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框架下的主管回饋看部屬的面子知覺對自我、主管、組織之評價的影響:以兩岸員工為例林立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中國人的社會文化特質對於主管回饋歷程的影響,尤其著重於探討社會文化特質中的「面子」因素,在人際互動中,對回饋接收者反應的影響。本研究嘗試在職場情境中,將主管回饋以「面子框架」-「有面子/沒面子」兩種訊息呈現方式給予員工,觀察兩岸員工之面子感受與評價反應是否出現差異。本研究包含三項研究:研究一與研究二驗證和蒐集當前之「面子內涵」與「面子事件」,以此結果作為建置「面子框架」的基礎。研究三則以兩岸之職場工作者為對象,透過問卷法進行「面子框架」影響之施測,同時對兩岸之職場工作者進行現況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面子框架」下之「面子知覺」沒有顯著差異,而不同的「面子知覺」會影響兩岸職場工作者對自我、主管、組織類的評價反應。大體而言,有面子感受狀態下之評價較沒面子時為高,高度有面子感受狀態下之評價時較低度有面子時為高,低度沒面子感受狀態下時之評價較高度沒面子時為高。本研究之價值有五:(一)探索「框架效果」在實務應用上的「新構面」-人際溝通;(二)檢驗「框架效果」作為人際溝通上「面子」特質之操弄原則的可行性;(三)檢驗「面子知覺」對部屬評價反應的影響;(四)透過對兩岸職場工作者之現況比較,提供管理者兩岸員工各自適合的管理與回饋形式;(五)提出「面子管理」的方向與參考原則,幫助人際溝通,以維護關係、凝聚團隊、提升績效。
|
2 |
以行為財務學檢視證券交易規定郭齡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藉由行為財務學為橋樑,試圖利用法律經濟分析來檢視證券交易法的制定。結合了行為學、法律以及財務。首先利用認知心理學來介紹投資人行為偏誤的現象。整理出三項投資人處理資訊的偏誤,分別為有限注意、過度自信以及框架效果。在資本市場上投資人因為這些偏誤產生的無效率現象分別有,會計資訊解讀不完整、股價報酬產生動能現象、投資人過度交易、對公司事件宣告產生反應不足的現象、忽略資產配置的重要、處分效果以及偏好現金股利等等的現象。
而在了解行為模型對於投資人的行為預測以後,我們試著去進行法律經濟分析。行為財務學點出了效率市場假說不存在的證據,並試著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些現象,但是行為財務學仍然缺乏一個良好的預測模型,它無法預測投資人何時會有反應不足,何時會有過度反應。不過行為財務學仍然提供了一些觀點值得政策制定者考慮。1.投資人偏好是不一致的,可能會因為情境改變而改變。2. 投資人只有有限的理性。3. 投資人會受到資訊揭露形式而有不同的判斷。根據這些觀點,我們以行為學的角度來分析證券交易法對於詐欺、操縱以及資訊揭露的規定。
|
Page generated in 0.015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