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媒體組織的危機處理 以TVBS主播形象危機為例

胡永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視新聞主播形象危機中,擁有獨特身分和資源的媒體組織會使用何種危機處理策略?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對危機處理之組織形象報導(指報紙報導中呈現的組織形象評價)有何影響?本研究以報紙報導內容分析為主,企業訪談為輔,從「形象修復策略」、「對外回應形式」、「關係策略」、與「危機學習」四面向探討其與形象報導之關連,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在形象修復策略方面,媒體組織主要採取「提供資訊」與「進行修正行動」策略,主播則以「否認」為主要策略,不過「證據真實性」會影響組織與主播,使其選取的形象修復策略改變。此外張恆芝事件中,組織提供的資訊越多,組織整體形象越佳,合乎Stewart and Cash(1977)等人的說法。 在對外回應形式方面,媒體組織TVBS前後三次對外回應的「迅速」、「積極」表現均不斷提升,且對外回應越迅速、越積極,媒體組織獲得的形象報導評價越高。在關係策略部份,TVBS表示,雖然都會嘗試使用關係策略,但事實上其他媒體仍會報導,頂多要求其他媒體做到平衡報導,且關係策略的效益必須看事件與情況而定。最後在危機學習的部份,TVBS的確將累積的危機處理經驗運用在下次危機事件中,且在公司組織及人事制度上亦因此做了改變。 整體而言,媒體組織自身豐富的媒體資源的確有助危機處理,但必須謹慎選取危機處理方式,避免發生潘彥妃事件中外界抨擊公器私用、過渡揭露隱私權等問題。
2

報社記者抵抗資源之研究 / A Study of Journalist Resources of Resistance

陳曉宜, Chen Hsiao-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尋找報社記者可以累積的抵抗資源,抵抗對象包括媒體組織和消息來源。它的重要意義在於,記者要爭取新聞自主權,要保障在媒體環境中的新聞自主空間,就必須有能力抵抗來自媒體組織和消息來源的壓力。 本研究引用傅科的權力控制觀點,看待媒體環境中,來自組織和消息來源的權力控制真實,以及記者可以施行的迂迴抵抗作為。因此我們提出,來自媒體組織和消息來源的權力控制軌跡,並非僅如傳統權力控制觀點所言,只有直接、粗暴的形式,還有間接、柔順的形式存在;記者要生存並抵抗,就不是如傳統的抵抗手段,以直接、粗暴的形式,讓權力的控制不存在,而是以另一種迂迴的抵抗作為,讓記者可以生存並抵抗。 因此,本研究採深度訪談法,訪問十位線上記者發現,媒體組織和消息來源對記者的控制形式包括直接控制形式、間接控制形式,和自我控制形式。記者受到兩面施壓的三種情境類型包括,對立型、一致型和偶發事件型。記者可以行使迂迴抵抗作為,但因媒體環境中的權力控制軌跡相當綿密,記者的抵抗會受到限制。而記者可以累積的抵抗資源包括,專業知識資源、職場地位資源,以及良好關係資源。

Page generated in 0.013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