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經濟部工業局組織及職掌之研究

趙信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論什麼制度都是生長起來的(by growing),不是製造出來的(not by made),是發現的(to be found),不是發明的(not to be creation),每一個制度的成長都受到文化背景、社會結構、經濟因素、政治環境的影響。撰者原擬就制度中的一個部份-行政組織的生長過程作一研究;嗣後因範圍過大,非能力所及,經張師明誠指引改以具有研究價值的組織中擇其一,因此擇定近年成立的工業局作為研究對象。並根據此原則將本文分為: 第一章:「緒論」,述及工業局設置的先期歷史,組織改變及重組的理論及因素,以及本文探討時之行政組織理論,先作一概述。 第二章:「工業局設置及其地位」,言及工業局在立法過程以前及以後的組成及地位。 第三章:「工業局的組織」,以學理分析其內部結構,再論及單位功能,及其成員分析。 第四章:「工業局的職掌」,從有關法規入手,實際運作為據,探討工業局之職權性質,內容及實際運作等等,終結以職掌運用,論其績效。 第五章:「結論」,對工業之改革分做幾項探討,試作建議,並以撰者一愚之管見對現代行政改革在觀念上、及實際運作上擬作校正,以便配合行政改革。 本文之得以順利完全,首應感謝明誠師之懇切指導,詳訂章節,啟發觀念,時加匡正,藉引資料。公共行政研究所主任傅師宗懋多所關心及指導。撰寫期間得工業工業局人事室張之宜主任提供資料、詳為解說、及就職工業局企管所仝學楊重華學長鼎力協助,資料提供不遺餘力,致使此一研究得順利完成。 本文撰寫雖兢兢業業,努力以赴,惟因才疏學淺,時間所限,復以初試論文,闕漏舛錯,必不能免,敬訢諸位師長,嚴予校正,藉匡不逮。
2

明代吏部文選清吏司職掌之研究

張榮林, Zhang, Rong-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嘗試探討明史、明會典所記的出處,將明實錄所記明代吏部有關事例,按年代先後排 列,與太祖時所定「諸司職掌」,武宗時所刊「正德會典」,神宗時所刊「吏部職掌 」、「萬曆會典」等書,相互參證,以說明明代吏部文選清吏司職掌之演變與發展, 以補充明史與明會典之不足,並嘗試改正明史、明會典的錯誤。 本文心得有以下數點: 一、吏部石刻職掌,據我考證,係修於洪武十三年以後,洪武十六年以前。吏部石刻 職掌與戶部、禮部、刑部石刻職掌之體例,雖然不同,很可能撰寫之奉命是在同時, 而每部各修各的,不是同時修成。洪武二十六年所修「諸司職掌」始將體例劃一。這 是「諸司職掌」較石刻職掌為進步的地方。石刻職掌,不見於明史、明實錄及明會典 。這是研究明初典章經制極重要的史料。 二、明會典係以洪武二十六年「諸司職掌」為綱,而附以歷朝事例。明史以「諸司職 掌」為翟善所修,據我考證,該書可能為吏部尚書詹徽在伏誅以前所修,至梁煥署吏 部事時始頒行。 三、南京吏部志所載洪武二十九年吏部職掌,係抄萬曆會典,非洪武二十九年所定。 四、明代吏部文選清吏司在萬歷寺分九科。在司之下分科,由「諸司職掌」「缺科」 二字看來,在洪武時即已分料。 五、在明初,吏部文選清丈司職掌選官項中,僅包括類選與抄選。類選即後來之大選 。而急選、揀選、遠方選、舉人乞恩選、歲貢就教選,均由類選分化而來。 六、大選之對象為進士、監生等初授官,及考定陞降之再任官。而急選之對象則為「 改授、改降、丁憂候補官」。大選、急選官員有缺,均由吏部註選。在萬歷二十二年 始由吏部尚書孫丕揚制定掣籤法。 七、明史以「雙月大選,單月急選」,這是誤以清制為明制。在明萬歷至崇禎年間, 急選皆在雙月舉行;通常在大選前數日舉行。在萬曆八年以前,大選日期皆由吏部在 常朝時奏請定期;是年始定為雙月二十六日,後來改為二十五日。 八、明史選舉志以明代揀選三年舉行一次,這是明成化朝所定。然在孝宗弘治十三年 至嘉靖朝,或一年舉行一次,或二次,皆因實際需要來決定,至萬曆朝始恢復成化朝 所定三年舉行一次之例。 九、萬曆會典記:嘉靖十年題准,兵部左右待郎,必推曾按歷邊陲,練達軍務,或曾 伯兵備等官,有將略才望者,疏請簡用;遇有警報,即付以提督之任,不必另推」。 十、明代的保障,係指方面守令及御史之舉保,其於一般未入仕者,不叫保舉,明初 稱為貢舉,萬歷年間始改名為訪舉。 十一、明代的廷推,係由宣德年間「吏部會在京三品以上官眾議推舉」之會舉演變而 來,有立推與坐推之分;凡推陞閣臣、吏、兵二部尚書及總督時,科道掌印官參加, 與推者皆立而不坐,是為立推。而推陞閣臣、吏、兵二部尚書以外之三晶以上九卿、 僉都、祭酒及巡撫等官,原則上科道掌印官不參加,皆坐而推舉,是為坐推。在神宗 萬曆二十六年以後,科道掌印官參加一切廷推。而崇禎年間李日宣掌吏部時,凡遇廷 推必先令選郎商之科道掌印官,科道地位愈重。 本文僅研究明伐吏部文選清吏司之職掌,以後當繼續研究明代吏部考功清吏司、驗封 清吏司、稽勳清吏司等司之職掌。
3

清代軍機處組織及職掌之研究

傅宗懋, Fu, Zong-M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軍機處名不師古,絲綸出納,掌議大政,贊襄治理,職事綦重。本文及以其設置、組織及職掌之研析為主要範疇,以明瞭清代此一機構之運作情形,及其所發生之作用與價值。 本文獲得以下幾點認識。 (一)軍機處是一先有其人其事,而後成為定制之機構。換言之,即是先有政治事實,後成政治制度。 (二)軍機處是兼議政、擬旨、傳遞王命之機構。既是政治中樞,又係行政總匯。 (三)軍機處職掌之能逐漸擴張,乃由於軍機大臣係皇帝之親近大臣。 (四)軍機處是皇帝陽示漢、滿並重,隱寄實權於滿人,以為收攬漢族人心之一有力工具。 (五)軍機大臣較諸其他臣僚自是權重,然其權是否果重,重至如何程度,則頗不固定,常因人、因事、因時而有差異。 (六)軍機處之設置既有助於增加行政效率,更有裨於皇帝集權統治。 總之,政治型態通常隨社會型態而轉移,政治制度尤須與政治環境相配合,軍機處為專制帝王制度下之產物,故□以有助於集權為其目標。
4

我國審計制度現況之檢討與改革研議

張福淙, Zhang, Fu-C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政府審計制度建制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歷經軍政、訓政害憲政三時期,其間不惟 民主政治的推行已有相當進展,即審計思潮亦有重大變遷,而現行審計制度無論在觀 念上或建構上卻大多仍因襲固有,殊少革新。加以國人對政府審計的功能普遍缺乏認 識與瞭解,未能予以應有的重視,因此現行審計制度是否適合現代民主國家之需要, 令人不能無疑?著者從事政府審計工作多年,根據個人親身體驗及觀察,印證學術理 論,以檢討審計制度之現況,並提出改革研議,期能恢宏審計功能,而有助於匡正政 府財政收支,提高政府施政效能,健全民主政治體制,及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全文共 分七章二十五節,約六萬餘字。第一章 現代政府審計理論之探討。第二章 我國審 計制度之沿革。第三章 審計機關的職掌與業務。第四章 審計機關的隸屬與組織。 第五章 審計人員的進用與保障。第六章 審計專題研究。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36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