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性別與政治: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婦女(1900s-1920s)

柯惠鈴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係以近代國族建構過程中,政治革命的起伏為主軸,探討性別在其中的角色及地位,進而闡述革命與婦女運動兩者彼此提攜、抵拒、斡旋的過程。特別是中國自清末以來隨著西方各種現代思想傳入中國,對於女權的啟迪實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使得性別的改變一開始即和政治變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此後歷經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女權注入更多複雜的面目,而這些新的言論及思想革新,卻被1920年代政黨革命所篡奪,女權及婦女運動遭到切割,這是中國婦女運動發展的重要線索,女權到底能否有一獨立的面目,亦或者它只能從屬於文化限制及政治箝制?這是本論文重要的思考中心。
2

蔡元培與近代中國啟蒙運動

張力, ZHANG, L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蔡元培為民國以來最負盛名的教育家,亦為近代中國學術思想之重鎮。先生早年遵 循傳統士子之途徑,屢獲功名,曾任翰林院編修。甲午戰後,先生深受中國戰敗之 刺激,委身教育與革命運動,並吸取西方新思想,致力於中國啟蒙運動。 本篇論文首先探討清朝中葉,中國接觸西方後,所產生的應變措施,由中央而地方 ,終至開民智運動的興起。先生早年雖接受傳統教育,然早有啟蒙思想,且能付諸 實際行動,堅持啟蒙信念。教育總長時代,即己揭櫫其新教育之意見。尤以出長北 京大學,自由學風頓成各方注目焦點,影響所及,不僅北方諸省,全國亦為之震動 ,乃普遍接受自由、民主、科學之觀念,唾棄不合時宜的陳腐思想與官僚政治,完 成國家統一。論文即以全國統一後,啟蒙運動基於訓政時期三民主義之宗旨,繼續 推動,而告一段落。
3

女體與國族:強國強種與近代中國的婦女衛生(1895-1949) / Women's Hygiene in Modern China(1895-1949)

周春燕, Chou,Chun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利用大量的史料,包括檔案、方志、報刊、雜誌、文集、筆記、傳統醫籍,以及近代的醫學專業文獻,配合身體史、醫療史、醫療社會學的角度,輔以專業的醫學知識,考察1895-1949年間,女性在面臨月經、懷孕、生產等生命歷程時,其相關知識與照護,是否有別於傳統?同時也觀察在「強國強種」的風潮下,政府對於婦女衛生的推廣,是否有介入的情形。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後,本論文發現:在「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習俗,以及中醫理論及技術發展的若干缺憾中,傳統中國婦女所受的健康保障較為有限,尤其是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的月經和孕產等方面,無論是婦女本身,抑或是社會風氣,均存在一定的禁忌與避諱,以致女性因對自身生理認識不清,而無法達到良好的自我照護;即使面臨分娩此等攸關生命的大事,婦女也在「嚴男女之防」的考量下,把較為專業的男性醫者排拒在生產場域之外,寧將母嬰二命託付於較缺乏醫學知識的穩婆手中,這或許正是造成過去中國婦嬰死亡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然而,甲午戰敗的刺激,以及西醫之大量傳入,卻意外地衝破中國婦女的身體界線,使婦女衛生在「強國強種」的風潮下,得到改革的契機。這些改革,不僅造成近代婦產科醫學的革新之外,也在實際生活中影響著婦女。除了早期的不纏足運動之外,各種攸關女性身體健康的醫學知識,包括月經、生產等以往較少公開談論的知識,也不斷地湧入中國,並配合近代大量出現的報刊雜誌,傳播到許多受過教育的新女性的腦海中,使她們能更清楚自己的生理結構,進而執行適當的婦女保健。此外,女性的生理用品、生產場域,以及分娩時隨侍在旁的助產人員,也出現了不同於傳統的新選擇。新式月經帶(或衛生棉)、西醫婦產科醫院,以及西醫婦產科醫師與受專業訓練的助產士,成了少數婦女的新體驗,藉由這些較注重清潔衛生,以及講求科學原理的新事物,她們有可能獲得較為可靠的健康保障。必須說明的是,由於這些新的婦產科醫療與女性衛生用品,早期多出現於城市之中,且價格不菲,因此有能力享受者,多係居於城市的中上階層的婦女。 隨著外患侵逼日甚,以及中國國際處境之艱困,中國人對於「強國強種」的企求也持續提升;再加上戰爭、疾病所帶來的大量傷亡,在在促使國民政府不得不注重攸關國力的婦嬰衛生。除了訓練舊式穩婆,設立中央助產委員會,推廣西式的助產教育外,政府也頒布各種法令規範穩婆及助產士;為了有效預防婦嬰的兩大殺手──產褥熱與新生兒破傷風,政府更積極推廣強調清潔消毒的新法接生,並實施公醫制度,派遣專業人員深入鄉區推廣婦嬰衛生,甚至還發明圖文並茂的簡易助產包,俾使不識字的接生者也能操作新式助產技術。 儘管在1949年之前,中國仍有不少婦女尋求穩婆之協助,採取舊法接生;但新式助產事業之於中國,事實上是在兵馬倥傯的亂局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在中華民國政府篳路藍縷的草創階段奠定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政局穩定之後,於此根基上繼續耕耘,並逐漸獲得成效。至此,中國的婦女衛生終於衝破傳統的藩籬,向前跨出一大步,中國女性獲得健康的途徑,也因此更加多元。
4

警察與城市管理:南京警察之研究(1927-1937) / Police and Urban Management: A Study of Nanking Police, 1903-1937

江佳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警察制度是近代歐洲國家鞏固內政的手段,也是近代市政府組織中,維護社會秩序、增進管理效率的次級部門。因此本文以近代南京為研究對象,採取晚清、北洋、南京國民政府3段時期,循序討論南京警察在抗戰前的制度變遷與運作概況,觀察警察是如何發揮管理南京社會的職責。   首先在晚清時期的發展,著重在警政制度的建立。當清廷於新政、立憲運動提倡建立警察後,南京舊有的衙門巡捕、綠營汛兵與保甲,被官方化、專業化、制度化的警察制度取代,而且警察的職責不侷限於維護治安,開始對南京部分的社會問題,初步提出管理方針或政策。   到了民國初年,因北洋政府尚未頒布市組織法,使得南京警察的業務範圍擴大至徵稅、戶口調查、衛生防疫、娼妓管理、貧民教育等事務,儼然是南京市政府的前身。然而警察機關難以跨越專業的藩籬,北洋時期的南京城市管理,就是標準的「以外行兼辦內行」。   直到南京市政府成立後,以專業化的市政分工,接辦管理南京社會的各項業務,南京警察也納入了市政一環,是為市政府監控南京社會、執行管理政策的重要人力,然而市政府無法負擔高額的警察費用,國民政府乃在1929年命令市公安局隸屬內政部,而失去警察人力的市政府,等於失去落實管理政策的「執行人員」、查緝不法事件的「執法人員」。因市政府公務員的強制力遠不如警察,導致市民屢有不配合之舉;《違警罰法》賦予警察廣泛的行政裁量權,更向市政府爭奪對南京的管理權。可是單憑警察一己之力,是難以全面管理南京,仍需要市政府給予專業上的協助。最後警察廳與市政府基於「管理南京」的共同目的,還有功能上的互補性,逐漸從對立轉趨向合作,構成緊密合作「雙重管理體系」。因此,抗戰前的南京警察發展史,等同於城市管理的變遷史。

Page generated in 0.01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