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研究鄭敏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人類長距離交通工具的使用已由傳統之陸運、海運,漸漸的為航空運輸所取代,惟儘管飛行器不斷的改良精進,飛行輔助及降落等系統亦持續的精益求精,近年來國內外仍陸續發生許多嚴重的空難事件,追究空難的原因,不外乎以航空器之機械故障或人為操作之疏失所佔之失事原因比重較大,故吾人在發展航太科技的同時,如何兼籌並顧航空器之快速性及安全性,實為航空研發科技人員重要的努力目標。
發生一次空難事故,必衍生諸多問題,其中關於航空乘客之損害賠償責任最為重大及複雜,航空運輸業者若未妥善管理此項風險,其賠償責任可能使一家營運多年之航空運輸企業毀於一旦。國內外運輸業者多有投保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來移轉此項風險,鑑於本險種所涉及之保險原理原則及相關之國內外法律公約甚多,而國內相關研究報告為數不多,遂激發吾人研究本險種之動機,冀盼經由本文之資料蒐集及整理,使個人更加瞭解本險種之本質以滿足求知慾外,並願意藉以分享讀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範圍應包含乘客因航空器失事所致之死亡、傷害、旅客隨身行李受損及運送人運送遲延所致乘客之損害賠償責任等問題,本文之研究較多著墨於乘客之死傷所致之損害賠償責任,至於行李損害及遲延所致之損害則較少提及。另有關航空乘客責任保險契約內容之研究,由於國內保險監理機關並無核准之中文示範條款,且鑑於國內業者與英國倫敦航空險市場往來密切,國內承保之航空保險多以英國標準航空保險契約為主體,故保險契約內容之探討即以倫敦勞依茲航空保險人協會(Lloyd*s Aviation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於1996年10月1日所採用之倫敦航空保險標準契約AVN 1B為討論範圍。
本文內容共計六章,茲按章節順序簡介如后:
第一章 緒論,本章係簡要述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範圍等事
項。
第二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意義與特性」,本章係將本文研討之標的
險種做一定義之解釋,並述明該險種之特性。
第三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相關國際公約及國內法律探討」,本章係將
本險種相關之國內外法令、公約,由其沿革、產生背景及其內
容,做一詳盡之介紹,以利讀者明瞭航空客運之運送人之潛在風
險,進而選擇風險管理之適當工具。
第四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適用之保險原則」,本章明白說明本險種係
屬補償保險(Indemnity Insurance),並詳述補償保險所應適用
之保險原則。
第五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契約之探討」,本章以倫敦勞依茲航空保險
人協會(Lloyd*s Aviation Underwriters* Association)於
1996年10月1日所採用之倫敦航空保險標準契約AVN 1B為討論標
的,詳述保險契約之主體、契約內容及保險人承保本險種時所應
注意之核保資料與理賠發生時應行注意事項等。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陳述筆者之建議事項,其要點計有:
一、航空客運業者應更加重乘客責任保險之風險管理機能
二、我國應爭取加入國際空運公約
三、應修訂不合時宜之國內相關航空運送條款,並與運送人研議於航
空運送條款中增列仲裁條款之可行性。
四、修訂我國「航空客貨損害賠償辦法」之計算損害賠償單位
五、積極培養保險專業人才。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意義與特性*************************5 第一節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意義*********************5
第二節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特性*********************9
第三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相關國際公約及國內法律探討**********13 第一節 國際公約之產生及其沿革*********************13 第一項 人類航空史之簡介*************************13 第二項 簡介航空業相關之國際公約的產生***********14 第二節 華沙公約體系之探討*************************22 第一項 一九二九年華沙公約***********************22 第一款 公約之制訂*****************************22 第二款 公約適用之條件*************************24 第三款 公約中運送人對客票、行李票之簽發與對乘
客之責任*******************************27 第二項 一九五五年海牙議定書*********************34 第一款 議定書之制訂***************************34 第二款 議定書對華沙公約之重大修正*************37 第三款 美國對本議定書之態度*******************39 第三項 一九六六年蒙特婁協議*********************40 第一款 協議之制訂*****************************40 第二款 協議對華沙公約之重大修正***************43 第三款 蒙特婁協議適用之限制*******************44 第四項 一九七一年瓜地馬拉議定書*****************44 第一款 議定書之制訂***************************44 第二款 議定書對華沙公約主要之重大修正*********46 第三款 議定書之效力***************************49 第五項 一九七五年蒙特婁一至四號附加議定書*******50 第一款 附加議定書之制訂***********************50 第二款 各附加議定書主要內容*******************51 第三款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簡稱
SDR)之探討****************************52 第四款 各附加議定書之效力*********************55 第三節 一九九九年蒙特婁公約之簡介(非華沙公約體系)56 第一項 公約之產生*******************************56 第二項 公約之主要內容***************************56 第一款 蒙特婁公約之架構***********************56 第二款 蒙特婁公約之適用條件*******************57 第三款 蒙特婁公約運送人之責任*****************58 第四款 蒙特婁公約中有關賠償訴訟之管轄法院*****59 第三項 公約之效力*******************************60 第四節 我國國內航空運輸有關運送人賠償責任之規定***61 第一項 我國民用航空法沿革簡述*******************61 第二項 我國民用航空法有關運送人之責任***********62 第一款 對乘客傷亡之賠償責任*******************62 第二款 對乘客行李之賠償責任*******************65 第三款 對乘客運送遲到之賠償責任***************66 第四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適用之保險原則**********************73 一、保險利益原則***********************************73 二、損失補償原則***********************************74 三、保險代位原則***********************************75 四、最大誠信原則***********************************79 五、主力近因原則***********************************82 第五章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契約之探討**************************87 第一節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契約之主體*****************87 第一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一方當事人-保險人******87 第二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另一方當事人-要保人?被
保險人?*********************************90 第二節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契約之內容*****************96 第一項 承保範圍*********************************96 第二項 除外不保事項****************************100 第三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費率之訂定**************102 第三節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核保與理賠**************106 第一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核保******************106 第二項 航空乘客責任保險之理賠******************11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7 參考書目***************************************************130 附錄*******************************************************133
|
2 |
國際貨幣基金的組織與功能 / The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王瑤瑛, Yao-ying W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布列敦森林機制的成形與運作是基於國際社會對一九三0年代經濟大恐慌所記取的歷史教訓。國際社會要捨棄「以鄰為壑」的歷史錯誤,期以國際協調與合作解決國際經濟秩序不穩定的問題。但是在建立布列敦森林機制的過程中與布列敦森林機制的運作上,顯現出國際政治權力與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考量。美國以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展出的國力,主導了布列敦森林機制的設計,將大部分的國家納入此項體系中,並以此體系中的規範、準則來約束所有成員的行為。透過此機制的槓桿運作,美國得以將其在政治上與經濟上的力量發揮到極至,從而維護美國繼續作為霸權國的國家利益。布列敦森林機制成為戰後國際合作的基礎架構,會員國所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條款成了體系成員的行為準則。制約條件與監督會員國的經濟政策之權是國際貨幣基金兩項最重要的武器。然而,制約條件所產生的政經效應,卻讓國際貨幣基金倍受批評。影響制約條件成效不彰的原因包含有國際貨幣基金的組織結構因素、國際環境因素與執行制約條件的國家的內部因素。國際社會將所有的責任都歸於國際貨幣基金,實在是隔靴搔癢,同時也無助於解決當今資本全球化所引發的問題。
目 錄
序言 壹
圖表目錄 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國際貨幣基金之成立 4
第一節 布列敦森林機制的起源 4
第二節 布列敦森林機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 9
第三節 懷特方案與凱因斯方案 12
第四節 小結 17
第三章 布列敦森林機制的制度分析 21
第一節 國際貨幣基金的制度 21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的組織 26
第三節 美國霸權與布列敦森林機制 34
第四章 國際貨幣基金角色的轉變 50
第一節 國際經濟環境的變遷 50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條款的修訂 54
第三節 特別提款權的運作 59
第四節 國際貨幣基金的監督功能 61
第五章 國際貨幣基金的制約條件 67
第一節 什麼是制約條件 67
第二節 制約條件的發展 71
第三節 制約條件與調整政策 76
第四節 制約條件的政經效應 79
第六章 一九八0年代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 92
第一節 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的起源 92
第二節 處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的國際行動 96
第三節 處理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的成效與政經意涵 102
第七章 一九九七年東亞金融危機 111
第一節 東亞金融危機的起源 111
第二節 東亞國家的政治經濟結構 117
第三節 處理東亞金融危機的國際行動 119
第四節 國際貨幣基金穩定方案的檢討 123
第五節 小結 132
第八章 結論 138
參考書目 143
圖表目錄
圖
圖3-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結構圖 45
表
表6-1 拉美國家的貿易平衡、經常帳與資本基本轉移
的情況,1977—1987 105
表6-2 接受IMF融資計畫的拉美國家之經濟表現 105
表6-3 接受IMF融資計畫的拉美國家之債務情況 106
表7-1 泰國、印尼與南韓三國外匯存底的變動,
(1997年6月—19982月) 112
表7-2 東亞四國的債務情況 114
表7-3 東亞四國的經濟表現,1997—1999 131
|
3 |
國際海上貨物運送法之新趨勢─國際海事委員會運送法草案之研究梁志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動機
國際海事委員會〈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mmittee,簡稱CMI〉係1924年有關載貨證券規定之布魯塞爾公約〈The Brussels Convention of 1924 Relating to Bill of Lading,簡稱海牙規則〉以及1968年統一載貨證券規則國際公約修定協議書〈Protocol to Ame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ll of Lading,1968,簡稱海牙威斯比規則〉之起草者。惟因海上貨物運送日新月異,今日情形遠非從前可比。以海運單據而言,有運送當事人捨棄載貨證券而使用不可轉讓之海上貨運單來證明運送契約者,甚至以電子商務來函往返亦為常見。以運送型態而言,貨櫃運送所承運之貨物,其價值佔所有運送貨物價值之大部,而該類運送,除使用海運外,也多使用公路、或鐵路等內陸運送來完成。故以載貨證券及海運為重心之海牙及海牙威斯比規則,漸有規範不足之感。
除此之外,諸如支付運費、運送人交付貨物、貨方就貨物相關事宜指示運送人的權利、如何讓與運送契約下之權利、誰有權提起訴送或仲裁等議題,則不但海牙及海牙威斯比規則未加規範,就連1978年聯合國海上貨物運送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1978,簡稱漢堡規則〉對此亦束手無策,導致該類議題只得依照各國國內法解決,無法達成法律適用上之一致。
因此,在1998年,CMI決定放下修訂海牙威斯比規則之工作,轉而開始研擬全新的海上貨物運送規範,並於2001年12月提出了運送法文書草案〈CMI Draft Instrument on Transport Law,簡稱草案〉 。不但允許運送契約當事人使用不可轉讓運送單據、或以電子商務往返,更將草案之適用範圍擴及多式運送、及過去國際公約未處理之議題,尤有甚者,草案下之運送人賠償責任制度亦較以往之國際公約來得複雜。
因為現今任何之國際公約皆須由聯合國之機構如UNCITRAL加以起草。CMI便將草案送交予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簡稱UNCITRAL〉,在UNCITRAL加入秘書處之說明後,於2002年1月8日,該份草案被製成海上貨物運送文書草案初稿〈Preliminary Draft Instrument on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並交由UNCITRAL下之運送法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Transport Law〉所審議 。雖說UNCITRAL是否會修訂草案,抑或聯合國是否將以之代替漢堡規則,此刻吾人難加逆料,但不論就規範廣度及賠償責任制度方面,相較於海牙及海牙威斯比、漢堡規則,CMI所提出之草案都頗有可觀,極值得吾人加以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論文希望達到下列目的
第一、藉由研究草案第1、第4條中有關多式運送之規範,來探討國際海上貨物運送規範應否將適用對象擴張到海上運送之外。
第二、就草案有關電子商務之規定,以及當下未受到國際公約所規範、而草案加以規定之議題,如運費、交貨物、貨方指示運送人的權利、讓與運送契約下權利之方式、提起訴送或仲裁之權利等,透過第2條及第9到第13條之討論,來了解草案之規範是否合理、可行。
第三、對草案之規定中,過去曾受到海牙及海牙威斯比、漢堡規則所規範之議題,如公約之適用範圍、運送人之義務、賠償責任、託運人之賠償責任等,經由草案與前開規則之比較,來研究渠等間之差別、及草案之規範是否妥適。
〈三〉研究範圍與相關文獻探討
本論文係以整部草案為研究對象,並以草案與海牙及海牙威斯比、漢堡規則規則、及英國法之比較為重心。至於國內法之檢討,甚至草案與其他國家之海上運送法的比較,限於與篇幅,擬於嗣後再另文深入研究。
本論文草案於2001年底方告完成,故本論文之參考文獻,除草案立法說明外,以UNCITRAL下之運送法工作小組所釋出資料為主,包括會議記錄、各國家及國際組織之評介,至於國外期刊陸續出現探討草案之文章,亦為研究之列。另外,由於草案多數內容仍值根自海牙、海牙威斯比、漢堡規則等國際公約,因此本論文將博引國內外權威教科書之相關見解。
〈四〉研究方法
在進行草案各條文之討論前,有必要先對草案之擬定過程、草案制定之必要性、以及草案之核心議題加以介紹,簡言之,須說明草案之立法背景。之後草案之研究,因為本論文係以整部草案為探討對象,茲以逐條、項討論之方式來進行。最後則點出草案所代表的國際海上貨物運送法新趨勢。
〈五〉論文結構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茲簡述各章內容如後: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及方法、以及論文結構。
第二章 立法背景
本章闡述草案之擬定過程、草案之制定必要、以及草案之核心議題。
第三章 草案釋義
草案之規定,從開始的「定義」直到最後的「契約自由之限制」,共計有17條,茲將第三章分成十七節來探討各條文之得失。
第四章 國際海上貨物運送法之新趨勢─代結論
綜觀草案之規定後,茲提出草案所代表之國際海上貨物運送法之趨勢。
|
Page generated in 0.026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