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臺北市里長工作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之研究

修杰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討論臺北市449位里長的工作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之情形,研究目的有四,分別為:一、探討臺北市449位里長的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現況;二、探討臺北市449位里長個人背景變項對工作滿意之影響;三、探討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之間關係;四、根據研究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做為行政機關進行村里制度改革之政策建議,並提供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參考。因此,本研究首先由文獻探討開始,廣泛蒐集相關資料,予以分析歸納,提出本研究之架構及作為問卷設計的理論依據;其次編製問卷調查研究工具-「臺北市里長工作滿意調查量表」,經過預試、因素分析、信度考驗的程序,透過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十二區區公所及449位里幹事同仁協助發放問卷至449位臺北市第九任現任里長,共計發出問卷449份,回收有效問卷357份,最後將實際調查所獲知資料經由統計處理,加以分析討論,得出相關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性別、職業、里長服務資歷、獲得績優里長表揚與否、里幹事獲得 績優表揚與否、有無擔任社區發展協會幹部等因素,對於里長之工作滿意無顯著差異影響。 二、年長里長對「工作內容」滿意程度高於中年里長及年輕里長,而對「市府支持」的滿意程度,中年里長及年長里長顯著的高於年輕里長。 三、研究所及以上學歷之里長對整體工作滿意程度、「內在需求」及「福利措施」滿意程度上低於其他學歷者;國中學歷之里長對「退撫保障」之滿意程度高於高中學歷及研究所及以上學歷者;國小及以下和國中學歷之里長,對「市府支持」構面滿意程度高於研究所及以上學歷之里長。 四、里上有社區發展協會組織之里長,在「內在需求」滿意程度高於里上無社區發展協會組織者。 五、未來但決定繼續參選的里長對於「人際關係」滿意程度高於未來不繼續參選者。 六、里長對整體工作滿意度的重視程度,並未因參與動機類型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社會接觸動機」類型之里長,對「福利措施」的滿意程度高於「自我成長動機」、「表達社會責任動機」、「個人利益動機」及「成就感需求動機」者;「自我成長動機」類型之里長,對「里鄰互動」滿意程度低於「表達社會責任動機」、「社會接觸動機」及「反應他人期望動機」者。 七、人口統計變項與里長參與動機類型交互作用,對里長的工作滿意無顯著差異影響。
2

台灣省村里組織與功能之研究

何燕萍, HE, YAN-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的村里制度源遠流長,溯至周朝已具雛型。在昔時,由於幅員廣大,交通不便, 中央對地方每有鞭長莫及之感,故對地方事務,也多授權由地方自行處理,使得此種 最基層的地方組織,兼有「行政」與「自治」之雙重性質。數千年來,它對促對地方 發展,鞏固國家統治,多少發揮了實質的作用,但隨著環境變遷,現行村里組織已面 臨調適之問題,本文針對村里組織與功能,逐章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八章 ,十五萬字各章之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並闡釋村里之地位與要素,最後從 「輸入-輸出」模式來探討村里之組織、功能及其與環境之關係。 第二章:本省村里制度之沿革-由清代之保甲制係以警衛、收稅、戶籍為主,到日據 時期之保甲制則為殖民統治之手段。直至光復後之村里制度才具有自治與行政之功能 。 第三章:快速變遷的村里環境-敘述卅年來本省邁入工商業時代,生活水準提高,教 育普及,資訊發達,地方政治人物迭起,鄰里關係漸趨冷漠,在這變動之經濟、社會 、政治、鄰里關係之環境中,指出村里組織所面臨之問題及調適之道。 第四章:村里長與村里業務-分析村里長之產生仍以民選為宜,但應確定其法定地位 並提高社會地位,而辦公處所除山區、離島、僻遠地區外,以設置聯合村里辦公處較 佳,至於村里經費之壽募,仍以動員寺廟、工廠、村里民為主要途徑,政府則站在對 等輔助之輔導地位。 第五章:村里各種組織-村里內的任務編組下不廿個,多是各單位人員隨意設立,以 致於疊床架屋,功能不彰,故宜加強鄰長會議,由鄰長再動員村里民參與。至於社會 範圍則宜擴大規劃,以獲取更多資,源並擺脫與村里相似之觀感。 第六章:村里民大會-政府進儘量減少介入,由村里民自行決定開會時間、地點、方 式、其功能不再以政治社會化與政治溝通為主,而係以政治參與,並聯絡村里民感情 ,改善鄰里關係為最重要。 第七章:村里之服務機能-以村里幹事與社工員為主,村里幹事之配置標準酌予提高 ,可聯合數村里設一幹事,使其具「輔導員」性質,社工員則可在聯合數鄉鎮市成立 之社會服務中心工作。兩者應充分溝通協調,並應深入地方以動員村里民參與為其工 作要領。 第八章:結論-對村里組織之現狀檢討及未來展望,加以分析,並就各個論題提出改 進之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