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企業授信決策之研究

洪春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授信」,用通俗的話表達即為「賒銷」,亦即企業銷售商品或勞務時,允許客戶暫免付現,而于一段時間過後始行支付貸款之意。其交易金額表現于會計上則為企業之“應收帳款”或為“應收票據 ”。幾世紀以來,「授信」一直是經營企業的必要條件之一,其重要性且有日漸增高的趨勢。過去,多數的企業均嚴重忽略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視其僅為企業對客戶的一種服務而已,而現在已經演變成企業激起客戶需要,促進銷售的強有力工具。企業不但用它來與同行競爭,爭取客戶,而且也運用它的操作來改善企業的利潤情況。歐美先進國家企業管理當局也改變對其授信部門的觀念,不再視這個部門為一個單純的幕僚部門,而把它看做一個利潤中心。管理當局所關心的不只是“授信對銷售有多大幫助”,他們進一步注意到“授信是否對利潤產生貢獻”。 本論文之研究乃在針對這種企業授信的新形勢,探討企業授信工作之決策方法,在兼顧成本與收入的前提下,如何擬訂一個最適的授信政策(Optimal Credit Policy)以及面對一個賒購客戶時如何作成授信(賒銷)決策等,計分五章敘述。第一章為緒論,在信用的多種功能中,界定企業授信之意義,闡述企業授信之目的,井說明企業授信工作內容之重點,強調這種工作的創造性與建設性,第二章授信政策之擬訂,分析企業現金折扣,信用期限及信用額度等之操作,對市場需要及授信成本可能產生之影響,然後進一步討論如何擬訂最適現金折扣(Optimal Cash Discount),最適信用期限(Optimal Credit-Period Length)及如何設定客戶的信用額度(Line of Credit)最後并說明擬訂最適授信政策之可能性。第三章授信決策之分析,分析企業授信的風險與機會,建立對個別交易授信之決策分析模型,并探討企業投資於授信數額之決策方法。為四章述明對個別客戶授信決策之分析程序,實際應用第三章所建立之模型,并強調站在促進銷售的立場,對於每筆擬拒絕之賒購訂單,應考慮作進一步之信用調查。第五章為結論,扼要誤明本文各章之重點,指出授信政策與授信決策理論方法之前提及其應用於實務上之限制,并就個人對實務的觀察與瞭解提出國內現階段之企業授信工作要在倒帳損失不大前提下,發揮促進銷售功能的輔助之道。 本文之研究,承蒙吾師盛禮約教授悉心提導,并提供寶貴意見,謹在此致最高謝忱。 本文之研究,曾參考國內外各種有關此一問題之著作,并對實務作深入之觀察,惟個人學識、能力與經驗所限,雖全力以赴,仍難免有所疏漏與錯誤,尚祈先進賢達不吝指正。
2

銀行的中小企業融資策略與風險控管

李坤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支柱的,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民國99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佔全體企業家數的97.68%,顯示中小企業對台灣經濟之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但是,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卻僅占全體企業放款餘額的比率為45.39%。這顯示本國銀行約五成的企業放款集中於不到3%的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之放款金額比率偏低。 由於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經營體質較差、財務資訊透明度較低,且欠缺抵押品及信用條件較不足等原因,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普遍態度上較為謹慎保守,造成中小企業不容易從金融市場取得資金,直接影響中小企業成長速度。近年來,政府透過各種融資輔助機制鼓勵銀行加強對國內中小企業的融資,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比率有逐年上升之跡象。 銀行對中小企業之授信審核重點常常聚焦於擔保品的有無與擔保品的價值,既使是政府政策性專案貸款,其貸款內容仍然直接或間接涉及擔保品的徵提,如購置廠房或辦公室不動產需設定抵押權;或營運週轉金搭配信保基金的融資保證,對於缺乏資金的中小企業而言,雖有政府美意,但實質幫助卻不大,尤其是新設企業或仍處於草創期階段的微型企業。 本篇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分析銀行如何架構中小企業之融資政策,文中闡述中小企業經營模式與中小企業財務金流,尤其是新創時期的中小企業及跨境產銷分工的台商企業。本文的結論是銀行可以輔導中小企業善用政府的各項資金融通輔導機制或是各項信用保證機制,利用風險移轉方式,減少銀行授信風險;另外,銀行應深入研究中小企業之經營模式,確實掌握「資金流」與「還款來源」等方式來架構授信額度、條件,協助中小企業的融資,並降低銀行的授信風險。
3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後銀行經營授信業務策略之探討-以個案銀行為例

周煜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國銀行隨著政府金融政策的開放,金融機構家數大幅增加,於2002年加入WTO後,銀行經營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授信業務更趨於白熱化。然而在市場過度競爭下,普遍缺乏整體完善的風險控管機制,對於消費者過度授信以及消費者欠缺理智的消費態度,造成部分消費者信用過度擴張,終於在2005年第4季爆發雙卡危機。而2007年美國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暴,起因於全世界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信用擴張、金融全球化;金融創新過程中,過度槓桿化;卻又缺乏防火牆,風險無法有效控制;加上投資人過度樂觀、不顧風險,一味追逐高報酬率,終致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導致全球經濟大幅衰退,使得銀行產業的經營更是雪上加霜。 銀行業者面對此次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經濟情勢的轉變,如何在消費者貸款業務及中小企業授信業務領域中,突顯銀行特色與建立優勢地位,在競爭環境中發展出屬於銀行本身最適合的經營策略為各銀行主要的議題。 本研究屬於定性(qualitative)之敘述性個案研究,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次級資料蒐集,以詳實的銀行產業資料作為基礎,為個案銀行作整體之競爭策略分析。 依據文獻之探討,及參考實務經驗所得之結論,發現影響銀行產業發展的因素有:一、大規模整併機會不大,銀行業仍過於飽和。二、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嚴重衝擊銀行獲利。三、資金過剩、存放款持續利差縮小、獲利率下降。四、來自外商銀行之競爭壓力提高。 因此,本研究對金融同業提出數點建議:(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二)加強風險控管(三)建立服務文化觀念,為財富管理業務核心(四)客戶導向策略,為銀行經營致勝關鍵(五)銀行應透過擅長的領域追求成長。以發展其核心能力,維持競爭優勢,達到永續經營目標。
4

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考量因素之研究

黃重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政府提倡金融自由化、國際化之引導下,民國八十年起十六家新銀行相繼成立,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銀行間業務之競爭愈演愈烈,另據央行統計資料顯示,銀行仍以放款為主要營業項目。因此,在傳統存放款利差縮小,業務競爭日趨激烈之環境下,更須注意授信決策品質與時效,以保障債權、擴展授信業務。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中小企業融資餘額占整體企業之百分三十一的比重,對銀行存放款業務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以銀行對中小企業授信為主題,探討新、舊銀行做授信決策時考量因素的重視程度有何差別。 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之新、舊銀行為研究對象,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的內容包括中小企業的企業概況、經營環境、經營概況、財務狀況及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因素分析及Z檢定。 在新、舊銀行的比較上,本研究有以下結論: 一、在中小企業的企業概況、經營環境及財務狀況方面,新、舊銀行重 視的程度無顯著的差異。在經營概況方面新銀行對中小企業在市場 的競爭因素顯著的較舊銀行重視。 二、在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方面,新銀行對與銀行往來情形因素顯著的 較舊銀行重視。其他考量因素新、舊銀行重視的程度無顯著的不同 。惟研究發現新、舊銀行都很重視擔保品因素。 三、本研究之開放式問卷填答,反映銀行認為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無法 實際表達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須依賴銀行授信人員深入瞭解。 目  錄 目錄 I 表次 II 圖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章節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中小企業之特質 7 第二節 銀行授信之探討 12 第三節 中小企業之融資 36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53 第二節 資料來源 57 第三節 分析方法 60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65 第一節 中小企業面的考量因素 65 第二節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5 參考文獻 87 附錄一 專家訪談 90 附錄二 問卷 98 表 次 表2-1 我國中小企業定義之演變 8 表2-2 台灣中小企業特質相關論述 11 表2-3 財務比率分析 28 表3-1 研究母體 58 表4-1 問卷寄發及回收分配表 65 表4-2 企業概況面因素之萃取 66 表4-3 企業概況面-旋轉後因素負荷矩陣 67 表4-4 企業概況面-因素分析結果 67 表4-5 企業概況面-平均百分等位分數表 67 表4-6 企業概況面-Z檢定表 68 表4-7 經營環境面因素之萃取 69 表4-8 經營環境面-旋轉後因素負荷矩陣 69 表4-9 經營環境面-因素分析結果 69 表4-10 經營環境面-平均百分等位分數表 70 表4-11 經營環境面-Z檢定表 70 表4-12 經營概況面因素之萃取 72 表4-13 經營概況面-旋轉後之因素負荷矩陣 73 表4-14 經營概況面-因素分析結果 73 表4-15 經營概況面-平均百分等位分數表 74 表4-16 經營概況面-Z檢定表 75 表4-17 財務狀況面因素之萃取 76 表4-18 財務狀況面-旋轉後之因素負荷矩陣 76 表4-19 財務狀況面-因素分析結果 77 表4-20 財務狀況面-平均百分等位分數表 77 表4-21 財務狀況面-Z檢定表 78 表4-22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之萃取 79 表4-23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旋轉後之因素負荷矩陣 80 表4-24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因素分析結果 81 表4-25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平均百分等位分數表 82 表4-26 銀行內部的考量因素-Z檢定表 82 圖 次 圖2-1 銀行徵信作業簡略流程圖 19 圖2-2 銀行授信作業流程圖 25 圖3-1 研究流程圖 26 圖3-2 實證研究流程圖 54 圖3-3 常態分配圖形 61 圖3-4 邏輯轉換後之圖形 62

Page generated in 0.01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