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sser(1969)在其「無失敗的學校」一書中指出:學校的主要問題即
在失敗問題。在我國升學主義瀰漫的國中教育情境中,各種不同的考試是造成學生失
敗或挫折感的一大來源。許多人認為失敗會導致種種不良的後果,如自信心喪失、自
尊心受損、挫折感等,而影響往後的學習與行為表現。然而,有些研究曾分別以成就
動機、學習無助、及歸因等理論為架構,探討失敗對行為表現的影響,卻發現失敗具
有增進行為表現的作用。因此,吾人有必要進一步探析:在何種情況下,失敗具有正
面的作用?在何種情況下,會產生負面的作用?
克利芙(Clifford, 1984)不但提醒吾人不可忽視失敗的正面作用,
更以「目標」的概念來定義失敗,而提出如下假設:
(1)目標難度與失敗後的建設性反應呈曲線關係;
(2)個體在自定目標的工作上失敗,比在指定目標的工作上失敗,產生較積極的反
應。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考驗克利芙的假設,以瞭解不同的目標設定與國中生學業失敗反
應的關係。此外,由於個體間生活經驗、人格特質不同,對於失敗的反應亦有差異,
因此,本研宄亦探討個別差異與失敗反應的關係。
本趼究抽枝台北市十二所國中二年級學生920名為施測對象。依九種操作情境(3
種目標難度×3種目標來源),將問卷發給受試,採團體施測方式。自變項為目標難
度、目標來源、失敗容忍力、和歸因型態,依變項為失敗反應。以多元迴歸為主要統
計分析法。
研究結果發現個別差異變項比目標難度、目標來源,更能預測個體之失敗反應。克利
芙的假設並未獲支持。
Identifer | oai:union.ndltd.org:CHENGCHI/B2002005711 |
Creators | 林淑美, LIN, SHU-MEI |
Publisher | 國立政治大學 |
Source Sets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Libraries |
Language | 中文 |
Detected Language | Unknown |
Type | text |
Rights | Copyright © nccu library on behalf of the copyright holders |
Page generated in 0.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