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
  • 5
  • 1
  • Tagged with
  • 6
  • 6
  • 6
  • 5
  • 4
  • 4
  • 4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白居易敘事詩與改編元雜劇研究

陳映儒, Chen, Ying J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偏好採用既已流傳的舊故事加以改編,為中國古典戲曲取材上的特色,這使得戲曲文學與大量先行作品間存在著「本事因繼」的關係;而,戲曲「舊故事」的題材來源,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敘事性較顯著的史傳、小說,甚少從相對而言抒情意味濃厚的詩歌中挖掘,但唐代詩人白居易,卻可說是難得一見的例外──同時有三篇詩作獲得後世劇作家青睞而受到改編,遂引發筆者強烈興趣而展開研究。本文主要關注議題有二: 其一,詩歌與戲曲同為韻文,在「以韻文敘述故事」的大方向下,觀察相似的故事題材,如何與「詩歌」、「戲曲」這兩種不同的文學體製相適應?「詩歌」與「戲曲」各自的文體結構,又將如何造就其敘事表現、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其二,舊故事往往負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與許多人類共同的情感或想望,當它進入了後代接受者的視域中,一方面將與個人的境遇、理想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也會與新的時代精神產生碰撞。因此,改編劇作與詩歌原作在故事題材上固然具有從出關係,但若細究其情節安排,以及由此顯豁之主題意識,將發現它們實際上是相互鏡映而又各具脈絡的。 本論文的研究便是基於以上兩條軸線上而展開,首先分析文學體製結構對敘事表現的影響,說明相同故事題材經過不同藝術形式處理所具有的創新價值;其次則從透過情節內容的仔細對讀,抽繹出白居易敘事詩與改編雜劇之間情節安排上的差異,由此探入主題意蘊的精神內裡,說明不同時空情境下不同作者因「期待視野」差異而對故事作出不盡相同的詮釋。結合以上各層面,探討元雜劇對白居易敘事詩的改編情形。
2

白居易詩與釋道之關係

韓庭銀, HAN, TING-Y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在探討白居易詩與釋道思想之關係,並輔以白居易的生平事蹟及其對詩之認 識與主張 。 第一章:利用史料及白居易之詩文,簡述白居易之家世生平,著作與他對詩文之分類 。 第二章:此章探討白易對詩之認識與主張。 第三章:此章探討白易對佛教之態度及其佛教修養。 第四章:此章探討白易對老莊思想之研究及道教之實行。 第五章:此章分各家對白居易詩之論斷及作者對白居易內心世界之探討以此並作結論 。
3

中唐詩歌中之夢研究 / The Research of Dreams in Poetry of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莊蕙綺, Chuang, Huei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唐代是詩的國度,尤其是興象玲瓏、自然湊泊的盛唐氣象,更是被歷來詩評家目為詩之極致。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唐時期在我國詩史上也具有相當重要的關鍵地位,在國家政治經濟敗象已露,以及盛唐李、杜的巔峰藝術成就之後,中唐文人奮力掀起詩歌的革新思潮:無論是以詩歌為諷喻利器的樂府詩人,或是尚奇求險而開闢新風的苦吟詩人,均標舉著「唐文學的第二次繁榮」,並開啟了宋代詩風。本論文的研究目的,便是檢索出此際文人詩歌中的夢想,經由排比、分析、統計,呈現出他們的深層心理、藝術技巧及時代共相。本論文共六章。第一章「緒論」,申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各章要旨,並就夢的成因及功能作一簡介,以便討論下文。第二章「中唐以前詩歌中夢的釐析」,為明中唐詩歌對於夢題材的繼承與創新,本章先溯源至中唐之前的詩歌作品,探討夢在詩歌洪流的發展情形。依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初盛唐四個時期介紹之,抽繹出夢詩在各時代的特徵與意義。第三章「中唐夢詩的主題及其類型」,考察中唐夢詩的整體表現,歸納此際文人較為集中的題材、情感線索、思想意旨,得出四大主題:生命主題、仙境主題、功名主題及相思懷歸主題,主題之下再分若干類型。系統化地分析中唐文人生命歷程中夢寐關心之事,如何形諸筆端。並略加論述主題間的交叉碰撞,闡明詩人的內在情感應是同時融匯各類主題,而非各自獨立的。第四章「中唐夢詩的意象表現」,探討中唐夢詩的語言藝術,與文人駕馭語文的技巧。由意象的單純至複雜,層層分析文人運用感官意象傳達迷離惝恍的夢境、以及夢前醒後的複雜心緒的藝術手法。同時,也討論夢詩使用典故的情形與優缺點。第五章「中唐夢詩的文化意涵」,論析中唐夢詩與當時文化結構之關係,分別從政治、宗教、社會風氣等方面,考求夢詩對於當時政治情勢、改革運動、佛道思想、冶遊侈宴諸文化風俗習氣的反映,檢視詩人對文化現象的關照與省思。第六章「結論」,依據以上各章之探討,總結要點,並就研究發現與成果,一一臚列以為結論。
4

中唐詩歌「由雅入俗」的美學意涵研究

莊蕙綺, Chuang, Huei-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唐詩歌「由雅入俗」的美學意涵研究摘要: 本論文共七章。第一章「緒論」申明研究宗旨、研究範圍、研究方法。並對中唐年代作一界定,論述「雅」與「俗」的分野,以作為全文探討中唐詩歌「由雅入俗」趨勢的基礎。 第二章「中唐文人之階層變動及其生命意涵」。中唐詩歌開展由雅入俗美學思潮的原因,實肇於創作主體文人階層的內涵,已由以往依附帝王世族的文人,轉為憑藉學識才華入仕的士子。是以本章先釐析科舉制度對於文人的意義,論述以進士科為主的文人如何成為社會、政治上的新興勢力。作為新興士大夫階層的官吏或文人,也需要確定自己個人的人生理想或人生價值。本章從文人生命性格的形塑、社會地位的定格、歷史文化的追尋三個面向,由進而遠、由淺而深地求索中唐文人的生命意涵,考察中唐寒士文人自我意識增強的表現情形,發掘他們求新求變的心態導致時代美學觀念的變化,這也是讓詩歌由雅入俗的內在原因。 第三章「新樂府運動的革新意義與通俗化傾向」。新樂府運動是有唐一代最重要的詩歌改革運動。提倡者白居易和元稹代表的是新興庶族初登政治權力上層、滿懷理想的文人典型。新樂府運動以輔國匡君、濟民傷痛為宗旨,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文人側重吟詠個人內心世界的詩歌傳統。本章首節論述新樂府運動的形成過程,並探討它和古文運動的關係,第二節分析元白的詩歌理論見解,尤其突出詩人以文學改革時政的強烈企圖,第三節鑑賞詩歌作品,觀察其實踐理論之情形如何,最末一節則評論新樂府詩作通俗化的美學表現,包括:語言淺顯、句式多變;敘事詳盡、聞之即懂;詩體的散文化與議論化;以普遍人性為基本訴求等四點。 第四章「元白詩派的通俗詩風與生活化文化取向」,附文「劉禹錫與柳宗元詩中『尚俗』特色之考察」。元白詩派是中唐詩壇上兩大詩派之一,本章探討其通俗化的詩歌內涵。白居易和元稹的仕宦生涯一再遭逢無情的貶謫打擊,詩歌創作產生明顯的轉變:批判時局弊政、揭露民生困苦的內容驟然減少;抒發一己幽思,描寫日常生活瑣事的內容迅速增多。不變的是詩歌平易、淺切、通俗易懂的特色,仍貫串當中。本章第一節討論元白生命歷程的轉折,考求詩風轉變的原因,並論及他們詩歌唱和的情形,對「元和體」之意義作一界定。第二、三節分別探討艷情詩、閒適詩、感傷詩作品,釐析元白詩派後期詩作的具體內涵。第四節則分析詩歌趨向繪寫閒情俗趣的生活化特色,說明元白詩何以能在中唐當時空前流行,傳誦人口,造成當代詩歌普及化的現象。本章篇末附文為「劉禹錫與柳宗元詩中『尚俗』特色之考察」。中唐詩壇雖以元白、韓孟詩派為兩大詩歌主流,但又有劉禹錫、柳宗元兩位重要詩人別開生面,開創出絕然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附文即針對劉、柳詩作當中,趨向世俗化部分之特色加以論述分析,完整地考察並呈現中唐詩歌由雅入俗的風貌。 第五章「韓孟詩派獨特的抒情模式與由雅入俗的表現」。韓孟詩派與元白詩派並列中唐詩壇兩大詩派,它是以韓愈和孟郊為核心的一個詩人群體,在創作方法上搜奇抉怪,刻意出新;風格表現上險峭奧折、美醜並陳,涵孕出一股與眾不同的詩歌特色,緣於這種特色,又被稱為「險怪詩派」。本章第一節首先論述韓孟詩派的作家,包括韓愈、孟郊、盧仝、劉叉、馬異、李賀、賈島等人的性格與出身經歷,尋究詩派風格形成的內在原因。再者,他們專務奇險艱苦、幽冷寒僻的抒情方式,顯與以往詩歌「志之所之,詩亦至焉」的創作心態有所不同,本章第二節就韓孟詩派的抒情方式,作一剖析。第三節則集中論述韓孟詩派的詩歌內容及創作手法各方面由雅趨俗的表現。 第六章「中唐詩歌的美學特色」。中國詩歌向有唐宋之分。詩分唐宋,不只是時代的分別,還有風格的不同,唐詩重韻致,多能情景交融,高華清遠,雄渾豐腴;宋詩重理趣,多挺拔瘦勁,氣骨嶙峋。唐音宋調的不同,究其源頭即淵源於中唐。中唐之後,中國社會、文化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政治結構乃至社會結構的變化,對知識階層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中唐文人於是在文學觀念、審美觀念上均與以往文人有所不同。中唐詩歌的變化,在於整體精神的由外向內,由典雅化趨向日常化與通俗化。而這種個人化、內心化、生活化的審美心理與美學風範,不但影響了宋代詩人,更是宋代之後文人士大夫最為典型的審美風範。本章首節論述中唐詩人主體意識的增強,從而改變了審美視角,擴大了審美範圍。第二節討論中唐文人對民間文學的廣闊吸納程度,包括他們直接參與填詞、寫小說等創作的情形。第三節探討中唐詩人在詩歌內涵融鑄宗教思想的狀況,他們往往在堅守儒家為本位的立場之餘,融入佛家與道家思想,調解他們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遭遇的苦悶與挫折,這種三教融和的人生觀,深深影響宋人。第四節則是就中唐詩歌由雅入俗的趨勢,作一整體評析。 第七章「結論」。依據以上各章之探討,總結要點,並就研究發現與成果,一一臚列以為結論。 / A Research of the Aesthetics Significances of Tang Poetry’s Shift from the Refined to the Popular Tastes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by seven chapters, giving a holistic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s significances of Tang Poetry’s shift from the refined to the popular tastes. The titles of the chapters are as followed: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Social Classes’ Shift and its Significances of the Scholars in Mid-Tang Dynasty;’ Chapter 3, ‘R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s of the New Yuei-Fu Movement and its Tendency toward Popular Tastes;’ Chapter 4, ‘Popular Tastes in the School of Yuan Jan and Bai Jui-Ye’s Poetry And Its Tendency of Allocating Daily-Life Aspects;’ Chapter 5, ‘The Uniqueness of the Poetry-writing Approach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in the School of Han Yu and Mong Jiau;’ Chapter 6, ‘Aesthetics Significances of the Mid-Tang’s Poetry and its historical meaning in the Chinese Poetry History;’ Chapter 7, ‘Conclusion.’ Two appendixes are included in the Dissertation: Appendix 1, ‘Aesthetics Paradigm Shift of Mid-Tang Poetry;’ and Appendix 2, ‘Bibliography of the Mid-Tang Poets.’
5

論白居易詩歌與居士文化的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i Ju-yi's poetry and Buddhist culture / Relationship between Bai Ju-yi's poetry and Buddhist culture

邵敏智 January 2005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6

中唐樂府詩研究

張修蓉, ZHANG, XIU-R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諸論 一、樂府源流二、研究動機三、各章順序四、各節要旨 第二章張籍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張籍小傳第二節:張籍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張籍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 暴露戰爭罪惡的樂府詩二、諷諭社會問題的樂府詩1.諷諭重稅2.諷諭徭役3. 諷諭官吏4.諷諭仙思三、代婦女訴怨的樂府詩第四節:張籍樂府詩的形式一、句 式二、平仄三、用韻四、語法第五節:張籍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比興二、設問三 、比擬四、警句五、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三章:王建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王建小傳第二節:王建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王建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 厭惡戰爭的樂府詩二、諷諭社會的樂府詩三、議論生死的樂府詩四、為宮女訴怨的 宮詞樂府詩第四節:王建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古體與近體絕句第五節:王建 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鑲嵌二、疊句三、疊字四、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四章:白居易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白居易小傳第二節:白居易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白居易樂府詩的內容分 析一、長恨砍與琵琶行二、體恤民困的樂府詩三、褒美節烈的樂府詩第四節:白居 易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用韻三、對仗四、語法第五節:白居易樂府詩的表現 技巧一、諷諭二、疊句三、用典四、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五章:元稹及其樂詩的命題 第一節:元稹小傳第二節:元稹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元稹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 諷女禍亂國的樂府詩二、設苛徵厭戰的樂府詩三、諷仕途艱險樂的樂府詩第四節: 元稹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對仗、三、語法第五節:元稹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 比興 二、諷諭三、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六章:劉禹錫及其樂府詩第一節:劉禹錫小傳第二節:劉禹錫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 :劉禹錫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寫巴蜀民歌的竹枝樂府詩二、歌武陸土俗呡風的樂府 詩三、感喟懷古的樂府詩第四節:劉禹錫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詩體與內容的關 係第五節:劉禹錫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摹狀二、比擬三、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七章:韓愈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韓愈小傳第二節:韓愈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韓愈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鬱 鬱不得行其志的樂府詩二、諷權奸亂政的樂府詩三、厭惡是非混淆的樂府詩第四節: 韓愈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平仄三、用韻第五節:韓愈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怪 字與怪詞二、感喟句三、語助詞四、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八八章:孟郊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孟郊小傳第二節:孟郊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孟郊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北 貧困無助的樂府詩二、設苛徵虐民的樂府詩三、諷征戍不休的欒府詩第四節:孟郊樂 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平仄三、對仗第五節、孟郊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感嘆二、 比興三、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九章:李賀及其樂府詩 第一節:李賀小傳第二節:李賀樂府詩的命題第三節:李賀樂府詩的內容分析一、懷 才不遇的樂府詩二、感喟人生短促的樂府詩三、多病苦吟的樂府詩四、對歷史人事追 懷的樂府詩五、對鬼狐神仙遐思樂的樂府詩第四節:李賀樂府詩的形式一、句式二、 雜言體的用韻三、古體詩的對仗第五節:李賀樂府詩的表現技巧一、用字二、奇句三 、結構第六節:小跋 第十章:結論 一、中唐樂府是否入樂二、樂府詩集古題與新題歸類的矛盾三、無法確認的--疑似 樂府詩四、中唐樂府詩人多喜新題樂府五、樂府與變文詩歌有關聯六、樂府詩衰微與 詞的興起七、中唐樂府詩的影響附:參考書目 /

Page generated in 0.01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