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

溫浩堅, Wen, hao 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清廷為了依賴蒙古的武力,同時也為了避免蒙古過於強大而不容易實施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轄,因此在「分而治之」與「因俗而治」的治邊指導方針下,在蒙古地區推行多元化、多層次的封禁隔離政策。此政策的內涵主要可分為兩個層面:就蒙古內部來說,是嚴防蒙古各旗、各部之間的交通往來,並且推行藩旗組織;就蒙古外部來說,是防止蒙古與漢、藏、回以及東北地區邊疆民族的互動交往,而重點主要在嚴防蒙古與漢、藏兩族的聯合。就實施內容來說,可分為四個部分: 一、在蒙古各旗之間的封禁隔離:禁止各旗越界游牧、畋獵與採捕;禁止蒙古私相往來以及禁止各旗王公私自擴充屬民與隱匿壯丁。 二、在蒙古各部之間的封禁隔離:禁止各部私相來往、互售軍器、違禁通婚與貿易以及讓各部在行政管轄上互不隸屬。 三、推行藩旗組織:在藩旗組織下的蒙古,有扎薩克模式(盟旗制度)下的外藩蒙古與八旗模式下的內屬蒙古。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扎薩克與外扎薩克兩種旗。內、外扎薩克旗的區別,主要在於內扎薩克旗的平均佐領數遠多於外扎薩克旗;同時,內扎薩克兼有軍事首長的身份,有帶兵權,而外扎薩克則沒有。內屬蒙古不設扎薩克,以都統、總管或佐領治理,直接隸屬於當地的將軍或是參贊大臣,而形成都統旗、總管旗或是佐領旗。 四、在蒙古與漢、藏兩族之間的封禁隔離:(一)、在蒙漢之間:一方面透過關禁的實施、禁止雜居與通婚以及蒙漢分治來進行民族隔離;另方面又透過墾禁、礦禁政策,輔以地域封禁的方式,來達到蒙漢隔離的目的。(二)、蒙藏之間的隔離,初期借藏以化蒙,而後挾蒙以制藏,嚴密注意、限制蒙藏兩族的聯繫交往,同時並實施藏蒙分治。 清朝蒙古的封禁隔離政策,就政策的成效性來說有三點:在繼承自中國歷代以來各民族生息區域的基礎上,形成基本而完整的清朝中國疆域以及發展了蒙古畜牧業與維護草原的自然生態。就政策的檢討來說,蒙古封禁隔離政策的失誤有三點:造成了蒙古的弱化、產生蒙漢隔閡以及導致邊疆危機與領土的喪失。 總結來說,蒙古封禁隔離政策,就清朝的立場來講,有時代性的意義與功效;就蒙古的立場來說,有自然保護之利,民族隔絕之弊,利弊參半;就後代中國的角度來說,則是妨礙了民族融合、國家統一,有著千古憾恨之慨。
2

清季東北移民實邊政策之研究

林士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移民實邊」是指歷史上經濟較發達、人口相對密集地區的人口,向人煙稀少、土地荒僻的邊疆地區遷徒,和當地各族人民共同開疆拓土、發展經濟、保疆衛國的歷史活動。 移民實邊之說源於漢朝晁錯,以後歷代多有行之,清朝末期亦採用此項政策治理邊疆地區。近代外國勢力對中國的侵略,清朝面臨前所未有的邊疆危機,因此,清代前期的治邊政策必須因時制宜,有所調整。對於東三省、蒙古地區、新疆、川藏邊區進行移民實邊政策的實施,因地制宜,倡導內地民戶移居內陸邊疆。 東北移民實邊政策是一項治邊政策,亦是清季移民實邊政策之一環。清季東北移民實邊政策,以清代後期為時間範圍,以放荒招墾為主要內容,包括討論清廷對東三省的治理做法由消極到積極的整個歷程。 東北移民實邊政策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也是不斷調整發展的過程。移民實邊政策的實行既明顯地不同於封禁政策,但又與封禁有關。從辦理旗屯,開放旗招民佃,進而旗民兼招,籌款招墾,最後以移民的成效為目的,這一過程反映出邊政的變化,「實邊在闢地,闢地在聚民,防邊必先置戍」 可謂總結了實行移民實邊的經驗。 移民實邊政策從清代中葉即開始部分實行,內容、措施逐漸改變,反映移墾社會的擴大與邊疆危機之外,清代自嘉慶朝以後一直重視東北地方的屯墾,使移民實邊政策有連續傳承的依據。討論清末新政改革亦不可忽視清代中期以來調整邊政的努力。
3

清代乾嘉時期關內漢人流移東北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Manchuria Emigration of the Homeland Han race in the Chienlung-Chiach'ing Period (1736-1820) of Ch'ing Dynasty

溫順德, Wen, Swen D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為六章十三節,全篇計十三萬餘言。第一章緒論,敘述本文研究 動機及撰寫旨趣。第二章關內漢人流移東北的由來與背景,文分三節;探 討清初東北招墾措施與封禁政策間的關係,遣戍制度的修訂與內地罪犯發 遣東北的情況,以及康熙中葉以後,因內地人口與土地分配比例的嚴重失 調,而促成華北人口往東北遷徙的過程。第三章自發性的人口流動,分為 三節;討論乾嘉時期東北地區厲行封禁的具體措施,華北流民犯禁出關的 途徑,與東北人口的增長情形。第四章強制性的人遷徙,文分四節;先就 發遣條例的更訂,來探究乾嘉時期遣戍政策之演變概況,並將遣往東北的 內地罪犯,依其性質區分為一般性案犯、洋盜案犯和秘密社會案犯等項, 加以說明。第五章移民在東北境內活動及其影響,分為三節;首先討論流 民與商賈在東北地區的土地經營,特產的採捕、走私,貿易活動的進行, 以及流人在配所的生活狀況與管理;且析述移民對東北經濟生活與文化生 活所產生的影響與衝擊。第六章結論,綜述本文研究心得,並概說乾嘉時 期關內漢人流移東北的意義及其作用。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