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以知識轉移及創造模式分析管理知能之成長過程張雯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進一步補充知識管理理論及驗証企管教育的效益,本論文以知識轉移及知識創造為主軸,提出一知識形成模式分析企管碩士的管理知能在企研所及企業中的成長過程,並探討其中各變數對個人學習所造成的影響,尤其在組織作為及企研教育方面。在此動機下,本論文首先進行三方面的文獻探討,分別為管理才能發展理論、知識管理理論及學習理論,並提出理論的統整。本論文將此三個理論予以整合為知識及技能,組織作為與個人學習間的聯結關係,以及個人內在心智所進行之學習過程。第三章依照上述理論統整形成研究架構,包括個人學習過程模式及影響此模式運作之外在因素–組織作為。
接著,本論文以定性研究法之個案深度訪談法訪問五位於消費品產業外商公司中擔任行銷企劃之企管碩士畢業生,並報導其於企業中及企研所中的學習方式及成果。在個案介紹及分析後,本論文將個案及文獻加以比對而歸納出十九個命題並展開為以下三方面的結論:
第一、個人學習活動的管理。本論文認為個人學習的意願或主動積極的態度是發動學習循環最基本的條件;再者,個人若能知覺到自身學習過程的進行,將能增加學習的效果;個人的學習能力是指進行思考活動的能力及與人互動時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增強可使學習效果大幅提昇;個人發展及累積社會資本可以增加他人分享傳授知識的意願,因而增加知識的來源及豐富程度。
第二、組織作為與個人學習的關係。本論文發現組織在促進成員學習成長上,有大方向的原則可以遵循,此原則又可分為兩個層次:組織可塑造一適合學習的環境、組織可針對個人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吸收給予協助或訓練。除了以上原則,組織在實際執行上,必須考量其他的因素而調整,例如產業環境、人性假定等。
第三、企研所教育對企管碩士學習過程的影響。企研所所傳授的知識也許無法在畢業生工作的初期給予立即實用的幫助,但可做為畢業生在企業中吸收新知時的概念架構,而提高其學習效率。企研所教育透過個案研討教學所培養的邏輯思考及溝通能力,可讓學生在企業中反覆運用以學習新知。相較於企研所傳授的知識,學習能力在實用性上較高,應用範圍亦較廣,因為個人觀察、實作、溝通等活動在各種組織及各層級的日常運作中都會發生。
|
2 |
個案教學法運用於企管教育之成效評估林獻仁, LIN, XIAN-R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大要內容分述如左: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二節 研究架構、方法及限制:此章中首先採用行銷及生產觀點來說明企管教育之
運作,並因而引出整個研究動機的形成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個案教學法之沿革
第二節 個案教學法之前題、優點
第三節 個案教學法之構面:
1.個案。2.學生。3.教師。4.上課方式之結構化程度
第四節 個案教學法之限制。
第三章 研究結果:本章主要利用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樣本資料,以求證:
1.企管所運用個案教學法在各種課程上之成效。
2.學生對個案教學的一般觀點(包括運用個案教學佔全部教學之比例、個案教學法以
後應再加強的地方及學生在個案教學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一些心理、人際因素)。
3.學生特質(如主動參與,是否就業)對個案教學之評估是否有顯著差異等。
4.個案教學法若要成功,則對那些因素(如老師能力,學生參與)依賴較重。
第四章 結論及建議。
|
3 |
個人特質、企管教育、就業特質輿企管碩士就業績效之關係邱立權, Qiu, Li-Q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共三節。第一節敘述國內企管碩士教育、就業的現況、及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敘述本篇研究的目的,第三節敘述研究的範圍。
第二章研究步驟,共分四節。第一節對有關企管碩士研究的文獻作一探討,第二節是
本篇研究的架構,第三節針對本研究之架構提出假設,第四節是研究設計,乃關于本
研究的問卷、操作性定義、抽樣、分析等方法,并對其限制加以說明。
第三章調查結果與資料分析,共二節,第一節乃資料分析的結果及假設印證的結果,
第二節乃加以解釋。
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1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