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4
  • 63
  • 1
  • Tagged with
  • 64
  • 64
  • 25
  • 18
  • 14
  • 14
  • 12
  • 11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營業稅逃漏﹕實務與模型分析

黃則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係針對加值型營業稅逃漏的情形加以分析﹐試圖建立一套模型一方面能解釋實務上之現象,另一方面彌補傳統的租稅逃漏模型偏重在直接稅而忽略間接稅的缺憾﹐以使租稅逃漏的模型能更為完整。經由對利潤稅及銷售稅的比較﹐得知間接稅模型和直接稅模型之間仍是有差異的﹐但透過加值稅此一兼具直接稅及間接稅特性之模型﹐可以得到銷售稅與利潤稅為加值稅模型的特殊情況的結果。 就實務上分析營業稅逃漏的各種型態有十三種﹐可分為三類﹕ 一、以未辦營業登記或是設法成為小店戶方式﹐避開加值稅體系。 二、漏報銷項收入。 三、虛報進項成本。 從模型上來看﹐第一種逃漏方式即是申報率為0﹐廠商完全地下化的型態﹐二、和三、則是低報課稅之稅基(申報率小於1但大於0)﹐以達逃漏加值稅的目的。 對完全競爭廠商來說﹐因其預期利潤為0﹐而得到完全無逃漏的結果。 在獨佔廠商加值稅模型之分析中﹐當查核率π和懲罰率τ的乘積πτ≧1時﹐則廠商必將完全無逃漏﹐唯有在πτ<1的情況下﹐廠商才有逃漏稅的行為。 由於部分逃漏和完全逃漏時的產出均衡條件完全一致﹐故知獨佔廠商的轉嫁行為和逃漏行為是分別決定的。 就比較靜態分析來說﹐在獨佔廠商為風險規避者的假設下﹐查核率及懲罰率對申報率的影響為正﹐產出水準對申報率的影響在利潤稅時為零﹐在銷售稅及加值稅時為正﹐而就稅率大小對申報率的影響﹐除了利潤稅時為正以外﹐餘為不定。 其次﹐在總稅收相同的租稅設計下﹐對獨佔廠商課徵銷售稅、加值稅與利潤稅時﹐其誠實申報率以銷售稅最高﹐次為加值稅﹐而利潤稅最小。 將模型的變數擴充至廠商之要素投入之後﹐可將投入之要素分為可扣抵進項部分及不可扣抵部分。基本上﹐在課稅之後兩種投入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和其價格比相等的條件仍然不變﹐至於其均衡條件及比較靜態結果﹐則可列為扣抵進項之成本之分析結果和利潤稅模型相同﹐不可扣抵部分分析結果則和銷售稅相同。 另外﹐在查核率為內生變數的情況下﹐加值稅體系下逃漏行為與生產行為(亦即轉嫁行為)互不獨立﹐與查核率為外生變數的情形時不同。 目錄 第一章、緒論 頁次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研究的範圍及方法 1-1 第三節、論文結構 1-2 第二章、文獻回顧與實務分析 第一節、相關文獻介紹 2-1 第二節、實務面之探討 2-4 第三節、本章總結 2-13 第三章、基本模型分析 第一節、獨佔廠商課徵銷售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1 第二節、獨佔廠商課徵利潤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4 第三節、獨佔廠商課徵加值稅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6 第四節、加值稅、銷售稅與利潤稅模型之整合 3-9 第五節、獨佔廠商課徵加值稅基本模型之探討 3-11 第六節、加值稅、銷售稅與利潤稅之比較 3-14 第七節、完全競爭廠商之租稅逃漏模型分析 3-17 第八節、本章總結 3-18 第四章、模型擴展 第一節、變動投入組合下之逃漏模型 4-1 第二節、特定函數分析 4-3 第三節、變動查核率下之逃漏模型 4-11 第三節、本章總結 4-12 第五章、結論 5-1
2

我國小規模營業人查定課徵實施績效之研究 / 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Small-Scale Business Entities Business Tax Assessment in Taiwan

連國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財源之籌措以租稅收入最具穩定性及持續性,亦為健全財政所倚重的支柱。而增稅是各國主政者不敢輕言,但在政府財政赤字逐年惡化,依靠發行公債來支應政府支出的程度日深,如何彌補財政收入,實係當務之急。政府為擴大稅基,彌補財政不足,挽救財政困阨,何若就現行體制內另闢蹊徑,對小規模營業人之稽徵予以改進並加強管理,除能增加營業稅稅收,以濟燃眉之急,亦能對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綜合所得稅之稅收有相當助益。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小規模營業人查定課徵實施績效的優劣變動情形,實有深入探討的必要。 依據1990至2007年度的稅收資料,利用消費效率比值及迴歸分析,本文發現:(一)我國消費效率比值變動幾近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且其變動趨勢線也幾乎逐年向下滑落,顯見我國小規模營業人查定課徵實施績效是欠佳的。(二)運用迴歸模型,協助檢測稽徵效率的變動,就2003至2007年度整體時間階段的年平均成長率亦低於1993年至2002年整體時間階段預期年平均成長率,亦足以證明我國小規模營業人查定課徵實施績效是不彰的。
3

我國營業秘密法對勞動權益之影響

曾于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法律之制定乃反映社會堅固的價值觀,又營業秘密的保護建立在營業秘密法制之規範上,故就其國內、外法制之定義、立法目的(包含國際條約、美、德、我國)、性質、構成要件、範疇、侵害類型與權利歸屬之探討,使對營業秘密法所以施行之來龍去脈能有粗淺而廣泛的認識。 次從私法自治到契約自由,討論營業秘密之概念落實在規範勞資關係之定型化契約、工作規則中,輔以民法中僱傭關係之拘束力,探討經濟弱勢者:勞工,因締約力量不平等之疑慮,在勞動契約實體上及程度上所受之影響;又企業要求員工簽署保密契約或是在一般的僱傭契約當中加上競業禁止條款,是目前存在於業界普遍的作法;然就保護營業秘密於憲法基本權之互為矛盾下,又涉及對員工流動性的限制,保密與競業禁止兩大條款在勞資關係所造成之衝突、難題和後續妥當性的問題。 最後以個案分析之研究方法對文獻之蒐集和理論邏輯之推演作一印證:希望藉由法制爭議、司法實務及社會觀察之角度探討當政府為企業於國際社會之立足之地而實施營業秘密法,又在「服務經濟」將取代「製造經濟」,「知識工作者」也取代傳統勞工,逐漸形成「知識社會」之際,其涉及勞工之勞動權益、就業自由與生存權為何,僱傭關係之轉變又是怎樣的趨勢。 在文獻整理與司法個案之相互映證後,能對營業秘密法實施的必要性、勞動權益的影響範圍及在勞動契約中之面貌以及與其他法律之比較、競合等研究目的有一清晰的思考邏輯及論證,並能有所領悟:近二百年來的無形資產觀瀰漫於企業與個人間,透過國族主義的施壓、國際條約的規範、立法而逐漸在勞工與雇主心中建立了知識有價的鞏固觀念,更賦予了雇主對受雇人非職務上營業秘密的法定實施權,然云云眾生(勞工)處於都市叢林之零和遊戲中,富裕的資本、優渥的條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為圖溫飽卻必須出賣自我之時間、體力、精神甚或人格顯而易見的,足以證明勞工處境之困窘愈發嚴重。
4

影響逃漏稅之因素-以加值型營業稅為例 / The Effect Factors of Business Tax Evasion - Take Value-Added Tax as An Example

林月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營業稅是我國重要的稅收來源之一,其課稅基礎為營利之加值額,具有自動勾稽及追補的效果,理論上可以減少逃漏稅之發生,但實際上逃漏營業稅的情況卻相當嚴重。因此本研究利用在預測問題上具有良好成效的Logit模型,以影響逃漏稅之決定因素建立營業稅的選案模型,以達到逃漏稅預警分析,期望能達到嚇阻營業人逃漏稅之效。 長期以來國稅局對於營業稅逃漏稅之選案模型,往往以電腦選案產出異常清冊、課稅資料或以虛設行號移送刑事案件之下游廠商為派查方式,供服務區及選案查核人員深入查核,由此往往未能即時掌握時效,致營業稅違章補稅裁罰後虛欠稅額居高不下,本研究以臺北市某稽徵所民國92年至97年營業稅違章漏稅裁罰案件之申報資料,經分析過濾後,以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電子業最具代表性作為樣本,對於正常營業人及違章營業人,篩選對於逃漏稅有效之解釋變數,進行統計量化標準分析,透過邏輯斯迴歸模型預測違章逃漏稅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 (1)在適度修正後,Logit模型總分類預測準確率已達到89.43 %左右。 (2)統計顯著變數有:取得異常進項憑證比例達50%、稅籍變更異動頻繁、營業場所租用或自有、循環對開發票以及取得虛設行號所開立發票、各類所得扣繳總額及營業項目等。 本研究以Logit模型建構影響加值型營業稅逃漏稅之決定因素,可作為稅務機關在選案查核逃漏稅之參考,以可提高營業稅選案查核的效率,有效打擊逃漏稅並維護租稅公平,以增裕庫收
5

導入資料採礦技術於營業稅智慧型選案之查核 /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n business tax case selection

曾雨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營業稅佔全國賦稅實徵淨額總計的百分之十以上,僅次於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綜合所得稅,為國家重要稅收來源。由於營業人常利用各種方式來逃漏營業稅,使得國家稅收連年短徵,加上稽查人員人力不足且查核人員流動率高使得查核經驗無法傳承,故本研究欲在現行的選案制度下,建立一套營業稅智慧型選案查核作業流程,使得查核人員能夠更有效率且準確的進行查核,遏止營業人心存僥倖和觀望,杜絕逃漏稅情事,以增加國家稅收。 本研究導入資料採礦技術,以98年度零稅率冒退為例,以該年度營業人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透過本研究所建構之建模標準流程,分別利用C5.1、CHAID、QUEST、C&R Tree、羅吉斯迴歸及類神經網路等六種方法建立冒退機率模型,並加以評估及比較其預測能力。研究結果發現,經評估確立以冒退對非冒退人數之比例為1:2之下,使用C5.1分類樹技術建模的效果最佳,共有十個變數納入分類規則中,其中影響營業人冒退之最重要的變數為「應退稅額」,並產生54個判斷營業人冒退之規則。 透過本研究建立之嚴謹的建模標準流程,所產之冒退規則模型,經驗證後,此模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預測效力,在模型整體正確率(Accuracy)平均而言約有90%之預測率、反查率(Recall)平均而言約有85%之預測率及F-measure平均而言約有80%之預測率,故本研究所建構之建模標準流程確實能夠在國稅局冒退查核流程實務中加以應用。相信本研究所建立之建模標準流程,可提供國稅局查核人員於未來查核逃漏之際,無論是何種查核項目,皆可按此流程,達到有效率且準確的查核結果,進而杜絕逃漏稅情事,方能增加國家稅收。
6

中國增值稅改革之研究 / The effect of China's value-added tax (VAT) pilot reform in Chinese industry

陳冠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國於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就交通運輸業及部分現代服務業施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政策(以下簡稱營改增)。本文從增值稅、營業稅、流轉稅為基礎,研究營業稅轉型對行業以及企業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本文選取繳納營業稅的交通運輸倉儲業、社會服務業、傳播與文化產業、信息技術業共131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運用2011年的財務資料,通過事前假設來進行模擬測算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營改增後,社會服務業流轉稅額是減少的,交通運輸倉儲業、傳播與文化產業、資訊技術業的流轉稅額是增加的。其次,營改增對利潤的影響,各行業的利潤變化均為增加。最後,營改增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變化的影響,樣本企業普遍在每股盈餘的變化為增加。
7

我國營業稅稅收分配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business tax revenue-sharing in Taiwan

李惠懿, Li, Huey Y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我國營業稅為省(市)政府主要的財源,在省、市間存有分配不均的現象,雖直轄市按其營業稅收入總額百分之五十交付中央統籌分配省及直轄市,但實際分配的結果,以82年度為例仍是財政狀況最佳的臺北市分配最多,財政狀況最差的臺灣省分配最少,未能有效改善營業稅稅收在省、市間分配不均之現象。再者各省、市對於總繳制度、外銷財貨適用零稅率退稅、海關代徵營業稅等制度多有不滿,此等問題如何解決,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的目的在建立一套明確的營業稅稅收分配公式,並試擬不同的營業稅稅收分配方案,以改善目前營業稅稅收在省、市間分配不均之情況。   本文先探討營業稅稅收收入權應屬中央或地方政府及介紹其他聯邦體制下國家之加值稅分配情況,繼而透過我國營業稅稅收分配制度的分析,以探討造成營業稅稅收分配不均之原因,並建立一明確分配公式,配合不同之營業稅稅收分配方案,計算不同之分配結果,以作為未來營業稅稅收分配制度改革的參考。   二、研究發現:    (一)由基本性質及租稅收入劃分原則來分析,加值稅應由中央統一徵收並屬國稅。聯邦體制國家為避免課徵加值稅後減少地方政府財源,通常採用收入分成公式將加值稅收入分配予各級地方政府。    (二)營業稅在省、市之間的分配,雖已透過中央統籌分配稅之調整,但其實際分配在省、市之間仍存在水平不均的現象。    (三)營業稅雖然為省(市)稅,但其制度之設計又與國稅相仿,因此,「總繳」、「海關代徵營業稅」、「外銷財貨退稅」更使目前營業稅水平分配不均。    (四)營業稅水平分配不均,根本解決之道是將營業稅改列為國稅,但因修法不易且造成省市自有財源流失,故可行之道乃制定一明確之公式將營業稅統籌分配予省、市政府。    (五)試擬以下三種不同分配方案:     方案一:將全部營業稅劃歸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再按公式分配予各省、市。     方案二:將各分支機構之營業稅分配至分支機構所在地,直轄市仍以其營業稅收百分之五十交付予中央統籌,並按公式分配省及直轄市。     方案三:各省(市)將造成目前營稅稅收分配不均因素對營業稅收入之影響金額加回或扣除,為各省(市)調整後營業稅收入,臺北市以其總收入百分之六十五,高雄市以其總收入百分之五十五交付中央統籌,按公式分配直轄市及省。     三方案均可有效解決營業稅水平分配不均的現象,但方案一可以徹底消除目前營業稅分配不均的原因,且因其將全部營業稅收列為可分配的對象最能顯示分配的公平性,故此方案為最佳的方案,但其須修法的幅度較大,短期可以方案二或方案三代之,長期改制方向仍應以方案一作為努力之標準。   三、研究建議:   為有效改善目前營業稅稅收分配不均的問題,本文對未來營業稅稅收分配制度有如下的建議:    (一)設計一明確的營業稅分配公式。    (二)營業稅仍列為省(市)稅。    (三)公式的設計以有效解決目前營業稅稅收分配不均為目標。    (四)省、市政府支付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之比例,應考慮不同地區的財政狀況之差異。
8

金融業營業稅合理性研討

張煒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於103年5月5日通過號稱史上最大加稅案「財政健全方案」,而此「財政健全方案」也已於日前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其中銀行及保險業之金融業營業稅率由2%「恢復」至5%,近期也已報院核定,並自103年7月開始復徵。此次稅收調初步估計可挹注國庫189億元,對我國財政赤字有止血之效。 此項稅收調整案,銀行及保險業的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金管會)初始的態度,原本是希望維持不調高稅率的態度,轉而呼籲金融業應予以之支持,這其中的轉折足以思考此項稅收調整政策之合理性。   單就金融業營業稅率「恢復」與其他產業相同之5%之字義上來看,似乎是合理的公平稅制,但如深究已經實施「加值型營業稅」的台灣,是否仍符合加值型營業稅的本質?對金融業是否真的合理公平? 本研究將會針對營業稅概論、歷年各項稅改制度對政府財政稅收的影響、金融業營業稅的沿革等各面向彙整、回顧,藉以說明並討論金融業營業稅的合理性。
9

營業秘密保護與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規範之競合 / The Competitions between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and the Misuse of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陳璽仲, Chen, Hsi 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科技與網路之進步,不當竊取他人營業秘密之情況越趨嚴重,因此實務上開始出現對營業秘密加強保護的聲浪,法制上也不斷往加強營業秘密排他性之方向修法,但在此趨勢下,市場上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之情況也逐漸盛行。美國學界便提出警告,若給予營業秘密過強的排他權,導致營業秘密保護成為權利人限制競爭之武器,將阻礙社會的進步,社會福利並受到嚴重的危害。本文藉由討論營業秘密之保護理論與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規範之情況,探討其間之關係,研究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之根本原因,並嘗試提出解決辦法,作為預防潛在或解決目前已發生的問題。 本文於第二章先從營業秘密之保護理論談起,藉由探討各種營業秘密之保護理論,並分析其優點與缺點,作為之後分析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之素材。第三章,配合美國實務案例、法制情況說明不當使用營業秘密保護之主要態樣,並以法學及經濟學方法討論其與營業秘密保護理論之關聯,試圖找出營業秘密保護受到不當使用之原因。第四章及第五章,藉由檢視我國目前的法制規範、行政與司法實務操作方式,配合實務上曾發生過案例,提出我國現存及潛在的問題,並提供改善或法制方向之建議。 / As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he trade secret misappropriation cases become more severe nowadays. Therefore, the trade secret owners began to agitate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trade secret, and to keep legislators busy amending the law toward enhancing the exclusivity of trade secret. However, under the trend of strengthening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the situation of misusing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has increased drastically. In addition to that, some American scholars have warned that once the legal systems of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become the weapons to restrict competition, it will not only impede social progression but it will also do harm to the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reviews various theories of trade secret protections and cases that misused those protections, and provides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Moreover, this study seeks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to prevent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offer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occurred. In Chapter II, the study reviews the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theories and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each theory. In chapter III,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major types of misusing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with the U.S. cases and U.S. legal systems. Furthermore, in this chapter, the study applies different methods of the laws and economic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theori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misusing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Moreover, this chapter aims to fi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why the trade secret protection was being misused. In chapter IV, the study addresses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misused problems in Taiwan by examining Taiwanese law systems, practices, and cases. Lastly, in chapter V,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present problems and improving future legal direction were made to conclude in the current study.
10

證券業營業員知識管理之研究-以交叉行銷系統為例

賈中道, Alex Ch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 文 摘 要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在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一個與企業管理及企業競爭力關係密切的議題。不少企業已經認知知識管理的重要。在知識的投資形成知識力量的呈現,所帶來的實質效益,長期來看必然超過投資有形資產的報酬。 證券業是個存在已久且產品變化速度最快的金融服務業,以協助一般大眾及法人企業進行財務投資為主要業務,接觸對象包含各種層面的客戶。證券公司的營業員則是協助客戶投資交易的主要窗口,其金融專業的素養影響證券公司對客戶的服務品質及公司的經營績效。 本研究針對證券業,來探討在營業員日常作業中,如何運用知識管理,來提昇競爭力及營業效益。特別是在進行交叉行銷的時候,資訊系統在需求、功能及架構上,如何應用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產生、審核、蓄積、擴散、應用、回饋及創新,最後創造出實質的知識價值。 研究歸納出一個應用知識管理的交叉行銷系統,可以為證券業帶來穩定營業員及增加實質收益的效果。並以『統一塑模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UML)的使用案例(Use Case Diagram & Use Case Document)、順序圖(Sequence Diagram)及類別圖(Class Diagram)來分析交叉行銷系統中三個最重要的使用案例(Use Case),分別是: 一、 成功銷售案例提案-知識的產生、蓄積及擴散。 二、 回報及交叉行銷-知識的運用及價值的創造。 三、 行銷追蹤-知識的回饋及創新。 本研究展現知識的運用,增強證券公司的競爭力,也創造實質的知識價值,相信也同樣能為其他產業帶來類似的效益。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