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民生主義均富理論與政策之研究

江文欽, JIANG, WEN-G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六章,其主要內容如後: 第一章:緒論。說明近代均富問題的發生;分節探討歐美資本主義制度下、共產主義 制度下的均富問題以及我國近代的均富問題。 第二章:民生主義的均富理論及其發展。首先說明民生主義浦源的我國傳統均富思想 ,其次說明近代世界均富思想的發展,最後探討 中山先生的均富理論體系。 第三章:民生主義的均富政策。依據民生主義的基本原則,分節探討民生主義的經濟 發展政策、土地政策、資本政策及社會安全政策。 第四章:均富在臺灣的實踐。從土地改革、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所得分配的改進、 社會安全措施實施的成效,說明均富在臺灣實踐的情形。 第五章:民生主義均富社會的展望。首先說明均富是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大鄉首,其 次說明民生主義制度是世界經濟制度發展的趨勢,最後陳述均富社會的理想境界。 第六章:結論。
2

所得稅與均富政策

張逸華, ZHANG, Y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有三:(一)闡揚民生主義的均富政策的精義與重要性,並探討所得稅 之均富功能,從理論的解析與論述中,瞭解所得稅與所得重分配之關係。(二)根據 統計資料,實證分析台灣地區歷年來所得稅對所得重分配所產生的實效。(三)檢討 現行所得稅制度實施的缺失,並針對其均富功能之強化目的,提供應行改進之途徑, 據以供有關人士之參考。 二、研究文獻:請詳閱本文參考書目。 三、研究方法:(一)文獻研究法;(二)歷史研究法;(三)比較研究法;(四) 分析研究法;(五)訪問法;(六)實證研究法。 四、研究內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係導論,旨在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 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架構,並將「所得稅」與「均富」的意義作一界說。第二 章係說明所得稅之均富理論,並兼論負所得稅之補充功能。第三章則對所得稅均富功 能之實效做實證探討,包括台灣地區所得分配情形的介紹,以及從累進效果、吉尼係 數及結構比重等三方面分析其效果。而於第四章針對如何強化所得稅均富功能,分別 從得稅稅基侵蝕、合理稅率、稽徵技術及指數化調整等層面,提出改進之方向。最後 ,則於第五章作一結論,並提出本文之建議。 五、研究結果:(一)「均富」之目的在使「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飯吃」,亦即 要使人人可「共享社會福利」所得稅之量能課稅與所得重分配功能,可促使均富目標 之達成。(二)民國66年至74年所得稅稅後吉尼係數較稅前減0.0165∼0 .0216,足證其所得重分配功能;惟同期間所得稅在租稅結構中所佔之比重僅有 15%∼20%,致使其在租稅體系中所發揮的均富功能不彰。(三)為強化所得稅 均富功能,宜加強稽徵,強化稅基與指數化調整。
3

從民生主義觀點論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

張水江, Zhang, Shui-J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 分三節--一、研究動機;二、研究方法;三、研究架構。 第二章 從民生主義觀點論公營事業的地位 分五節--一、民生主義基本的經濟觀 點:(一)計劃性自由的經濟制度;(二)生產與分配並重的發展策略;(三)經濟 發展的目標--均富。二、公營事業的意義;三、公營事業存在的原因:(一)公營 事業的理論基礎;(二)公營事業存在的理由;(三)公營事業與民生主義基本的經 濟觀點。四、公營事業與節制資本:(一)節制資本的意義與方法;(二)公營事業 與節制資本的經濟目標。五、公營事業與發達國家資本:(一)開發中國家的資本問 題;(二)公營事業發達國家資本的限制。 第三章 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 分四節--一、我國公營事業經營的理由:(一)法 律方面;(二)政治方面;(三)經濟方面;(四)社會方面;(五)國防方面。二 、我國公營事業的發展:(一)大陸時期;(二)遷台迄今。三、我國公營事業的經 營制度;四、我國公營事業經營的現況:(一)公營事業的範圍和比重;(二)公營 事業的規模;(三)公營事業的產出及所得分配。 第四章 從民生主義觀點檢討我國公營事業的經營 分五節--一、民生主義與幾個 主要國家的經驗:(一)中山先生對公營事業經營管理的看法;(二)世界主要國家 公營事業的新趨勢。二、我國公營事業經營的績效:(一)公營事業的經濟能力;( 二)公營事業的成長率;(三)公營事業的資本形成′(四)公營事業的產業聯鎖效 果;(五)公營事業與人才培育及技術進步;(六)公營事業創造的就業機會。三、 我國公營事業發展的問題:(一)人事;(二)組織體系;(三)財務;(四)法令 規章;(五)會計、審計;(六)預算;(七)考成。四、公營事業開放民營的商榷 :(一)公民營範圍的界定;(二)公營事業開放民營的原則。五、改進我國公營事 業的建議:(一)經營觀念;(二)確定經營範圍;(三)人事;(四)組織體系; (五)會計、審計;(六)財務;(七)法令;(八)考核。 第五章 結論。

Page generated in 0.019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