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世凱與進步黨黃芙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袁世凱自清季隨吳(長慶)軍渡韓後,便在清末民初此一舊王朝與新政府交錯的過渡時期,縱橫捭闔,淋灕盡致的發揮權謀機略,進而開展其政治生涯:小站練兵奠定了他在政壇活躍的基礎,而後由巡撫、總督、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搖身一變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再一變為八十三天的洪憲皇帝。姑不論其功過是非,以他在中國政治史上所扮演之決定性的角色,任何人都不能否認他對近代中國政治深遠的影響。
如前所述,袁既為清末民初關鍵性的人物,故已普遍引起中外史學界對其之研究,在中國方面有如:林明德的袁世凱與朝鮮、劉鳳翰的新建陸軍及袁世凱與戊戌政變等書,另有黃秋田的民國元年南北政府和議之研究及林麗明的民國初年政治人物與建國歷程:袁世凱改元洪憲的背景分析等論文,在外國方面先後有陳志讓(Jerome Ch'en)的袁世凱(Yuan Shin-K'ai)、楊格(Ernest P. Young)的共和初期的袁世凱(The Presidency of Yuan Shih-K'ai: Liberalism and Dictatorship in Early Repulican China)等書問世,均是對袁世凱所作學術性的研究。
綜觀袁世凱一生中幾個重要的階段:留駐朝鮮、小站練兵、戊戌政變、辛亥南北議和、洪憲帝制等,或有專書,或有論文加以研究,但尚未曾有人注意到袁與民初政壇上另一影響力極大的人物——梁啟超,及與梁所領導之進步黨間的關係。而筆者認為透過袁、梁、進步黨間關係的探討,不啻可審視人審他們所代表之官僚、立憲二派政治勢力的關係,更可對民初紛亂的政局,有更清晰的認識。蓋官僚與立憲兩派不僅為袁、梁在清末民初政治勢力之依據,亦與民初革命派形成鼎足而立之政治勢力也。於是便將袁世凱與進步黨間的關係,作為本論文研究的重心。
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個人的觀念、行為受到其周圍的環境、人物影響極大,而一個領導人物對時勢之影響力亦不容忽視。鑑於以上之因素,故撰寫本文時,便透過群體勢力、個人關係比二角度,審視袁世凱與進步黨間的關係。一方面探討二者所屬之政治勢力——官僚派、立憲派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探析袁世凱與進步黨領導人梁啟超的動向與分合關係,以免失之偏頗。本文章節的安排亦以此為準,共分為五個主要的單元:
一、清季政治勢力的概要:一般對清末民初三派政治勢力:立憲派、革命派、官僚派,均限於概念性的瞭解,尚無具體的研究。本章即將有關上述三派政治勢力的資料,作一綜合性的整理,而後分別探討此三派政治勢力的形成、發展,並分析三者間的關係,欲以?體勢力探討,進而得知其對袁、梁個人的影響。
二、袁世凱與梁啟超結合的背景:自袁世凱、梁啟超二人在辛亥武昌起義前後的行動、處變,及民元政黨的情勢變化中,探悉袁世凱與梁啟超結合的因素。
三、進步黨的成立與組織:闡述官僚派與立憲派合作下的產物——進步黨,其成立的經過、組織的情況以及與袁世凱的關係。
四、袁世凱與進步黨的合作:探討袁世凱與進步黨間合作的情形,及袁世凱與進步黨關係的轉變。
五、袁世凱與進步黨的分裂:分析袁世凱與進步黨間分裂的原因及結果。
本文之範圍起自清末,迄於民國五年(一九一六)袁世凱死亡為止。但因袁後期稱帝之所為,已有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林麗明,與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胡平生,分別以「民國初年政治人物與建國歷程:袁世凱改元洪憲的背景分析」、「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為題,作為論文之研究,為免重複,故將重點置於民國三年以前,希望透過本文的研究能夠作到:
一、探討立憲派此一股為人所忽視的溫和型政治勢力,在民初政局中到底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其影響力如何?
二、分析袁世凱、梁啟超此二位民初政壇的關鍵人物,其間分合的情況到底如何?瞭解進步黨是否如一般中國政黨史書籍中所言,為袁世凱的御用黨?
三、透過民初政壇上一些問題的探討,客觀的將袁世凱其民初前期的政治生涯,作適當的陳述。
本文寫作時,依筆者所受之史學訓練,儘量蒐集有關資料,以史料為基礎,加以比較判斷後,述論並重,寓推論於敘述之中,要求自己儘可能的作到:不主觀的強調某一點,而從多種角度客觀的觀察問題。為免影響正文的連貫性,故將一些重要引文,相關史料的比較、說明,均於註釋中加以解釋闡明,故註釋在本論文之中,亦佔相當重要之地位。
歷史研究,以一手史料的蒐求為要務,有關袁世凱之資料極多,沈雲龍主編之袁世凱史料彙刊及續編,將之加以有系統的整理、影印出版,其中遠生遺著、袁世凱與中華民國、盾鼻集、袁大總統書牘彙編、雲南首義擁護共和始末記等書,對本論文均有直接、間接之助益。有關本論文所涉及之另一重要人物——梁啟超之資料中,丁文江編之梁任公年譜長編,梁啟超主編之飲冰室文集及庸言雜誌,所整理梁之信札、時人對梁之批評極多,使筆者能直接掌握梁啟超思想變化的關鍵,及他在私人關係方面微妙的關節。而中央研究院所收藏之上海時報(微捲)、黨史會出版民立報之影印本、及民國經世社編之民國經世文編政治部分,其中論及民初政治者甚詳,筆者一一參考引用,對本文裨益極大。
本文蒐集資料及撰寫之時間有限,錯誤、缺漏在所難免,希望他日蒐得更多之史料後,再作補充。
|
2 |
民進黨對中共一中框架的策略(2012-2015) / The strategy of DPP to One China frame (2012-2015)邱宇健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12年1月14日,台灣總統大選結束,敗選的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在發表敗選感言時說,「這一次,我們已經接近山頂,我們還差一哩路。」一樣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政治權力結構重組,接任的習近平的對台政策明確從九二共識轉向一中框架。究竟蔡英文的這最後一哩路與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有多少關連,民進黨要再取得執政權應該如何調整其中國政策,本文從中共形成一中框架對台政策的形成背景與意涵,對照民進黨各派系的中國政策,並分析歷次台灣總統大選民進黨中國政策的論述主張與選舉結果的關連性,來探討強調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民進黨,在國際局勢、兩岸因素、內部意見的整體環境下,如何突破中共所設下一中框架的兩岸關係:發現民進黨雖然有各種強硬手段與柔性手段來突破一中框架,但比較具體可行者僅外交手段及交流手段,因而提出五個穩健做法:一、進行心態調整,突破一中不等於要建立臺灣共和國。二、強化維持現狀的論述。三、營造正面和平安全環境,兩岸與外交並重。四、建立兩岸交流平台,維持台海的穩定。五、全球化視野下建立兩岸經濟競合關係。希望民進黨在主動宣示不追求法理台獨,並積極與中共展開交流的情況下,能增加民、共政治互信,共同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
|
3 |
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歸屬--理論與實際之研究林育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鍵字:行政權、內閣制、總統制、半總統制、總統、行政院院長、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
「行政權」在任何政治體制的運作中,都是一個無法令人忽略的中心,對我國來說亦正是相同,尤其是在談最高行政權的歸屬。而在我國的憲法中,與行政權牽涉最深的,莫過於總統與行政院,所以我國「行政權」的中心,究竟是在總統抑或是行政院長,就是憲法研究者不曾中斷的探討議題。是故本文就是將從理論基礎-民主國家主要中央最高行政權歸屬類型、我國相關規定以及我國實際運作狀況來研究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歸屬的問題。
在理論基礎的探討上,本文發現實行總統制的國家之中央最高行政權是歸屬於總統,也就是國家元首即最高行政首長;而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之中央最高行政權是歸屬於內閣首相或總理,也就是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分由兩人擔任;至於實行半總統制的國家,是由總統及總理二者來共同分享行政權,惟權力關係劃分不清,彼此的權力消長,是隨著議會席次的變化而決定的,所以其中央最高行政權歸屬是未定的,換句話說,任何半總統制的憲法,必須以某種方式,建立國家元首總統與政府首長內閣總理的兩頭政治體制。
在我國相關規定的探討上,本文從孫中山原始想法以及相關憲法條文著手,本文發現:第一、孫中山的原始想法是較傾向於我國應為總統制的政治制度,也就是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應是歸屬於總統;第二、五五憲草的政治制度與美國式的純粹總統制仍有不同,但其精神是較傾向於總統制的政治制度應是沒有疑問的,因此是中央最高行政權屬於總統的類型;第三、從憲法本文來看,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是屬於行政院長;第四、從臨時條款來看,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是歸屬於總統;第五、從增修條文來看,由於中央政府體制的若干變動,所以使得我國有法國第五共和「半總統制」取向,不過行政院院長是我國最高行政首長應還是確定的,畢竟最根本的憲法第五十三條並沒有任何變更;至於總統只會在所謂的大政方針上有其決策權,畢竟任何政策要落實還是得靠行政院來推行,而且責任政治仍是以行政院作為主角,因此這應該都是沒有疑問的。
在我國實際運作狀況的探討上,本文發現在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不論是動員戡亂時期或是增修條文時期,由於受到「以黨領政機制」這個關鍵性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幾乎部是歸屬於總統,除嚴家淦擔任總統、蔣經國先生擔任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時期除外;至於在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陳水扁總統是完全以總統制下的實權總統在操作著各種施政作為,包括人事、公共政策皆然,所以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清楚地看到,我國中央最高行政權是歸屬於總統的。
為了避免因認知不同而導致我國憲法條文規範與實際運作有差距的情形繼續存在,本文最後建議將來不論我國體制究竟要走向何方,都應再修憲。而相較於總統制與內閣制,本文雖然也不否認半總統制有些問題存在,但卻認為是我國現在必須應繼續遵循的制度,畢竟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人民要求總統是由直選產生,並至少其有部分實權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可讓立法院可像內閣制下的國會較有揮灑的空間,而且這樣的架構基本上還是屬於責任政治的機制,是與我國憲法本文的精神相近,因此這是本文支持繼續沿用此制的主要理由;進一步來說,本文會在三種制度中,會支持我國應繼續採行半總統制的理由,更重要是因為其完全符合下列三項原則:1.中央最高行政權的歸屬基本精神應是有權有責,2.中央最高行政權的歸屬設計應將我國傳統政治文化內涵納入考量,3.孫中山與最高行政權歸屬之相關想法,我們也應將之列為未來體制設計的考量範疇。本文希望,立委諸公們在下次修憲時,能真正拋開個人及黨派私利,以為國家提供一個非因人或因黨設事、可以真正長治久安的制度來思考,在一旦通過施行後要完全尊重且服從,如此我國中央行政權歸屬將不會再出現理論與實際的巨大落差,而所有因之紛紛擾擾的事情亦將不再,這才是國家人民之福。
|
Page generated in 0.02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