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初三大家對中央集權化的反思 / Discourse on Reforming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Viewpoint from Huang Zhongxi, Gu Yanwu and Wang Fuzhi

姚育松, Yu, Yih So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呈現出越加中央集權化的發展趨勢,表現於地方權力往中央集中、官僚權力往皇權集中。本文以清初三大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探討他們是如何反思中央集權之弊端。其中他們以「君不信臣」作為批判起點,認為必須以封建之分權,來取代郡縣之集權,因此主張的是一種新的政治正當性,而非只停留於統治者的個人品德之批判上。本文並探討了他們反思背後的形上學認識和理想的分權原則。就前者而言,他們是以道德上的效果論來反省先驗法則是否正確。就後者而言,他們面對無力負荷集權運轉的政治現實,於是主張讓士大夫有更多的自主權力。在分權的政治理想下,他們於是提出了一種將倫常意義抽離出來的君臣關係,也就是相對的和分工的君臣關係。
2

隋唐禮制研究-以郊祀禮與皇帝權力為線索 / The Ritual System of Sui and Tang Dynasty

徐知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對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傾向之一,是採取社會或經濟的立場以理解中國的歷史分期。而對於唐代國家權力與國家行政體制的演進,一般研究多以安史之亂為劃分唐前後期的重要分水嶺;導致在討論唐代皇帝於各方面制度演變中權力逐漸強化的同時,其背後的意義也隱而不明。 禮儀制度在國家中發揮維持統治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國文明的特色之一。國家的制度與組織演進,與現實形勢的變化關係密切。而禮儀做為國家的制度,在國家針對現實情勢變化重塑政治結構的組成之時,亦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反映出統治者的權力正當性來源、身分尊卑等級,並發揮著客觀規範作用。此外,從禮儀制度的內容探索起,包含儀式運作、空間變化,均可推測其形成的背景,一窺國家現實統治的情況。 本文從國家的角度,並以禮儀制度(郊祀禮為主)當切入點,置於隋唐國家型態演變的脈絡下,企圖指出國家具有以政治手段主動整合或控制各地域社會的自主性,藉此對以社會經濟的角度解釋隋唐國制變革的立場做一補充。其次,以安史之亂做為唐代制度演變分水嶺的觀點,亦強調社會經濟變動下的制度演變是國家被動反應的結果,本文探討隋唐禮儀與政治制度的交互影響,欲證明一般認為安史之亂造成的制度演變,其基礎已奠定於唐前期,並且是出於統治者穩固國家秩序的立場所締造的,此即國家自主性的表現。而從統治者的立場出發,則最後須進一步探討皇帝權力在隋唐國家型態下逐漸強化的意義,其中於是牽涉到天與君、臣關係以及皇帝的政治、禮儀空間。
3

韓非思想中的君臣關係及其意義

林淑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韓非思想中「君尊臣卑」的支配格局,其範疇是哲學的,是政治學的,也夾雜著社會學與文化學的意義。本文從時代氛圍的外在歷史脈絡出發,到學術思想的內在理路發展,將韓非思想勾勒為一「君尊臣卑」的體系。韓非由裏到外、從有形到無形、自無為而無不為,全面徹底地塑造「權重位尊」的君主形象,也無所不用其極地研擬「權重位尊」的權謀手段,讓君臣關係越拉越遠,因而形成了一種絕對支配的型態。 在高舉「君主至上」的旗幟時,「尊君」勢必導向「卑臣」,正如同高處的水必往低窪處流竄,是不得不如此的宿命!這種「尊 / 卑」的觀念,狠狠地劃開了君臣的距離,在《韓非子》一書中,既是動機,亦是手段,更是理想。「尊 / 卑」的絕對支配,將君臣關係自血緣中抽離,注入了交易、契約、施報的新血,擺脫了倫理道德的羈絆,讓政治的回歸於政治。 這種「尊 / 卑」的絕對支配,與韋伯「正當性支配的三個純粹類型」有著截然不同的本質差異,雖然與「法制型支配」有些許相似的地方,卻又處處格格不入,在對照的過程中,自然顯現東、西方哲學在權力的觀點上大大不同。究其實,韓非的權力論單純地化約為「君尊臣卑」的主張,或許表面上想營造一個客觀化的官僚體系、想締造一個制度性的法治社會,卻都只是一個美麗的假象,最後都必須回歸到「君尊臣卑」的本質和目的,因此,「君權至上」的真相大白,也同時建立了中國政治統治上以「賞罰的機制」建立「君尊臣卑」支配格局的典範,也開啟了以「禮」而「法」而「刑」的領導管理新紀元。這種以政治權力掛帥的文化主流,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陽儒陰法」、「因道全法」的統治基調,是韓非思想對後世最大的啟蒙影響,可謂形塑了一種帶有東方色彩的支配類型。 「君尊卑臣」不只是一個空洞的觀念,儼然已成為一種理想性的制度。自秦朝統治開始,中國兩千餘年的統治方式便一直運用韓非的理論,包括「陽儒陰法」、「陽德陰刑」的模式,也存在著韓非「君尊卑臣」的影子;亦或是當代權力擁有者,韓非所言的「權威」、「服從」思維也或明或暗地操縱其內心,因此,韓非所造就的「尊 / 卑」絕對支配,正如他所設計的手段——由裏到外、從有形到無形,全面徹底地攻佔政治制度、權力思維、文化意識、經濟支配、組織管理、人際交往等個個層面。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