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3
  • 102
  • 27
  • 4
  • 1
  • Tagged with
  • 130
  • 130
  • 72
  • 64
  • 59
  • 58
  • 51
  • 40
  • 37
  • 35
  • 32
  • 32
  • 26
  • 24
  • 2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電視媒介應用於台灣「空中學校」之效果

羅超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旨,在探討電視媒介應用於「空中學校」之效果為何?以明瞭電視教師以什麼方法,在什麼情況下,運用電視媒介,傳授不同性質的課程,所收到的效果為何?並希望藉此研究一個有效的傳播模式,以供空中學校暨大眾傳播界參考。 解答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實驗法,但由於空中學校學生不易控制,無法作嚴謹的實驗,只得考慮可行的調查法和測驗法。本研究以生物、英文兩種不同性質的課程作一比較,探索電視教學在目前到底適合於何種性質的課程?能否加強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學生本身的特性都與電視教學的效果有關聯;故據此形成假設,並設計調查問卷及測驗題目,並根據學生的反應為主要資料,進行統計與分析。本研究係以成績、興趣增強代表效果,為因變數(Depenednet Variable),而以課程、教學方法與學生本身特性為自變數(Independent Variable)。分別以變項變異分析、單項變異數分析(Twe Way & one Way ANOVA)、凱氏平方根(chisquake)及T值鑑定法(t-tase)來測量因變數與自變數的關係。 本研究以目的選樣法(Purpoeive Sampling)選出台北附設空中補習學校的建國中學、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為對象,並以T 值鑑定法測量受試者能否代表總體,結果T值不顯著,表示抽樣具代表性。受試者在校成績與此次測驗成績的相關度,生物為○.五○五,英文為○.三四,相關極顯著。 本研究以桃園武陵中學附設空中補習試測對象以其測驗結果作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修正測驗卷。 本研究所得的結果與發現為: (一)電視教學在傳授理解性課程如生物等,有顯著功效,而語言性課程如英文等,效果較差。 (二)電視教學在促使學生對課程學習興趣增強方面的效果不顯著。 (三)當電視教師「善於利用」或「利用」電視特性來教學時,電視教學的效果差異不顯著。而且,當我們同時考慮到教學方法和課程性質時,其效果差異也不顯著,這表示,教學方法和課程性質間並無交互影響的現象。 (四)當空中學校的學生都是出於自動的學習,並且對電視教學「非常喜歡」或「喜歡」時,生物的電視教學效果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及參預程度有關係;而英文的電視教學效果則與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及參預程度無關。 由此,可發現一個有效的傳播模式是這樣的: 「善於利用」或懂得「利用」電視特性的教師,運用電視媒介,針對一般出於「自動」學習,「非常喜歡」或「喜歡」電視教學,對課程感興趣並參預程度高的空中學校學生,傳授理解性的課程(如生物),最為有效。 本文對研究發現之結果,及其可能的運用,以及進一步的研究,作深一層的分析和討論。
2

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概況之調查研究

詹英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中,總統曾頒訓詞,特別指示科學在今日國家現代化所居地位之重要,且認為要使科學發達必須從基本教育上生根。可見要使國家現代化首賴科學;欲使科學發達,則須先自基本教育上革新。我國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國民中學地位更形重要,科學教育必須在此一階段奠好根基,否則捨本逐末,徒勞無功。目前國中科學教育之問題最重要者,莫過於教師素質之提高與設備之充實,然欲解決上述兩項問題,必先自科學教育現況有較深入的瞭解入手方可。筆者有鑑於此,爰對台北市四五所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之問題,作一深入的訪問調查研究。其目的除調查台北市國中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之實況,及探討其所遭遇之難題外,並期能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若干具體可行的建議,以供教育當局今後發展國中科學教育之參考。 本專題之研究方法,係採用實地參觀、訪問與調查的方法。除以拙編「台北市國民中學師資概況調查表」及「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設備概況調查表」,親赴台北市諸國中實地調查,並蒐集實際資料外,復參考有關之研究與文獻,以及請教有關之專家學者,參加有關之集會與展覽會,俾能收集思廣益之效。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計分四節。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資料來源、及專用名詞銓釋。第二章為我國有關本專題之研究,共分三節,第一節介紹與評述「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民國四十四、四十五年間從事之台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各科教學狀況調查」,第二節介紹與評述「教育部及教育廳民國四十八年的台灣省中等學校科學教育現況調查」,第三節介紹與評述「台灣科學教育館與新興國中合作「台北市國中自然科學教育現況及今後努力之方向」的問卷調查。第三章為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與設備概況調查經過,共分二節,第一節敘述調查前的準備,第二節敘述訪問調查工作的實施。第四章為台北市國民中學科學教育師資設備概況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共分二節,第一節敘述資料的蒐集、整理與統計,第二節敘述統計結果之分析。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除根據調查結果分別提出一般事實與重要發現外,並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建議,俾供教育當局作為今後發展國民中學科學教育之參考。 本專題研究因限於時間及經費之不足,加以筆者才疏學淺,雖曾戮力以赴,然謬誤及欠周詳之處,自所難免。筆者僅欲以此作為研究教育實際問題的一次嘗試與開端,敬祈諸位師長與教界先進,多予指教,不勝感禱。 本文承蔡師保田教授諄諄教誨、鼓勵與督促,惠借私人藏書,遂得草成;又承劉師白如、程師樂飢、高師銘輝、許師智偉、劉師焜輝之指導;何福田與林萬義學長之多方協助與鼓勵;台北市各國民中學校長、老師及職員之協助合作;本校研究所何信助同學、統計系助教盧素美小姐、舍弟金烈、舍妹英芬之幫忙等,對於本專題研究之進行,幫助很大;謹此一併誌謝。
3

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實況之調查研究

林萬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溯自一七三七年普魯士王國即已頒佈有關學校建築的「管制原則」;而英國在一八三九年成立的樞密院教育委員會(Committee of Privy Council),即為執行學校建築標準的審查與視導工作之機構。然對學校建築的種種問題開始關切,乃在國家教育制度形成之後。近年來的發展更為日趨積極。例如有關學校建築的研究更為各國教育行政人員所關心;在國際間,藉通訊設備而相互傳播其研究成果;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ESCO)裡,更有負責學校建築研究任務的專門機構成立,以推動、提高各國水準為職志。 今日學校建築的營建,己非僅是工程人員獨自承攬的業務,而是由教育行政人員、建築師、藝術家、經濟專家間共同作業的結晶,以與建適合教育需要為首要原則,更須以實用、堅固、經濟、美化的原則,並配合新近教育理想、滿足目前社會需要,以及未來發展為條件。 對學校建築的問題,現已開始喚起國人的醒覺。尤其是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後,三年內必須與建數百所學校,更是引人重視。然而,迄今符合本國文化、社會背景需要的學校建築理論,尚有待建立;而由教育者對學校建築的實際之研究,亦僅在起步階段而已。 吾人以為學校建築能否符合本國需要,可探求學校建築使用人的意見。今為求瞭解本國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的實況,除了蒐集各方面所發表的資料外,復親至全市各國民中學實地調查研究,以問卷法徵詢學校教職員與學生,視其對該校學校建築的感受與改進意見;以訪問法探求各校負責人,在掌管學校建築業務上遭遇的問題;以記分法,由筆者對十八所經過選擇的國民中學之物理環境做記分鑑評;並以文件分析法,分析各國民中學所印行的校務概況中有關學校建築的資料。 在問卷方面:用筆者參考各種資料編製,經指導教授細心修正的「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之實況調查問卷」。訪問方面:用筆者自編,指導教授修正的「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實況之調查大要」。記分方面:用「蔡氏修訂奧德爾中學校舍調查記分表」。 本文計分五章。第一章緒論:分五節。敘述研究動機、目的、範圍、方法、資料蒐集經過、本文價值及專用名詞銓釋。第二章探討學校建築計劃之原則:分八節。以學校建築與建過程為首節;其次討論校地之選擇;第三節為關於學校建築計劃,闡述校舍設計原則、校地面積、學校建築配置、校舍方位、形式等;第四節至第七節分別討論普通教室、各種特別教室、以及輔助教學室、行政區域之建築與設備;最後一節專談其他建築設備。第三章教育先進國家之中學學校建築概況:分五節。介紹美、英、日、德、法諸國,內容以說明各該國掌理學校建築業務之教育行政機關、建築設備標準及其現有校舍設備之情狀、以供我國借鑑。 第四章在說明台北市國民中學之學校建築,分五節。首節說明我國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建築之關係;另外四節即實施各種調查經過及結果分析。最末一章為結論與建議:首先提出經由各種調查結果所得之共同結論;末了為筆者所提供之建議。 本研究因限於時間、經費之不足,加以筆者才疏學淺,謬誤、脫漏之處,自所難免尚祈諸位師長、教界先進,不吝斧正,則筆者幸甚。 本文承蔡師保田教授諄諄教誨、督促,惠借各種資料書籍,本項研究報告亦蒙詳為審閱指正,遂得草成;劉師白如教授、胡師秉正教授、梁師尚勇教授、程師樂飢教授之指導;高師銘輝教授、何褔田兄之多所協助與鼓勵;紀文祥學長之幫助;台北市各國民中學校長、老師、職員與學生之協助合作;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二科官員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官員惠賜有關資料與說明;曾美玉小姐、舍弟博明、內人吳玉□女士之幫忙等等莫不有助於本專題研究之進行;謹此一併誌由衷之謝忱。
4

我國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之調查研究

楊英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是: (一)探討地方教育行政人員、國中校長、國中行政人員和國中教師等教育人員,對當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看法,是否隨其職別、服務地區及服務年資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二)瞭解國民中學在辦理社會教育的過程中,彼等認為比較有效的作法和實際遭遇的困難;並且分析這些作法和困難,有無隨學校所在地區、班級數多少及學校成立年限長短的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三)根據有關教育人員的意見和當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實況,加以分析整理並提出建議,作為有關當局今後推展社會教育的參考。 貳、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本研究係以自編的「態度量表-對於『我國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看法」暨「我國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之調查問卷」為調查工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地方教育行政人員、國中校長、國中行政人員和國中教師,樣本的選取,採普查法與分層隨機抽樣法,態度量表部份選取一、二二○人,實際收回卷數一、○○二份,收回率達百分之八二.一三;調查問卷部份選取二二三所國中,實際收回卷數一八二份,收回率達百分之八一.六一。 資料處理,態度量表部份,係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和杜凱法多重比較,來探討四種不同職別的教育人員,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看法,是否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調查問卷部份,一般問題(一-四題)係以卡方(X2)考驗法加以處理,至於有效作法和遭遇困難問題(五-二十題),則先以積差相關係數(r),分析學校所在地區、班級數多少及成立年限長短不同的學校,在各題每個項目上的相關是否顯著,然後再以t值考驗,檢定各項目平均數之間差異的顯著性。 參、研究的結果和建議 本研究的結果,主要發現如左: (一)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看法,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表示贊同的程度,顯著的高於其他三種職別的教育人員,尤其與國中行政人員的差異更加顯著,至於其他三種職別之間卻相當一致,沒有顯著的差異。 (二)不同地區和不同年資的教育人員,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的看法相當一致,差異並不顯著。 (三)目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工作,主要係由訓導處負責,大部份都訂有工作計劃,但是編列預算和成立社會教育推行委員會的學校則很少,尤其城市國中更少。 (四)國民中學在辦理社會教育過程中,認為比較有效的作法和實際遭遇的困難,絕大部份並未隨學校所在地區、班級數多少及學校成立年限長短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目前國民中學辦理社會教育最感困難的項目依次是:(1)缺乏經費。(2)人員不足。(3)項目太多,顧此失彼。 基於前述研究結果,爰提五點建議,以作為有關當局和國民中學今後辦理社會教育的參考: (一)溝通教育人員的觀念。 (二)編列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經費。 (三)健全組織,增加人員編制,並成立社會教育推行委員會。 (四)依據學校特性,擇要辦理社會教育。 (五)鼓勵研究實驗,並將辦理社會教育列為考核項目。
5

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謝季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附帶研討智力、學習習慣及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之關係。 本研究的假設: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有顯著的簡單相關及複相關;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相同,而家長社會地位不同,學業成就有顯著的差異。 本研究採用三種統計方式來檢驗這些假設。(1)求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簡單相關。(2)求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複相關。(3)控制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採用平均數t值檢驗法,探討家長社會地位不同,學業成就有無差異。 受試者取自台北市45所國中,參加聯合月考的16所,再從這16所中每一行政區域取一所共九所,學生共544人,其中男生283人,女生261人。每位學生皆須參加五種測驗:國民中學智力測驗、學習態度測驗、國文成就測驗、學業成就動機測驗、數學成就測驗。學業成就不僅採用測驗成績,還使用學生的學校成績。 本研究的結果有如下的發現: 1.智力、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家長社會地位皆與學業成就有顯著的簡單相關。其中以智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最密切穩定。複相關亦皆顯著。前半部的假設皆成立。 2.家長社會地位影響智力、學習態度及成就動機三者之中等者的學業成就最大。 3.學業成就有隨著家長社會地位而漸增的趨勢。惟後半部的假設只部份成立。 本研究並對這些結果加以討論,且對學業輔導及進一步的研究做建議。
6

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啟發教學研究

阮惠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7

臺灣地區初中學生順從行為之計量研究

謝廣全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際關係大別可分為三類:對上、平行、對下。對上級或長輩所應表現的是順從行為;平輩之間是合作行為;對下則是領導行為。關於初中學生的領導行為和合作行為,本所作余叔謀、陳明照兩位學生已經作過相當深入的計量研究,筆者特參照他們所採取步驟,研究初中學生的順從行為,以期對於初中學生的人際關係,可有全面的瞭解與認識。 本研究報告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敘述順從的意義、順從行為的重要性,以及順從行為的發展;第二章敘述測量順從行為的各種方法;第三章說明順從行為測驗的編製和預試經過;第四章研析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籍貫和不同居住環境的學生,在順從行為上的差異;第五章則分析各種因素(兄弟姊妹人數、學業成績、操行成績、體育成績、群育成績、各種人格特性--活動性、健壯性、衝動性、支配性、穩定性、社會性、深思性)與順從行為的關係;第六章為總結與建議,一面歸納本研究所獲得的各項結果,一面就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提出建議,以期初中學生的順從行為有更良好的發展。 本研究承程師法泌諄諄指導,始得順利完成。又承劉主任白如多所督促,胡師秉正、鄭師瑞澤提示資料、解答疑難,各國中校長、老師、受測驗同學惠予協助與合作,筆者謹一併在此致由衷之謝忱。 筆者才疏學淺,復以時間匆促,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敬祈諸位師長及先進,賜予教正。
8

臺灣省國民中學校長選用之研究

劉時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民教育為國家基本教育。國民教育實施之成敗,關係國家之強弱,民族之興衰;以故舉世各國,莫不重視其國民教育之普及,與夫受教育年限之延長。蓋以國民教育之功能,足以啟迪民智,發展民力,不但可以提高國民之素質,更能改善國民生活,促進社會繁榮,奠定國家富強康樂之基礎。 我國國民教育,原為六年。總統高瞻遠矚,於五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訓示:「我們要繼續耕者有其田政策推行成功之後,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計劃。」總統此一明智決策,獲得舉國上下的竭誠擁護。經一年之籌劃與準備,全國四百六十三所國民中學,於五十七年九月九日如期開學,為中國教育史上劃時代之盛舉,亦深獲友邦人士之讚許。 教育事業之推行,當以有形之學校為主,而學校之重要設施,不外人員、經費、設備、教材及教法,其中人員尤為首要。蓋孟子有言:「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宋司馬光亦曾說:「為政之要,莫若得人,百官稱職,則萬務咸治。」而人員之中,則以校長所負責任為重。因為校長為一校之領袖,介於教育行政人員與學校教職員之間,一方面代表教育行政機關推行國家教育政策;一方面領導全體教職員處理學校行政事務。所以總統特別指示:「初中校長人選要慎重選用年輕而富有民族思想者。」(五十六年八月十二日國家安全會議第三次會議時指示)教育部遵照總統指示,盱衡實際情形,於五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頒布「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辦法」,台灣省政府亦於五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布「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辦法台灣省施行細則」,付諸實施。 根據教育部所頒辦法及台灣省政府所公佈施行細則之規定,不僅將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資格以明文列舉,且其甄選之程序,尚包括資格審查(縣巿政府初審及省教育廳復審),甄試(筆試及口試),以及講習合格後,始列為國民中學校長候用人員,遇國民中學校長出缺時,由教育應就校長候用人員中遴報省政府任用。此種由資格審查,而甄試、講習,以至任用之制度,與人事行政中之「考訓用合一」政策完全相符,為教育人事之創舉,共利弊得失,不無研究價值。個人從事中等教育工作十有七年,對中學校長之任務瞭解較多,乃不揣譾陋,特搜集有關資料,加以研究。並就管見所及提出建議,撰成此文。 本文係採用歷史法、統計法、觀察法及比較法,力求理論與事實兼顧,靜態與動態並重,以期完善,本文凡七章,約十五萬字。 第一章緒論。首就各國國民教育情形擇要簡略介紹,次就我國近代國民教育之演進,以及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起源與目標分別說明。再就國民中學校長之重要性與其所負之任務,以及其在法律上所處的地位,加以論述,作為以下各章研討之依據。 第二章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條件。本章分為應具備之資格與素養兩節,前者以介紹我國歷次所頒有關初級中學校長之積極條件為主,並就其消極限制加以說明;後者除介紹中外學者認為校長應具備之素養外,並就個人管見所及,試擬國民中學校長應具備之素養,以供參考。 第三章國民中學校長之甄選。除將甄選在人事行政中所佔之地位加以介紹外,並就國民中學校長甄選之機構及權限,所訂之原則及標準,以及所採用之程序及方法,分別介紹說明,藉以瞭解其實施情況。 第四章國民中學校長之講習。此處採用「講習」名詞,而不沿用「訓練」,其目的乃著重於自發自動的研究為主,以別於被動式的訓練。本章除將講習的目的與組織加以介紹外,並將講習之主要內容列舉之,以便研討;另將研讀總統訓詞辦法,專題討論實施辦法,以及成績考核辦法,分別分析說明。 第五章國民中學校長之任用。甄選之目的在任用,因之,本章除將其任用辦法加以介紹外,特就其任期制度之精神加以闡述,並說明其督導考核之機關與功能,以期達到「因任督責」、「綜覈名實」、「信賞必罰」、「獎優汰劣」之目的。 第六章甄訓合格人員之分析。台灣省國民中學校長甄選及任用制度之績效如何,須賴實際情況證明之。故特根據各項原始資料,加以整理、統計、研究、分析,就其性別,年齡、藉貫、學歷、經歷、原職,以及任用情形,分別製成統計表,並儘量搜集以往資料,加以比較,藉以明瞭其進步之實況。 第七章結論。台灣省國民中學校長,自資格審查而甄試、講習、任用,以及督導考核,實施任期制度,為教育人事上豎立新的里程碑,頗獲各方好評,在技術上或方法上雖稍有缺失,然瑕不掩瑜,無損其成功之處。本章除就其順利推行的原因加以論述外;為求更臻完善起見,特就管見所及,提出建議十四項,以供參考。 一、制度方面: (一)建立國民中學教育的正確觀念。 (二)擴大國民中學教師的培養制度。 (三)減輕國民中學校長的工作負擔。 (四)建立國民中學人事的完整資料。 (五)設立國民中學教育的研究機構。 二、甄選方面: (一)修正甄選資格。 (二)改進評分標準。 (三)增加甄試內容。 三、講習方面: (一)設立研習機構。 (二)增列講習課程。 (三)修正考核辦法。 四、任用方面: (一)明定任用標準。 (二)改進考核制度。 (三)訂頒進修辦法。 本文主題及其重要內容係於五十七年九月間蒙張師明誠誨正決定,嗣蒙吳師穎吾歷時二十閱月之耳提面命,增損補益,受惠良多;對兩師謹表示最敬謝忱。復承孫師邦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楊承彬,私立致理商業專科學校校長覃吉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講師李建興,社教系講師楊國賜,省教育廳林副廳長清輝,第一科馬科長廣亨,檢核室馮主任文質,人事室視察汪宗模及有關業務承辦先生,台北巿立北安國民中學校長羅大姒等,熱心指導,解答疑難,以及慨允提供有價值之資料,使本研究工作得以順利完成,謹在此一併致謝。惟以個人學識淺薄,能力有限,文中疏漏謬誤之處,在所難免,恭祈 師長惠賜誨正。
9

國民中學導師尋求輔導室支援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郭書毓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了解目前國民中學導師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年級別、導師年資、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接受過輔導相關訓練)、學校環境變項(學校班級數、學校區位、學校行政支持)與其尋求輔導室支援(尋求輔導室支援之原因、不尋求輔導室支援之原因、感覺愉快之因素、感覺不舒服之因素、期待輔導室提供服務、整體滿意度、與尋求輔導室支援頻率)之關係,以大台北地區國民中學導師425人為研究對象,運用研究者自編之「國中導師對輔導室支援服務經驗調查量表」,獲得所需資料,再以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平均數差異顯著性t考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 1、導師尋求輔導室支援原因會因年齡、年級、導師年資、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接受過輔導相關訓練、學校班級數、學校區位、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導師不尋求輔導室支援原因會因性別、導師年資、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學校班級數、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導師尋求輔導室支援時感到愉快的因素,會因年級、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導師尋求輔導室支援時感到不舒服的因素,會因年齡、導師年資、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接受過輔導相關訓練、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導師期待輔導室提供的支援,會因年齡、導師年資、接受過輔導相關訓練、學校班級數、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導師對輔導室提供服務的滿意度,會因導師年資、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學校班級數、學校區位、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7、導師尋求輔導室支援的頻率,會因年齡、清楚輔導室服務項目、學校行政支持等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10

影響高中學生心理求助過程的決定因素 /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seek school counselor's help for their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吳志祥, Wu, Chih-Hs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主客觀上對心理困擾的評估, 自我與社會資源, 對輔導過程和結果的預期及對求助時要付出之代價的評估 ,對高中學生向輔導老師求助意願的影響. 並了解是否有求助障礙存在, 使有求助意願的高中學生無法順利求助. 本研究以臺灣北十五所公私立高中高職學校之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為受試 ,實得有效樣本1259人. 研究的工具包括 ,身心症狀量表 ,自我與社會資源量表 ,輔導預期量表, 及自編之, 自我評估量表 ,求助意願量表 ,求助代價量表, 再加上基本資料問卷研究的主要發現有: 影響高中學生求助意願的主要因素為預期是否喜歡輔導老師, 對輔導老師角色的預期, 對時間代價的在乎和對接受輔導之負向感受的預期, 其解釋力佔總解釋量的36.1%主客觀對心理困擾的評估和求助意願沒有相關, 其次, 曾主動向輔導老師求助者對接受輔導之負向感受的預期和輔導非專業的預期要低於未曾求助與曾被動求助者, 曾主動求助者對於是否喜歡輔導老師的預期要高於未曾求助與曾被動求助者. 另有28.2% 的受試者曾有向輔導老師求助的意願, 卻因自己沒有時間, 覺得輔導老師沒有時間, 不知道如何和輔導老師約時間或沒有勇氣等求助障礙而未去求助. 依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對輔導工作的建議: 1.加強學生對個別輔導的認識, 使學生了解個別輔導進行的方式 2.輔導老師應主動積極的接觸學生, 給予學生真誠親和的印象, 使學生對輔導有正向的預期 3.了解學生對輔導的認識儘可能的澄清學生對輔導的誤解 4.輔導老師應讓學生能透過更多元的管道得到幫助, 並教導學生如何覺察自己的心理困擾及心理健康對個人的重要 5.教育行政人員應協調提供輔導老師和學生有進行輔導或輔導活動的時間並考慮開設心理衛生等相關課程供學生選修。 /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understand if the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the social surport and self copying resources, the expectation about counseling, and the evaluation about help seeking cost will influence the help seeking inten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s there any obstacle that make students not to seek help, even thay have strong help seeking intention. The subjects came from 15 senior high schools. The total numbers of subjects are 1259.The study used questionaire which edited by researcher. The main found is :"the expectation about if students will like the school counselor" , "the expectation about the school counselor's role", "concern aboutthe cost time " and "the expectation about the feelings of receive counseling" will influencd students' intention of help seeking. And "the evaluation of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has no relation with help seeking intention. students who had seeking school counselor's help have more positive expec-tation about counseling than students who had not and students who was forced to receiving help. there are 28.2% subjects who had tried to seek help and because of some obstacles thay did really go to seeking help. The obstacles are: subjects hadno time ,subjects felt that school counselor will have no time, subjects did notknow how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school counseling, and subjects had no encour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resarcher proposes that: 1.School counselorsshould help students to know what is counseling and how it proceed.; 2.Schoolcounselors should contact to students more often ,and mak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expectations about counselors.; 3. School counselors should correct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counseling.; 4.School counselo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get help from more ways, and teach students the importants of seeking help.; 5.All teachers should make sure that students would have time to seek help ,and school should think about provideing mental-health education.

Page generated in 0.02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