我們也不知道所謂「機器」的極限在哪裡,因此,即使圖靈測驗以名為「測驗」的形式產生,卻是動態地作為一個標準,並且面臨著許多的質疑。 本文將主要的問題分為五點,並加以回應: 1. 關於圖靈測驗的形式:圖靈測驗以模仿遊戲為內容,但在模仿遊戲中獲得勝利這件事,本身的確有其詮釋上的侷限,但是第一,這不能否定模仿遊戲的確提供了某種程度的客觀性,第二,藉由模仿遊戲的持續進行,我們也能知道模仿遊戲有哪些不足之處,相關內容與規則的修訂是可能的。 2. 關於測驗的難度:「機器有無可能通過圖靈測驗?」這點將就技術面與原則面來討論。技術上,目前的確存在著一些模擬人類智慧的瓶頸,然而就哲學的討論來說,目前技術的不可能並不代表未來技術的不可能。原則上,許多人批評圖靈機器所進行的運作無論多麼複雜,都不會與自然界中被稱為「思考」的行為等同;然而,若要證明機器思考與人類思考的確不同,我們就會需要一套能夠作出區分的客觀測驗方式,而那就是圖靈測驗所嘗試去做的。 3. 關於測驗的目的:「通過圖靈測驗代表了什麼?」許多人認為圖靈測驗作為一個機器思考的操作定義,忽略了一些思考的本質,這使得即使機器通過圖靈測驗也不代表它能夠思考。我認為這種說法似乎預設了思考有一個固定的定義,但實際上我們將許多彼此之間沒有明顯關係的行為都稱為思考,而且隨著風俗、環境的改變,原本被當作是思考行為的或許不必再以「思考」來說明,而與思考行為無關的或許在未來會被當作有關,因此所謂「思考的本質」不見得有固定的內容;而我們用內容與規則不斷修正的測驗設計來掌握該內容,可能反而是更適當的。 4. 關於測驗主題:「我們能夠單純以行為來檢測心靈狀態嗎?」圖靈測驗欲透過語言行為的測驗來取代「機器能否思考」,此行為進路受到不少的批評。然而,圖靈測驗並不是分析的行為主義,它並不要求行為與心靈概念有形上學的等同;它只是方法論的行為主義,不必反對心靈內容的真實存在,僅將「通過圖靈測驗」作為一個可錯的認定方法。 5. 關於測驗的價值:當我們對「何謂思考」還未有深刻瞭解時,就樹立一個思考的標準來談通不通過,是否對於未來的發展有所妨礙?我同意一些批評者所說:就像許多高科技的發展過程一樣,在思考本質的研究尚未成熟之前,與其追求表面上的擬似,不如將精力與經費投注於相關的基礎科學。然而,就議題本身而言,圖靈測驗可以和上述基礎科學的研究相容,它也不會妨礙我們去尋找一個比圖靈測驗更適當的思考檢測機制。如果有一天,科學家真能做出像人一樣思考的機器,我們依然會在某程度上要求此機器通過圖靈測驗,來證明科學家沒有說謊。
2

企業組職輿策略配合之研究

高維新, Gao, Wei-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企業針對環境衝擊,配合本身競爭上的優劣勢而制定出因應的策略後,下一步工作 就是調整本身是組織以執行該項策略,因外學者研究多角化策略和組織之關係,而提 出「組織結構隨策略而調整」之論點,本論文乃針對本國的企業,就「策略形態」更 廣泛的構面去探討其與組織之配合關係,期能得到足以供企業界參考之原則。 本論文各章主題如下: 第一章:研究之動機、目的,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資料分析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組織結構和策略形態之一般概念,相關文獻之探討,研究架構與操作定義, 及研究假設。 第三章:組織結構之各層面探討。 第四章:組織與策略配合之狀況,環境因素、技術因素對這種配合關係的影響。 第五章:以績效驗證各項假設。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