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穆時英小說硏究. / Study of Mu Shiying's fiction / Mu Shiying xiao shuo yan jiu.January 2002 (has links)
李嘉賢. / "2002年6月" / 論文 (哲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 2002. / 參考文獻 (leaves 135-143) / 附中英文摘要. / "2002 nian 6 yue" / Li Jiaxian. / Lun wen (zhe xue shuo shi)--Xianggang Zhong wen da xue, 2002. / Can kao wen xian (leaves 135-143) / Fu Zhong Ying wen zhai yao.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穆時英背景介紹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穆時英與新感覺派 --- p.6 / Chapter 第三節 --- 穆時英小說硏究槪述 --- p.12 / Chapter 第四節 --- 本文硏究槪述 --- p.27 / Chapter 第二章 --- 都市的再現 --- p.31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31 / Chapter 第二節 --- 敘述時間 --- p.32 / Chapter 第三節 --- 節奏 --- p.42 / Chapter 第四節 --- 語句試驗 --- p.47 / Chapter 第五節 --- 顏色 --- p.54 / Chapter 第六節 --- 意象 --- p.60 / Chapter 第七節 --- 結語:萬花筒似的都市 --- p.63 / Chapter 第三章 --- 都市與情慾 --- p.65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65 / Chapter 第二節 --- 穆時英情慾小說的異常現象 --- p.69 / Chapter 第三節 --- 評論者對穆時英情慾小說異常現象的「反應」 --- p.87 / Chapter 第四節 --- 從「敘述盲區」看穆時英情慾小說的異常現象 --- p.90 / Chapter 第五節 --- 結語 --- p.97 / Chapter 第四章 --- 「反都市」意識 --- p.99 / Chapter 第一節 --- 引言 --- p.99 / Chapter 第二節 --- 角色設計 --- p.100 / Chapter 第三節 --- 場景設置一一絶望的空間 --- p.108 / Chapter 第四節 --- 物化的人物描寫 --- p.112 / Chapter 第五節 --- 天堂、遠方意象 --- p.118 / Chapter 第六節 --- 城ˇёإ對立 --- p.121 / Chapter 第七節 --- 異國情調 --- p.128 / Chapter 第八節 --- 結語 --- p.131 / Chapter 第五章 --- 結論 --- p.132 / 參考書目 --- p.135 / 附錄一:穆時英發表於文學雜誌的作品 --- p.144 / 附錄二 :穆時英小說結集情況 --- p.146 / 附錄三:穆時英小說被編入選集情況 --- p.150 / 附錄四:穆時英寫作的雜文及其他 --- p.153 / 附錄五:穆時英與文學史 --- p.157 / 附錄六:有關穆時英硏究的論文 --- p.161 / 附錄七:穆時英小說所見外來語表 --- p.165 / 附錄八:穆時英小說所見顏色字表 --- p.177
|
42 |
時間隱含的訊息對資產價差之影響-以『等待賽局』探討吳雨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們考慮一不對稱訊息賽局,其中關於資產為高價或低價的訊息只被消息靈通的交易者得知,定價者及消息不靈通交易者則無任何訊息。在此情況下,我們擬依消息靈通交易者是否會等待和消息不靈通交易者是否參與市場,將模型分成四種情況來討論其反應在不同參數結構下定價者與交易者的決策行為與均衡。最後由此四種情況之分析比較可知:於均衡情況下,賣者會選擇馬上賣出資產而買者則可能採取『等待』的策略。當新訊息出現的機率降低或沒有交易的時間增加時均衡價差會縮小,且於未加入消息不靈通交易者參與市場的假設下,於交易者皆不等待時,價差是不存的。在我們加入消息不靈通交易者亦會參與市場的情況下,買者的均衡等待時間會縮短。而當消息不靈通交易者佔總交易者的比例縮小時價差會變小。
|
43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研究-以中共在延安時期為例魏澤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4 |
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問題之研究--從財產權保障觀點陳獻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據殖民政府對原台灣人民土地之強占,是對於台灣人民財產權之剝奪,甚至已侵犯生存權、工作權。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及政治結構之蛻變,部分台灣人民陳情要求發還遭日據殖民政府強占之祖先開墾地,衍生為「還我祖產」、「還我土地」等訴求一一浮上台面。
本文乃以財產權保障之觀點探討日據時期被殖民政府強占土地問題發生之背景、原因及台灣光復後處理過程,從而獲致以下之結論與建議。
壹、 結論
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基本性格,是以強有力的國家權力支持扶助其產業資本之發展,但劉銘傳時期之清丈清賦簿冊殘缺不全,殖民政府在短期內亦不可能排除固有土地制度,殖民政府對於土地之掠奪及收買皆相當困難。因此對地籍作積極調查及整理,並且假借種種名義強占台灣人民土地,可歸納為:
一、藉土地調查、林野調查強占土地
實施土地調查及林野調查時,雖然殖民政府公佈許多認定擁有私有土地所有權之情形,但從寬從嚴認定之裁量權,當然會以其利害關係來決定的。
二、以武力為後盾對原住民實施集團移住強占土地
殖民政府對「蕃地」推動大規模的討伐和撫育政策,其目的在奪取山林土地,而實際推動者則為武裝的日本軍警。
三、假借公共利益之名強占土地
殖民政府或財閥之收用土地行為是否曾逾越財產權保障之範疇?甚至於強占台灣人民之土地?頗值得商榷。而對於收用土地之補償並無標準,甚至未曾補償。
四、憲警協助日人及資本家之強占土地
日本在台的殖民地產業中,土地資本部份有相當比率是從台灣人民手中強制收買的,這主要是藉助於武裝警察及憲兵力量。
日據殖民政府強占之台灣人民土地在光復初期被國民政府以日產名義接收,並形成龐大公有、公營事業體系。雖然公有土地之來源,咸認為有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之歷史淵源,但從被強占土地地主之財產權保障觀點而言,光復初期土地權利清理及後來土地改革之推動時,均未能完全處理。
貳、建議
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之處理,其政策意義在於憲法第十五條人民財產權之保障。茲提出以下之建議:
一、被強占土地原所有權人,或依法律規定雖非所有人亦得行使所有人之權利者,例如其繼承人、遺產管理人,皆能提出請求發還土地。而國家為行政法關係上之基本當事人,建議可由政府主動對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問題調查並加以處理。
二、人民申請發還被強占土地時,舉證責任應由申請發還者提出,但是建議政府應從歷史檔案資料中尋找出合理之認證標準,並且證據之認定應組專責機構,避免多重標準。
三、確係強占未給價之土地,應發還其土地,但若被強占土地係公共使用不應發還,而應以其他土地交換或發給補償金;對土地依其使用種類及目的實施以重大建設費用或投資,或對其使用有公共方面之利益時,亦適用此原則。而確係給價偏低之強占,則應協調發給補償金或另以其他方式補償。
四、已依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取得土地所有權之善意第三者,其權利應不受影響,對原土地所有權人建議另以等值土地交換或發給金錢補償。
五、對於被強占土地之解決,建議另訂特別法規範。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9
第一節 文獻回顧…………………………………………………………… 9
第二節 理論基礎……………………………………………………………21
第參章 財產權保障之分析………………………………………………… 32
第一節 財產權之概念………………………………………………………32
第二節 財產權思想之發展…………………………………………………37
第三節 財產權保障…………………………………………………………42
第肆章 日據殖民政府對台灣人民土地強占之分析……………………… 60
第一節 台灣日據時期法制之成立過程……………………………………60
第二節 日據時期之土地調查、林野調查及土地登記……………………66
第三節 日據殖民政府對台灣人民土地之強占……………………………91
第伍章 台灣光復後對於被日據殖民政府強占土地處理之分析……… 125
第一節 台灣光復初期政府接收日產時期……………………………… 125
第二節 公地放領時期…………………………………………………… 151
第三節 還我土地社會運動形成時期…………………………………… 162
第陸章 台灣日據時期被強占土地解決對策之分析………………………175
第一節 瑞竹、頂林林業生產合作社土地放領個案分析……………… 175
第二節 課題探討與解決對策研擬…………………………………… …188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196
參考文獻…………………………………………………………………… 204
附錄………………………………………………………………………… .216
|
45 |
大曆時期別離詩歌研究鄒湘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6 |
後冷戰時期「中」俄關係演變之研究康四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7 |
盈餘管理季節性之研究蔡郁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由於季報、半年報與年報間因為會計師查核程度的寬鬆不同,而在年度中間管理當局是否具有不同的盈餘管理行為?而這種盈餘管理行為,是否與股價異常報酬的發生與幅度相關?由於台灣上市公司在大多的情況下,所有權與經營權不並分離,在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下,管理當局是否進行盈餘管理從股價異常報酬中獲得最大效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透過股票市場的交易行為所產生的財富重分配效果無效率,需進一步探討,並提出改進方法。
基於我國自 85 年第四季後,股市步入所謂的多頭時期間,故本研究乃針對民國 85 年後之股票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民國 84 年起至民國 86 年 9 月止,採用市場模式衡量異常報酬,並比較各季別間淨應計項目與人為盈餘管理項目,以探討計盈餘有用性、盈餘管理之季節效應,及其與資訊內含之關係。
實證結果顯示,季盈餘是否具有資訊內涵則因好壞消息不同而有不同的結論,當觀察樣本為好消息時,季盈餘具有資訊內涵;反之,則否。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台灣股市具有齊漲齊跌的特性,所以在多頭時期會消弭壞消息效應。然而,關於季節間之淨應計項目並不因為會計師查核程度不同有顯著的差異,但是人為盈餘管理淨應計項目,則有明顯的第一季與第三季效應,更進一步顯示,公司會傾向在第四季進行實質的盈餘管理。 / Since a firm would manage its earnings for certain purpose,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rterly earnings and the extent the auditing plays a correct role in the reporting process. Weakaudited quarterly reports would provide managers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income increasing biases which would mislead the perception of investors and de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This paper uses the Market model to measure ac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 and compares net accrual and artificial earning menegement on each quarter and finally co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rterly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cont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empirical test are as follow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quarterly earnings depend on the good or bad news the firms announce. When the good news is announced, the quarterly earnings have their information contents. While the bad news announced, that doesn't. Besides, quarterly net accrual doesn't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tent of the auditing, but the artificial earning management does. Furthermore, a firm would focus its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y on the fourth quarter.
|
48 |
日據時期台灣的社會事業--以貧民救助為中心的探討(1895-1938)古文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
|
49 |
我國股市與重要國際股市關係之研究:我國列入國際股價指數前後之比較研究鍾美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運用多元時間數列分析(VAR),探討1996年5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此段期間,我國股市與美國、日本、香港、新加坡股市之間的關係,及我國股市於1996年9月2日被列入摩根史坦利指數,此舉是否會改變我國股市與美國股市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透過建立多元時間數列的模型、因果關係的檢定、衝擊反應分析及預測誤產變異數分解的程序,獲得下列的實證結果:
一、由VAR模式可得知,香港、日本及新加坡的股市均受美國股市前一天股價的影響,但台灣股市則不受影響。此外,除了美國股市會影響它國股市外,其餘股市間則彼此沒有顯著的相關。
二、由衝擊反應分析可得知,美國股市為國際中最具影響力的股市,且各國股市反應新資訊的速度很快,國際股市符合效率市場假說。
三、由預測誤差變異數分解可知,美國股市的變動解釋其他國家預測誤差變異數的比例最強,其中以香港最強,台灣最弱,而其他股市對美國的解釋能力都很弱,可見其他股市(除台灣例外)均強烈的受到美國的影響。
四、我國股市列入摩根史坦利指數會使得我國股市與美國股市間關係更密切,加深我國股市受美國股市影響的程度。
由上述的實證結果可以得知,國際股市之間是存有關聯性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而我國股市被列入摩根史坦利指數,則加深了我國股市受美國股市影響的程度。
|
50 |
網際網路上即時股價預測類神經網路系統之研究葉榮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愈益發達與豐富,如何將這些日益增多的資料,即時轉換為對投資者做決策時有用的資訊,相信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同時,由於類神經網路系統具有能從龐大的資料中,萃取出有用資訊的特性,故能在商業領域的應用上有突破性的發展,特別是在資訊分類與預測方面。
有鑑於上述網際網路即時資料傳輸與類神經網路良好分類的特性,本研究透過網際網路擷取證券市場每小時成交價量資料;經由本地端的電腦將該字串資料加以做剖析處理,還原成原來的資料呈現格式,並將其新增至資料庫中;最後再透過資料查詢語言,將資料庫內容轉換成類神經網路運算時所能接受的資料格式,以利類神經網路的運算輸出。
本研究亦嘗試以1996/11/25~1997/4/24與1997/1/7~1997/6/3非週末交易日之每小時證券交易價量資料,共計19檔大型績優股股票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係以證管會所核可發行認購權證的股票為主。經由使用類神經網路倒傳遞模式來分析該個股的日內價量關係,以進一步預測該個股11點鐘至12點鐘的價格變化幅度。經整理19檔股票與大盤加權指數計16,340筆資料中,在與實際變化幅度之差距不超過1%的情形下,可發現其預測準確率平均達694%;如不計大盤的表現,則19檔股票整體預測準確率可達68.4%。
而在考量每天經由類神經網路輸出來做投資決策輔助支援方面,則以每天11點鐘的類神經網路輸出值作為決策的依據,而以12點鐘的收盤價格作為驗證的參考的情形下,不論是採買入策略、賣出策略或買賣策略皆較大盤為佳。因此,本研究的系統輸出值,除可作為投資人在依既定的決策模式,決定投資標的的同時,不僅能夠考量長期的變動趨勢,亦能兼具短期的最佳切入點,以獲致最大的報酬。
|
Page generated in 0.02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