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8
  • 16
  • 2
  • Tagged with
  • 18
  • 18
  • 18
  • 18
  • 12
  • 11
  • 7
  • 6
  • 5
  • 5
  • 5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網路輿情分析在公共政策的應用與影響 / Application and influence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nalysis in public policy

林文涵, Lin, Wen 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網路民意已經成為政府應該注意的重要民意來源,但近幾年,政府時常來不及在網路大量討論之前察覺公共議題並及時做出回應。網路輿情分析快速、大量撈取網路言論使政府可以及時得知正在形成的公共議題以及民意對現有政策的認知與態度,所以政府有相當誘因在公共政策使用網路輿情分析,然而其分析方法與特性對政策過程是助力或是阻力,仍尚待釐清。雖然部分研究文獻提到政府在使用網路輿情分析需要注意的議題與困難,但是導入網路輿情分析之後政府內部實際上如何處理與運用網路輿情分析結果,並未進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以個別深入訪談為資料蒐集方法,訪談曾經使用過網路輿情分析的政策參與機關人員,以了解網路輿情分析對政策的影響,即網路輿情分析運用在政策上的情形與運用困難。 研究結果發現網路輿情分析結果在政策上的用途大致可分成新聞公關與政策業務。在新聞、公關上的用途主要為協助擬定輿情處理策略、用於輿情回應及預警上有困難;政策業務上運用在協助政策規劃與修正、政策推廣的決策支援與跨部門協調。行政機關單位的態度上多認為網路輿情分析可以運用在政策規劃與修正上,但需要先經判斷、過濾與抽檢,或搭配其他民調結果綜合參考,無法直接、單獨運用,雖然如此,網路輿論仍被視為不可忽略的民調資料。 網路輿情分析在政策上的運用亦有限制:因為網路言論雜亂跟網路輿情分析資料蒐集不具即時性,造成難以運用在需要即時性的機關業務上;網路言論雜亂跟網路輿情分析準確率難以控制及公務體系較少進行跨部門協調,造成網路輿情分析運用上需要付出比預期更高的人力、時間等資源,然而因為對政策規劃與修正來說,民調資料本就僅供參考,因此限制了網路輿情分析在政策業務上可以發揮的效益。 根據運用情形跟運用困難,本研究認為若網路輿情分析要作為政策民調運用在政策業務上,在分工上可以加入統籌、中介者參與,或是在資料撈取過程及運用分析結果時增加單位之間的跨部門協調;在運用情形上則視政策議題特性同時搭配其他民調或對網路輿情分析結果再分析過濾,以提升分析結果作為民調資料的可信度。另外,選擇網路輿情分析主題時應考慮政策議題是否適用網路輿情分析,與選擇範圍較廣的政策議題,以避免網路輿情分析資料撈取結果不佳。對於後續研究,本研究建議可以探討政府運用網路輿情分析的負面影響,以及政策議題特性對網路輿情分析運用情形的影響。
2

軟體典藏庫資料分析:以GitHub為例 / Data Analysis for Software Repository: A Case Study of GitHub

劉耀文, Liu, Yao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GitHub是2008年開始發展,提供線上源碼託管服務的網路平台。除了提供使用者建立組織、專案和存取軟體庫之外,更提供一些網站社交功能,包括允許使用者追蹤其他用戶、加入專案組織與關注軟體庫的動態,並且對於軟體源碼的修改和針對程式錯誤(bug)提出評論等,使用者或組織成員透過平台上版本控管服務來共同開發軟體專案,並透過GitHub提供的社交服務來完成溝通與協調。 本研究針對GitHub資料集進行整體性的觀察與分析,透過不同的社群網絡指標與分析方法,發現GitHub平台上的協同合作與社交活動。舉例來說,為了找出GitHub上網路的彈性,我們使用度分布,還有近距中間度及參與中間度的值。同時,我們針對使用者或專案之間的互動情形來分析關聯性,並以平台上不同的操作事件來觀察使用者是否偏好某些行為,抑或是某些事件之間是否會互相影響。 研究目標希望能透過GitHub平台所取得的部分資料,來推論GitHub上的真實情況。希望透過專案之間的關聯性,來找出平台上最具影響力的專案或使用者;也將針對程式語言與公司組織的關聯性,觀察技術之間的可替代性,與公司之間的相互合作的情況。同時以GitHub平台上不同操作事件之間的相關性,觀察出何種操作行為會影響使用者進行貢獻(提交源碼)。 另一方面,本研究將以專案的吸引力與黏著度等角度,來針對GitHub平台上的專案進行分析。針對這兩種維度進行觀察,期望進一步得知專案的貢獻程度,與專案隨著時間的所產生的變化。換言之,本研究方法將針對資料集中所有專案進行演進的推論,區分出專案演進的四個階段(活躍期、流動期、穩定期、衰退期),並分析出目前GitHub上專案所處於的階段,最後研究出各階段轉換所可能的機率為何,進一步推論出專案未來演進的趨勢。最後,本研究提出了其他延伸之議題,例如重新定義專案演進階段、選擇適合的專案成員與專案的推薦等,以提供未來可行的研究方向。 / GitHub began to develop in 2008, providing an online open source hosting platform.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user-created organizations, projects and software repositories, it also provides more social features, including allowing users to track other users, join the dynamic project or organization, watch software repositories, modify the source code for the software, and make comments for the program error (bug).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of GitHub data sets; b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 indicators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order to find collaboration and social activities on GitHub plat-form.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find flexibility of networks on GitHub, we analyze degree distributions and values of closeness centrality as well as betweenness centrality. At the same time, we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itHub users and project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On the other hand, we analyze attraction and adhesion of the projects on GitHub platform. By using these two indicators, we can get the degree of contribution of the pro-ject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projects over time. We consider the four stages of evolution (active, flow period, stable, recession) of the projects on GitHub. Finally, we study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ition of the all stages, and further we infer the trend of the future evo-lution of the projects on GitHub. Finally, this study could be extended and used to support other studies. For example, we can redefine the evolution stage of a project, select members for the project, and rec-ommend the project.
3

零售藥妝顧客購買頻率與利潤之分析 / Analysis of Customer Purchase Frequency and Profitability in Retail Pharmacy Stores

黃兆椿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藥妝零售產業提升預測顧客行為的模型與方法,並以RFM模型為基礎進行延伸。RFM模型在行銷領域中是廣泛被使用的模型,具有良好預測和分群顧客的能力,本研究在此模型中加入了兩項新指標:集中度 (C) 和 廣度 (B),並針對顧客的「交易頻率」和「交易利潤」進行分析,藉此找出優於RFM的指標組合。首先將RFM、C、B共五項指標進行排列組合,並以迴歸分析驗證新增的兩項指標能顯著提升模型解釋能力,接著將RFM指標組合及RFMCB指標組合分別作為機器學習方法的解釋變數以預測顧客行為。對顧客交易頻率而言,C和B兩項指標的加入能顯著提升其預測能力,對顧客交易利潤而言,新指標的加入,平均而言對於預測精準度有所提升,但在部分資料中會使誤差值增加以致整體誤差的最大值有所提升。 / This research proposes modeling techniques to better predict customer behaviors in the retail industry. Extending the widely-adopted RFM model in marketing, we introduce two new metrics – clumpiness (C) and breadth (B). Using more than two million transaction records from over 100 retail pharmacy stores in Taiwan, we fit a set of regression models, in which we asses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RFMCB for customer purchase frequency and profitabilit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FM model is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models with C and/or B, suggesting that C and B are indeed promising metrics. In the next stage, we will apply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to incorporate C and B into predictive models and assess their out-of-sampl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On Average, RFMCB outperforms RFM in predicting Frequency & Profi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cases where RFMCB leads to larger prediction error.
4

投影追蹤法理論與應用之研究

甘貴華, GAN,GU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縮減資料維度一直是多變量資料分析的主要技術, 運用投影追蹤法(Projection Purs -uit) 將高維度多變量資料投影至低維度空間, 亦是一種縮減維度的方法, 將更有助 於了解資料結構特性。 投影追蹤法最重要的部份是投影指數(Projection Index)的定義, 投影指數指出了使 用者的興趣與意圖, 并針對不同問題定義不同的投影指數, 也因此許多多變量分析技 術亦可視為投影追蹤法的特例, 例如: 將投影指數定義為投影后資料的變異數, 則推 導出主成分分析; 定義為一分類規則的錯誤率, 則可推導出線性判別分析……等等。 在探測性資料分析方面, 亦可定義出適當的投影指數以戡察資料的叢聚及非線性結構 等特性。定義投影指數之后, 則必須選取適當的數值分析方法(Numerical Method), 并輔以電腦功能來施行。除了縮減資料維度外, 投影追蹤法亦已於無毋數回歸分析(N -onparametric Regression Analysis)及密度估計(Density Estimation)的應用上大 有斬獲。 到目前為止, 投影追蹤法在多變量資料分析上, 仍為一新發展的技術, 在國內尚未見 有關此一研究範疇的報告及著作, 本文將就投影追蹤法這項新技術的起源、發展、沿 革、理論與應用做一廣泛而密集的探討。
5

政府官員異動之社會網路分析 / A study on government official's changing with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林岡隆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大量零碎的資料,社會網路分析提供了一個可能的方向,可以更容易 的對個體與整體進行觀察,而得以發掘其中隱藏的資訊。本論文嘗試以我 國政府官員異動資料為一零碎資料的代表,利用社會網路分析做為工具, 提出網路模型以幫助我們分析與觀察其中所隱藏的資訊。利用官員的異動 時間記錄建立網路,實驗的模型共可分為人物共同異動網路、人物共事時 間網路,職務升遷網路,人物共同異動網路部分,將每一人物視為不同節 點,節點間的連結則為兩人共同異動的次數,輔以職務間相關性的關係對 資料中的雜訊進行過濾,人物共事時間網路則以兩人在相關單位共事的時 間長度做為其節點間的連結,職務網路改為以職務做為節點,利用人物的 職務升遷,在前後任職的職務節點間建立連結,對於所建立的各種網路, 再利用社會網路分析中一些性質或指標進行分析。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所 設計的模型對於觀察人物間相互關係以及不同單位所產生的群體間的關係 有所幫助,並提供對於社會網路分析在類似情境下應用的可能性與限制的 了解。
6

組織學習心智模式探討-口語資料之分析 / Mental Model Study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 A Protocol Analysis

周維婷, Wei-Ting Ch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之研究目的如下: 1、驗證口語資料分析方法的客觀性與可行性,以推廣此一研究方法至一般管理研究中,使其不再侷限於認知心理學上的運用。 2、以學習型組織的個案為例,利用口語資料分析法瞭解學習型組織在推行的過程中,各階層成員彼此的心智模式差異。   本研究承續蔡耀堂(1998)碩士論文的精神,並補之不足,建立口語資料分析的編碼階段:著重口語資料分析法上編碼的工作,以增加其客觀性及研究上的信度。沿用Chi(1994)所提出「口語資料分析及編碼八大步驟」之理論精神,研究設計即為逐步將訪問資料編碼,利用個案公司中兩位成員的訪問資料為範例作重新編碼,並根據兩位受訪者分別對組織在制度面及觀念面不同看法的心智模式作一說明並比較差異。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步驟如下: 1、 刪減(reduce) 2、 由訪問稿中挑選關鍵字,製造成不同的概念(concept),成為節點 3、 將概念予以連結,並註明連結關係 4、 將不同概念之間的關係連結為網路圖 5、 辨識執行面或抽象觀念面 6、 並將兩人分類後的語意圖彙整為口語資料網路圖,分為制度面及觀念面,並根據網路圖檢視差異性   本研究著重Chi(1994)理論的前半部編碼過程,旨在建立客觀的編碼步驟,編碼方式為由下而上的連結,呈現語意網路圖之層級性及完整性。同時藉由網路圖的分析發現組織層級的高低將會影響對公司推動組織變革瞭解的差異。   本研究最主要的貢獻在於證明口語資料分析工具的實用性及客觀性,透過逐步繪製語意圖,避免分析者的主觀推論,並且利用語意網路圖將不受訪問題目設計的限制,窺知其背後的思維邏輯,跳離文字一度空間的限制。將口語資料分析法介紹至一般研究方法中,當利用個案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時,可以搭配口語資料分析法為其研究工具,將更有另一番斬獲。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五節 章節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口語資料分析 10 一、 文獻整理 10 二、 本節結論 16 第二節 學習的意義 17 一、 文獻討論 17 二、 本節結論 19 第三節 組織學習的意義 20 一、 文獻討論 20 二、 本節結論 24 第四節 學習型組織的意義 25 一、 文獻討論 25 二、 本節結論 31 第五節 學習型組織的建立 33 一、 文獻討論 33 二、 國內導入學習型組織的範例 37 三、 本節結論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論 4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0 一、 口語資料編碼的階段 41 二、 舉例說明 42 三、 受訪者心智模式分析階段 44 第二節 研究類型與定位 4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蒐集 46 第四章 口語資料分析 48 第一節 個案公司高階及團隊成員的口語資料分析 49 一、 L部長 49 二、 甲團隊成員 82 第二節 研究發現 98 一、 心智模式彙整之步驟 98 二、 心智模式彙整之結果 100 三、 心智模式彙總之解讀 104 四、 本研究與之前蔡耀堂(1998)之研究比較 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6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18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9 附錄一 121 DRC公司的背景資料 121 一、 DRC的經營歷史 121 二、 產品介紹與產業概況 123 三、 組織結構與作業流程 125 附錄二 127 參考文獻 13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8 圖2-1 學習是經驗與學習的中介變數 20 圖2-2 學習型組織連續帶的觀念 33 圖2-2 百略公司推動學習型組織流程圖 39 圖3-1 語意圖之範例說明 45 圖4-1 團隊成員心智模式之制度面 101 圖4-2 團隊成員心智模式之觀念面 102 圖4-3 L部長之制度面 103 圖4-4 L部長心智模式之觀念面 104 圖4-5 相關論文之語意網路圖 112 圖6-1 DRC變革之前組織圖 126 表目錄 表2-1 組織學習的定義整理 21 表2-2 學者對學習型組織的定義整理 26 表2-3 五項修練 29 表2-4 傳統型組織與學習型組織比較 32 表2-5 企業成功轉型的八大步驟(KOTTER) 35 表2-6 學習型組織的推動 37 表3-1 口語資料之編碼步驟整理 42 表3-4 個案訪談過程總整理 47 表4-1 DRC漫畫社的發展歷史 122 表4-2 L部長訪問時間整理 50 表4-1 與相關論文間的異同比較 115
7

企業導入學習型組織之研究--口語資料分析之運用

蔡耀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為整體性的研究中之一部份,整體研究共分為三個部份-系統矩陣建構與分析部份、基層團隊研究、高階團隊形成的過程中心智模式的發展,研究者負責之部分為「研究學習型組織推動的過程中,高階經營團隊的心智模式」,本研究採用的方法為口語資料分析法(The Analysis Of Verbal Data),此研究方法為將口語資料轉化為圖形方式表示,在將圖形中的資料尋求一定之結構作為分析的基礎,所得到的分析可以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數據作為參考再進行分析,此研究方法將可使用的範圍相當廣,值得未來研究者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時採用之另一種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口語資料分析共分為三個構面進行分析:內容的完整平均性、內容的結構性以及內容的豐富性,研究者先將此三個構面進行假設,並將訪談的內容進行驗證的工作,分別得到以下的結論: 1.完整平均性與投入的程度成正比。 2.結構性與經驗成正比 3.獨特性與角色的扮演相關 此為本研究所假設的議題,其他議題帶後序研究者陸續發現。 學習型組織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組織模式,本研究將焦點著重於高階團對引進學習型組織時心智模式之探討,主要在於瞭解高階團對互動的過程,試圖在其中尋找出互動的模式,並試圖尋找出互動的成功要素,另外希望將國內進行學習型組織之企業以較為完整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本研究中發現以下之結論,可分為以下五類: 1.觀念差異產生的因素 2.角色扮演所產生的差異 3.加速變革的方式 4.外聘人員對變革產生的衝突以及應扮演的角色 5.輔導員角色的重要性及扮演之方式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概述 9 一、定義 9 二、第五項修練的意涵 10 1.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12 2.傳統型組織與學習型組織之比較 12 三、學習型組織的建立 13 四、國內導入學習型組織之舉例 20 第二節 高階主管的功能及角色 21 一、傳統高階主管的功能及角色 21 二、學習型組織高階團隊的功能及角色 22 第三節 高階團隊的形成 22 一、團隊概念再釐清 22 1.團體與團隊的差異 23 2.真實團隊(True Team)?任務團隊(Task Team)? 23 二、為何要形成高階團隊 25 三、高階團隊之形成 28 1.團隊運作理論 29 2.團隊形成的指標 30 四、高階團隊難以形成之原因 32 五、避免高階團隊形成的障礙 33 第四節 共識之形成 34 一、團隊的角色扮演 34 二、團隊中如何建立共識 37 三、建立的共識的工具 38 1.深度匯談 38 2.有技巧的討論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敘述 41 研究流程 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介紹 45 一、個案研究法 45 1.個案研究的屬性分類 46 2.個案研究的優缺點及適用性 47 二、 深度訪談 49 1.深度訪談的程序 49 2.深度訪談的問題 49 3.深度訪談的技巧(黃俊英,民85) 5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1 第四章 問題分析與描述 52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 55 一、口語資料分析圖與敘述 55 二、分析與討論(學習型組織概念及執行) 62 第二節 讀書會 78 一、語意網路分析圖及敘述 78 二、分析與討論(讀書會) 81 第三節 團隊 87 一、口語資料分析圖及敘述 87 二、分析與討論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口語資料分析的運用 96 第二節 研究發現 97 第三節 研究貢獻 99 第四節 對企業界的建議 99 第五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 99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概述 9 一、定義 9 二、第五項修練的意涵 10 1.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12 2.傳統型組織與學習型組織之比較 12 三、學習型組織的建立 13 四、國內導入學習型組織之舉例 20 第二節 高階主管的功能及角色 21 一、傳統高階主管的功能及角色 21 二、學習型組織高階團隊的功能及角色 22 第三節 高階團隊的形成 22 一、團隊概念再釐清 22 1.團體與團隊的差異 23 2.真實團隊(True Team)?任務團隊(Task Team)? 23 二、為何要形成高階團隊 25 三、高階團隊之形成 28 1.團隊運作理論 29 2.團隊形成的指標 30 四、高階團隊難以形成之原因 32 五、避免高階團隊形成的障礙 33 第四節 共識之形成 34 一、團隊的角色扮演 34 二、團隊中如何建立共識 37 三、建立的共識的工具 38 1.深度匯談 38 2.有技巧的討論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敘述 41 研究流程 44 第二節 研究方法介紹 45 一、個案研究法 45 1.個案研究的屬性分類 46 2.個案研究的優缺點及適用性 47 二、 深度訪談 49 1.深度訪談的程序 49 2.深度訪談的問題 49 3.深度訪談的技巧(黃俊英,民85) 5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1 第四章 問題分析與描述 52 第一節 學習型組織 55 一、口語資料分析圖與敘述 55 二、分析與討論(學習型組織概念及執行) 62 第二節 讀書會 78 一、語意網路分析圖及敘述 78 二、分析與討論(讀書會) 81 第三節 團隊 87 一、口語資料分析圖及敘述 87 二、分析與討論 9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口語資料分析的運用 96 第二節 研究發現 97 第三節 研究貢獻 99 第四節 對企業界的建議 99 第五節 後續研究的建議 99 / ABSTRACT The thesis is part of the project, including three subtopic--the organization of system matrix, the study of basic org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model within top management team during process of introducing. The main target is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model of top management team while the term were organized into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 method of this study was "The Analysis of Veral Data". The chart of mental model from verbal data in this study was transformed from oral record, then analyzed the chart into a suitable model which was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data. The extens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was obtained from the mental model as a basis of scientific data. This method could applied to other field of society science as extensive as possible. The verbal data analysis in this thesis would depend on three part of sub-architecture analysis including: the mean integrated of data, the architecture of data; and the extent of data. The investigator, firstly, keep null hypothesis according three part of sub-architecture analysis as description, then processed the verbal data to evaluate the hypothesis, and the conclusion i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integrated of data and proc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xperien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membership of partner, this is the topic hypothesis of this study; other discovery need more data for the topic.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was a new type model, the thesis focused on "the intelligent model of top management team while the term were organized into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itiated to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member in top anagement team, tried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in top management team when they work together; and got the reason when they could succeed. In other reason, the study would like to find the example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s clearly as possible in Taiwan. The conclusion for the thesis as follow: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me •reason for membership of partner •method to accelerate the revolution of change •the importance and method to participate the team action
8

改善HDD防振品質之研究

阿毅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講求品質創新與顧客導向之時代中,隨著顧客的需求和期望,創造產品之一元品質和魅力品質,是促使企業不斷地精益求精之動力,同時也使企業更具競爭力,進而使企業能永續經營。 本研究以CK電腦公司之工業用筆記型電腦HDD為研究對象。公司提出因RT686型號工業用筆記型電腦無法通過軍規振動測試,公司正準備開發新型號。本研究將對舊型號之電腦HDD內部緩衝材做設計,待找到防振效果最佳之緩衝材設計後,將其應用至新機型電腦,使其能通過軍規振動測試。 透過實驗設計方法規劃和執行三階段之HDD振動實驗,並收集實驗數據,再分別利用MSE法、變異數分析結合迴歸分析法、回應圖和回應表分析法、類別資料分析法和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方法分析,以決定最佳緩衝材設計。在進行確認實驗後,找到不會因為外部環境之振動,使HDD之運轉速度發生暫停和轉慢情形之最佳緩衝材設計,防振效果良好,而且此緩衝材設計只使用一種材質,更是節省公司材料生產上之成本。
9

一種基於函數型資料主成分分析的曲線對齊方式 / A Curve Alignment Method Based on Functional PCA

林昱航, Lin,Yu-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函數型資料分析的是一組曲線資料,通常定義域為一段時間範圍。常見的如某一個地區人口在成長期的身高紀錄表或是氣候統計資料。函數型資料主要特色曲線間常有共同趨勢,而且個別曲線反應共同趨勢時也有時間和強度上的差異。本文研究主要是使用Kneip 和 Ramsay提出,結合對齊程序和主成分分析的想法作為模型架構,來分析函數型資料的特性。首先在對齊過程中,使用時間轉換函數(warping function),解決觀測資料上時間的差異;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幫助研究者探討資料的主要特性。基於函數型資料被預期的共同趨勢性,我們可以利用此一特色作為各種類型資料分類上的依據。此外本研究會對幾種選取主成分個數的方法,進行綜合討論與比較。 / In this thesis, a procedure combining curve alignment and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s studied. The procedure is proposed by Kneip and Ramsay .In func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f the data curves are roughly linear combinations of k basis curves, then the data curves are expected to be explained well by principle component curve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this property still holds when curves need to be aligned. It is found that, if the aligned data curves can be approximated well by k basis curves, then applying Kneip and Ramsay's procedure to the unaligned curves gives k principal components that can explain the aligned curves well. Several approaches for selecting the number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re proposed and compared.
10

影響外籍生在台就讀之因素探討: 台灣縣市別追蹤資料之研究 /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Taiwan: A Panel Data Analysis

黃佳珮, Huang, Chia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是一個追求高等教育的理想學習地點,本研究藉由文獻整理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台灣提供優質的學術環境; 二、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三、合理的學費; 四、多樣的獎學金申請機會; 五、優良以及安全的生活環境; 六、實惠且可靠的醫療系統; 七、良好的華語學習環境; 八、在台灣留學有助於未來的學習規劃以及工作機會。 本研究探討影響國際學生選擇來台灣就讀的因素,並運用追蹤資料(Panel data) 分析2006~2015年共10年的數據來了解台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國際學生選擇學習目的地城市的決策指標,進一步分析出哪些因素特質影響了一個城市區域對於國際學生的吸引力。 結果顯示,國際學生總數在學院數量,失業率,高等教育比例,教育支出比例,醫療機構數量和犯罪率等方面都有達到統計顯著性。另外,分析顯示,國際學位生與非學位學生之間有不同的統計顯著性。 / Taiwan is an ideal study destination for several reason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view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asons are the following: Taiwan provides a high-quality academic environment, rich cultural heritage, reasonable tuition, generous scholarships, excellent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a high level of safety, an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medical system, a good environment to learn Mandarin Chinese, and studying in Taiwan is helpful for both further study and future career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find out what factors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mmigration to Taiwan to study. In this research, the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how the environment affec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conducting with panel data analysis to find out from 2006~2015 what factors determine a students' destination city to study in Taiw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categories of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employment Rate, Higher Education Ratio, Education Expenditures Ratio, Number of Medical Care Institutions and General Crime Rate.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between the degree students and the non-degree students.

Page generated in 0.02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