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2
  • 1
  • 1
  • Tagged with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從《廣雅疏證》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從廣雅疏證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Cong "Guang ya shu zheng" kan Wang Niansun de "Fang yan" xue. / Cong Guang ya shu zheng kan Wang Niansun de Fang yan xue

January 2002 (has links)
張錦少. / "2002年9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2. / 參考文獻 (leaves 257-265)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2 nian 9 yue" / Zhang Jinshao.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2.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257-265)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頁1 / Chapter 第一節 --- 王念孫和《廣雅疏證》 --- p.頁1-2 / Chapter 第二節 --- 王念孫治《方言》的情況 --- p.頁2-3 / Chapter 第三節 --- 硏究動機和方法 --- p.頁4-5 / Chapter 第四節 --- 本文內容 --- p.頁5-6 / Chapter 第二章 --- 王念孫《方言》校本硏究 --- p.頁7 / Chapter 第一節 --- 王念孫硏究《方言》的情況 --- p.頁7 / Chapter 第二節 --- 《方言》校本介紹 --- p.頁 8-15 / Chapter 第三節 --- 《方言》校本和《廣雅疏證》 的關係 --- p.頁 15-25 / Chapter 第四節 --- 結語 --- p.頁26 / Chapter 附: --- 《方言》校本書影一至五 --- p.頁 27-31 / Chapter 第三章 --- 《方言疏證補》硏究 --- p.頁32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 32-35 / Chapter 第二節 --- 《方言疏證補》和《方言疏 證》、《重校方言》的關係 --- p.頁 35-40 / Chapter 第三節 --- 《方言》校本和《方言疏證補》 的關係 --- p.頁 40-42 / Chapter 第四節 --- 《方言疏證補》和《廣雅疏證》 的互補關係 --- p.頁 42-50 / Chapter 第五節 --- 《方言疏證補》校改《方言》異 於戴、盧二家硏究 --- p.頁 50-66 / Chapter 第六節 --- 結百吾 --- p.頁 67-68 / Chapter 附: --- 《方言》校本書影六至八 --- p.頁 69-71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72-80 / Chapter 附: --- 附表二 --- p.頁 81-82 / Chapter 第四章 --- 《方言疏證》、《廣雅疏證》以《方言》、《廣雅》互證硏究 --- p.頁83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 83-84 / Chapter 第二節 --- 《爾雅》、《方言》和《廣雅》 --- p.頁 85-86 / Chapter 第三節 --- 戴震、王念孫硏究《方言》和 《廣雅》的情況 --- p.頁 86-91 / Chapter 第四節 --- 《方言疏證》、《廣雅疏證》以 《方言》、《廣雅》互證分析 --- p.頁 91-110 / Chapter 第五節 --- 戴、王以《方言》、《廣雅》互 校之原則述評 --- p.頁 110-117 / Chapter 第六節 --- 《方言》與《廣雅》訓話材料編纂 的關係 --- p.頁 118-120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語 --- p.頁121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122-124 / Chapter 附: --- 附表二 --- p.頁125-126 / Chapter 附: --- 附表三 --- p.頁 127-132 / Chapter 附: --- 附表四 --- p.頁 133-134 / Chapter 第五章 --- 《廣雅疏證》引《方言》考 --- p.頁135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頁135 / Chapter 第二節 --- 《廣雅疏證》與《方言疏證》和 《重校方言》的關係 --- p.頁 135-144 / Chapter 第三節 --- 《廣雅疏證》所引《方言》與 《方言疏證》及《重校方言》比較 --- p.頁 144-182 / Chapter 第六章 --- 從校勘和訓詁看王念孫的《方言》學 --- p.頁183 / Chapter 第一章 --- 引言 --- p.頁 183-184 / Chapter 第二章 --- 從校勘方面看王念孫的 《方言》學 --- p.頁 184-207 / Chapter 第三章 --- 從訓詁方面看王念孫的 《方言》學 --- p.頁 206-227 / Chapter 附: --- 附表一 --- p.頁 228-252 / Chapter 第七章 --- 總結 --- p.頁 253-256 / 參考書目 --- p.頁 257-265 / Chapter 附錄一 --- p.頁 1-261 / Chapter 附錄二 --- p.頁 262-324 / Chapter 附錄三 --- p.頁 325-425 / Chapter 附錄四 --- p.頁 426-450 / Chapter 附錄五 --- p.頁 451-459
2

司馬相如揚雄及其賦之研究

簡宗梧, JIAN, ZONG-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來文人每以漢賦與唐詩、宋詞、元曲分庭抗禮,各據一代之勝。 孫松友四六叢話言兩漢之賦「雖不盡傳,而沈博絕麗之作,至今膾炙,非後世所可及 」。王觀堂亦指此為一代文學,後世莫能繼焉。焦里堂則直指「魏晉以後之賦,為漢 賦之餘氣遊魂也。」是以為謀賦體之正本清源,遂決作漢賦之研究。 然漢賦多矣。若一一推求,勢所難能。今僅就其代表作家加以探索,考兩漢最具代表 性之賦家,厥惟揚馬,後世雖有益以班張,合稱四傑者。然孟堅為史家之良材,平子 為科學之巨擘,其於賦也,並沐揚馬之遺澤,未能更樹一宗,故乃先取此二家,以資 辨析焉。 本文分七章,長卿子雲分論。以評傳居首,賦篇之分析次之,然後殿之以賦篇韻譜分 析。二家之評傳,皆分時代背景,生平評述、著述評介三節,乃先就文學流變、政治 情勢、社會經濟、學術思想各端而探究之,以為評斷其人品及作品之依據。然後考其 先世身家、平生略歷、予以先後,繫以年代,再就其學殖人品、思想主張、與文學地 位等各方面,加以考評。至於著述評介,則將分門別類,述介其內容,勾勒其體貌, 衡量其價值,以概見其成就。 若夫馬揚賦篇之分析,則各立專章,並依篇為節,論其結構,析其內容,究其技巧, 述其影響。此外並依各賦之性質,或定其題稱、辨其真偽;或考其動機、釐其主旨; 或探其體類,繹其思維,皆欲務求深入而詳盡。 賦篇韻譜之排列與辨析,旨在深究馬揚賦篇之體製形貌,明西漢之音韻,以及蜀郡方 音之影響,進而作為探究作品真偽之依據。 末章則在綜述馬揚二家辭賦之特色,並作比較研究。就其組織、修辭、內質、外象分 別考述,大體依友人黃春貴所撰文心雕龍創作論、分謀篇、章法、句式、字詞、比興 、夸飾、用典、隱秀、思想、情感、想像、氣力、辭采、聲律、對偶、風格等子目、 一一品較。 /
3

揚雄與巴蜀文學. / Yang Xiong yu Bashu wen xue.

January 1975 (has links)
Thesis (M.A.)--香港中文大學. / MS.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 288-303). / Thesis (M.A.)--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 緒 言 --- p.1 / Chapter 第一章 --- 揚雄與莊遵 --- p.5 / Chapter 第一節 --- 揚雄的出身 --- p.5 / Chapter 第二節 --- 莊遵的德業 --- p.8 / Chapter 第三節 --- 莊遵的著述 --- p.17 / Chapter 第四節 --- 蜀莊沉冥與揚雄立默 --- p.20 / Chapter 第五節 --- 莊遵對揚雄治學的影响 --- p.30 / Chapter 第二章 --- 揚雄與司馬相如 --- p.46 / Chapter 第一節 --- 揚雄賦之模擬相如 --- p.46 / Chapter 第二節 --- 揚雄與相如遭際之異 --- p.56 / Chapter 第三節 --- 宣帝時文人的地位 --- p.67 / Chapter 第四節 --- 揚與巴蜀文學 --- p.74 / Chapter 第五節 --- 揚馬與音樂 --- p.80 / Chapter 第三章 --- 揚雄與劉歆行誼之異 --- p.94 / Chapter 第一節 --- 揚雄與劉歆同任黃門侍郎 --- p.94 / Chapter 第二節 --- 揚劉二人之交誼 --- p.101 / Chapter 第三節 --- 揚雄心路抉微 --- p.111 / Chapter 第四節 --- 揚雄在著述中所表現的心迹 --- p.118 / Chapter 第五節 --- 劉歆與王莽之關係 --- p.134 / Chapter 第四章 --- 揚雄之著述及其成就 --- p.151 / Chapter 第一節 --- 揚雄的著作與專集 --- p.151 / Chapter 第二節 --- 揚雄在文學上的成就 --- p.169 / Chapter 第五章 --- 從法言分析揚雄之文學思想 --- p.189 / Chapter 第一節 --- 論文章法度 --- p.190 / Chapter 第二節 --- 論文道合一 --- p.198 / Chapter 第三節 --- 論文質消長 --- p.203 / Chapter 第四節 --- 論賦之諷諫 --- p.213 / Chapter 第五節 --- 論作賦之方法 --- p.223 / 附羅根澤「賦神論」質疑 / Chapter 甲 --- 司馬相如之「賦心」 --- p.223 / Chapter 乙 --- 揚雄「賦神論」質疑 --- p.227 / Chapter 丙 --- 揚雄「神」之觀念探原 --- p.232 / Chapter 第六章 --- 揚雄對巴蜀文學之貢獻 --- p.247 / Chapter 第一節 --- 文翁與巴蜀文教之關係 --- p.247 / Chapter 第二節 --- 揚雄對巴蜀文學之貢獻 --- p.263 / 參考書目 --- p.288
4

揚雄賦貌詞研究. / Study of the descriptives in the Fu of Yang Xiong / Study of the descriptives in the 'Fu' of Yang Xiong (Chinese text, China) / CUHK 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collection / Digital dissertation consortium / Yang Xiong fu mao ci yan jiu.

January 2004 (has links)
吳茂源. / 論文(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4. / 參考文獻 (p. 318-336). /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 System requirements: Adobe Acrobat Reader. Available via World Wide Web. /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Ann Arbor, MI :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mpany, [200-] System requirements: Adobe Acrobat Reader. Available via World Wide Web. / Mode of access: World Wide Web. / Abstracts also in English. / Wu Maoyuan. / Lun wen (Zhe xue b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4. / Can kao wen xian (p. 318-336).

Page generated in 0.01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