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73
  • 148
  • 25
  • 12
  • Tagged with
  • 185
  • 74
  • 39
  • 38
  • 35
  • 30
  • 28
  • 27
  • 27
  • 25
  • 24
  • 23
  • 23
  • 22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以狀態空間模型即期預測台灣國內生產毛額 / Nowcasting GDP of Taiwan by State Space Model

陳亭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內生產毛額作為總和國內經濟狀況的綜合性指標, 一直是政府機關與民間機構在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之一。 然而, 也因為需要整合較多的統計資料做計算, 國內生產毛額因此僅有季的低頻資料。 為了能夠精準地預測此類低頻資料, 多數學者遂以數學模型將高頻與低頻資料做連結, 期能透過模型找到高頻資料所隱含的資訊來預測低頻資料, 即期預測 (Nowcasting) 即是此類型預測的概稱。 透過即期預測, 我們可以快速掌握當下的經濟狀況, 以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據此, 本文將依Banbura, Giannone and Reichlin (2010),以狀態空間模型 (State Space Model) 搭配卡爾曼濾波器 (Kalman Filter) 來 實現對國民生產毛額的即期預測, 並藉此模型對我國經濟體進行相關分析。
12

線性位置-形狀迴歸模型在模型誤認下之研究

毛乃文, MAO, NA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3

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內容與功能之研究

唐永正, TANG, YONG-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1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發布第19號意見書以來,財務狀況變動表已成為 企業主要報表之一。我國對於此一報表之編製亦逐漸普遍,證管會所公布之證券發行 人財務報告編製準則,及財務會計策員會所公布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均有編製此一報 表之規定。該表係一種廣泛的資金觀念,彙述所有財務狀況的變動。近十年來,美國 各界批評及建議更改財務狀況變動表的呼聲不斷,此代表財務狀況變動表需要修正。 本研究係以財務狀況變動表為研究的範圍,其目的旨在求得報表最有用的格式、內容 及資金觀念,並探討各團體(使用者、提供者、學術界)對報表有用性的差異。 本研究於文獻探討中,介紹了1960年代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沿革,及1960年 代後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發展,並彙述美國會計權威機構、學術團體對財務狀況變動表 的批評及建議;實證研究係以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使用者、提供者及學術界為受試的對 象。問卷採隨機寄發,內容要求受試者依其有用程度分別給各資金觀念點數,及採用 Likert量表記錄受試者喜好報表的格式和內容,採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及多變 量分析作統計檢定,以其結果求得各團體所希望報表的格式、內容及資金觀念,從而 提供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原則的參考。
14

從UCP 歷次修正論國際貿易之發展

潘信炘, PAN, XIN-X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商業信用狀國際統一慣例(以下簡稱UCP),自一九三三年制定後,因其內容與實 務操作頗多 合,因此能為全球貿易界廣泛承認與遵循,其後由於實務作法多所演進 ,國際商會為使UCP內容能配合潮流需要,乃分別於一九五一、一九六二、一九萋 四及一九八三年因應需要而有所增修, 期使UCP能更符合國際貿易發展軌跡, 進而廣泛為全球貿易操作有所遵循。本文即以UCP之歷次修訂過程為經,其間國際 貿易發展之探討為緯,作一深入淺出之研究。 全文共約十二萬餘字,計分八章。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探討UCP之沿革、架構、適用範圍及定義。 第三章探討UCP中有關信用狀格式與通知規定之變遷背景。 第四章探討UCP中有關銀行義務責任規定變遷之背景。 第五章探討UCP中有關單據規定變遷之背景。 第六章探討UCP中有關是項規定變遷之背景。 第七章探討UCP中有關轉讓規定變遷之背景。 第八章結論。
15

群狀及不完整可靠度數據之最適驗證檢定

包進重, BAO, JIN-C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共一冊,約二萬餘字,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簡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有關文獻及本文結構。第二章為群狀可靠度數據之最適驗證檢定,以Nelson( 1 977 )的方法,提出logistic分配未知母數平均數μ的驗證檢定表及局部最強力 檢定統計量s,由本表能設計最適檢查時間,以期獲得最適驗證效果,將檢測之數據 代入s統計量,求得該值即可很快得到產品是否通過驗證檢定的結論。第三章為設限 樣本可靠度數據之最適驗證檢定,提出在固定費用下,單一或多重設限時間及樣本大 小之最適安排。第四章為逐次檢定,提出以群狀測試數據之逐次檢定及其操作特性曲 線,最後第五章為結論及日後研究發展方向。
16

婚姻對於死亡風險的作用-保護與選擇機制之比較

黃中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長久以來,死亡與婚姻狀態的相關人口研究顯示出一個有趣現象-已婚者之死亡率較非婚者來得低,學者並提出「婚姻保護論」及「婚姻選擇論」做為解釋,本研究便立基於這兩個理論,試著分析台灣地區婚姻狀況與死亡類型之間的關係,參考Gove(1973) 的研究針對特定死因-意外死、糖尿病、肝硬化及白血病進行婚姻別差異分析,以了解是否存在婚姻選擇與婚姻保護作用,研究發現如下: 1. 在意外死、肝硬化及糖尿病三項死因死亡率,已婚者的死亡率均較非婚者低,顯示了婚姻保護效果,從非婚/已婚的死亡率相對比例來看,三類死因中以意外死及肝硬化死因的保護效果較為顯著,死亡率差異較大,然而在白血病死因分析上,則未能證實婚姻選擇效果。 2. 男性在已婚/非婚之死亡率差異較大,保護效果比女性明顯。以肝硬化死亡率為例,從最高的死亡率差距來看,喪偶男性及離婚男性的死亡率分別為已婚男性的4倍及7倍,喪偶女性及離婚女性的死亡率則分別為已婚女性的僅高達3倍及6倍,已婚與非婚者的死亡率差異上,男性較女性來得大,這樣的差異也出現在意外死及糖尿病死因上。 3. 已婚/非婚之死亡率差異到50歲以後逐漸變小,婚姻在青壯年階段對於已婚者的保護作用較強。以意外死亡率來說,1990年代,50歲以後未婚、離婚與喪偶者與已婚者的死亡率相對比例分別從2.3、1.8及3.4降到1.8、1.2及1.8,在肝硬化及糖尿病死因上也呈現同樣的趨勢。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在青壯年齡時,婚姻代表的是多重利益大量且快速的結合,例如:經濟與生心理需求之滿足,進而降低已婚者的死亡風險。然而到了50歲以上,非婚者經過多年工作,必然累積了足夠的經濟及社會資源,而收入對於健康的影響較婚姻來得明顯,因此降低非婚者的死亡風險,縮小與已婚者的死亡率差距。 4. 在非婚者之中,喪偶者與已婚者的死亡率差異較大(喪偶者最高死亡率均為已婚者死亡率的4倍以上),其次是離婚者,最小的是未婚者。這是因為被動中止婚姻的喪偶者心理創傷影響其生存機會,而離婚者會面臨社會負面評價及離婚前後的衝突,相較於長期維持單身的未婚者而言(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喪偶者與離婚者的壓力較高,死亡率也較高。 究竟是選擇或保護作用較能解釋台灣情況?從研究中發現,在婚姻保護相關的死因分析皆獲得了證實,但選擇作用相關的死因則未呈現同樣的趨勢,與Gove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藉由死因來探究婚姻選擇作用有其限制,無法藉由特定死因來判斷是否有婚姻選擇效果,所以學者對於婚姻選擇之研究多以全死因死亡率及健康指標進行分析。就研究結果而言,保護作用較能解釋台灣地區婚姻與死亡之間的關係。 在研究限制方面,由於本研究使用的是橫斷面的資料,只顯示死亡時的婚姻狀況,因此,無法瞭解婚姻對健康之長期累積效果,也不能將再婚的狀況考慮進去,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進行長期追蹤調查,以能更細緻地了解婚姻變化軌跡與健康之間的互動關係。
17

IEEE 802.11/802.16 無線網狀網路中以最佳化強化競爭方式改善MAC機制的研究 / Maxminimal Contention-Enhancement to Improve MAC for IEEE 802.11/802.16 Wireless Mesh Network

王乃昕, Wang, Nai Hs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IEEE 802.11/802.16無線網路的MAC機制為儘可能爭取傳輸機會,此機制於壅塞的網狀網路環境中將造成傳輸速率過高及非必要封包碰撞的問題,進而嚴重降低網路傳輸效能。 / 本篇論文的目的旨在改善無線網狀網路環境中,因IEEE 802.11/ 802.16本身的MAC機制所導致的效能低落問題。我們利用賽局理論中零和賽局以強化競爭方式並計算及應用合理傳輸機會(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及傳輸時機(Transmission Timing),再依此將傳輸速率調降至合理的數值以降低無效封包的傳輸率。同時,此傳輸機會及傳輸時機將作為路徑選擇的重要依據。末了,我們利用網路模擬器NS2 (Network Simulator ver. 2)驗證及評估本論文所提出之方法的效能。 / The MAC mechanism of IEEE 802.11 and 802.16 competes as much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as possible. In a congested wireless mesh network, this greedy competition will result in inappropriate data rates and unintentional packet collision problems, and thus reduce network performance seriously. /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aimed to solve these two problem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e propose a zero-sum-game based contention-enhancement in MAC mechanism to estimate rational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and transmission timing dynamically. These estimations will then be used in reducing unsuitable packet data rates and selecting better routing paths. At last, we use NS2 (Network Simulator ver.2) to evaluat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f our proposed methods.
18

論毛澤東的敵我區分思想(1912~1949)—從卡爾‧施米特的觀察角度出發

楊時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分析毛澤東的敵我區分思想為核心,採取文獻分析法,藉由施米特對於敵我區分的主張,重新視察毛澤東思想的轉變,並討論敵我區分思想對於毛澤東後續政治實踐的潛在影響。在革命鬥爭之中,毛澤東貼近現實處境進行思考,動盪的狀態使他構成一種動態的方法論運用,而敵我區分正是在此基礎上被提出、進而深化。敵我區分思想讓毛澤東掌握到動員群眾的現實要素,且透過戰爭與政治的辯證思考,將鬥爭提升到永不止歇的境界。在這脈絡下他釋放出青年時期思想潛在的集體價值,並在敵我區分思想的影響之下,進一步形成獨特的民主概念及對自由主義的批判。本文即針對「敵我區分」在過去毛澤東的政治實踐中的生成與發展作探討,這是個值得今天人們一再深思的重要課題。
19

人機介面中的形狀辨識及其應用 / Shape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鄭聖耀, Cheng, Sheng 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腦硬體的發展日新月異,電腦在運算的能力有長足的提升,遠遠超過一般人腦的計算能力,隨著電腦的普及率大幅提高,電腦由以往為專業領域的工具轉變為家庭不可或缺的商品,一般大眾也成為電腦的使用者,與電腦溝通的技術(即人機介面)逐漸重要。在多樣人機介面當中,自然的人機介面尤為重要,在手持式計算裝置及平版電腦上的手寫或手勢是人機介面中較自然的方式,因此本論文將對手寫軌跡以及手勢辨識進行研究。由於此類的人機介面自由度較高,我們利用傅立葉描述元(Fourier descriptor)以及shape context,皆為平移、旋轉、縮放等rigid transformation下維持不變的方法。在手繪圖形,我們收集114位使用者的手繪資料,繪圖的過程中,依使用者直觀的方式,繪圖於電腦的觸控板,而這些使用者幾乎為首次使用觸控筆。當我們利用傅立葉描述元時,可達到67%辨識率;而使用shape context時,有90%的準確率。另外,我們將此技術應用於手勢辨識,收集348張手勢的照片,同樣使用傅立葉描述元以及shape context,其辨識率各為62%以及70%。 由於我們可以利用以上二方法定義出距離,即可使用K-Nearest Neighbor(KNN)為分類的方法。分別透過傅立葉描述元以及shape context所定義的距離,在辨識3D幾何物件約可達75%與95%,而在手勢辨識約有78%以及82%的辨識率。 / The cost of computing devices has dropp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 enabling diversified applications that require natural man-machine interaction such as pen-based computing and gesture-based communication. Whereas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handwriting has been studied quite extensively, research on hand-drawn geometric shapes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thesis, we investigat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cognize hand-drawn geometric shapes and hand gesture. Due to the high degree of freedom of natural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we apply two methods, namely, Fourier descriptor (FD) and shape context (SC) to aid shape recognition. For hand-drawn shapes, we collect 114 users' free-hand drawings using Tablet PC. In this study, we achieve an accuracy of 67% by FD and 90% by SC. For gesture-based interface, we gather 348 pictures of hand gestures and obtain a classification rate of 62% by FD and 70% by SC. Since FD and SC are distance measures, we can use K-Nearest Neighbor (KNN) classifi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The incorporation of KNN classifier has increased the precision to 75% and 95%, where distance is measured by FD and SC respectively. For hand gestures, the improved accuracy is 78% by FD and 82% by SC.
20

統獨之外的第三條路?試析統獨立場中支持「維持現狀」的臺灣民眾 / In addition to unification and independence, is there a third way? Try to analyze the stance by the Taiwanese public in support of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in the Taiwan strait

陳信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針對目前在台灣統獨立場上佔據主流地位的維持現狀者,過去學界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認為「維持現狀」者過於「虛胖」,「維持現狀」並非他們真正屬意的選項,因此需要藉由一些方式加以拆解,才能瞭解真正偏向統一或獨立的民眾;第二種觀點則是認為多數臺灣民眾在統獨立場上選擇維持現狀的選項時,本身即有相當大的意義,並不只是單純統一和獨立的對立模式就可以理解,因此不應該把重心放在支持統一或支持獨立者,而忽略「維持現狀」這多數民意的偏好。這兩種觀點從不同角度清楚說明對於「維持現狀」在統獨立場中的價值性。 不過,由於上述兩者仍各有其問題尚待處理,因此,本文對於這群「維持現狀」者採取有別於上述兩種觀點的處理方式,先以質化訪談資料瞭解「維持現狀」內涵與選擇動機,接著用電訪資料探究「維持現狀」和統一、獨立的不同,以及與「維持現狀」類型的差別,如此一來既能深化維持現狀概念的意涵,並保持「維持現狀」的獨特性,也能細分「維持現狀」者的內部差異,卻不會影響「維持現狀」的完整性。   研究發現,對於「維持現狀」的民眾來講,統獨議題不是可以立即解決的問題,平常也不太會去談這些問題,統獨議題並非臺灣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民眾反而認為經濟議題才是目前最重要且最為實際的問題。在選擇「維持現狀」的動機上,民眾有可能是因為同時反對統一與獨立;或是可能視之後的條件與情況來決定走向統一或是獨立;抑或是特別反對某一方,卻對另一方不感興趣或是沒意見;又或者是對兩種國家選擇都沒有意見;甚至可能是看情形決定是否統一,但如果最後走向獨立也無所謂,反之,也可能是看情形決定是否獨立,但若最後走向統一也不反對。對於民眾來說,選擇維持現狀的動機不僅僅只有一個,是多重因素加總而成。另外,我們從訪談資料中發現,「維持現狀」不僅認為含有政治意涵,也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層面的意涵。「維持現狀」者對於中國大陸的印象雖然不好,但仍舊認為在中國經濟帶有誘因的情況下,與其密切交流是有利於己的,而這可看出「維持現狀」者略帶務實的一面。 對於這群臺灣主流民意的背景認識,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對於學界較少關注的「維持現狀者」進行初探性研究,以期能勉為補足此一領域,在「維持現狀者」的成因、意涵、背景上加以深度瞭解。

Page generated in 0.02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