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台灣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休閒農場之服務型態為例林宜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休閒農業發展至今,其經營型態十分多元且豐富,因為其擁有資源不同而發展出不同的經營型態。然而,台灣的休閒農業是由政府主導規劃來發展的,與國外由民間團體來推動有所差異;政府的政策會影響整的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因此政府應先確定施政方案的理念基礎,才能引導休閒農業走向明確的發展。
休閒農業內涵上還是農業,只因透過別於傳統的經營方式來獲得利潤。所以稱之為休閒農業,就代表不僅僅是以農業為本質,也必須透過提供「休閒服務」的型態來經營。其經營範圍已超出傳統農業的生產及加工的範疇,更進一步的利用農業的豐富資源從事休閒遊憩服務;在經營休閒農業所需的知識、能力和技術並非傳統農業經營所能涵蓋,因此休閒農業在定義上已非單純的傳統農業,專家學者也都認為休閒農業是具有農業的豐富資源並提供休閒的「服務業」。再者,觀看經濟部所提出的報告中,已經將休閒農業納入休閒服務業的範疇裡。因此本研究將休閒農業界定為「休閒服務業」。筆者亦認為未來休閒農業應朝向休閒服務業的方向來經營與管理。
從服務業與休閒服務業的特性及管理特性中,可以得知顧客與服務品質的重要性。此外,現今休閒農場軟硬體設施都很完善,加上越來越多的休閒農場設立,經營的策略必須走向精緻化,唯有高服務品質的休閒服務,才能像英國、德國等的渡假農莊,吸引住品牌忠誠度高的顧客,維持穩定客源。更由於「人力」素質的好壞將影響服務品質。所以,服務人員或提供服務人員後援的內部人員,都應該配合農場的經營理念來執行。休閒農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架構也不例外,也就是配合農場的經營目標和理念,結合人力資源管理,著重於和顧客接觸最為密切、頻繁的服務人員(通常是第一線人員),將重點放在:招募前先從事工作分析;遴選時挑選適合農場目標以及服務熱忱的人員;並以最合適且可行的訓練方式進行教育訓練,且評估其成效;生涯發展應重視在提供組織中員工生涯資訊,且協助員工進行自我的生涯規劃,使組織的生涯管理成為員工的生涯規劃;而勞動條件也是留住員工的關鍵因素。藉此以達到求才、選才、用才與留才的目的,維持且提升休閒農場的人力資源素質與競爭力。
本研究以國內三個具有規模且合法經營之休閒農場為個案,分為休閒農業經營、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動條件三個構面來探討,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來了解個案休閒農場,將訪談的語言資料分析整理之後,分別以上述三個構面作出淺顯結論,說明休閒農場在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動條件上的現況;最後,針對休閒農場與後續研究者,提供筆者個人的建議。
|
12 |
台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之研究賴玫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休閒農業不再是第一級的傳統產業或者第二級的加工產業,已經提升至第三級甚至結合美學、體驗的創意生活產業,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不再符合時代所需。本研究希望透過經濟院工業局與中衛發展中心評選為創意生活事業模範的五家休閒農場,瞭解事業模式創新建立與評估事業模式創新的意義。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提供五家個案農場作為未來發展改進的參考,另一方面,可作為一般休閒農場經營人的創新模範。
本研究以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五家休閒農場為研究對象,根據深入訪談與直接觀察分析與評估個案農場的事業模式創新。從創新機會與因素中的環境變項、農場變項、個人變項,瞭解過去農場的發展對其事業模式在核心策略、策略性資源、體驗營造之創新影響,歸納整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找出五家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異同之處。本研究之研究問題:
一、瞭解休閒農場創新機會與因素為何。
二、瞭解休閒農場事業模式創新的組成要素為何。
三、瞭解創新機會與因素對事業模式創新的影響,兩者關係為何。
四、比較個案農場經營結果,評估事業模式創新是否有創造財富潛力。
個案研究顯示,飛牛牧場、君達香草健康世界、金雞蛋休閒農場、三富花園農場以及勝洋休閒農場之事業模式創新皆與其創新機會和因素息息相關,同時,事業模式創新的確能為休閒農場帶來財富或者創造財富的潛力。
|
13 |
地區性農地利用調整之研究侯卉珍, HOU,HUI-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前農業發展的困境是耕地面積狹小、坵塊分散,年輕勞力外流,造成從農階層之高
齡化、兼業化,務農意願降低等,使得農場經營規模難以擴大。政府雖然努力採取各
種對策,但成效不甚卓著。本文試圖尋求另一解決途徑,利用地區性農地利用調整之
方法,規劃出農地流動的方向,進而達成擴大經營規模的目標。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簡介研究對象
地區,並探討相關文獻。
第二章擴大經營規模所遭遇之難題。首先解釋擴大經營規模之意義,並說明必要性之
理由,再分析當前農地利用現況對經營規模擴大之有利與不利的因素。
第三章以往獎勵擴大經營規模之檢討。針對政府採取之措施如購地貸款、共同經營、
委託經營及實施農地利用綜合規劃等四項,探討其實施成效不彰原因,並作為擬定另
一解決途徑之參考。
第四章地區性農地利用調整之意義及方法。先說明地區性農地利用調整之意義及其實
施方法之步驟為 (一) 每筆調查 (二) 電腦製圖 (三) 農家區分 (四) 調整規劃。為
使農地調整能達到預期目標,所需之配合措施為:
一、推行農地流動化促進事業。
二、成立農地買賣租賃之仲介機構。
三、成立促進農地流動獎勵金制度。
四、舉辦農地交換分合。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針對當前的農地環境,就本文研擬之農地利用調整方法作可行性
評估,並提出研究發現結果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
14 |
以農企業公司方式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可行性之研究鄭聰懿, Zheng, Co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範圍及有關名詞的定義。
第二章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問題,首先瞭解土地改革後的農業發展及現況,其次闡明
大農場經營的理論,再就目前各種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方法加以分析並歸納其問題,
然後探討農企業方式擴大規模的理論。
第三章工業區模式擴大農場規模的調查,調查宜蘭龍德及嘉義民雄兩工業區原農地被
征收之土地所有人之現況。就其徵收前後之生活,勞動力的就業,農業資產的運用與
轉換情況及其意願,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影響情形加以分析。
第四章推行農企業公司之必要配合措施,就前章研究分析結果,探討財經政策、社會
政策、法令制度與修訂及行政上等各方面應如何配合。
第五章以農企業公司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評估,分析推行農企業之預期效益,並探討
其可行笥。
第六章結論,提出本文研究的結果。
|
Page generated in 0.014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