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當代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以文本觀照流行文化的變遷胡淑棻, Hu,Shu-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大陸由於政治及歷史的因素,從建政以來有關思想部份一直都被嚴格控管。直到1978年中國共產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解放思想」的方針,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的接受資本主義的商業運作邏輯。改革開放政策,帶來計劃經濟控制的鬆綁,對外交流的開放,加上傳播科技的日新月異,中國大陸的大眾文化逐漸被納入全球化的脈絡之中,並且產生了重大的轉變。流行音樂以其傳播迅速和內容淺顯容易被大眾接受,是流行文化在音樂層次的直接展現。除了抒發個人情感之外,作為社會上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它不僅體現了流行文化的崛起,同時進而也表現出其具有的一種深刻的政治反思意識和積極的社會參與意識。觀察流行音樂也可側面的了解當時社會上的關心話題,流行音樂表現了當時的流行文化,而流行文化豐富了流行音樂的體裁。因此本文以流行音樂文本做為切入點觀察,中國大陸的流行音樂全球本土化歷程-特別是合乎中國大陸人民生活體驗的本土社會情境與歐美、港臺流行音樂所帶來的價值、現象與操作模式互相激盪所產生出的火花。
|
2 |
上海流行文化變遷研究-以服裝.電影為例李天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已是當代全球人們普遍的日常生活現象,流行文化呈現多方集結又散落四處景況。幾經浪奔浪流變遷滄海桑田,「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已是上海流行文化充滿蓬勃生機的真實寫照。本研究以上海(Shanghai)為研究對象,流行文化變遷是研究主軸,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上海流行文化的發展、上海流行文化與城市、社會、人的關係、與上海流行文化變遷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是中國與台灣論述上海流行文化初探性學術研究,從上海流行文化的歷史發展解析,包括上海歷史沿革、社會文化、流行文化、服裝、電影的演變過程;並從海派文化、上海人、小資牽動上海流行文化、上海的台北熱、上海都會的消費娛樂生活現象、上海流行文化的城市社會觀向度深入探討。研究發現,影響上海流行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全球化的衝擊、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國流行文化演進、小資的出現。
研究結論為:1、中國改革開放後,上海流行文化呈現趨新善變發展趨勢。2、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下,上海流行文化正朝混種融合(hybridization)發展。3、上海流行文化反映崇尚洋派、風尚西方文化價值。4、上海流行文化投射出中國流行文化與台灣流行文化風貌。5、小資引領上海都會消費娛樂生活。6、上海流行文化與城市、社會、人之間緊密相關。
|
3 |
跨國電視,在地消費--論台灣青年觀眾之美國影集收視經驗林積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是以處在文化全球化發展進程下的台灣社會現況做為研究背景,針對十四位現年二十三歲到二十九歲的台灣青年世代觀眾的美國影集收視經驗,進行深度訪談研究。這群台灣的青年觀眾因為熟稔網際網路與電腦科技操作,善於以下載數位檔案、燒錄光碟、以及購買DVD的方式,自行且主動安排出個人的電視收視方式與內容。本文關注這群青年觀眾利用各種傳播科技工具進行休閒娛樂,他們對諸多來源地區的外國電視節目做出取捨時,電視節目的出品地區是否對他們的消費心態有任何影響。筆者以Mittell(2004)所倡議的電視節目類型研究建議,結合全球化理論、消費理論、電視觀眾等研究傳統,設計出本文的研究架構。
本文的提問有二:其一是在全球化的文化情境背景下,主動且大量收看美國影集的台灣青年觀眾,在生活中利用什麼工具與方法、付出多少時間在收視美國影集一事上,而收看美國影集對於這群觀眾生活的其他部分有何影響。其二是關於受訪者是基於怎樣的品味標準,養成了獨鍾美國影集的收視選擇與收視習慣,對於生活中其他國家的電視劇又抱持怎樣的想法。
本文發現,美國影集在受訪者生活裡扮演的功能歷經數次重要的轉變,隨著年紀增長,受訪者對美國影集的收視態度也從被動到主動。受訪者喜歡在看美國影集時尋獲看見真實美國社會的感受,而他們認為日、韓、台三地的電視劇都無法提供這樣的寫實感。本文更進一步發現,這些受訪者的文化認同狀況,遠較單純地被美國文化洗腦來得複雜許多。他們是以不斷重覆消費腦中虛構的美國印象為工具,並以此鑑賞力為榮,他們認為自己的品味獨到,優於其他台灣民眾。
本文的研究發現有三:首先,本文認為吾人在思考文化全球化問題時,應避免以二分的對立觀點去看待全球化和在地化;我們應該思考個人是如何在權衡全球和在地兩方的力量之後,創造符合個人認知的生活方式。其次,本文認為收視節目的選擇有宣示個人品味的消費功能,而本文受訪者貴遠賤近的心態,也顯示區域文化商品的文化鄰近性優勢應被重新評估。最後,本文發現受訪者對個人虛構出來的美國印象產生文化認同,而且他們不經客觀事實查證也確信從美國影集中所得的資訊為美國社會之真實,證明電視的收視樂趣涉及感覺的消費,而受訪者希望以對美國影集的長期收視與喜愛,來與在地的其他地區電視節目收視品味區隔,以達成在文化資本上的秀異宣稱。
|
4 |
台灣獨立唱片廠牌實作:以小白兔橘子唱片為例 / The Practice of the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in Taiwan - A Case Study of White Wabbit Records戴昀, Tai, 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一家台灣獨立唱片廠牌─小白兔橘子唱片為個案,探討其實際運作情況及其音樂產品由生產到消費的過程。透過深入訪談及實物蒐集,我由四類不同身分參與者的實作層次與意識層次觀點切入研究問題,其中受訪對象包括:獨立唱片廠牌經營者、獨立音樂唱作者、獨立音樂產品消費者以及樂評人等。研究結果的討論在實作層次包括三個層面,即產製面、消費面及互動面,而在意識層次則主要討論各類參與者對於獨立音樂產品之「獨立性」的看法與實踐。
研究結果發現,獨立音樂的產製具有低資本與高自主性的特色。首先,獨立音樂廠牌的經營規模較小,而低經濟資本的經營方式反映在實際的產製過程中,在相關合作對象與宣傳管道的選擇上產生一些限制;不過,廠牌經營者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常成為廠牌成立與存續的重要助力。再者,相較於主流音樂而言,獨立音樂的唱作人對於產品與宣傳活動的展現方式有相當高的自主性,但相對而言也必須更為自立,無法在所有環節上都依賴廠牌。而獨立音樂的消費者在消費資訊的取得方式上是較為積極主動的,而不是被動地依賴較容易取得的主流媒體資訊。
以全球化的觀點論之,小白兔橘子唱片作為一個本地獨立廠牌,雖然擁有與跨國集團有所區隔的獨特利基,但仍是以英美語系音樂產品的輸入作為最重要的經營項目。對台灣的獨立音樂產業而言,如何活絡「本地音樂產品」的發展,而不只是存在著「本地廠牌」,需要各方參與者及政府機構更多的投入與努力。 /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of White Wabbit Records (hereafter WWR), an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in Taiwan. I investigated the mode of WWR’s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process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of its music merchandise.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ing and archival strategies, I collected data on the views and experiences of four different actors in the independent music business: the executive of the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the independent bands and artists, the consumers of independent music, and music critics. There are two primary aspects involved in this research: 1) “performance”, which includes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interactions amongst the actors; and 2) “ideology”, which comprises the views and practice of each actor with respect to the “independent-ness” in independent music products and production.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wo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 “low cost” and “high autonomy” – are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independent music. First,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s are predominantly small companies, and thus the executive’s social capital is crucial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ongoing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However, in order to cut costs, many procedural restrictions exist, such as in the choice of collaborationists and promotional methods. Second, the autonomy in creativity that independent bands and artists enjoy during the production and promotional process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major record label counterparts. Nevertheless, artistic freedom comes at a cost: greater autonomy means the bands and the artists are unable to rely on their record labels to provide the bulk of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Moreover, the consumers of independent music are more proactive in accessing musical information, as they do not depend passively o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them through major broadcasting venues and the mass media.
With respect to issues of globalization, even though WWR is a local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with a particular nich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glo-American recordings continue to be WWR’s most important merchandise. Ultimately, while an “independent record label” already exists in Taiwan, the independent music industry here still needs to facilitate its developm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home-made music, rather than rely on Western imports.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goal needs further participation and efforts of related actors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
Page generated in 0.02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