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票券金融公司行銷策略之研究 / The Marketing Strategy of Finance Bills in Taiwan江芳村, Chiang, Fang-Ts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八十四年,我國寡佔近二十年的票券市場終於開放,一時之間,財團紛紛成立票券金融公司,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票券業者如何因應由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的競爭方式?本研究的動機為將行銷觀念運用於票券業的競爭策略,使其洞悉變遷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並配合自身條件以提供適當商品與服務予適當客戶。
本研究採探索性研究,進行個案討論並輔以問卷調查,研究發現,票券公司與客戶的行銷觀點認知,差距不大。就投資者而言,著重安全性、收益性及流動性,而票券公司認為收益、服務以及安全是客戶的考量因素;在融資方面,樣本公司以成本、手續便利、可貸金額多寡與撥款速度作為選擇融資的標準,在這方面票券公司以為利率、服務以及授信額度是顧客需求。兩造作法與想法大致吻合。
依據研究結果,本論文提出相關建議,對於金融主管當局而言,票券法的訂定有其必要性,並且必須開放新金融商品與保障交易的安全,才能促進貨幣市場發展。對於票券公司而言,必須體認需求導向的時代已經來臨。在市場開放之初,價格競爭難免,在各家公司營運步入常軌以及市場機能引導下,服務競爭終會取代價格競爭。
而從行銷策略之觀點,在客源開發方面,中小企業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但是業者在業績與授信風險之間,須做一權衡考量。在行銷組合方面,注重新產品的研發才能搶得開放時的先機。在價格策略方面,欲取得價格優勢,須特別強調成本降低:資金成本、產品成本、作業成本。在通路方面,與其他金融業者的策略聯盟是值得發展的方式,此外,正面的公共報導與廣告,有助企業整體形象的提昇,進而增進業務的推展效率。最後,本研究指出授信品質以及利率的研判,將是票券公司的決勝點。
|
2 |
金融商品課稅方式之探討鄭育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衍生性金融商品,由於政府對於金融業者承作業務的逐步開放,使得此類商品種類漸趨多樣化,發展也愈來愈成熟。但現行稅務法令對於衍生性商品的課稅方式,由於其契約內容多變,使得稅法無從對此類商品制定出一致性的架構,進而使業者及投資人無法預期可能的課稅方式,以為我國相關稅制似乎毫無章法,全憑財政部認定。藉由本文,希望能整理出我國稅法對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課稅規定。因我國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使得部分標準化之新金融商品幾乎不課徵所得稅,而以交易稅代替,故本文主要以所得稅及交易稅的討論為主。
首先,在研究衍生性金融商品課稅方式的過程當中,發現期貨的課稅方式,與其現貨息息相關,現貨即股票和債券等等金融商品。其次,發現有許多人,誤解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停徵範圍,以為短期票券有其適用。第三,因為債券利息所得稅之稽徵方式出現問題,使得投資人可藉由債券附條件交易而避稅,進一步引起利息所得和證券交易所得混淆之爭議,因此本文的討論擴及金融商品,而非侷限於衍生性金融商品。
本篇文章首先將對我國關於金融商品的稅法架構做一整理,包括所得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等等,主要以所得稅及交易稅為主。其次介紹幾個重要的金融商品的課稅方式,特別是有爭議的部分,並希望藉此將金融商品在稅務法令上的架構浮現出來。第三介紹美國對於金融商品的課稅方式,金融交易日新月異,許多交易無法被規範於原本的稅法架構之下,故有關當局必須有所因應。我們在此將發現,由於美國對於金融商品課徵所得稅,因此稅額的計算及課稅時點的考量遠比台灣細緻而複雜。
以全文的討論看來,有下列幾點結論:一、我國債券利息所得課稅方式,將影響債券類金融商品的發展。二、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的影響深遠,如今在免稅的架構下所延伸的金融商品課稅方式,將使未來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困難度提高,我國所得稅制可能將永遠存在此一缺口。三、所得稅之稽徵方式,遠比交易稅複雜。四、我國目前不需採市價結算法,對未實現損益課稅。五、金融商品課稅方式無法統一規範,只能零碎因應,不同金融商品之問題各異,故一商品、一稅制的問題恐怕無法避免。
|
Page generated in 0.022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