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3
  • 22
  • 1
  • Tagged with
  • 23
  • 23
  • 23
  • 23
  • 8
  • 7
  • 6
  • 6
  • 6
  • 5
  • 5
  • 5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未分配盈餘加徵10%稅負與企業投資決策之關係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0% surtax on undistributed earning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Taiwan

張莞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自民國87年起實施「未分配盈餘加徵10%營所稅」,已有多位學者研究兩稅合一稅制與企業投資之關係,但針對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對企業投資意願的影響,迄今尚未有以『實際加徵之稅負資料』進行實證研究探討。本研究以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對企業投資支出之影響為主軸,並進一步分析當『產業』不同或『公司規模』大小不同時,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與企業投資的關係。除此之外,將企業投資分為固定資產總額投資、固定資產淨額投資及研究發展支出。 實證結果發現:(1) 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與固定資產投資及研究發展支出之迴歸係數為負值,且當投資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固定資產投資淨額時,達統計上的顯著性。且由數據發現,電子產業研發費用較非電子產業高出5倍之多,因其仰賴高額研發支出,故需較多保留盈餘以因應投資需求;實施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後,電子產業實際加徵之未分配盈餘稅負較非電子產業為高,因此當政府增加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之制度,對電子產業衝擊較大。 (2) 由樣本超過200間的五大產業中發現,其投資支出與未分配盈餘加徵稅負的迴歸係數大致呈負值,且電機機械業、電子產業及建材營造業的迴歸結果達統計上的顯著性。(3) 本研究將企業依總資產規模不同分為四大組,發現當公司規模最小與公司規模最大時,此兩個組的企業,未分配盈餘加徵之稅負愈高,其固定資產投資之金額愈低。上述未分配盈餘稅負與投資的關係,可發現多數企業視未分配盈餘租稅成本為重要之投資決策考量因素,此一研究結果可提供政府制定稅務政策之參考。
22

公司投資理財決策理論 /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李宗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建立一公司稅、累進個人稅、非債稅盾和破產可能之不確定經濟模型,探討公司的投資理財決策行為。和以前文獻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公司風險債利率水準明顯且完全的內生化處理,此內生化利率不僅受公司舉債額度的財務決策影響,也會反應公司現行投資或資本存量的實質決策,模型中的財務和實質決策具有完全互動之特性。 累進個人稅下,只要存在一組投資人間的邊際稅率結構,能排除套稅資產配置,則市場無套稅價格和競爭均衡便存在。此一結果,使本文模型中的資產評價得以建立於競爭財務市場均衡的基礎。市場均衡下,公司債利率會隨公司舉債額度而同向、投資額度而反向調整,此時股東與債權人間的代理成本問題完全消失、市場具有公平保護債權人的機能。如果公司債利率外生而無法依市場均衡評價,則由於代理成本問題存在,使公司最適投資相對低於、舉債額度則高於利率內生之最適水準。另外,傳統一些稅制分析法的資本結構決定理論,只是本文之特例。 稅盾變化,如投資減免率或定額減免等,對公司最適投資和舉債的影響,除以前文獻之結果外,還包含一利率回饋效果,後者可能改變以前文獻之結論。例如,本文發現獎勵投資之折舊率或投資扣抵的政策美意,可能反而造成抑制投資的結果,本文這部分之結論,或可提供有關公司資本結構決定之實證研究新的詮釋,另外在稅制設計上亦具政策上的含意。
23

首次公開發行之選股擇時策略-興櫃市場買進或上市(櫃)後再買進 / Stock Selection and Market Timing of Upcoming IPO-Buy in Taiwan's Emerging Market or Buy after IPO

楊孟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市場上參與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不外乎公開申購抽籤或是詢價圈購,往往投資人能獲得超高初始報酬率,其原因過去國內外相關文獻亦多有著墨,然而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台灣興櫃市場,不啻也是參與投資IPO的方式。 本研究採用T檢定與多元迴歸模型分析,持有興櫃股票至首次公開發行後而「橫跨兩個市場」之累積異常報酬率。透過買賣時點的切割分類以及公司特色的分析,探討已知即將上市(櫃) 興櫃公司股票,應該買進何種股票、應該在何時買進、何時賣出持股之投資決策。實證結果發現,本益比效果存在,符合價值型投資;持有興櫃股票且在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前5日賣出持股之投資期間,累積平均異常報酬最高,且顯著異於零,此投資區間非電子產業股票顯著優於電子產業股票、承銷作業方式為公開申購者異常報酬率顯著優於詢價圈購者。 最後整理分析得出一興櫃投資原則之結論,「興櫃股票要選低本益比、非電子產業、承銷作業方式為公開申購的公司,而且越早買越好,並且在首次公開發行前5日賣出持股。」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