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
  • 9
  • Tagged with
  • 9
  • 9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國父心理戰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Dr. Sun-Yat Sen

許家琛, Hsu Chia-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戰爭自古隨人類以俱來,而心理戰亦伴隨戰爭而生。最古之心理戰也簡,不過搖旗吶喊,先聲奪人耳。降至近代,心理戰隨時代之進步而益趨複雜,國父孫文者,乃我中國近近代心理理戰之創始者,茲略述國父理戰之大綱曰: 一、國父心理戰之定義: 為完成起義(軍事作戰)之目標(民國成立前為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民國成立後為打倒軍閥,統一中國),以大眾傳播為主要手段,並輔以其他方法,於起義之前,之際,之後,以影響敵國及中立國家之心理及精神,使之傾向於我(此稱攻心戰),而使我不受敵方之影響(此稱反心戰)之一種最為經濟,最具智慧,及最有效力之戰爭也。 二、國父心理戰之主體: 國父本人,同革命先烈及先進。 三、國父心理戰之客體: 民國成立前為滿清,民國成立後為軍閥。 四、國父心理戰之時間: 自中法戰爭戰敗之年(一八八五)至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北京逝世止,共歷四十年,佔國父生年三分之二。 五、國父心理戰之空間: 國內固無論矣,在國外,國父曾六次環遊全球,計五至日本,四至美洲,三至檀香山,三至歐洲。皆在爭取友邦予以精神力量,贊助中國革命;並勸說華僑同留學生予以物質力量,完成中國革命。 六、國父心理戰之理論: 宣傳之要義為:勸導,感化,教育。宣傳基礎在:至誠,有恆,群力,自信。 七、國父心理戰之工具: 文字類:有報紙,雜誌,書籍,文告(檄文,宣言,招降),傳單,標語。語言類:分演講,談話,口號,唱片。藝術類:含詩歌,圖片,小說,傳奇,戲文,彈詞,對聯,月曆,地圖。行動類:為暗殺,策反,戲劇。 八、國父心理戲之技巧: 計有列舉,醜名,統計,揭詐,反駁,廢正朔,幽默,隱藏,謠言,闢謠,正名,讚揚,兩刀,對比,借箭,聯名十六法。 九、國父心理戰之實施中心: 民國成立前為:興中會(民前十八年至民前七年),民盟會(民前七年至民國元年)。民國成立後為:國民黨(民國元年至三年),中華革命黨(民國三年至八年),中國國民黨(民國八年至十四年)。 十、國父心理戰之成效: 1.推翻滿清二百六十七年之專制。 2.建立亞洲第一之民主共和國。 3.廢除四千六百零九年家天下之局。 4.奠定統一中國,及取消不平等條約之基礎。 十一、國父心理戰之榮譽: 1.當代一位心理作戰的導師-黎聖倫。 2.當代最偉大的心理作戰導師-林大椿 3.心理作戰而成功的大師-郭壽華 4.中國現代革命宣傳奮鬥的領導者-李浴日。
2

大學生對國父思想教育之態度研究

彭立中, PENG, LI-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承襲過去對「國父思想」教育成效的相關研究,結合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法,而以 發展合適的態度測量工具為目的,並藉著自編的國思度量表與改編的人格特質、政治 態度量表,經由事後回溯設計(ex post facto design)的單組或多組前測末對照, 企圖探討態度的形成、轉變,及態度與行為的關聯,以間接檢證「國父思想」教育的 成效。 本論文約八萬字,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問題的性質及研究目的,探討相關的 理論及文獻,並提出研究的假設與方法。第二章考驗態度量表的建構效度,以因素分 析檢定。第三章探討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特徵與態度的關聯性,以卡方、t考驗、雙 異數分析等檢定。第四章探索國思態度與政治態度之形成因素,以複迴歸及因徑分析 檢定。第五章比較受試學生前測末測態度之變異,以Z值檢定。第六章結論,摘述研 究發現並提出檢討建議。
3

國父說: 「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歷史背景析論

張勝森, ZHANG, SHENG-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本論文共壹冊,約十萬字,共分五章九節。 二、第一章:前言,內容要旨在:概要說明民主義與一般社會主義之關係,並與共產 主義之區別,尤其是今日中國大陸之「共產主義」。 三、第二章:其內容要旨在:從安撫黨時知識份子受「五四」新思潮波肋瀾及當時外 交政策上的需要來說明 國父為什麼提出「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原因。 四、第三章:內容要旨說明民生主義的定義,並說明「民生」二字的來源,意義及與 人民「生活」、社會「生存」、國民「生計」、群眾「生命」之關係。 五、第四章:內容要旨是從「唯物史觀」與「民生史觀」;「階級鬥爭訥」與「社會 互助論」;「利餘價值說」與「社會價值說」之比較,來說明民生主與共產主義之不 同。 六、結論:內容要旨在:從 國父曾經說:「共產主義與蘇維埃制度不適用於中國」 這句話,來說明民生主共產主義絕不相同。
4

民生主義均富理論與政策之研究

江文欽, JIANG, WEN-G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六章,其主要內容如後: 第一章:緒論。說明近代均富問題的發生;分節探討歐美資本主義制度下、共產主義 制度下的均富問題以及我國近代的均富問題。 第二章:民生主義的均富理論及其發展。首先說明民生主義浦源的我國傳統均富思想 ,其次說明近代世界均富思想的發展,最後探討 中山先生的均富理論體系。 第三章:民生主義的均富政策。依據民生主義的基本原則,分節探討民生主義的經濟 發展政策、土地政策、資本政策及社會安全政策。 第四章:均富在臺灣的實踐。從土地改革、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及所得分配的改進、 社會安全措施實施的成效,說明均富在臺灣實踐的情形。 第五章:民生主義均富社會的展望。首先說明均富是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大鄉首,其 次說明民生主義制度是世界經濟制度發展的趨勢,最後陳述均富社會的理想境界。 第六章:結論。
5

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之研究

李西潭, LI, XI-T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從西方民褚政治理論的發展探討民權主義,進而研究政治制度設計如何配 合中國未來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計分六章,約十萬字。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旨趣、方法、架構、、範圍及限制。第二章為「主權在 民理論與民主政治」,從主權在民理論的浦源與演進及民主政治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探討現代民主政治中主權在民的意義。第三章為「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的基本主張 」,剖析 中山先生權能區分、直接民權、全民政治、民權初步、建國三程序等與主 權在民相關性的理論。第四章為「中山先生主權在民理論的制度設計」、檢視中山先 生國民大會、總統、五院、均權主義與地方自治及政黨政治等為達成柱權在民目標的 制度設計。第五章「現行憲法有關主權在民理論的實踐」,分析現行憲法制定的背景 、有關主權在民的規定及臨時條款的調適。第六章「結論」,綜合評述 中山先生主 權在民的理論。
6

國父與先總統 蔣公邊疆政策思想之研究

陳正忠, CHEN, ZHENG-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邊疆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有邊疆便有邊疆政策。中國邊疆族支眾多,為適應邊疆地 位之重要、地形之特殊,環境之複雜,幾千年來,無論中華民族中任何一族系掌握中 原政權,均各有其治邊方針。 本論文旬在研究 國父與先總統 蔣公的邊疆政策思想,全文約八萬餘字,共分六章 十二節,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 緒論,首先說明邊疆定義、特質及邊疆政策之意義。 第二、三、四章 國父「民族」、「民權」、「民生」主義邊疆政策思想。此三章之第一節簡略敘述「 民族」、「民權」、「民生」之要旨。其第二節仍蒐集國父三民主義及相關的言論、 著作中包含邊疆政策思想,以說明 國父對邊疆亦相當重視。 第五章 先總統 蔣公邊疆政策思想,蒐集 蔣公有關邊疆政策思想,並加以討論 蔣公將邊疆政策實施於蒙藏及台灣山地的成果。 第六章 結論。探討對當前邊疆應有的認識,及光復大陸後邊疆政策的原則。
7

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思想與當代民主政治的運作

莊輝濤, ZHUNG, HUI-T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架構。 第二章:「民主政治的理想主義與實際」: 先揩評古典民主思想,後經驗性民主理論為基礎,配合國家主權的概念,說論現代民 主政治不過是政府統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互動。 第三章:「當代民主效治中政府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互動」: 分析當代民主政治的運作;以政府職能的擴增、專家統台、統治權集中化為政府統治 權運作的特徵;以憲政制度、選舉權擴大、普通法律的創制複決權與罷免權的式微、 輿論、壓力團體、政黨的發達、有利人民控制的垃會條件的存在為人民控制權運作的 特徵或方式;末以平常時期政府統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平衡互動與非常時期的調適做 結。 第四章:「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思想」: 說明權能區分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並依次論列權能的概念區分、權能平衡的政治運 作理想、權能平衡的制的制度設計。 第五章:「權能區分思想的評估」: 經驗性民主理論與當代民主政治的實際運作,概符合權能區分思想中的原則;唯若干 問題值得討論。
8

國父「社會互助論」與馬克斯「階級門爭論」比較研究

葉蔭, YE,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是緒論,陳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 第二章是國父「社會互助論」與馬克思「階級門爭論」之成因--歷史文化之差異、 社會背景之不同及國父、馬克思兩人在性格上的差異,說明兩論因形成條件之不同, 從而兩論之主張亦大異其趣。 第三章是國父「社會互助論」與馬克思「階級門爭論」之比較--從兩論的基本內涵 ,到兩論的重點主張之比較,突出兩論的重要論點和差異,並從社會的本質、社會的 歷史、社會的生活和社會的進化等,分述兩論的差異。 第四章是國父「社會互助論」與馬克思「階級門爭論」的檢證--透過理論、實踐兩 個層面,從理論上及政策執行之實效上,來檢證兩論的優劣。再就世界學者對兩論之 評議,和馬、思兩氏晚年之自承錯誤等,對兩論作全面而深入的評估。 第五章是結論--分為兩部份:一為比較研究中筆者個人的幾點感想,指陳馬克思「 階級門爭論」之矛盾與廖誤;二為對未來世界之展望--社會之未來發展,必然趨向 「社會互助」,捨棄「階級門爭」。
9

臺灣與德國育嬰津貼法制之比較 / The comparison of parental leave allowance in Taiwan and Germany

張瀞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9年5月1日我國育嬰津貼以就業保險法作為給付之依據,正式上路,讓家中有嬰幼兒照顧需求之工作者,不但可以依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第1項申請育嬰假,更可在育嬰假期間內依就業保險法第19條之2,享有六個月的育嬰津貼,給付額度達到申請人留職停薪當月起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六成。惟隨著就業保險法增設育嬰津貼作為給付項目之一,固然讓各界倡議十多年之育嬰津貼終於紮根在我國法制之中,但卻也因此造成我國育嬰津貼制度又延續以往職業別、身分別之資源分配標準,讓國家對下一代育兒責任之承擔產生制度性區分局內人、局外人之現象。另外從立法目的而論,依當初性別工作平等法之本意,我國育嬰假及育嬰津貼應是以支持「兩性」在工作與家庭間可以取得平衡為目標,並促進兩性就業機會達到實質上之平等,但法規範中之部分規定卻又呈現傾向支持單一(男性)養家模式之家庭圖像,致規範內容本身產生矛盾現象。 相較我國,德國於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之聯邦父母津貼暨父母期間法(Bundeselterngeld- und elternzeitsgesetz, BEEG)正好可提供我們觀察與比較的對象。首先就立法目而言,該法正是德國為了拋開過去單一男性養家模式之家庭典範改以支持雙薪家庭與男女共同承擔育兒責任的新家庭模式所做之立法設計,與我國育嬰假及育嬰津貼法制係為達支持兩性兼顧就業與家庭的平衝的目的相同。惟在聯邦父母津貼暨父母期間法的具體規範上:1.針對給工作人口的給付額度,德國一改原本聯邦養育津貼法(Bundeserziehungsgeldgesetz, BErzGG)單一式定額給付之育嬰津貼,亦採用了所得替代之動態式給付,但在給付對象上卻仍保有其傳統中國家對下一代子女養育分擔上的「普及式」作法,而維持了對非工作人口的單一定額式之給付。2.制度選擇上,即使新法已對工作人口給予了所得替代之動態式給付,但德國卻不因此採社會保險,而仍維持原本的稅收支付模式。 本文藉由同樣面臨少子化困境而追求兩性共同養家/共同育兒之德國嬰津貼法制作為比較對象,希望可以給予我國育嬰津貼法制不同的思考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1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