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已婚女性教授工作與家庭的關係--從生涯發展的角度探討林思彤, Lin, Szu-T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60年代開始,女性的生涯發展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多位學者就女性的生涯發展提出看法與相關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雖然隨著婦女工作人數日益增加,婦女地位逐漸提高,但是社會規範對婦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要求與期望並未減少,繁重的家務及子女教養工作,大部分仍由婦女承擔,由於家庭的羈絆與社會的期待,使得女性學者往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代價,才能換得學術上的成就,因此已婚女性教授在面對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問題上,成為一重要且不容忽視的課題。希望藉由本研究探討已婚女性教授的生涯歷程來瞭解自我,對其處境覺知上有所助益,並提供未來欲進入大學任教之女性學者或是正面臨工作與家庭衝突的女性學者一些正面的調適方法與幫助。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的深度訪談之方式瞭解已婚女性教授的生涯歷程與工作-家庭的關係。研究發現歸納為七大主題,分別為「受內外部影響的生涯發展歷程」、「兼顧工作與家庭的雙軌生涯型態」、「性別角色對女性教授的影響」、「工作與家庭間的拉扯-多重角色的考驗」、「多元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工作與家庭衝突的調適之道」與「天平或蹺蹺板」。
|
2 |
單親就業父母工作與家庭衝突之研究 / Single employed parent's work and family conflict洪婉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998年和2006年單親就業父母工作與家庭衝突情形,以及瞭解是否有性別差異,並探究影響單親就業父母工作與家庭衝突的重要因素及轉變。研究工具為行政院主計處1998年和2006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訪問表-家庭生活」資料庫,並以1998年183位、2006年562位有工作、有未滿18歲未婚子女的單親父母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1998年和2006年工作-家庭衝突沒有差異;但家庭-工作衝突則2006年較1998年減緩。
二、1998年單親父親之工作-家庭衝突高於單親母親;家庭-工作衝突則無性別差異。2006年單親父親之工作-家庭衝突高於單親母親;單親母親之家庭-工作衝突部分高於單親父親。
三、1998年工作-家庭衝突影響因素為性別和工作身分,單親父親、雇主的工作-家庭衝突較高。家庭-工作衝突影響因素為個人年收入、工作身分、子女數和父母同住情形,自營作業者、有2名子女者,家庭-工作衝突較高,年收入80萬元以上、與母親同住或與父母雙方同住者,家庭-工作衝突較低。
四、2006年工作-家庭衝突影響因素為性別、年齡、單親成因、在家活動時間,單親父親、未婚、離婚或分居者,工作-家庭衝突較高,年齡20歲以上-30歲和40歲以上-50歲者、在家活動時間愈長者,其工作-家庭衝突較低。家庭-工作衝突影響因素為年齡、最小子女年齡和父母同住情形,最小子女年齡在6歲以下者,家庭-工作衝突較高,年齡20歲以上-30歲、與母親同住或與父母雙方同住者,家庭-工作衝突較低。
五、性別為兩年度相同的工作-家庭衝突影響因素,父母同住情形為兩年度相同的家庭-工作衝突影響因素,至於其他影響因素則可能隨著社會變遷、就業市場轉型與福利服務提供等原因而轉變。
最後,依研究發現嘗試對政府部門、企業和單親家庭服務機構提出建議,供未來單親家庭政策和實務參考。
關鍵詞:單親父母、就業、性別、工作-家庭衝突、家庭-工作衝突
|
3 |
工作家庭衝突、心理資源及關係損耗:一項日記型的研究 / Work-family conflict,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 depletion: a diary study林廉峻, Lin, Lien-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工作家庭衝突領域之研究已有豐富的理論與成果,探討短時間內工作家庭衝突隨著工作者所處環境與心理歷程的動態發展亦成為新興趨勢。本研究採用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認為工作者每日隨職家環境與認知歷程而變動的狀態性心理資源,能中介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者在職場與家庭中人際行為表現的關係,並提出反芻作為情境變項,驗證個體不同類型的認知思考對每日工作家庭衝突與關係損耗間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採用日記型研究法,首先進行前測調查,並隨後進行一周連續五個工作日的日記型問卷調查,研究資料共有96名受試者,433筆有效樣本,結果採取階層線性模型分析之。研究發現,每日的工作家庭衝突與家庭工作衝突皆顯著預測當日與主管、同事、與家人的關係損耗,並預測當日更低的自我效能。在反芻部分,負向反芻能降低工作者每日家庭對工作衝突與家人關係損耗的負向關係;問題解決反芻能降低工作者每日工作對家庭衝突與家人關係損耗的負向關係。其結果顯示,每日工作家庭衝突與個人自我調節資源有正向關聯,而透過不同的反芻型態,則能夠減緩衝突對於家人關係的負向影響。
|
4 |
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邊界理論的應用 / Proactive Behavior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ary Theory陳紀凱, Chen, Ji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化環境下,僅僅被動完成工作指令的員工,已不足以支持組織的生存,因而個體的前瞻性行為,對於組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然而,過去研究大多只注重前瞻性行為於工作場域的作用,鮮少比較前瞻性行為外溢至不同情境中,可能產生的效果差異。因此,本研究同時將個體的工作場域與家庭場域納入考量,以邊界理論為框架,探討前瞻性行為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關聯,更進一步提出個體通訊科技產品的使用,以及個體建構的邊界強度可能存在的調節效果。本研究採時間間隔的方式,以問卷調查法施測,共得189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前瞻性行為外溢至家庭場域中,不僅不會造成更多時間基礎、壓力基礎衝突,還能減少行為基礎衝突的發生,並且在前瞻性行為與時間基礎衝突的關聯上,家庭邊界強度能夠調節科技使用的調節效果,形成三階調節效果,即科技使用對於前瞻性行為與時間基礎衝突的關聯的影響,在個體家庭邊界強度高的狀況下最強。最後,針對本研究之結果進行討論,並說明理論貢獻、管理意涵、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 Due to highl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global economy, employee’s proactive behavior becomes even more critical for organizations’ survival. However, most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proactive behavior only in workplace, seldom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different effect when proactive behavior spillover to other context, such as family context. As a result, current study appli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boundary theor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active behavior and work-family conflict, which takes both work and family context into consideration. Our research further proposed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oundary strength constructed by individual as moderator. We conducted time-lag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est our hypothesis, which generated 189 valid data.
Contrary to our hypothesis, result showed that proactive behavior did not cause individual to experience more time-based and strain-based conflict, but it even lead individual to experience less behavior-based conflict. Moreover, proactive behavior, technology use and family boundary strength interacted in a way that the strongest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y use between proactive behavior and time-based conflict occured when individuals were high in their family boundary strength, which is a three-way interaction.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discussed our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limitation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5 |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its correlates among married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劉雅惠, Liu, Yia-H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探討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及其相關因素與影響,內容可分為三部分:(1)探討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現況,以及時間管理行為、目標導向、角色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滿意度之現況。(2)探討性別在工作-家庭衝突上的差異。(3)探討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與時間管理、目標導向、角色衝突因應策略、生活滿意度之關係。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國小、國中已婚男女教師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384人(男107,女277人)。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共有5種,分別為「工作-家庭衝突量表」、「角色衝突因應策略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時間管理行為量表」及「目標導向量表」,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有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逐步迴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等。
本研究主要的結果如下:
一、 工作-家庭衝突、時間管理、目標導向、角色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滿意度的現況
(一)工作-家庭衝突方面
中小學教師很少會有工作-家庭衝突,而「工作干擾家庭」與「家庭干擾工作」的情形也較少,但兩者相較之下,「家庭干擾工作」的狀況較少。至於「工作要求」與「家庭要求」的情形,全體教師不一定有很多的工作要求,也不一定因工作要求而精疲力盡,但常因家庭要求而感到疲憊,然兩者相較之下,工作要求較少,在性別方面,即使中小學教師較少有工作要求與家庭要求,但男女比較下,男性教師有較少的「工作要求」與「家庭要求」。
(二)時間管理方面
中小學教師有時會表現出「設定目標與優先順序」、「作計畫與排時間表」、「知覺控制時間」之時間管理行為,至於在性別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三)目標導向方面
在「尋求成長導向」方面,中小學教師有些符合「當遇到各種挫折、或負面的生活情境時,會尋求個人成長」之生活目標傾向;在「尋求證明導向」方面,中小學教師教師有些符合,但也有些不符合「當遇到各種挫折、或負面的生活情境時,會尋求自己能力、價值的證明」之生活目標傾向。本研究的中小學教師較傾向「尋求成長導向」,至於性別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四)角色衝突因應策略方面
中小學教師在面臨工作-家庭衝突時,有時會使用「重新界定角色結構」與「角色行為的反應」因應策略,但經常使用「重新界定個人角色」因應策略,來因應工作-家庭衝突,至於在性別方面,則無顯著差異。
(五)生活滿意度方面
中小學教師對各生活領域感到滿意。至於性別方面的差異,男性教師的生活滿意度高於女性教師。
二、 性別、時間管理、目標導向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關係
(一)女性教師顯著比男性教師更會因來自「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的時間壓力,而覺得時間短缺、精力透支。
(二)具有時間管理行為的中小學教師,其工作-家庭衝突程度較低,其中愈有「作計畫、排時間表」之時間管理行為,工作干擾家庭衝突、家庭干擾工作衝突、家庭要求、工作要求與工作-家庭衝突的情形愈少。
(三)本研究發現「尋求成長導向」的教師,其工作-家庭衝突程度較低,但研究結果未發現教師的「尋求證明導向」與工作-家庭衝突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 工作-家庭衝突與角色衝突因應策略、生活滿意度之關係
(一)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程度愈高,角色衝突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愈高,其中較傾向使用「角色行為的反應」因應策略。
(二)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負相關,此負向關係在女性教師方面最為顯著。
本研究依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供建議,以供後續研究及教育輔導工作之參考。 /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mong married element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The second purpose was to investigate how gender,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and one’s goal orientation approach relate to work-family conflict. The third purpose was to study how work-family conflict relates to role-conflict coping strategi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r this study, 384 married teachers from 15 elementary schools and 15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were administered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following instruments:the 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 (Macan, 1990), the Goal-Orientation Measure (Dykman, 1998), the Work-Family Conflict Scale (Netemeyer, Boles, & McMurrian, 1996), the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 (Netemeyer et al., 1996), the Family Demand Measurement (Yang et al., 2000), the Work Demand Measurement (Yang et al., 2000), the Work-Family Conflict Measurement (Yang et al., 2000), the Role-Conflict Coping Strategies Scale (Wu& Leo, 2001), and the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Wu& Leo, 2001).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ed most of the hypothese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married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displayed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hat female teachers’ family and work deman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ale teachers, and that teachers who exhibited more time management skills had a lower level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he study also display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 growth-seeking goal orientation approach and reduced work-family conflict.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s often used role-conflict coping strategies when they experienced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that there was a clear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life satisfaction.
|
Page generated in 0.024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