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山先生之權能區分學說的再探討謝政道, XIE, ZHENG-D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制度之比較研究柯正鈞, KE, ZHEN-J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現行憲法上的監察權,乃是淵源於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台諫制度,與近代西方國家的議
會彈劾權,為貫徹 中山先生「權能區分」與「五權分立」之遺教而訂立。 中山先
生認為監察權既不應如我國古代之附屬於行政權,也不應如近代歐美國家由議會兼掌
,主張另設監察院,獨立行使其職權。目前我國監察院得行使之職權包括:同意權、
彈劾權、糾舉權、糾正權、調查權、審計權、監試權、巡察權、法律提案權,並得收
受人民書狀,可謂融合了古今中外的監察制度而獨樹一格。
另一方面,由於現代行政權力之運作,實為複雜之社會建設工程。尤其是自本也紀以
來,各國福利政策的推行,使行政權不斷地擴張其行使之領域。為了避免因政府官員
的違濧失職行為,而造成人民權益之損害,對於行政權予以更嚴密監督的需要,乃愈
加迫切。創立於西元一八○九年的瑞典行政監察使制度(THE OMBUDSMAN SYSTEM),
由於能適應各國不同的法制背景與社會環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遂為歐美國家所
普遍仿傚,而成為防止行政權濫用與推行行政革新的有效方法。
本文之目的,乃在經由比較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制度之異同,以他國
之制作為研究我國監察制度的借鏡,進而歸納出我國現行監察制度之優點與改進的建
議。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揭出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等。第二章
為監察制度與現代國家之發展。第三、四章分述我國現行監察制度與歐美行政監察使
制度。第五章比較二者相似與相異之處。第六章為結論。
|
3 |
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研究-理論與實踐層面之探討楊明坤, YANG, MING-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系統性理論,及檢討評估民權主義政
治參與之重要內容,四權行使之實際情形,並提出建議供政府推行民主政治之參考。
二、研究方法:根據研究內容之需要,本論文所運用的研究方法有假設檢證法、比較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等四種。
三、研究內容:除緒論及結論外,正文共分為五部分:(一)檢證「民權主義主張人
民有政治參與的權利」之假設。(二)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最高理想-全民政治
之內涵。(三)探討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特質-權能區分之制度設計。(四)探討民
權主義政治參與之方式與步驟。(五)探析四權行使之實際情形。
四、研究結果:我們研究發現(一)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理論是有系統的,它不但主
張人民有政治參與的權利,而且以全民政治為政治參與之最高理想。為落實此一理想
,它有其適應國情之參與方式與步驟,在方式上,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併用;在步驟
上,採取漸進式的,以時間言,分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以空間言,先參與地
方政事,再進而參與國家政事。我們還發現權能區分之制度設計,是解決西方民主理
論對政治參與主張爭論的一套可行之辦法。(二)政府在落實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主
張方面,人民選舉權之行使著有成績,從選舉種類、選舉方式,及選舉人資格等觀察
,大部分符合民權主義之主張;罷免權之行使,選民已漸具理念,且有實際行使之經
驗;創制複決兩權之行使,除中央部分已制定「國民大會創制複決兩權行使辦法」作
為法律依據外,縣自治事項部分,至今尚未制定法律,而中央法律之創制複決,雖有
法律依據,但從未有行使之經驗,因此,在兩權行使之落實上,與民權主義之主張不
盡相符。揆諸目前國內政治發展,政府似考慮制定一全國性之創制複決兩權行使辦法
,以滿足人民政治參與之慾望,促進國家社會之安定,並落實民權主義政治參與之主
張。
|
4 |
中山先生權能理論之新詮--民意與政策互動關係之探討于彬彬, Yu, Bin-B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治學所討論的中心問題是人民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而中山先生提出的權能區分理論,可以說是他解決這個問題的主張。
政治學中以國家或政府為研究取向,並以此政治學研究範圍的,可推自十九世紀末葉至第一次世界大戰間,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的期間正是屬於此時期。而以政策作為政治學研究取向,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逐漸開始的。
公共政策乃政府施政的具體表現,因而從現代「政策」觀點來探討政治問題,較昔日以「政府」觀點來探討政治問題直接且具體。是故,本文主旨在從公共政策的觀點,探討人民與政府之互動關係,並藉此賦予中山先生之權能理論新的意義。
本文主要是採用文獻分析的方式。首先,以權能區分之理論背景為開端,論述民主政治的理論與運作,歸納中山先生權能區分理論之由來,闡述「權」、「能」概念之意涵及其互動關係,並進一步說明權能理論的制度設計。其次,回溯政治學研究取向的演進,且以現代政治學的研究取向重新詮釋中山先生之「權」、「能」概念,並說明其實質意義與運作。最後,將政策過程分成政策制訂、執行、及評估三個聯結環境,探討重新詮釋過的「權」、「能」概念-民意與政策-之互動關係。
|
5 |
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思想與當代民主政治的運作莊輝濤, ZHUNG, HUI-T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架構。
第二章:「民主政治的理想主義與實際」:
先揩評古典民主思想,後經驗性民主理論為基礎,配合國家主權的概念,說論現代民
主政治不過是政府統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互動。
第三章:「當代民主效治中政府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互動」:
分析當代民主政治的運作;以政府職能的擴增、專家統台、統治權集中化為政府統治
權運作的特徵;以憲政制度、選舉權擴大、普通法律的創制複決權與罷免權的式微、
輿論、壓力團體、政黨的發達、有利人民控制的垃會條件的存在為人民控制權運作的
特徵或方式;末以平常時期政府統治權與人民控制權的平衡互動與非常時期的調適做
結。
第四章:「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思想」:
說明權能區分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並依次論列權能的概念區分、權能平衡的政治運
作理想、權能平衡的制的制度設計。
第五章:「權能區分思想的評估」:
經驗性民主理論與當代民主政治的實際運作,概符合權能區分思想中的原則;唯若干
問題值得討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22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