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8
  • 36
  • 2
  • Tagged with
  • 38
  • 38
  • 38
  • 38
  • 25
  • 19
  • 19
  • 18
  • 18
  • 18
  • 17
  • 17
  • 17
  • 15
  • 1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灣專營期貨商獲利率之研究

謝夢龍, HSIEH, MENG-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2002至2004年,23家計68筆資料完整之台灣專營期貨商為研究對象。採用二階段研究方式進行。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投入導向模型評估每家期貨商之經營效率;然後,以複迴歸模型探討可能造成期貨商之間獲利率差異的影響因素。 技術效率評估結果顯示:(一)在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下,期貨商整體的技術效率平均值介於82.70﹪與88.16﹪之間,代表台灣專營期貨商在投入資源運用上之改善空間仍相當大。在產出不變下,平均而言,可以節省11.84%至17.30%的資源使用量。(二)規模效率平均值近乎於1,顯示造成其技術無效率之原因,主要歸咎於資源浪費。複迴歸實證結果顯示,(一)技術效率與獲利率為正向關係。(二)營業家數與獲利率為正向關係。(三)交易輔助人家數與獲利率為負向關係。(四)是否從事自營業務與獲利率為正向關係。(五)錯帳佔總營收比率與獲利率為正向關係。(六)是否具證券商背景與獲利率為正向關係。 依據實証結果,針對專營期貨商提高獲利率的經營策略建議如下: 一、 經營策略上應做下列項目調整 (一)凸顯企業的差異化,增加業務的附加值 (二)重視顧問業務,轉型為知識型服務業 (三)低利潤、低風險的管理思維 (四)規劃網路業務,強化未來競爭的利器 (五)跳脫經紀業務的窠臼,爭取集團綜效(synergy)的產生 二、 管理能力上應做下列項目的改進 (一)強化領導素質 (二)建立標準作業程序加強流程管理 關鍵字:期貨商、技術效率、獲利率
2

產出品質、環境特性與地方法院審理效率 /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District Court with Considering Output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黃煌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法院具有多種投入與產出、審判品質具差異性及所處環境不同之之特性,為能提供法院審理案件效率評估方法,本文應用DEA模型的特性,針對多投入多產出的生產環境評估效率,蒐集10年地方法院的投入、產出資料,並兼採Fried et al.(2002) 、Fried, Schmidt & Yaisawarng(1999)提出能排除環境差異效率衡量模式之隨機邊界分析法及Tobit迴歸分析方法,進一步調整品質及環境等外生變數對無效率差額之影響,以使受評單位皆能調整為不受外生變數影響下比較相對之效率,使效率評估更具適切。 實證結果顯示,經過對品質與環境變數調整後,純粹技術效率在第一與第四階段存在顯著的差異,顯示品質與環境變數確實影響效率,在第四階段已去除外生變數之影響,更能適切作為法院效率之比較。應用10年長期分析法院評估效率結果,可選擇效率較佳的法院為示範法院,作為效率較差法院觀摩學習對象,並結合獎勵制度,及調整長期資源分配,以提升法院整體的效率。
3

不同來源外資企業在中國生產效率之比較-以工業部門為例

林昇誼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 鍵 詞:中國、外資企業、技術效率、製造業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再一次確認台港澳企業與其他外資企業,在中國製造業的生產績效的差異。陳永生(2001)以文化的角度切入,指出華裔企業在1997年的投資績效要優於非華裔企業。該文更進一步指出,因華裔企業與中國的文化相近,致使其投資績效是進步的,而非華裔企業是退步的。但高長(1996)卻發現,美商、日商等其他外資企業的獲利性比港澳企業高,而台資企業的獲利性則較港澳資企業差,經營績效表現之有所差異,文化並不是影響華裔企業與非華裔企業經營績效的最主要因素。由於兩種立論各有其依據。因此,本文使用Battese and Coelli(1995)所提出的實証模型,以及利用1993、1994與1997年《中國統計年鑑》、《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鑑》所提供的中國各地區的官方統計資料,估計隨機邊界生產函數(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本文主要的研究發現為,在控制了其它因素之後,台港澳企業與其他外資企業的生產績效在1993與1997兩年並無顯著的差異。但是,在1994年台港澳企業的生產績效卻較其他外資企業要來的低落。這隱含文化因素並沒有使台港澳資企業的生產技術效率,明顯地高於其它外資企業。 台港澳企業與其他外資企業的經營績效的確有差異,但是造成外資企業生產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是是企業的規模、資本密集度、以及是否為沿海地區。外資企業的生產規模越大,生產績效越高。中國的外商企業,似乎有過度使用資本的情況,致使其生產效率隨著資本密集度的增加而下降。另外,沿海外資企業生產效率較內地者為佳。但是,台港澳企業與其它外資企業,因歷史、文化及語言差異而造成在生產效率上的差異並不顯著。也就是說,歷史、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並不是造成台港澳企業生產績效較好的原因。而這一個研究發現,並無法支持陳永生(2001)認為,歷史、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是造成台港澳企業生產績效較好的原因的結論。 / Title:A Comparis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among Different Sources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A Cas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School:Sun Yat-Se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dvisor:Jr-Tsung Huang Author:Sheng-Yi Lin Keywords:China,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manufacturing sector, technical efficiency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aiwan, Hong-Kong and Macao enterprises (THM, hereafter) and that of foreign enterprises from other countries (FOR, hereafter)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sector.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empirical methodology model proposed by Battese and Coelli (1995) and the industrial-based panel data from 1993~1994 and from 1997 provided by various years of China Statistical Year Book and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Statistical Year Book to estimate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primary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that, after controlling other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between THM and FOR in 1993 and 1997. However,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O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M in 1994. This result also implies that the cultural factor didn’t help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THM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FOR. This result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the conclusion of Cheng (2001).
4

台灣會計師事務所效率之探討-三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薛月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提供專業服務的會計師是企業的夥伴,亦為公司治理中外部監督重要之一環。台灣會計師事務所近年面對來自投資者與監督管理機關加強監管強度,以及民、刑事責任益趨嚴峻的外在高風險經營環境,同時產業內部亦面臨需求成長減緩,競爭日益激烈,整體利潤率難以提升的困境,會計師事務所為期永續經營與成長,必須不斷改善及提升經營效率以資因應。是以,如何評估事務所效率?影響效率的因素為何?以及無效率該如何改善?等等皆有深入探討之必要。因此,本文採用三階段DEA法建立實證模型,以2006年台灣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研究對象,搜集整理會計師事務所之投入與產出資料,以DEA評估個別事務所的經營效率,將無效率部份透過隨機邊界分析法分離出外在因素與統計干擾項對無效率之影響,最後再次評估事務所調整後的經營效率。本研究實證結果如下: 第一階段DEA效率評估結果顯示,各事務所之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均存在改善空間,無效率原因部份來自資源的浪費,部份則來自規模的無效率;SFA迴歸估計結果顯示,外在因素與統計干擾項的確對事務所經營效率存在顯著影響。經營規模越大與經營效率成正相關,至設立管顧公司、執業場所越多、有赴大陸執業,以及合夥型態則與經營效率成負相關;最後,第三階段調整後之DEA效率評估結果顯示,大部份事務所的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仍存有改善空間,無效率主要來自於規模無效率,除部分事務所處於固定規模報酬階段外,其餘多數事務所皆處於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產能存有過剩未充分利用現象。且經檢定結果,第三階段與第一階段的各種效率評估值皆存在顯著差異,因此,若未考量外在環境因素與統計干擾之影響,各事務所效率值將可能被錯估。
5

台灣地區人壽保險業獲利率之研究

林周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從台灣壽險市場開放外商壽險公司來台成立分公司後,縱使壽險市場仍為高市場集中度,但壽險公司之間競爭愈來愈激烈,以致影響壽險公司之獲利率。然而壽險業肩負社會穩定及金融安定之責任,其經營績效之良窳影響台灣經濟甚鉅。本文透過了解壽險公司之經營效率、台灣壽險市場結構、壽險利源、保單品質等因素,希望能了解壽險業獲利率之影響因素。 本文以台灣地區29家壽險公司研究對象,研究期間涵蓋2001年至2004年間,計92筆完整資料,以第一階段DEA分析壽險公司之效率,第二階段再以複迴歸分析探討影響壽險公司獲利率之因素為何。 技術效率評估結果顯示:利用四種不同投入與產出項組合下,平均總技術效率值介於0.5608和0.6368之間,顯示台灣地區壽險業在目前產出情形下,投入資源運用尚存在相當大之改善空間。四種組合之平均規模技術效率均大於平均純粹技術效率,顯示壽險公司無效率之原因,主要來自於經營不效率。 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技術效率愈高、市場占有率愈大、投資收益率愈高、承保收益率愈高、資金閒置率愈低、保單繼續率愈高、提高新契約保額變動率等因素均可顯著增加台灣壽險業獲利率。
6

台灣國際觀光旅館技術效率之探討

何太森, HE,TAI-S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際旅客來台人次成長緩慢,而台灣國際觀光旅館之家數卻不斷上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使得其整體獲利率逐年下降,國際觀光旅館業者為求能夠永續經營,提升其經營效率乃當務之急。因此,台灣個別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如何評估?影響國際觀光旅館經營效率差異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值得進一步探究。本文以2001年55家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的普查資料,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個別國際觀光旅館之技術效率;然後,以Tobit截斷迴歸模型探討可能造成國際觀光旅館技術效率差異之因素。技術效率評估結果顯示:(一)台灣整體國際觀光旅館的規模效率平均值趨近於1,顯示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的技術無效率主要來自於資源浪費,且在投入資源運用上仍存在相當大的改善空間;(二)絕大多數國際觀光旅館之生產規模處於固定規模報酬階段,而不具規模效率之國際觀光旅館的生產規模均處於遞減規模報酬階段。迴歸實證結果顯示:(一)業務集中度與市場集中度對技術效率具負向關係;(二)旅客類型集中度對技術效率具正向關係;(三)加入國際觀光旅館連鎖集團有助於國際觀光旅館技術效率的提升;(四)位於風景區之國際觀光旅館的技術效率較高;(五)新進者之技術效率低於既有國際觀光旅館的。
7

台灣會計師事務所經營效率再探討

袁鎮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會計師事務所產業概況演變,在需求未明顯成長的情況下,且會計師事務所整體獲利率逐年下降及個別會計師事務所經營效率差異相當顯著。這些演變進一步突顯:在需求成長減緩情況下,市場競爭程度會日益激烈,且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本身經營策略與規模之變動及市場供需之改變,會計師事務所在不同時期之經營技術效率可能有所改變。於是,會計師事務所為求永續經營與成長,惟有追求經營效率不斷地改善及提升經營效率,本文以2002年762家台灣會計師事務所的普查資料,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個別會計師事務所之技術效率;然後,以Tobit截斷迴歸模型探討可能造成會計師事務所技術效率差異之因素。技術效率評估結果顯示:(一)台灣會計師事務所在目前的產出水準下,仍可減少19.8%的投入使用量;(二)相對無效率者之平均技術效率值為0.719,隱含在既定產出水準下,相對無效率者較相對有效率者多用28.1%的投入。迴歸實證結果顯示:(一)事務所的規模與技術效率間具有正向關係;(二)事務所成立時間對技術效率產生正向的影響;(三)業務集中度與技術效率兩者間存在正向關係;(四)執業會計師佔總員工人數比率對會計師事務所之技術效率影響方向為正的;(五)聯合組織形態之會計師事務所擁有較高之技術效率。
8

我國海岸巡防機關組織績效之探討─以各地區巡防局為例 / The study on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of ROC Coast Guard: The Case of The Coastal Patrol Office

錢雅清, Chien,Ya-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綿長,而海岸巡防業務為鞏固臺灣周邊海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為有效遂行海岸、海域治安的維護、海洋法律秩序的維持及海上人命的安全工作,維護我國家海洋權益,實有賴充實現代化編裝,強化海巡能量。然因國家財政日益困難,不論員額編制、經費預算均逐年緊縮,為使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用,實需強化績效評估機制以提昇機關效率。本文嘗試以經濟學上的生產效率概念,以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產出導向模型,建構一個海巡機關整體相對效率評估模式,強化績效評估之公正性,根據實證結果,探討技術無效率原因,對主管機關提出政策建議,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本文係以「業務性質相當」且屬「同層級」之各地區巡防局為研究對象,以2001─2004年之投入及產出資料進行機關整體效率評估。實證結果資料顯示:在不同投入產出組合下,地區巡防局整體技術效率平均值介於134.72﹪與230.30﹪之間,代表在產出上仍存在改善空間。經比較各地區巡防局之相對效率,以中巡局整體效率最佳,東巡局最低,主要係因規模無效率所致,至其他地區局則因純技術無效率所致。 惟有關犯罪行為之查緝產出究應隨投入增加或減少,方稱為有效率,實難論斷,復囿於樣本數有限,不適於採迴歸分析方式探討造成各地區巡防局技術效率差異之可能影響因素,亦為本文之研究限制。海巡署於2005年7月1日以任務編組方式實施「地區責任制」,建議未來研究可以13個巡防區為研究對象,同時納入岸、海勤務之投入及產出,並藉以擴大樣本數,以兩階段分析法,利用迴歸分析模型探討各巡防區效率差異之可能因素,更具鑑別力及公正客觀性。
9

我國證券投資信託業技術效率之探討 / A Study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Companies in Taiwan

沈芳如, Shen, Fang-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我國2003、2004年兩年度證券投資信託公司資料,本研究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個別投信公司之技術效率;然後,以相關係數加以分析探討可能造成投信技術效率差異之因素。技術效率評估結果顯示,我國投信業者整體的技術效率平均值介於65.97﹪與75.62﹪之間,代表在投入資源運用上仍存有顯著的改善空間,若我國投信公司調整至最適規模,在維持相同的產出下,尚可減少24.38%至34.03%的投入。並且,規模效率平均值近90%,顯示造成我國投信業者其技術無效率之原因,包含了資源浪費與生產規模不當;Tobit截斷迴歸實證結果顯示,淨利率對技術效率之影響為正向但效果不顯著,投信旗下基金規模亦為正向且具1%統計顯著性;具外資持股以及金控體系內之投信,其對技術效率之影響為負向但效果不顯著,該投信非債券型基金報酬率與技術效率為負向關係且具10%統計顯著性。
10

台灣期貨商經營效率之研究 / A Study of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s in Taiwan

劉純斌, Liu,Chun-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期貨市場自1998年建立以來將近6年,客戶及交易量均大幅成長,但期貨商家數卻不增反減,經營效率不佳之期貨商,並不會因為期貨市場快速成長而享有利益,個別期貨商為求永續經營與成長,惟有追求經營效率不斷地改善。本文以台灣2002年及2003年兩年度全體合計46家專營期貨商為研究對象。首先,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投入導向模型評估每家期貨商之經營效率;然後,以Tobit截斷迴歸模型探討可能造成期貨商之間經營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由技術效率評估結果發現,(一)專營期貨商規模效率平均值近乎於1,且造成其技術無效率之主要原因為資源浪費,在投入資源運用上仍存在相當大的改善空間;(二)絕大多數專營期貨商之生產規模處於固定規模報酬階段,而不具規模效率之專營期貨商的生產規模均處於遞減規模報酬階段。Tobit截斷迴歸實證結果顯示,(一)網路下單比率與業務集中度對技術效率有正向關係;(二)營業家數與違約或錯帳占總營收比率對技術效率有負向關係;(三)從事自營或顧問業務之專營期貨商的技術效率優於其他的。

Page generated in 0.05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