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
  • 2
  • Tagged with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論銀行合併的迷思及工會的因應策略

韓仕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發展,加上組織大型化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企業併購活動日益繁多,至今未曾稍歇,而且併購金額迭創新高,銀行業(banking industry)亦不例外。 台灣在民主進步黨贏得政權之後,開始以「金融改革」名義,致力在政策與立法上,鼓勵、強制或主導金融機構的合併,希望能夠試圖減緩開放新銀行之後所帶來的金融機構家數過多(over-banking)、逾放比例及金額持續攀升惡化等負面衝擊。這種視合併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及作法,本文質疑不僅成效有限,而且是倒果為因的政策思維。 再者,當國內的銀行合併如火如荼地展開,業者將以提升合併效益、削減成本等理由,持續進行解僱裁員;或者藉由調整組織架構的名義,整併部門、職務,逼迫員工自動離職。銀行業勞工將是合併之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必須面對可能失業的困境;即使是留任的員工,也要面對勞動條件變更、企業文化及管理制度磨合適應等問題,短期處於不穩定的工作狀態。 觀諸目前國內銀行合併的情形,顯然連第一階段的評估作業都是草率行事(或者工會所批評的「黑箱作業」),而且處處可見政府政策主導的痕跡及爭議。 因此,本論文試圖探討下列三個層次的問題: (一)從台灣的銀行合併現況出發,分析政府當初為何不從社會整體利益考量,竟任由政商關係深厚的資本家輕易取得開設銀行的執照,如今不僅造成問題銀行弊端叢生,也可能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的社會危機。令人懷疑的是,現在透過這波銀行合併的「整頓」,當真能夠有效解決目前銀行業的經營困境? (二)此外,台灣經濟面臨全球化及金融自由化的威脅,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跨國資本及本國銀行之間的銀行併購,將會為台灣的金融市場帶來什麼樣的面貌?是真能解決銀行競爭力不足的問題?還是不可避免製造大量勞工失業等社會問題? (三)最後,工會作為勞工行使集體爭議的後盾,如何在這波金融合併風潮提出有效因應對策?而這些策略是只著重員工權益保障的爭取,或者能夠提出具有社會責任的行動主張?這是以工會作為行動者所欲觀照處理的重要面向。 這篇論文的寫作架構,除了第一章的問題探討說明,第二章主要是分析銀行合併的原因及邏輯,本論文質疑這些主流說法,在實務上並非真能如其所願,甚至合併可能出現負面效果,並且針對台灣現階段的銀行合併現象,質疑其政策理由失真,從而提出銀行為何合併的「非官方說法」。接著,於第三章詳細分析數件國內銀行合併的案例,指出解決「問題銀行」才是這波銀行合併風潮的主因,原因是新、舊政府將合併當成解決問題的政策工具,並透過政策主導及立法配合的作法,欲迫使問題金融機構退出經營行列;為此,政府要求官股銀行配合合併政策,並且動用金融重建基金等社會資源挹注,但是執行成效及手段有待商榷。第四、五章則著重探討國內、外的工會如何挑戰銀行併購風潮,以及工會試圖提出哪些因應策略?並且列舉三個國內的案例論述其所造成的影響為何?另外,以南韓金融業工會(KFIU)為例,作為工會因應策略的對照參考。重要的是,本論文建議工會除了持續關注合併議題以確保會員工作權益,工會也應試圖結合社區居民及一般消費者、小股東,對於合併所引發的社會問題,能夠結盟站在同一陣線共同發聲,挑戰資本家言必稱「為社會整體利益著想」的偽善。第六章則是結論。 關鍵字:銀行合併、併購、工會、銀行員、資遣、裁員
2

女性銀行員勞動過程之研究

呂翠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交互運作下,女性銀行員在銀行業的僱用管理制度下是否獲得公平合理的待遇?在勞動過程中的工作處境又是如何 ?經由本文的探討,獲得以下的研究發現: 一、 我國現有的銀行經營型態或管理風格大部份受到日本父權文化的影響,承襲 了以「家庭性別分工」為基礎的日本式經營模式,除了造成女性行員過去結 婚後就必須離職外,整個工作場所的制度設計也屬於男性導向,而非性別中 立的。女性行員被分派到父權體制所建構的低貢獻的職位上,使得女性在考 績、薪資、訓練或升遷的機會上不及男性,只有靠著年資慢慢的升遷。由於 父權體制的性別分工,使得銀行業寧可多僱用人力配置容易的男性而少僱用 女性,以減低成本,這也是為何銀行業長久以來一直維持一定的男女僱用比 例的原因。 二、 對銀行業而言,女性被分派的服務性內勤工作,相較於男性的外勤工作,更 能控制其勞動過程,銀行業除了設計一套防弊的作業程序,更為了提高工作 效率與服務品質而引進科技,不斷的改變服務性工作的作業方式,即便是為 了方便客戶而給予櫃台人員些許工作上的相對自主性,但銀行卻能利用電腦 、號碼機、監視器,以及碼表來控制櫃台工作人員的工作速度與品質,以便 在櫃台行員的勞動過程中賺取剩餘的勞動價值,使得從事櫃台工作大多為女 性的銀行員對其生產活動、產品、同僚與自身產生了疏離感。 三、 銀行為了提高服務品質,提供客戶資訊自動化的服務,但卻減少了大多為女 性所從事的櫃台服務性作業量,雖然近年來新銀行的成立,與各家銀行的快 速擴充據點,對於女性櫃台行員的需求並未明顯減少,但近日政府已宣佈停 止核准新銀行的設立,以及未來銀行間相互合併的趨勢,櫃台作業人員的需 求應有減少的可能,而相對的,理財性、開發客戶,以及規劃的人才需求會 增加。但是這些增加需求的工作資格與條件早已被父權體制建構為男性的工 作,女性不易取得這些工作機會,即使銀行內部開放機會讓女性銀行員們選 擇,但是在銀行以性向測驗和面談篩選過的女性行員,大多不自覺的已接受 男性建構的價值觀,對於理財性、開發客戶等有業績壓力的工作不感興趣, 而寧可從事原來的櫃台工作。不過,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學歷越高的女性 行員越能接受銷售導向的工作。 根據上述的研究發現,本研究提供女性銀行員、政府與銀行業具體的建議及未來相關研究之方向。

Page generated in 0.025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