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5
  • 2
  • 1
  • Tagged with
  • 8
  • 8
  • 8
  • 4
  • 3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袁世凱與進步黨

黃芙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袁世凱自清季隨吳(長慶)軍渡韓後,便在清末民初此一舊王朝與新政府交錯的過渡時期,縱橫捭闔,淋灕盡致的發揮權謀機略,進而開展其政治生涯:小站練兵奠定了他在政壇活躍的基礎,而後由巡撫、總督、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搖身一變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再一變為八十三天的洪憲皇帝。姑不論其功過是非,以他在中國政治史上所扮演之決定性的角色,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他對近代中國政治深遠的影響。 如前所述,袁既為清末民初關鍵性的人物,故已普遍引起中外史學界對其之研究,在中國方面有如:林明德的袁世凱與朝鮮、劉鳳翰的新建陸軍及袁世凱與戊戌政變等書,另有黃秋田的民國元年南北政府和議之研究及林麗明的民國初年政治人物與建國歷程:袁世凱改元洪憲的背景分析等論文,在外國方面先後有陳志讓(Jerome Ch'en)的袁世凱(Yuan Shin-K'ai)、楊格(Ernest P. Young)的共和初期的袁世凱(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lican China)等書問世,均是對袁世凱所作學術性的研究。 綜觀袁世凱一生中幾個重要的階段:留駐朝鮮、小站練兵、戊戌政變、辛亥南北議和、洪憲帝制等,或有專書,或有論文加以研究,但尚未曾有人注意到袁與民初政壇上另一影響力極大的人物——梁啟超,及與梁所領導之進步黨間的關係。而筆者認為透過袁、梁、進步黨間關係的探討,不啻可審視人審他們所代表之官僚、立憲二派政治勢力的關係,更可對民初紛亂的政局,有更清晰的認識。蓋官僚與立憲兩派不僅為袁、梁在清末民初政治勢力之依據,亦與民初革命派形成鼎足而立之政治勢力也。於是便將袁世凱與進步黨間的關係,作為本論文研究的重心。 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個人的觀念、行為受到其周圍的環境、人物影響極大,而一個領導人物對時勢之影響力亦不容忽視。鑑於以上之因素,故撰寫本文時,便透過群體勢力、個人關係比二角度,審視袁世凱與進步黨間的關係。一方面探討二者所屬之政治勢力——官僚派、立憲派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探析袁世凱與進步黨領導人梁啟超的動向與分合關係,以免失之偏頗。本文章節的安排亦以此為準,共分為五個主要的單元: 一、清季政治勢力的概要:一般對清末民初三派政治勢力:立憲派、革命派、官僚派,均限於概念性的瞭解,尚無具體的研究。本章即將有關上述三派政治勢力的資料,作一綜合性的整理,而後分別探討此三派政治勢力的形成、發展,並分析三者間的關係,欲以?體勢力探討,進而得知其對袁、梁個人的影響。 二、袁世凱與梁啟超結合的背景:自袁世凱、梁啟超二人在辛亥武昌起義前後的行動、處變,及民元政黨的情勢變化中,探悉袁世凱與梁啟超結合的因素。 三、進步黨的成立與組織:闡述官僚派與立憲派合作下的產物——進步黨,其成立的經過、組織的情況以及與袁世凱的關係。 四、袁世凱與進步黨的合作:探討袁世凱與進步黨間合作的情形,及袁世凱與進步黨關係的轉變。 五、袁世凱與進步黨的分裂:分析袁世凱與進步黨間分裂的原因及結果。 本文之範圍起自清末,迄於民國五年(一九一六)袁世凱死亡為止。但因袁後期稱帝之所為,已有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林麗明,與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胡平生,分別以「民國初年政治人物與建國歷程:袁世凱改元洪憲的背景分析」、「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為題,作為論文之研究,為免重複,故將重點置於民國三年以前,希望透過本文的研究能夠作到: 一、探討立憲派此一股為人所忽視的溫和型政治勢力,在民初政局中到底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其影響力如何? 二、分析袁世凱、梁啟超此二位民初政壇的關鍵人物,其間分合的情況到底如何?瞭解進步黨是否如一般中國政黨史書籍中所言,為袁世凱的御用黨? 三、透過民初政壇上一些問題的探討,客觀的將袁世凱其民初前期的政治生涯,作適當的陳述。 本文寫作時,依筆者所受之史學訓練,儘量蒐集有關資料,以史料為基礎,加以比較判斷後,述論並重,寓推論於敘述之中,要求自己儘可能的作到:不主觀的強調某一點,而從多種角度客觀的觀察問題。為免影響正文的連貫性,故將一些重要引文,相關史料的比較、說明,均於註釋中加以解釋闡明,故註釋在本論文之中,亦佔相當重要之地位。 歷史研究,以一手史料的蒐求為要務,有關袁世凱之資料極多,沈雲龍主編之袁世凱史料彙刊及續編,將之加以有系統的整理、影印出版,其中遠生遺著、袁世凱與中華民國、盾鼻集、袁大總統書牘彙編、雲南首義擁護共和始末記等書,對本論文均有直接、間接之助益。有關本論文所涉及之另一重要人物——梁啟超之資料中,丁文江編之梁任公年譜長編,梁啟超主編之飲冰室文集及庸言雜誌,所整理梁之信札、時人對梁之批評極多,使筆者能直接掌握梁啟超思想變化的關鍵,及他在私人關係方面微妙的關節。而中央研究院所收藏之上海時報(微捲)、黨史會出版民立報之影印本、及民國經世社編之民國經世文編政治部分,其中論及民初政治者甚詳,筆者一一參考引用,對本文裨益極大。 本文蒐集資料及撰寫之時間有限,錯誤、缺漏在所難免,希望他日蒐得更多之史料後,再作補充。
2

民國初年的政治人物建國歷程:袁世凱改元洪憲的背景分析

林麗明, Lin, L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計八萬字。分六章十三節。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 導論。對研究本論文題目的旨趣作一扼要的說明;並以蒲薛鳳教授所提出分 析政治的五因素─人物、觀念、制度、勢力、現象作一簡略的介紹,以為本文分析的 主要架構。 第二章 計三節,本章以形成並影響袁世凱的權力人格為中心,探求其對權力追求、 取得、保持的手法作一嘗試性的分析。 第三章 計三節,對於促成袁氏帝制的國內政治環境略作說明。從辛亥年袁氏謀取大 總統一職的經過,及其後國內黨派意見的紛歧,造成政治的混亂,予袁氏有可逞機會 ,逐步走向專制並進而帝制自為的過程。 第四章 計四節,說明列強為謀取中國的權益,鼓勵中國內亂;及袁氏在帝制過程中 如何因應列強,以圖達成其帝制夢,再次論述列強的干涉所導致遠氏的破產。 第五章 計三節,說明袁氏如何假藉民意,利用籌安會,請願聯合會所造成的勢力以 推動民意,使袁氏達到其帝制夢;並論述由蔡鍔所領導護國軍的崛起,致使袁氏撤銷 帝制的經過。 第六章 結論,對本文寫作心得作一評述。
3

袁世凱與辛亥南北議和

甘麗珍, GAN, LI-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字,除前言、結論外,分四章十二節,旨在探討一九一一年武 昌革命爆發後,袁世凱重握政權,主持南北議和的全盤經過與內容,並分析議和達成 的內外在因素。 第一章袁世凱在清末的地位,以軍事、政治、外交三方面論述。第二章議和的醞釀, 首述革命爆發後袁氏的再崛起及應付局勢的肩略安排,次述袁派員赴武昌召撫,末述 袁利用朱芾煌、汪精衛與武昌再度交涉。第三章上海議和,首述袁的君主、民主兩面 討好策略之安排,次述公開議和,最後述祕密談判。第四章議和的達成,先論議和的 頓挫、次言袁的贊成民主,末述清帝退位。最後作結論。
4

袁世凱與晚淸新敎育. / Yuan Shikai yu wan Qing xin jiao yu.

January 1983 (has links)
許小光. / 手稿本 (c.2 -3 複印本) /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敎育學院. / Shou gao ben (c.2 -3 fu yin ben)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267-290). / Xu Xiaoguang.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jiao yu xue yuan. / Chapter 第一章 --- 緒論 --- p.1 / Chapter 第二章 --- 袁世凱的民事教育建設 --- p.28 / Chapter 第三章 --- 袁世凱的軍事教育建設 --- p.112 / Chapter 第四章 --- 袁世凱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措置的特點 --- p.165 / Chapter 第五章 --- 袁世凱的教育改革的背景與動機 --- p.204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 --- p.250
5

袁世凱與新建陸軍. / Yuan Shikai yu xin jian lu jun.

January 1967 (has links)
論文(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1967. / Manuscript.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95-97]).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1967. / 引言──袁世凱受命練兵之原委 / Chapter 第一章 --- 新建陸軍的建立 / Chapter 第一節 --- 成立年月,營址,組織,兵丁數目及其前身 / Chapter 第二節 --- 營制與餉需 / Chapter 第三節 --- 將弁與兵目的來源 / Chapter 第二章 --- 武衛右軍之擴充及拳亂時之行動 / Chapter 第一節 --- 新建陸軍改編為武衛右軍及武衛右軍先鋒隊之建立 / Chapter 第二節 --- 武衛右軍先鋒隊的組織及營制餉章 / Chapter 第三節 --- 肅清山東拳匪保存實力 / Chapter 第三章 --- 新建陸軍在北洋新軍中之重要性 / Chapter 第一節 --- 為北方各省訓練將目 / Chapter 第二節 --- 附設軍事學校 / Chapter 第四章 --- 袁世凱軍事潛力形成的主因 / Chapter 第一節 --- 結納權貴及輸貢行在 / Chapter 第二節 --- 伸展勢力到新軍 / 結論 / 附:上督辦軍務處原稟營利餉章附歸併東省各營的擬營利餉章
6

辛亥革命期的日本對中外交政策─以政治體系干涉為中心─ / The Japanese diplomacy to China in the 1911 revolution : Around interference with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陳冠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大轉折點,革命推翻清朝,終結中國數千年來的皇帝專制政治體系,並樹立民主共和制的中華民國。然而革命爆發之時,世界列強於中國各自領有勢力範圍,也因此列強態度與革命走向息息相關,其中尤以日本及英國為最。   日本於1895年甲午戰爭後便積極在中國擴展勢力,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後取得俄國在南滿洲利權,再透過1910年的「第二次日俄協約」確立日本在南滿洲的「特殊權益」。辛亥革命爆發後,日本即確立「解決滿洲問題」、「在中國建立優勢地位」兩個對中基本政策,並且在袁世凱掌控朝廷大權後,日本便積極拉攏他,企圖以援助袁氏為條件來說服他以「君主立憲體制」收拾革命局勢,延續清朝在中國的政治體系。於此同時,日本也透過外交途徑尋求其盟友英國對實現中國君主立憲體制的支持。   相較於日本對中國「君主立憲體制」的固執,英國更期盼的是一個完整而穩定的中國,以保護其貿易利益,另一方面,袁世凱則冀望藉由革命登上中國權力頂點。在袁‧英關係逐漸靠攏之下,始終執著於「君主立憲體制」的日本漸漸失去了對革命局勢的外交主導權,就結局來看,日本對中國的政治體系干涉政策,實為其在辛亥革命外交中失敗的主因。   本文以政體干涉為主要觀點,重新比較、分析日本、英國、袁世凱三者在辛亥革命期,針對中國政治體系所進行外交角力的過程,來探究日本固執於君主立憲體制的具體原因。
7

民初革命之研究( 民二- 民五)

呂明章, LU, MING-Z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辛亥革命為一未竟全功、不澈底的革命,致有民二─民五先生發生的二次與三次革命 運動。本文旨在從民初革命背景的探究,呈現二次與三次革命運動的不可避免,並試 圖以比較之法,明悉革命成敗之由,以為日後反共復國革命之鑑。 本論文共壹冊,十一萬餘字,計分六章、十五節。 第一章:緒論。述明研究旨趣、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第二章:革命背景。先對辛亥革命為一評估,再論政黨政治試行的失敗,接著分析民 初國內外的社會思潮與背景,最後對民初革命的對象─袁世凱為一瞭解。 第三章:二次革命。先論革命起因,後論革命事略。 第四章:三次革命。先論中華革命黨的成立,再論由仿帝制的醞釀而引起三次革命( 反帝制運動),以護國軍的起義,最後終使帝制覆亡。 第五章:二次革命與三次革命之比較。本章從革命對象、革路命輿情、革命領袖與革 命策略四方面比較二次與三次革命的成敗。 第六章:結論。
8

民初地方主義之發展-民國元年至五年間中央與地方權力之衝突

秦蕙萍, Qin, Hu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前言,略述撰寫此文之動機,寫作期間所遭遇之困難等。敘述文中所討論的 重點,依章次說明之。 第二章:地方主義之發軔。敘述地方主義發展之背景,由清室權力衰弱,地督撫權力 高漲起,至東南自保,辛亥革命,可看出中央地方關係之演變。本章分三節:一、督 撫權力的擴張。二、東南自保到各省獨立。三、都督制度之代興。 第三章: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爭議。本章將敘述當時各方對聯邦制、單一制、集權 、分權及省制問題等之爭論。計分三節,依序討論之。 第四章:省與中央的關係。本章敘述各省與中央間之對待關係,亦分三節:一、由省 地位之轉變談起,二、並述議會在當時所佔的地位。三、由財政軍政等方面探討省與 中央之互動。 第五章:中央與地方之衝突,分三節討論:一、敘述中央由無而有,自弱而強,袁氏 實行積權之過程;二、各省對中央之抗拒與合作。三、當集權達至極時(帝制),反 抗力量終於匯合,有護國軍之興起,反抗中央。 第六章:結論。綜合討論民初中央地方之關係。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