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化」政策下中共整黨運動之研究(一九八三∼一九八六)金長煥, JIN, CHANG-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八三年十月,中共召開「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關於整黨的決定」計劃從一九
八三年度開始,用三年時間對黨的組織和黨員作風進行一次全面的整頓。企圖從整黨
運動中重新改造黨的組織體質與作風,以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領導核心」。
達成所謂四個現代化的目標。
本文首先從時間序列探討中共黨組織的特性,整黨的背景,整黨的方針和措施。其次
,對整黨的四個任務--統一思想,純潔組織,整頓作風和加強紀律加以評析。最後
總結中共整黨工作的成效與影響。
本論文共分五章十五節,約十萬字,全文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導論。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資料的來
源與限制。
第二章:中共黨組織的特性與整黨的背景。本章概述中共黨組織的理論及其特性,中
共歷次整黨運動,以及此次整黨的背景。
第三章:整黨的部署與實施。本章深入探討整黨的方針、政策,第一、二期整黨,農
村整黨,機關整風及共軍的整黨工作。
第四章:整黨工作的評析。本章主要分析整黨工作的問題及實施的成效,以及帶來的
影響。
第五章:結論。本章根據前面各章的探討和評析,對整黨工作做一總結。
|
2 |
美國與中共戰略關係之研究( 一九七九∼一九八四)李中偉, LI,ZHONG-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在第二次大戰后原希望將中國塑造成一強大統一之民主國家,作為美國安定亞洲
力量之盟邦。中共勢力坐大后,美國亦曾尋求與中共接近,以維持其在中國大陸之勢
力,但中共向蘇聯「一面倒」,以及隨後韓戰爆發之結果,使美國與中共關系冷凍廿
余年,珍寶島事件后,中蘇共反目成仇,美國與中共逐漸發展戰略關系,維當時雙方
戰略僅建立在對蘇聯威脅之共識,以及美國對中共可能遭受蘇聯攻擊所表示之關切上
。蘇聯在七十年代積極建立核武及傳統軍力,并不斷進行對外擴張之行動,使美國與
中共共同感受到蘇聯之威脅。阿富汗事件更促使美國與中共進一步將戰略關系發展到
軍事人員互訪及軍事合作之層面,在中共之推動下,美國、日本、中共、西歐聯合對
抗蘇之態勢逐漸形成。雷根政府初期,美國與中共因「臺灣問題」發生齟齬,惟美國
在維持與中共戰略關系之考慮下,同意與中共就「對臺軍售」問題達成協議,雙方訂
定「八一七公報」。美國與中共爭執之際,蘇聯向中共表示願改善雙方關系,一時之
間,使中共在美蘇之間左右逢源。中共為尋求和平環境,進行其「四化」政策,遂調
整其對外政策,建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與美、蘇同時維持良好關系。美國則與
中共在歷經一連串意見不合後,逐漸發展出穩定之關系。本文之目的,在于探討美國
與中共戰略關系在國際環境改變下演變之過程,以及美國與中共決策者推動雙方戰略
關系之構想,尤其注重雙方自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一直到雷根第一任任期結束為止,
由這一段雙方自建交初期彼此相互適應到建立較成熟之交往模式之過程,檢討美國與
中共戰略關系之演變。
|
3 |
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中心行政法人化可行性之研究嚴錦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各先進國家莫不積極進行組織改造,政府在面對此一潮流及國內外政經壓力下,亟思有所變革,行政院遂成立「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致力於政府組織與職能的通盤檢討,以期建立具高效能與競爭力的活力政府。組改會係以「四化」-去任務化、地方化、行政法人化、委外辦理,作為政府組織塑身之原則,其中「行政法人」的創設,更是我國行政組織有史以來最大的變革。
我國職業訓練制度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以致職業訓練職類亦配合調整,職訓局自九十一年起著力於提昇公共訓練機構的績效,進行所屬職訓中心功能角色的調整與轉型,從單純的職業訓練提供者,轉型為小而能的「區域職業訓練運籌中心」,這項轉型計畫雖獲得行政院的肯定,惟因仍是在現有組織架構下進行調整,爰建議職訓中心的轉型應配合政府改造方向加以檢討。因此,本研究即試圖從政府改造「四化」之「行政法人化」進行探討。
本研究係以「行政法人法」草案為架構,瞭解行政法人制度的內涵,並參考德國公法人制度、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實施情形及我國行政法人首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據以瞭解該制度是否適用於職訓中心。此外,也試圖針對行政法人的政策制定機關、政策執行機關及學者專家等,進行深度訪談,實地瞭解渠等對於職訓中心行政法人化的看法,進而綜合分析職訓中心行政法人化的可行性。
最後,作者認為行政法人制度在人事、會計及採購上具有自主性,有利經營績效的提升,對於現職人員的權益保障係秉「保留身分、權益不變」的原則,以減少人員的反彈,此為職訓中心採行行政法人化的優勢,但過於保障現有人員權益是否會對組織改造效能打折,及中正文化中心的實施成果則可作為後續的行政法人化機關的參考。
關鍵詞:
職業訓練、四化、行政法人法草案、德國公法人、日本獨立行政法人
|
4 |
中共工業現代化與利用外資之研究鄧世明, Deng, Shi-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目的。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第三節資料來源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 中共「四化」政策之提出與其工業目標
第一節「四化」政策產生之背景。第二節中共內部對新經濟路線之爭論。第三節工業
現代化之目標。
第三章 大陸資本形成之途徑
第一節影響資本形成之因素。第二節中共初期之資本形成:一、俄援時期(一九四九
--六○年),二、「自力更生」時期(一九六一--七五年)。第三節現階段資本
形成之主要途徑。
第四章 工業建設與外資利用
第一節石油工業。第二節煤炭工業。第三節電力工業。第四節鋼鐵工業。
第五章 利用外資方式與其對中共工業發展之影響
第一節經濟特區。第二節合資經營。第三節補償貿易。
第六章 中共工業化過程中外資吸收能力之評估
第一節由能源輸出與人員素質評估。第二節由投資計劃之綜合平衡評估。第三節由經
濟開發之決策能力評估。
第七章 結論與預測
第一節工業薄弱環節之深化。第二節今後利用外資之前途。
|
Page generated in 0.01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