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行銷公關策略與媒體效益之關聯性研究-以超商產業為例

賴曉慧, Lai,Hsiao-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策略管理的概念,探討行銷公關策略與媒體效益之關聯。從行銷公關的定義來看,行銷公關策略可能受到公共關係與行銷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亦援引公共關係、行銷策略中可能影響行銷公關策略的部分,以便找出可能影響行銷公關策略媒體效益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顯示,「新聞價值」是影響行銷公關策略媒體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比起從公關角度出發的行銷公關策略,從行銷角度出發的行銷公關策略具有較佳的媒體效益。 本研究認為,公共關係和行銷對行銷公關策略的影響可從三方面觀察而得: 溝通目的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媒體不會因為行銷公關策略的溝通目的是產品銷售而拒絕刊登,反而願意把產品銷售的新聞當成頭條處理,顯示過去新聞界強調媒體應以公共事務作為報導內容的專業義理已經逐漸改變;對企業來說,自然也樂於將媒體當成傳遞產品訊息的一種「免費廣告」。 利益服務對象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媒體偏好報導著眼於企業利益的行銷公關策略,而企業也樂意從行銷角度規劃行銷公關策略(或反之,企業樂意從行銷角度規劃行銷公關策略,而媒體也偏好報導著眼於企業利益的行銷公關策略),導致公共關係強調「利己利人」的精神毫無用武之地。 新聞價值方面,「時宜性」是記者最常運用的新聞價值,「特殊性」則是媒體效益較佳的新聞價值。本研究認為,「時宜性」、「功能性」和「特殊性」乃是偏向企業利益的新聞價值,因為都是著眼於產品的特色與使用時機;相對的,「社教性」、「影響性」與「接近性」等從公眾需求的角度出發的新聞價值,卻不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中,也無法讓行銷公關策略獲得較佳的媒體效益。 整體而言,本研究認為公共關係無法對行銷公關策略產生價值的原因應該從兩方面探討。首先在企業部分,本研究認為企業仍以獲利為目標,執行行銷公關策略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協助產品銷售,因此企業偏向從行銷角度制訂行銷公關策略,即使有任何公共關係角度的行銷公關策略,仍是希望達成「利己」之主要目的。其次在媒體部分,媒體在廣告量、市場利益的考量之下,趨向報導「最大多數讀者喜歡看」的新聞內容,原因在於閱讀人口是否夠大乃是廣告主決定刊登廣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媒體會盡力在版面內容上力求改變、報導大多數讀者想看的東西,甚至以各種行銷促銷活動爭取讀者,導致原來與媒體同樣重視社會責任、公眾利益的公共關係,頓然失去其發揮價值的重要舞台。
2

資優生自殺事件的媒體再現研究 / News Representations Study of Gifted or Talented Students' Suicides

周榆鈞, Jou, Yu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據報載,建國中學學生自殺事件頻繁,十一年內多達七件案例,震撼國內教育當局,也讓社會大眾開始重視資優生的心理輔導與壓力調適問題。自殺事件的報導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又以被冠以「名校」光環的建國中學、台灣大學等校學生自殺事件受到矚目。 依據國外新聞學界對新聞價值的各種界定,資優生的自殺事件符合「顯著性(prominence)」以及「不尋常性(unusualness)」,自殺者的身分會成為媒體特別關注的焦點,國外研究也指出,影劇界或政治界的名人自殺容易造成模仿,新聞媒體的報導抉擇點也是出自於新聞價值的判斷與選擇。 根據國內學者研究,媒體對資優教育及資優生的認知仍有待加強,通常只要是就讀明星學校或學業表現較佳的學生,就會被媒體冠上「資優生」的標籤。然而這些學生確實「資優」嗎? 本研究論文將藉由分析國內四大報對於「資優生」自殺事件的新聞,了解我國報紙媒體是否在「資優生」的正確認知上進行報導,探究媒體報導的正確比率;同時,也將分析報紙媒體如何報導「資優生」自殺事件,以及報紙媒體如何報導其自殺原因?而報導中有無汙名化、標籤化或刻板印象的敘述?本論文將使用內容分析法,針對國內四大報近十一年(2003-2014)內的新聞內容進行內容分析,分別從「新聞報導觀點」、「自殺原因」、「自殺者形象報導」以及「資優生形象報導」探究自殺事件的報導,深入研究自殺新聞文本並逐步回答研究問題,探討報紙新聞如何報導自殺事件及呈現方式,以及如何再現自殺事件。
3

好新聞? 好生意? - 台灣報業生產政治的轉變

李筱雯, Lee, Hsiao-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報業因為外在環境的變遷,廣告資源遭瓜分,在資源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新聞生產過程逐漸改變。本研究首先就媒介特性分析組織內部的不確定性,商業邏輯與新聞專業的衝突,再探討市場導向新聞學以及新聞小報化的興起,如何影響新聞價值的轉變。 而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新聞工作者一方面要堅守新聞專業,一方面又要顧及組織目標,內心充滿矛盾與掙扎,但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新聞專業裡的「好新聞」已逐漸流失,現在的「好新聞」幾乎與「好生意」同意涵了。因此,新聞產製權,也已逐漸從編採部門手中,轉交行銷業務部門。 / Owing to advertisement resources are divided and competitions are keen,the news production process came through a gradual change in Taiwanese press. Firstl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dus operandi of medi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flicts between business consideration and news professionalism. Furthermore,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driving journalism and tabloidization of news deeply affect the journalists' news values. Secondly,facing these changes, journalists not only try to abide by traditional news professionalism but also concern about organizations' aim of seeking the maximum of profits. Situated in such a ambivalent circumstance,there is much more struggle in Taiwanese journalists' minds. However,the market–driving force is so strong which has made the definition of 「good journalism」 change in nowadays news professionalism. As a consequence,in the meantime,「good journalism」 almost means 「good business.」

Page generated in 0.016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