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桑斯汀的國家管制理論 / Regulatory State Theory of Sunstein

江維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凱斯‧桑斯汀(Cass Sunstein)為美國著名之憲法學者,其於1990年所出版之《After the Rights Revolution》所欲回應之背景,乃係80年代後美國復興之自由放任之風。本書前半部以1930年代羅斯福新政精神為最上位的基本理念,清楚表示其對管制國家的支持與期待。相對地,本書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現代管制國家所遇到的困境,並以聯邦主義之思想為基論,娓娓帶出後半部的解決方法,即以法院為主角,藉由其解釋法律的權限以調整管制政策與不公平、不正義的管制結果。本文主要為介紹桑斯汀於此本書所表現出的核心價值與精神;即便日後想法有發生變化,包括其致力研究之方向,在本書皆可找到端倪。於整理本書內容之外,本文更努力清楚交代本書所欲對話的對象,更試圖說明本書對作者日後研究之取徑的地位與重要性。
2

貸款利率、成數與住宅價格關聯性之研究-以台北市及新北市為例 /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mortgage interest rate, loan to value (LTV) ratio, and housing price—by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cases

王聖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房地產市場與銀行放款業務間,因為存在著密不可分之關係,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釐清貸款利率與貸款成數對住宅價格是否具有顯著影響,進而探討中央銀行之選擇性信用管制政策,對於貸款利率、貸款成數與住宅價格之間,是否具有政策效果,最後再針對不同的需求族群,給予購屋行為選擇之參考或為銀行選擇貸款客群之參考。 本研究透過實證分析發現,貸款成數對於住宅價格為正向顯著影響,但貸款利率對住宅價格,則未呈現顯著影響。而政府之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在實證結果中,並未達到抑制房價之目的。但是在實施信用管制之後,購屋者對與貸款利率,相對更為敏感。在需求族群的分析上,發現高所得族群相對較重視貸款利率,而中所得與低所得族群,則相對較重視貸款成數。低年齡族群較高年齡族群而言,相對較為重視貸款利率之增加。 對於持續關心貸款利率、成數與住宅價格關聯之研究者,本研究建議後續研究者在資料取得之允許下,可嘗試拉長研究期間,及考慮增加了解政策鬆綁後之影響。在資料完整度許可下,建議可以增加個人屬性變數,並考量都更效應之變數。 / There is an inextricably linkage between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the bank lending busines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rtgage interest rate, loan to value (LTV) ratio, and housing price. Further, we discuss the policy effect among them, due to the central bank's selective credit control policy. Finally, the supply-demand sides, our study hopes to give the choice of purchase behavior on demand groups or the selection of bank on loan-customers In our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loan to value rati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ousing price, but the mortgage interest rat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ousing price. In the empirical 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s selective credit control policy did not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rbing housing prices. Howeve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ective credit control policy, the housing-buyer is relatively more sensitive to the mortgage interest rate. In the analysis of demand groups, the study found that high-income group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rtgage interest rate. However, th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groups emphasize on loan to value relative to the high-income groups. Finally, the young age groups relatively emphasize on the increase of the mortgage interest rates. For the researchers who continue to care about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ortgage interest rate, loan to value ratio, and housing pric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follow-up researchers, with the permission of the data, may attempt to lengthen the study period and consider increasing the impact of easing the policy. Under the data integrity permission, it is advisable to add personal attribute variables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variables of the urban renewal effect.
3

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例

許紹峰, Hsu, Shao-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針對「有害廢棄物污染與環境管制政策」的論述主軸,本研究除歷史地探究戰後台灣有害廢棄物污染問題的形成脈絡之外,並選擇「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為研究個案,探究在該等污染事件發生之後,如何被定義及解決的具體過程,並闡述地方社區民眾的訴求與心聲;最後則是總結前述研究結果,論述研究個案的政策意涵,並針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及相關的環境管制政策建構提出批判性的思索。 首先,本研究指出有害廢棄物污染此一結構性的問題其實反映了戰後台灣所謂「優良投資環境」的利基之一-相對低廉的環境成本,表現於外便是長期放任與形式化的環境管制。並且,在相關污染事件陸續爆發的1990年代,事態的嚴重性已然超乎政府的能力所及,故而在「私有化」的政策取向之下,政府企圖利用各種「獎勵投資」的策略,例如稅賦減免、放寬 / 簡化土地使用管制、國營事業土地釋出、加強查緝以穩定廢棄物的供給量等措施,藉以扶植民營廢棄物清理業者,並且巧妙地將廢棄物的生產與整體的資本擴大再生產連結了起來。可以預見的是,此一策略或許在短期內可以稍微抑止事業廢棄物流竄的問題,然而卻更進一步地深化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棄置」的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絲毫無助於更積極地從源頭減少污染危害的產生。 其次,透過對「桃園RCA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的考察,本研究指出戰後台灣具有強大相對自主性的政府雖然以各種政策工具創造出所謂「優良的投資環境」,但是彼等所依恃的環境管理體系偏重「事後管制」而無力於「事前預防」,使得鄰近污染場址的社區民眾、農民與勞工成為環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在跨國資本「賺飽就跑」的移動邏輯,並將污染惡果轉嫁予地方社區之下,後者無異是與總體之「發展」脫勾的。繼而,觀諸污染整治之過程可知,該污染事件徹底地被設定為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由於風險詮釋權力的偏差動員,政府與資本藉由特定科學知識的引介與轉譯所啟動的「技術動員」,其實亦代表了特定「利益動員」之實現。換言之,在「權力動員 → 技術動員 → 利益動員」的過程中,與資本再生產攸關的變更開發利益被普遍化、極大化,地方社區民眾所可能遭致的污染危害則是被選擇性地詮釋,甚至於忽視。此一過程除體現出環境風險「在地化」的脈絡,亦隱含著環境污染所肇致的決策權力不平等,因為民眾們失去了直接參與瞭解,並決定攸關其生活之行動方針的權利與能力。而該等污染事件除指涉環境惡物的生產與分配外,更是和勞動安全、民眾健康、性別平等、社區發展、權力分派等關乎社會正義的問題密切相關,是一個「多元不平等」的公共議題,要解決環境污染所肇致的不平等,便不能忽略其他的社會不平等問題。 基於前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下列政策建議: 一、在相關污染整治的問題方面: 當污染場址受限於整治技術無法回復至先前狀態,污染行為人亦不須就損害負起賠償責任時,讓受污染土地變更使用應是可以接受的原則,否則土地的閒置將使地方社區再次成為最無辜的犧牲者。不過,為了使環境風險與開發利益能夠得到衡平的考量,整治決策及土地使用變更審議過程中應適度納入民眾參與機制,其意見亦應被尊重與採納,而不是被選擇性地忽略或詮釋,以強化決策之正當性。 二、 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之修正方面: (一)管制手段應考量整體工業體系之生產過程,俾積極地從源頭減少 污染危害。 (二)應以「無過失賠償責任」作為追索污染責任之原則,而溯及既往責任應擴及污染之損害賠償責任,賠償範圍亦應增列自然資源之損害。 (三)在公害行政救濟上,相關之污染受害賠償法制、污染補助(償)基金及環境損害強制責任保險等制度,應儘速予以研訂。 (四)在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方面,應在肯認受污染影響之地方社區民眾擁有「充分資訊的權利」、「公開聽證的權利」、「民主參與及社區團結的權利」、「賠償的權利」,以及「污染清除與被破壞環境復原的權利」等公民權的基礎之上進一步予以強化。 (五)中央政府應適度下放人力、財力與權力,以強化地方政府執行污染防治或整治之能力。 (六)結合污染整治與土地再利用之原則應以更積極、實質的民眾參與為主導。 三、在相關環境管制政策之建構方面: (一)為了打破決策權力不平等所加諸於弱勢者的「環境不正義」,本研究主張政策的制定 / 執行通常是一種主觀的價值選擇,而非如科技決定論者所謂的客觀事實之認定。在一個民主的社會裡,選擇的權力應該保留在民眾的手中,也唯有經由民主的參與才可以促進理性目標的達成。 (二)在相關污染事件的整治過程中,科技專家的角色應該不再是決策的「仲裁者」或「決定者」,而是各種民眾參與機制的「促進者」;並且,彼等的基於高深的統計數據或模式之論述典範亦應稍作轉化,俾使民眾能夠更清楚地瞭解科學論述的意義,而非反倒成為其參與之障礙。 (三)正因有害廢棄物污染危機實源自於資本的生產決策(其將污染惡物之處理成本外部化),進而在既有環境管理系統無法控制經濟事務的窘境之下,唯有藉由民眾參與的不斷實踐來尋求「生產的民主化」,讓資本自行擔負起應有的處理責任,才是解決當前困境之道。質言之,民眾參與除了技術層次的探討(如哪些人參與?如何參與?參與程度為何?)之外,更應肯認的是其實質定位與意義(如決策權力的賦予或分享、風險論述之地位平等)。

Page generated in 0.02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