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5
  • 85
  • 2
  • Tagged with
  • 87
  • 87
  • 41
  • 37
  • 26
  • 25
  • 25
  • 25
  • 23
  • 23
  • 21
  • 20
  • 19
  • 18
  • 1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之研究 / Research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hareholders of electronic voting systems, strengthen shareholder activism upgrade

陳耀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司治理是指一種指導及管理企業的機制,以落實企業經營人的責任,並保障股東的合法權益及兼顧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利益。我國自1998年起向國內公開發行公司宣導公司治理之重要性,行政院於2003年1月7日,並提出「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作為推動公司治理之依據。當時即陸續推動與執行各項政策,包含制訂符合國情之上市(櫃)公司公司治理相關實務守則、推動電子投票等;惟依據亞洲公司治理協會(As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ion)2012年評鑑結果,我國由第4名下降至第6名,其報告顯示我國雖逐步推動公司治理改革,但速度相較其他亞洲國家落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爰於2013年公布行政院院會通過之「強化我國公司治理藍圖」,揭櫫我國之公司治理改革決心,引導未來五年之改革方向,其中「促進股東行動主義」更列入公司治理藍圖五大計畫項目中的第二大項,而擴大實施電子投票更是「促進股東行動主義」的首要推動步驟,可見電子投票對提升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為了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我國於2005年6月22日公布修正公司法,正式賦予公司召開股東會時,得採行電子方式供股東行使表決權之法律依據,期能使我國之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維護能與國際接軌;惟「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仍然未被各上市、櫃公司廣為採用,推動成效不彰。2010年10月的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年會提出「CG Watch」報告,指出我國推動股權權益的狀況上並未有太大改善,比如公司對國外投資人「通訊投票」、「分割投票」權益的行使,相關法規及配套仍不夠完備,於是主管機關於2011年修正公司法177條之1,授權證劵主管機關得要求公司採用電子投票,同時立法開放「分割投票」,方便外資機構法人行使表決權,這幾年來的核心問題獲得具體的改善。 基此本研究將以股東會電子投票之法令、制度為經,佐以實務之見解為緯,參考外國經驗,藉由對美、日等國股東會制度及實務之探討,一窺國際之現況及未來發展之趨勢,藉由分析現行之制度並勾勒未來推動之建議供各界參考。本研究除分析我國股東會之基本概念、表決權行使方式、股東會召開的問題,另針對我國股東會電子投票制度與現況進行背景說明,並介紹我國電子投票實施之架構及現況,分析我國電子投票制度對強化股東行動主義、提升公司治理之影響,期望股東會電子投票被各上市、櫃公司廣為採用,最後並提出對相關主事者之建議及對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以期經由各界之集思廣益,共同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國際化而努力。
2

工具型投票與表態型投票

趙雙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投票有著不同於其他參與行為的獨特性,但投票參與對政府做為之影響有著那麼多的不確定性,那麼選民為什麼要投票呢?而選民投票的動機又是什麼?是情感層面的感性認同,或且是理性層面的利益計算?根據考量的不同推演出若干可驗證之假設,並使用三次不同層級的選舉加以檢驗。本文發現投票參與的意義不是單一的,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計算對多數的選民來說是混雜在一起的。
3

各類傳播對台灣農民投票行為之影響

袁新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目前,以政治、選舉做題材來進行調查訪問,原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若對象是知識水準較低,對政治選舉事務較冷漠的農民,則更為困難,筆者試圖透過天時—「多項選舉正熱烈的進行」,地利「密切的地緣關係」,人和—「十數位師長、好友的鼎力支持」等條件,克服上述困難,來研究傳播對農民投票行為的影響。若因此能做為他人研究參考或互相印證之用,也算是本研究的意外收獲。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是敘述中外學者研究投票行為之成果及農民接觸傳播活動的情況,並據以形成本研究的假說。第二章說明本文之研究方法。第三章討論競選期間農村選民接觸三種主要大眾傳播媒介—報紙、電視、廣播新聞及人際傳播活動的情況。第四章探討本論文主題—各類傳播對農民投票行為的影響。第五章是結論,摘述本研究之發現,並據以驗證各假說之真實性。 研究進行期間,指導教授徐佳士老師不憚其煩的諄諄指導並詳細匡正謬誤;楊孝瀠老師自研究構想之提出至全文之告成,始終熱心的惠予協助。若本論文能夠有點成果,他們居功最偉,筆者在此謹此謹向兩位老師敬致由衷的謝意。但文中如有任何闕失,仍應由筆者自負全責。 我新研二全體同學,尤其是易行,在撰擬問卷方面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好友吳烈忠、梁森雄、張勝助夫婦、吳政雄、吳鴻淼等人,不辭辛勞,奔波於崎嶇田野中,幫忙訪問調查工作,徐月英小姐協助整理資料及校對文稿,此外,還有許多師友,直接、間接的給予助益,謹此一併深致謝意。
4

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

黃天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省自從民國三十九年開始實施縣、市地方自治以來,迄今已有二十餘年。在這二十餘年當中,人民經過數次的投票經驗,選舉他們的代表。這是「代議政治」的根本精神,也是地方自治的基本要議—人民自己選舉「官吏」或「代表」來管理其地方上的事務。我們為瞭解選民投票行為真諦,乃從事本文之研究。 本文旨在直接獲悉選民投票行為之事實真象,以為分析選民投票行為之依據。故以行為研究法,設計問卷,搜集、整理資料;全文共分六章敘述、分析:首章為「導言」,敘述「選民投票行為」研究之趨勢及研究本文之動機。第二章為「研究設計」,敘述本文之理論架構與基本假設、問卷設計、抽樣與訪問、資料統計。第三章為「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選舉概況」,敘述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選舉時,選舉區之劃分及當選名額之計算、選民、候選人、選舉結果。第四章為「研究發見(一)」,採用單變數分析,敘述選民之偏好及其投票行為、原級團體對選民投票決定之影響、傳播媒介對選民投票決定之影響。第五章為「研究發見(二)」,採用交叉分析,分從選民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職業等,敘述選民之「政治興趣」、「投票參與」、「政黨認同」、「藉貫認同」、「政治認識」。最后為「結論」,總結本文之各項發現,並提出兩點建議。 筆者撰寫本文的過程中,由於資料蒐集之匪易,抽樣訪問之奔波,身心交瘁至極。幸蒙江師炳倫,魏師鏞殷指導,解疑啟思,故乃終能自勉奮發,完成全文。江師炳倫,對於筆者行文每多教正,獲益良多,尤深感激。謹以此,敬向師長聊表謝忱。
5

選前民意調查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的關係-臺灣選舉實證資料為例 / Closeness and turnout: evidence from election of Taiwan

曾依婷, Tseng, Yi 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臺灣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的實證關係。主要係依據 Downs (1957) 的理性投票者模型及參考 Matsusaka and Palda (1993) 衡量選情緊張程度的方式,不過將選情緊張程度改成使用選前民調資料。本研究結果發現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呈現不顯著關係。加入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變數之後,結果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與投票率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選情緊張程度與投票率之間也由不顯著關係變成顯著正向關係,與 Downsian 緊張程度假設結論相反。本文另一方面則探討個別選民的投票意願,結果發現選情緊張程度與選民投票意願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與 Downsian 緊張程度假設結論相同。加入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變數後,結果兩岸經濟差異程度與選民投票意願之間呈現顯著負向關係。
6

瞻前抑或顧後?2005年台北縣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解析

何佳芬, Ho, Chia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分析在2005年台北縣長選舉中,民眾是否以回顧性評價或是展望性評估來決定其投票對象。運用2006年「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的研究資料,分析民眾對於過去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整體經濟狀況評價及施政表現;以及民眾對於未來家庭經濟、總體經濟狀況評估及主要政黨候選人展望性預期,是否影響其投票行為。 本研究發現:控制民眾的人口學背景以及其他政治態度之後,民眾認為過去整體經濟情況變差者,愈不傾向投給民進黨候選人。認為民進黨候選人愈具備執政能力者則愈傾向投給他。除此之外,民眾的政黨認同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得知,民眾會運用理性的標準,判斷過過去總體經濟表現與未來哪位候選人較具執政能力而決定其投票對象。顯示執政者應該以總體經濟表現以及優秀的人才,才可以吸引選民持續的支持。 / In this Study, we employ individual-level survey data collected by ‘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in the 2005 Taipei Magistrate election to examine whether voters apply retrospective voting or prospective voting. We include variables such as personal well-being and national economics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candidate evaluation and expectations on future economic performance to see how these variables might affect their voting behavior. We demonstrate that, after controlling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other political attitudes, when voters consider national economy is worse off, he/she voted against the incumbent party. However, voters give greater support to candidates of the incumbent party if he/she believes this candidate is competent to govern Taipei county. Additionally, party identification still exerts a powerful influence upon the individual vote decision. In th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people decide their voting behavior is employ their rational calculations to examine sociotropic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andidate quality. Therefore, citizens are not fools, and the incumbent party ha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governance and nominate qualified candidates to govern.
7

股東會通訊投票之法制研究

顏敏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公司法自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制定公布以來,歷經十一次修正。資為因應資訊科技時代,順應企業國際化,協助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追求企業永續發展,並保護股東基本權利,推動建立完善之公司治理制度,營造良好公司法制環境」之立法總說明下,二00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總統令公布增刪修正條文共十五條之公司法部份修正條文。 近年來電子科技發展迅速,法律制度亦需配合調整,以善用嶄新科技(如網路)所帶來的便利,同時解決此種便利所衍生的問題。在表決權相關法制方面,電子科技之影響無遠弗屆,從會議召開方式、資訊揭露方式、至投票表決方式,均產生相當衝擊,因此如何結合科技與法律,成為公司治理之重要議題。 公司法新增定之通訊投票制度,使股東能更便利行使其表決權,有助於公司治理,而「公司民主」亦因而得以落實,從而值得深入研究。本論文就公司法所增訂之通訊投票制度,加以剖析,輔以與美國及日本立法例之比較,檢視新法內容不合理及不足之處,並進而提出修改之建議,以供下次修法之參考,期使通訊投票制度在未來能更臻完善。 至於立法論上虛擬股東會是否適宜取代實體股東會,虛擬股東會所帶來的時間跟費用的節省也許看起來很吸引人,如果可以不用召開傳統實體股東會,勢必能免除繁瑣的作業程序,節省大量人力、金錢及時間,特別是當議程上的項目並不具爭議性時,但是考慮採取這些程序的公司必須把這些益處跟股東可能反對的潛在負面後果相衡量,也就是股東對於取消傳統股東會,使他們喪失可以接觸經營階層與其溝通的機會,可能會抱持負面觀感,故公司無法只著眼於時間及金錢的節省即貿然考慮採行。然這些危險並不是斷然拒絕虛擬會議可能帶來的益處的理由,尤其是可以使更多股東參與這點,所以仍應在維持現行實體股東會外,結合網路轉播實體集會,且讓遠距收看者也能藉由以電子郵件提出問題參與,加上(或是)同步電子投票,以利用科技便利股東參與股東會,提高股東對股東會之參與。一言以蔽之,如前所述,在股權分散的公開發行公司虛擬會議不應完全取代實體會議,除非能設計出一個電子方式能等同經營者對散戶股東面對面負責(face-to-face accountability),而且也能提供現行實體會議所具有的商議機會(deliberation),才宜改以虛擬會議取代傳統實體集會之股東會。 / Stockholder meeting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for corporations to reach decisions, and are also how stockholders participat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ions, thus it is a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legal issue to make sure stockholders can express their viewpoints of how to run the corporation through exercise of stockholder rights and stockholder meetings. Moreover, it is very common that one person is the stockholder of several or even hundreds of corporations nowadays. Though it is inevitable that several corporations conduct stockholder meetings at the same day for there are far more corporations than the dates capable to conduct stockholder meetings,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corporation conduct meeting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intentionally. It might be a result of preventing some nasty stockholders disturbing meetings through choosing the same day conducting stockholder meetings to decrease the risk, but it deprives other stockholders of attending stockholder meetings and consequently sacrificing their stockholder rights. There is proxy voting for stockholders who are unable to attend stockholder meetings, but it has pitfalls in practice and for stockholders it is not that safe comparing with voting directly.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ways for stockholders to vote in stockholder meetings, there is a change in corporation that is to add article 177-1: “The voting power at a shareholders' meeting may be exercised in writing or by way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provided, however, that the method for exercising the voting power shall be described in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notice to be given to the shareholders if the voting power will be exercised in writing or by way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 shareholder who exercises his/her/its voting power at a shareholders meeting in writing or by way of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as set forth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attended the said shareholders' meeting in person, but shall be deemed to have waived his/her/its voting power in respective of any extemporary motion(s) and/or the amendment(s) to the contents of the original proposal(s) at the said shareholders' meet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has improved a great deal these years, therefore legal system has to change or amend to make use of the new technology e.g. internet as well as solve problems stemmed from new technology. Concerning the regulations of voting right there is a great impac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rom the way of conducting meetings, to the way of exposing information and voting, thus to combine technology and law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Electronic voting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long time, but it is not as successful in our country, and to date there has been only one company, Taiwan Integrated Shareholder Service Company, to adopt electronic voting, therefore it is worth studying why The United States can promote electronic voting successfully and the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obstacles they have encountered initially to prevent our country from making the same mistake.
8

省籍族群政治與投票--台北市選民行為之分析

劉子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乃是在分析台灣民主化之後,族群投票的變化。由於「族群」一詞具有身份性,使得族群投票可分為「身份族群投票」與「族群意識下的族群投票」。若要找出族群投票的真正原因,就必須在考慮了「選舉情境」,以及政黨認同、統獨立場、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等重要的「政治態度」變項後,再分析「族群意識」對族群投票的影響力。 本研究發現:第一、在台北市過去三屆市長及市議員選舉中,因為族群意識產生的族群投票現象存在於市長選舉中,但在市議員選舉則不明顯。第二、在這三屆的市長選舉中,本省族群與外省族群都有族群投票的現象;但在市議員選舉則不明顯。第三、族群意識對族群投票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族群意識中的哪一面向造成族群投票則因族群、時間、及選舉別而有所不同。第四、在其他的政治態度變項上,「政黨認同」一直跨族群、跨選舉別、也跨時間地是族群投票的重要原因。反映出族群投票的主因仍是在於「本省與外省族群對台灣與中國相關議題之歧見」上。第五、台灣的族群政治確實隨著民主化的持續發展,有演變成直接對同族群候選人族群投票的可能性。在市長選舉的部分尤其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族群投票的原因有從「本省與外省族群對台灣與中國相關議題之歧見」逐漸轉變至「本省與外省族群的互動關係」上。而且具有該族群意識面向的選民其族群投票的傾向甚高,使得族群政治有逐漸激化的現象。 關鍵字:族群、省籍、族群投票
9

我國公民投票法制化之研究 / The legalization about referendum in R.O.C.

何政光, Ho, Cheng K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民投票的正當性奠基於「直接民主」,而直接民主至今仍被多數人認定為最典型的民主制度。中山先生以創制複決權作為補足代議制度缺失的制度,為落實「直接民權」提供堅實的基礎。此外,本論文亦提出「民主行政」、「公民參與」理論,作為公民主動關心公眾事務,解決重大爭議性政策的基石。民主行政理論不僅力主政治系統內的所有公民,盡可能地親自參與各種政治決策,並且深信各個公民透過決策過程中的普遍參與,可以激發其潛能,促進其道德發展,從而造就出典型公民。公民投票制度也提供了經驗性的基礎。從歐美公民投票制度的發展過程來看,瑞士贏得「公民投票制之母國」的稱呼,並發展成為美、法公民投票系統之外的第三大系統。最近以公民投票決定國際條約的例子,為芬蘭與奧地利選民分別於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七日與五月十三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加入歐洲聯盟。而我國公民投票法制化呼聲四起,主要植基於國民大會代表人民行使政權所產生的爭議、立法機制及決策機制背離民意之所致。在「國大自廢武功」不可能的情勢下,訴諸「公民投票」以決定「國民大會存廢與否」,似乎是一種可行之道。公民投票的實施,真正意含則是不信任議會民主,而且對政黨政治存有嚴重戒心。其次,行政機關的決策作為不當亦是興起公民投票法制化的原因之一。本論文主要提出「威權行政」及「漸進理性」決策觀的不當,希望邁向民主行政的決策觀,而公民投票的實施正是「民主行政」精神的最佳展現。第四、五兩章介紹我國公民投票制度法制化的過程。透過各種公投法草案的分析,優劣利弊應已明顯浮現。透過上述的理論、經驗與時空環境的分析,提供了第五章逐條討論階段爭議性問題政策辯論之基礎,這些問題包括公民投票法的法源問題、目前有無實施公民投票之條件、公民投票與代議政治、決策制定之關聯性等等。。筆者期盼執政黨不應再被動以對,以黨版「全國性創制複決法草案」和審查會通過的「五合一」版本進行協商,應是最好的解決之道。第六章提出公民投票運作成功應該具有相關條件之配合,如公民教育的重視、溝通管道的建立、社區意識的培養、培養具倫理觀念之公共行政實務者,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配合。
10

世代間政治力格差と財政運営 / セダイカン セイジリョク カクサ ト ザイセイ ウンエイ

新倉 純樹, Junki Niikura 20 September 2017 (has links)
本研究は、世代間政治力格差が財政運営に与える影響について検証している。各世代が各世代の選好を、投票行動を通して実現している可能性が考えられる。このことを「民主的統制仮説」として提示し、回帰分析によって検証している。具体的には、若年者投票率と高齢者投票率の比を「世代間投票率」と定義し、財政赤字や若年者向け支出、高齢者向け支出それぞれと回帰分析を行っている。分析の結果、「民主的統制仮説」を支持する結果が得られた。 / 博士(政策科学)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Policy and Management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Page generated in 0.01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