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發行外幣公債公債之可行性分析

李明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的稅收通常不足以應付國家支出,為了籌募資金支應赤字,會發行債務工具,這種工具通常稱為公債。 □投資者願意購買政府發行的金融工具,是因為這類工具沒有不履約風險,也就是說,即使必須提高稅賦以支付利息或償還貸款,政府一定會履行其義務。因此,政府公債的信用評等較高,但報酬率較低。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政府的信用評等都相同。例如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公債為高信用評等債券,但開發中國家的政府所發行的工具則沒有這麼高的評等,因為這些政府不具上述國家的同等償債能力,一般而言,政府發行的債券和票券在發行國都是信用評等最高的債券。 公債可分為國內公債 (public debt) 與國外公債 (external debt)。國內公債是由政府在國內市場以國內貨幣發行的公債。而國外公債是指政府在國外市場發行的公債,其中又分為外國公債 (foreign bond) 與歐洲公債 (eurobond) 兩種類。外國公債是由外國政府在國內市場發行,以該國貨幣計價的債券。例如,如果台灣政府於美國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即為外國公債。歐洲公債是透過國際承銷團 (underwriting syndicate) 於不同國家同時發行,且多以歐元或美元計價。典型的歐洲公債面額較小,目的是為了讓個別投資者參與交易。不論是外國公債或是歐洲公債都是以外國貨幣作為發行的計價單位,故本文將兩種公債統稱為外幣公債,也就是本國政府在國外市場以外國貨幣發行的公債。自一九六零年代開始,由於外幣債券市場的法令限制較國內債券市場來的寬鬆、對發行者的彈性較大,外幣債券市場即開始快速成長,目前外幣公債市場在國際上已經發展出一定的規模,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有發行外幣公債。 台灣政府發行公債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自1991年政府大力推動六年國家建設計畫以來,政府採行大幅度舉債以供國家建設所需資金,政府公債發行量大增,而此時台灣債券市場隨著公債供給量的大幅增加開始進入起飛期。 近年來,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理財觀念日益普及。而公債市場經過多年來之發展,亦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近年來公債市場交易量成長,早已超越股票市場之交易規模,此種現象在股票市場進入熊市時更是明顯。由此更可看出公債市場在台灣中所扮演之重要角色與功能。近年來,台灣為了籌措公共建設的資金對公債的仰賴日深,中央政府累計未償公債餘額日漸攀升。1990年累計未償公債餘額為一千六百億元,2003年底,各級政府累計未償公債餘額增為兩兆三千八百億元,佔GDP比率為23.4%,政府財政負擔日益加重。在2004年累計未償公債餘額更增加到三兆九千五百億元,佔GDP比率更攀升到約39%,雖然仍比美國(58%)、德國(62.5%)、法國(65.4%)、加拿大(95.1%)、日本(141%)等國家少,但快速向上增加的趨勢仍然是值得注意的。 而在台灣公債的組成當中,外債僅有 1.2 億美元,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比,法國的累計未償外債餘額為 258 億美元,德國為 188 億美元,美國為 6886 億美元,日本為 162 億美元,由此可知台灣的外債發行數額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較之下仍是極少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分析台灣發行外幣公債的可行性。
2

開發中國家外債需求問題之研究

陳香椿, CHEN, XIANG-L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可分為文獻探討及台灣實證分析兩大部份。文獻探討包括第二、三章;台灣實證 分析為第四章。第二章討論影響外債需求因素,第三章分為二小節即外債償還困難的 原因和償還能力的評估。外債償還困難從需求面的因素推衍而來。第二節償還能力的 評估分為二小部份來討論,第一討論經濟指標,這些指標是用來顯示一個償還困難的 狀況,與我們討論外債償還困難的因素有關。另一部份為評估的方法。介紹各種從不 同角度來評估的方法,並探討其優缺點。第四章則為台灣的外債需求及風險實證分析 。全文共分五章,除前述之外,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三小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與目 的,第二節為研究方法,第三節為本文結構。最後一章為結論。
3

台灣壽險業國外投資與營運風險、經營績效之關係探討—以海外債券為例 / The relations among foreign investments, operational risk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fe insurers in Taiwan: Evidence from overseas bonds

許淵宏, Hsu, Yuan 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壽險業近年來面對利差損、國內低利環境,與國內長天期投資工具不足的窘境,因而保險法第146-4條修正後,壽險業者擴大持有國外投資部位。本研究以海外債券投資作為國外投資代理變數,探討海外債券投資與壽險公司之營運風險、經營績效的關係。採用2008年至2016年,共25家壽險公司不平衡追蹤資料,以OLS、Panel Data兩種統計方法作實證分析,再以金融海嘯到歐債危機的時間點,劃分成前期(2008年-2011年)、後期(2012年-2016年)作比較分析。 根據全期資料之分析:以線性模型來看,海外債券投資與營運風險為顯著負相關;和經營績效則是顯著正相關。若是非線性模型,海外債券投資與營運風險為U型相關,臨界點在18.83%。分期資料之分析則顯示:前期資料結果與全期資料一致。但後期資料的研究結果出現反轉,在線性模型下,海外債券投資與營運風險呈現顯著正相關,和經營績效則呈現顯著負相關;而非線性模型下,海外債券和營運風險的U型相關,臨界點下降至13.56%。 / In recent years, life insurers in Taiwan face the spread loss of interest rate, low interest rate environment and shortage of long-term instruments. Life insurers started to expand their foreign investments after the amendment of Article 146-4 of Insurance Act in 1992.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among overseas bonds investment, operational risk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life insurers. Data is composed of 25 life insurers from 2008 to 2016.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European debt crisis, this study then divides the data into two subse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rise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under the linear mode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operational risk, bu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Under non-linear mode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operational risk, with the critical point at 18.83%. The results for the subset data before the crises (2008-2011) is consistent with the based on the whole data (2008-2016). However, the analysis for the subset data after the crises (2012-2016) display different result. Under the linear model, the relation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operational risk is positive, but it is negative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at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seas bonds and operational risk under the non-linear model drops to 13.56%.

Page generated in 0.02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