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
  • 16
  • 6
  • Tagged with
  • 22
  • 22
  • 10
  • 10
  • 9
  • 7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資訊內容隱私權之研究

紀佳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是政府再造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企圖藉由政府中各項資訊系統的使用,使行政效率提昇及行政運作更為便利,在資訊科技引進政府公部門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如資訊貧富差距、資訊不對稱以及資訊內容隱私權的侵害等問題,其中後者的嚴重性及廣泛性更是前二項所不能比擬,當政府結合各項行政資訊系統以快速、便捷的提供服務時,在運用關於民眾個人的資訊及資料上,可能產生資訊隱私權侵害的情形。這是由於政府為了達到效率與行政便利、公共利益、國家安全或是資訊公開等行政目標、價值,運用各項新興行政資訊系統時,忽略了考量其他價值所產生的問題。 以往在個人資訊隱私權侵害的案例上,往往是私人間的問題,私人對私人的侵害,但事實上此種侵害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為私人間的侵害,另一則為政府對人民的侵害,後者的範圍及情形往往更為嚴重。因此本文擬將焦點置於國家與政府機關,探討資訊隱私權的意涵、起源、保障基礎,針對我國在推動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所欲追求的目標中,有哪些與民眾資訊隱私權相互衝突,其衝突點為何,進行深入分析,並嘗試運用四項政策工具—技術、法律、社會及文化,建構一個安全的資訊隱私環境。首先探討此四項政策工具的理論性內涵,並實際對照目前我國政府行政機關運用這四項政策工具的情形,有何缺失,並嘗試提出改善建議。最後並以行政院研考會規劃推動的國民卡計畫為例,探討政府實際對人民資訊隱私權侵害的可能性,及如何運用這些政策工具來降低侵害的產生。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問題即為: 1、政府在採行業務電腦化,並進一步拓展為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時,對人民資訊隱私權侵害的可能性及型態為何? 2、人民資訊隱私權與政府引進資訊科技從事公務運作所追求的行政價值間衝突為何? 3、如何運用四項政策工具—技術、法律、文化及社會—來調和並建構健全的資訊隱私環境? 在主要問題之下,次要研究問題則有: 1、資訊隱私權的意涵為何? 2、資訊隱私權的保障基礎為何? 3、我國政府行政機關實際運用四項政策工具保障民眾資訊隱私權的現況如何? 各章節內容要點概說如下: 第壹章 緒論:旨在闡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流程、研究架構及相關重要名詞釋義。 第貳章 資訊隱私權與行政價值間的衝擊:其中先對資訊隱私權此一概念從事文獻檢閱,瞭解其目前學術及實務發展狀況,之後探討其意涵、保障基礎、侵害型態等,最後並針對政府機關引進資訊科技時所欲追求的目標、價值與資訊隱私權間的衝突進行深入分析。 第參章至第伍章屬於本研究的主要架構,分別探討建構健全資訊隱私環境的四項政策工具。 第參章 建構安全資訊隱私環境之技術面保障:探討保障資訊隱私的可行技術,主要分三部分來說明,使用者認證機制與防火牆、加密技術以及數位簽章與公開金鑰認證機構。 第肆章 建構安全資訊隱私環境之法律面保障:探討相關的法律規定,主要分為二部分,分別為各國相關法律規範及國際組織保障新趨勢。 第伍章 建構安全資訊隱私環境之其他層面保障:主要探討文化面及社會面的保障,文化面即公務人員資訊倫理文化之培養;社會面則為外部保障監督機制的設置。 第陸章 我國安全資訊隱私環境之現況分析:針對上述三章的討論內容,分析我國實際應用情形,並指出其問題所在。 第柒章 個案分析:以國民卡專案計畫為例,針對其所引發的一些資訊隱私權爭議進行分析,並且嘗試提出運用上述四項政策工具加以改善的建議。 第捌章 結論與建議:內容包含研究發現、研究建議以及後續研究建議等。
22

舊民族國家,或新公民社會?--對於台灣民族主義的批判 / Old Nation-State, or New Civil Society?-- A Criticism of Taiwan Nationalism

李坤城, Lee, Kuen-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的內容是討論在「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之下,無論是國民黨的「新國家霸權計畫」或是民進黨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兩者皆是訴諸台灣人民(新台灣人)對於新國族的認可,但是這樣的一個民族國家,距離現代「公民國家」的形態還非常遙遠,因為台灣並沒有一個健全的憲政體制文化,得以培養出多元的公共領域及民主的公民意識,而這些都是重建新公民社會所必須的。就算人民成為國家主權的最高擁有者,但在缺乏社會性的結社組織之下,卻只能導向生命共同體之內人民普遍意志的集合,而淪為統治者統治正當性背書的工具。所以批判「台灣民族主義」,就是檢視在民族主義的運作之下對於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最後並提出以「多元公共領域」及「民主公民身份」做為重建新公民社會的基礎,以降低民族主義對於公民社會發展的影響,而穩固的公民社會是民主得以繼續深化的根基。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目的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7 第二章 民族、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13 第一節 「民族」理論初探 15 第二節 民族主義與國(家)族的建構 21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人民身份的建構 26 第三章 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 29 第一節 台灣民族意識的萌芽 31 第二節 威權體制轉型期的台灣原型民族主義 38 第三節 新國家論述之下的台灣民族主義 45 第四章 台灣公民社會的重建 53 第一節 消失的民間社會與興起中的「共同體」 55 第二節 民主公民身份及多元公共領域 64 第三節 公民社會的重建 72 第五章 結論 79 參考文獻 83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