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聞事件的意義建構與受眾認知關係之研究:從受眾推論看新聞框架之影響 / News Frames and the Audience's cognition陳韻如, Chen, Yun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般而言,社會事件或議題往往交織著許多複雜的因素,人們可能由不同
的觀點詮釋這些事件或議題的成因、影響、或定義,但是新聞報導所做的
詮釋卻往往只強調某些特定的意義 ( Gamson & Madigliani, 1989;
Tankard et al., 1990),形成一種新聞框架 (news frame)。新聞框架對
事件或議題意義的詮釋,可能經由新聞報導的語言結構或形式結構上的選
擇與排除,產生不同的意義。但是不同的新聞框架是否使讀者對新聞事件
或議題產生不同的認知呢?本研究以不同背景結構的新聞報導,探討不同
形式結構的新聞框架是否影響讀者對事件的推論,因而產生不同的認知。
本研究採實驗法與小組焦點訪談並行的方法,探討有、無背景的新聞報導
,及兩則相同結構不同背景內容的新聞報導,與實驗對象的推論之間的關
聯,推論的項目包含對事件的因果推論與歸類及對新聞報導與新聞人物的
評價。研究結果發現新聞報導的背景可能影響受訪者的歸因,其它的推論
可能較無關聯,以下分別就兩次研究的結果作一說明:第一個研究受訪者
分別讀有背景或無背景的南非抗議新聞,結果有背景組大都將事件的原因
歸於政府缺失,與背景訊息的方向大致相同;而無背景組沒有人歸因於此
,幾乎都歸因於種族問題。第二個研究受訪者分別讀不同背景內容的空難
新聞,結果指出雖然背景沒有提出空難的原因,只提供過去人員疏失導致
空難的歷史或失事飛機機型的記錄,但是受訪者大都依循背景訊息的方向
,分別歸因於人為疏失及飛機問題。兩次研究的結果似乎說明,新聞的背
景可能影響讀者對事件歸因的方向,即使受訪者推論的原因不盡相同,例
如歸因於人為疏失者可能歸於駕駛員的疏失或塔台人員的疏失,但是歸因
的方向與背景可能具有某些的關聯,而背景結構的差異可能使受訪者對事
件因果的認知不同。由於本研究屬初探性的研究,研究對象只有廿二人,
其目的在於提供後續研究一些啟示,因此無法逕以研究結果推論文本結構
對認知的影響,這部份仍有待未來研究以更周密的方法加以探討。
|
2 |
當模糊遇上精確:刑法的語言使用分析 / When vagueness meets precision: an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criminal law胡碧嬋, Hu, Pi C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模糊是語言的主要特色之一,這與法律語言的終極目標—精確恰恰相反。在追求精確的過程中,在法律制度裡的某字或某術語該做何解釋,往往有許多爭議。法官如何在模糊與精確當中取得平衡?又如何確保每項法律公正地適用於每個人與每起個案?本文試圖探討這兩個極端—模糊與精確—如何交織與競合,從法律語言學的觀點對爭議個案提供解釋,並進一步解決法律制度中各種語言詮釋的問題,其中以刑法的語言為主要研究標的。為了闡釋文字的意義,本文嘗試以框架語意學、檢查表理論和原型理論來架構出法律語言的框架。本文之另一項目的是要觀察刑法法條中的語言現象,是否能反映出刑法的精神與特質。 / Vagueness is one of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which happens to be contradictory to the ultimate goal of legal language—precision.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precision, there are a variety of disputes over what interpretations words or terms in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be made. How do judges strike the balance between vagueness (uncertainty) and precision (certainty) and affirm that every rule be justly applied to every individual and every case?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hese two extremes interweave and compete and to provide explanations for some controversial cases and offer a perspective from forensic linguistic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mong th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legal system, in this case, the Criminal Law. To elucidate the meaning of words, this study tries to construct the frame of legal language with linguistic approaches such as frame semantics, checklist theory, and prototype theory. Another objective of the research is to see whether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observed in the system can reflect and convey the spirits and essences behind the Criminal Law.
|
Page generated in 0.01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