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皇侃之經學

陳金木, CHEN, JIN-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八章,都二十萬言。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檢討以往研究之成果,並陳述研究之步驟與 論述之程序。 第二章:皇侃所處之時代。說明南北朝之政治現象與學術風尚。 第三章:皇侃之生平與著作。旨在參證皇侃之生平,考辨皇侃之著作。 第四章:皇侃之禮記學。對輯佚諸本提出檢討,析論禮記義疏佚文之形式與內容,並 評論其得失。 第五章:皇侃之考經學。重探敦煌本孝經鄭氏解義疏之作者,考辨與析論考經義疏之 佚文。 第六章:皇侃之論語學(上)。旨在探研論語義疏之流傳、板本、真貌三者。 第七章:皇侃之論語學(下)。旨在探研論語義疏之體例、思想,並加以評論。 第八章:結論。簡述本題之要點,皇侃治經之特色與經學之貢獻,並說明本題研究之 不足及今後研究之方向。
2

劉焯、劉炫之經學

陳金木, CHEN, JIN-M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南北朝之經學,以五經正義為匯歸。隋代之經學,在南北朝義疏之學走向唐代五經正義之學中,實具關鍵之地位。劉焯、劉炫二氏為隋代之大儒,五經正義中:詩經、書經、左傳等皆據二劉先生之著作為底本,加以刪削而成,故以「劉焯劉炫之經學」為題,探討此一幽隱之轉折。 二、研究文獻:史傳書錄記載劉焯之經學著作有三種,劉炫之經學著作有十三種,然於唐未間先後亡佚。今日有佚文可得者,劉焯僅尚書義疏一種;劉炫亦僅尚書述議、毛詩述議、春秋左氏傳述議、春秋規過、春秋攻昧、孝經述議等六種。歷來輯者若不謨、郡瑛、薛承宣、黃奭、馬國翰、陳熙晉等雖有輯本,然蒐集範圍過窄,所據底本非佳善,文孛迻錄有失真,故未稱完善,故必重輯其佚文,以求完備。 三、研究方法:劉焯劉炫之著作,今率皆亡佚,僅有典籍援引,故必藉由輯佚,重輯其佚文,又必透過經學史之觀點,將其定位,以探究其經學之底蘊,最後亦必將二氏之思想,置於思想史中見其卓識,故此題融入輯佚、史學、經學、哲學等之全程觀點。 四、研究內容與成果:(一)說明本題以劉焯劉炫作綜合研究之因,闡述本題研究之四項價值,檢討以往研究之成果,並陳述本題之主旨與研究方法。(二)說明劉焯劉炫所處之時代背景與學術風尚。(三)依史傳參證劉焯劉炫之生平,考輯其著作。(四)重輯劉焯劉炫經疏之佚文,計得尚書佚文一百一十條,毛詩佚文八十二條,春秋左傳佚文四百十十八條,孝經述議佚文一百九十一條,合計八百又一條。(五)分就尚書學、詩經學、春秋左傳學、孝經學等四章,依重輯之佚文,就其形式與內容全面 考察之,且評論其得失。(六)簡述本題論述之要點,二劉先生治經之特色與對經學之貢獻,並說明本題研究之不足與今後研究之方向。 經學(尚書-毛詩-左傳-孝經)-隋代-劉焯-劉炫
3

《孝經》孝治思想研究

林佩儒, Lin Pei-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孝經》每每被視為一部談論家庭孝道之書,而被歸為純粹家族倫理之專著,然細觀《孝經》之篇章安排及內容,孝道在《孝經》的闡述脈絡中,似乎是被置於政治領域而得到它的意義和價值的。說得更明確些,《孝經》真實的撰作要旨,其實是主張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思想。但前人對於《孝經》的孝治思想,鮮少進行全面而嚴格的檢查,致使這支自漢代之後影響中國政治甚為深遠的孝治思想,不但無法得其應有之地位,同時也使得《孝經》在後人時以倫理、時以政治為標準的不同檢視下,始終無法有一致的評價。本論文便是這樣一種努力,期望透過對《孝經》孝治思想體系的釐清與探討,以還原《孝經》及其核心思想-孝治思想應有的歷史定位與公允的評斷。   本論文共分為四章及結論,第一章首先先從文體形式、概念演進的順序、分類標準以及後人徵引等方面,對《孝經》成書年代進行一個合理的範圍釐定。其次,在確認並拈出《孝經》一書的核心思想為孝治思想後,進一步將孝治思想納入儒家德治主義的範疇中,而確定孝治思想的根本性質。   接著,第二章分別從社會背景及思想淵源兩方面,論述《孝經》孝治思想之形成。《孝經》孝治思想之問世,是按著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路數,在周朝末年封建宗法制度崩潰、而民間社會仍重視親親精神的特定時代氛圍中,擇定自西周以來已逐漸隱含政治力量的孝德,發展而為孝治思想。   而在探討了《孝經》孝治思想之所以產生的外緣條件與思想淵源後,第三章則闡述孝治思想的實質內涵,這包括孝治思想的理論基礎和實際運作的具體步驟。在理論基礎方面,《孝經》孝治思想基本上是立論於性善論,除此之外,《孝經》亦將孝道的根源推而歸於天道,使孝治主義有了形上論的基礎,並從天道的角度保障了孝治的成效。而在具體運作的步驟方面,《孝經》的孝治主義則是透過君王盡孝、實施孝德教化以及要求天下人行孝等三個步驟而得到完全的施展。   第四章則從天子孝道之重要性以及「忠」「孝」兩德目交互融滲等兩個角度,闡揚《孝經》孝治思想的重要特色,並由此剖析《孝經》之能受到歷代君王極端重視的根本因素。   最後,在結論部分,本論文除了提出「以孝治思想為核心思想的《孝經》,不是一部具有政治傾向的倫理性著作,而是一部具有倫理色彩的政治理論專著」的看法外,亦更進一步嚴格檢視孝治思想在當世的實際成效,以闡明《孝經》作者在戰國末期提出孝治主張的深刻用心,並冀望藉由此給予《孝經》孝治思想一個最真實的歷史定位及最公允的歷史評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研究範圍…………………………1 第二節 《孝經》成書年代之釐定……………………6 一、《孝經》成書年代上限………………………7 二、《孝經》成書年代下限………………………10 三、《孝經》成書年代釐定………………………12 第三節 《孝經》孝治思想的基本考察………………13 一、《孝經》的核心思想:孝治思想……………13 二、《孝經》孝治思想與儒家德治主義…………17 第二章 《孝經》孝治思想的社會背景與思想淵源 第一節 社會背景 ……………………………………24 一、周代封建社會、宗法制度對「親親」精神的重視 ……………………………………………24 二、戰國時期對民間社會的正視…………………27 第二節 思想淵源………………………………………31 一、周代政治領域中之孝德………………………31 二、孔孟荀政論的孝治思想………………………33 第三章 《孝經》孝治思想析論 第一節 《孝經》孝治思想的理論基礎………………43 一、人性論…………………………………………43 二、天道論…………………………………………50 第二節 《孝經》孝治思想之具體內涵………………54 一、確認明王為實踐孝治之主體…………………54 二、確立施行孝治之必然性………………………59 三、明王實踐孝治的具體內容及步驟……………62 (一)天子盡孝道 ………………………………62 (二)天子以孝德教化天下 ……………………70 (三)天子要求天下人行孝以配合孝治 …………85 第四章 《孝經》孝治思想之特色 第一節 凸顯天子孝道之至上性………………………108 第二節 「孝」與「忠」的交互融滲…………………116 結論……………………………………………………………133 參考書目………………………………………………………145

Page generated in 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