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5
  • 30
  • 16
  • 12
  • 8
  • 3
  • 2
  • Tagged with
  • 64
  • 21
  • 20
  • 20
  • 14
  • 12
  • 11
  • 11
  • 10
  • 9
  • 9
  • 8
  • 8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以「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為主之考察

陳佩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時一本很有名的志怪小說,不僅在志怪小說史上佔有不可輕忽的地位,就是在中國民間故事史上也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搜神記》共有四百六十四則,內容包羅萬象,題材廣泛,其中也保存了不少神話、民間傳說和故事。 本研究試圖探析《搜神記》中的民間故事的類型及其演變,但範圍實在太大了,只挑了「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作為考察的對象。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文獻檢討、研究方法及範圍,並對民間故事的分類作探討。 第二章為《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探析,《搜神記》一書中的民間故事類型與艾伯華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及丁乃通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相對照,並參考金榮華等多位學者的意見,共可歸納出:神話故事、幻想故事、神仙故事、傳奇故事、笨魔的故事、動物故事。各大類的故事之下,又可細分為數種不同的民間故事類型。 第三章為「地陷為湖」之考察,偉人產生神話階段,「伊尹生空桑」是強調伊尹的不凡出生;地方傳說階段,說明當地的湖泊是如何產生,可分為預言應驗型、靈蛇復仇型、靈蛇復仇型;到了民間故事階段,注重「故事的本身」的豐富,但也在說明一地湖泊的形成原因;民國以後蒐錄之人類毀滅及再造神話階段,融合了陸沉與兄妹婚兩個原本各自獨立的神話母題,成為「洪水後兄妹結婚再造人類」神話。最後則是將所蒐集的故事比較其演變,探討其現象,並歸納出「地陷為湖」的主題內涵有變化、禁忌、神諭、徵兆、報恩、復仇。 第四章為「羽衣仙女」之考察,最早可推至鳥崇拜時期,然後是人鳥結合的時期。人鳥結合的充實期,最主要有:一、原型,《搜神記》和《玄中記》中的「毛衣女」故事是最早的;二、始祖母型,其特點是以天鵝仙女為某一民族的始祖。故事增益期,又可分為鳥子尋母型、丈夫尋妻型、孔雀公主型,其著重點各不相同。最後是故事演變之比較,並歸納出「羽衣仙女」型故事的主題內涵有變化、禁忌、水意象及沐浴、難題考驗或難題求婚、報恩。 第五章是結論,歸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另外提出本論文有待發揮之處是在傳說類型的探討。 附錄部分是《搜神記》中的情節單元,由《六朝志怪小說情節單元分類索引(甲編)》一書中摘錄出《搜神記》的情節單元並與條目相對照,可較全面的窺視六朝時代當時民間的各種想像,以及由想像反映出來的習俗和信仰。
12

澎湖群島閩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布

呂昭明, Lu,Chao 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澎湖群島閩方言音韻的類型與分布為論題,方法層面則是採取方言地理學的基本思路。以內容言之,這是一部以澎湖群島閩方言與區域文化史為主軸的論文,所關懷的課題即是順著這個問題意識而開展。 關於澎湖群島閩方言音韻類型與地理分布的課題主要有三: 第一,聲母結構的類型與地理分布: 初步分析閩方言聲母內陸→鄰海→島嶼區域推移過程,以發聲類型而言,呈顯出喉音成份轉趨為重的語音現象。整體而言,喉擦音帶動唇音、舌音和牙音的「後位移動」(backward movement),以區域徵性言之,可謂為「後位優勢」。一方面可證之於閩語內陸、鄰海區域的文獻語料與方言材料,另一方面可以解釋閩方言聲母白讀類型,不同音類來源而共同趨向於喉擦音的因素。澎湖群島島民所體認的母語音腔為重的聽覺感知,其關鍵很可能即在於音節結構的向後延展所致。 第二,韻母結構viŋ、vŋ、ṽ的類型與地理分布: 初步觀察閩方言內部區域「v(i)ŋ」韻母結構類型,閩方言內陸與鄰海北部區域,因採取舌位「高化」策略,從而削減-ŋ尾向後的動力,使得兩個區域未有鼻化的音節單位產生。至於閩方言島嶼區域唯一不進行鼻化規則的海南島,其主要因素是受到ʔvʔ音節結構雙重塞化的類推影響,轉而採取折衷的「低化」策略,阻礙了共振的張力,因而成為「vŋ」的韻母結構。閩方言鄰海南部以及島嶼區域,在舌根音和喉部擦音雙重「後化」的條件下,帶動整個共鳴腔濁化,鼻化韻、鼻音音節和聲化韻的起因很可能導源於此。以「ṽ」(ṽʔ)的韻母結構類型而言,澎湖群島受到閩方言鄰海南部區域的影響相較其他區域為深,此與明清時期漳泉二府海賊、移民來往返復,削弱其他影響源的作用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第三,韻母結構˗io的類型與地理分布: 澎湖群島˗io韻母結構類型,其來源有別於閩方言鄰海北部、南部區域的文獻與方言調查結果,呈顯出與閩方言內陸區域(石陂)相同的中古條件,間接證實閩方言內陸→鄰海→島嶼區域的「鏈移動線」,非聲母層面的單純發展。 整體而言,「移民與方言形成」的課題,似乎應該以「語言現象與文獻語料相互接軌」(cor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documentary materials)作為論述前提。
13

湖北黃岡 (黃州)方言連讀變調及詞庫構成=Lexical tone Sandhi and the lexical organization of Huanggang dialect / Lexical tone Sandhi and the lexical organization of Huanggang dialect

鍾思琪 January 2018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14

觀光事業之策略行銷-以澎湖為例 / Strategic Marketing of the Tourism - the Analysis of Penghu Market

胡俊傑, Richard 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是以策略行銷為基礎,針對澎湖縣之觀光事業進行研究,並參與業者行銷建制的工作。期盼藉由策略行銷的管理模式,提供業者因應環境變化以制定行銷策略的參考。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分為四部份,包括: 一、 就策略行銷以及旅遊業之特質與經營理論之文獻加以探討整理,以做為擬訂管理模式之依據。  二、 就澎湖縣觀光產業之各項資源以加以說明探討。 三、 針對澎湖縣旅遊市場之產業現況以及消費者加以研究分析,整理出可供運用之資料。  四、 依策略行銷之管理模式,為「澎湖文化生態園區」擬訂行銷策略。 經過上述的研究與探討,再以個案「澎湖文化生態園區」為例,將研究所得之結論與建議說明如下:  一、 澎湖縣的觀光產業及個案「澎湖文化生態園區」在發展上採策略行銷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因為策略行銷管理透過分析、規劃、執行及評估與改善的程序,塑造企業組織能力、文化能力與執行能力,不斷地改造企業的體質以適應新的環境並獲得更好的經營績效。  二、 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的選擇是公司合理配置行銷資源以及制定行銷策略的重要依據。 三、 透過組合分析工具,企業可確實及快速地瞭解各事業單位的競爭情勢,並進一步擬訂競爭策略。相較於以往是憑藉著「老闆的經驗或智慧」來經營企業,有著顯著的良好表現。  四、 在策略管理模式的推展下,行銷組合(4P)能夠獲得較為完整之規劃,並能定出明確的標準加以考核。  五、 策略聯盟或異業的合作是澎湖縣觀光產業以及個案「澎湖文化生態園區」在尋求經營有所突破的重要作為。 / The objective of this thesis is a research approach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 the Penghu archipelago. As the thesis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c marketing that is the main storyline of the contents, it also covers the true examples of the business of the tourism going on in Penhu. Hopefully, It will provide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who is involving in this business, moreover, to deal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market of the tourism.  The contents of the thesis are as follow: Chapter 2. The analysis of strategic marketing, significant character, and theory of management from the past record of the tourism; the future management model will be developed that base on this analysis.  Chapter 3. The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of Penghu's tourism business.  Chapter 4. Th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and tourist in Penghu's tourism in nowadays; extract the beneficial material for the market.  Chapter 5.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l,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the special case "Penghu's Cultural & Biological Park" are developed.  Chapter 6.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re developed as follow: 1.Since this strategic marketing theory has not only been analyzed, planed, executed, evaluated and improved, it also has established a model for enterprise's execution in company's system, cultural issue and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face the changing market and achieve a better result, once the enterprise uses the theory, the functioning system will be highly improved. As a result, it is truly acceptable by adopting the analyzed management model in Penghu's tourism as well as the special case of "Penghu's Cultural & Biological Park".  2.How the market is segmented and how the target market is chosen have great impact on how the enterprise beautifully distribute the market sources and pla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3.Compare to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 used in the past, the enterprise will have the better performance by adopting the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ory; it will efficiently and rapidly sense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in the market.  4.Base on the theory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4P" can be done with the complete plan; it also can establish a clear stander for evaluation.  5.The allianc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the varied businesses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and improvement in Penghu's tourism as well as "Penghu's Cultural & Biological Park", especially the slow business during the winter.
15

「江湖十二腳色」之探索

古嘉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乾隆劇壇距今久遠,「江湖十二腳色」其時完整面貌為何,已難知其究竟,然而透過對其名目異稱的觀察、發展軌跡的掌握,則可以了解「江湖十二腳色」在戲曲史上的意義何在。若將「江湖十二腳色」分四大門來看,則乾隆年間「江湖十二腳色」已是生、旦、淨、丑全面分化、全面發展的盛況。就生門而言,其下「副末」、「老生」、「小生」、「老外」各門,在此時期或有其易於其他年代的特色、或在腳色性質上發生關鍵性的變化,這些特色與變化,無疑顯示出「江湖十二腳色」時期生門分化發展的重要意義。若就「末」腳綜合職能觀察,此時期的「末」不僅於崑班中居於領導地位、在劇中發揮穿針引線的作用,且需負責開場,表演上與「老生」、「外老」亦不可兼演,整體而言此時期崑班「末」腳於劇團中、戲劇中的地位,皆是其他時期「末」腳所不及,由此可見其於戲曲史上的特殊性。其次,「生」與「小生」脫離了正、副角的關係,正式以「人物類型」與「專業技藝」為標準,劃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行當,自此「老生」成為著重唱工技巧、穩重中年男子形象的演出行當,而「小生」則成為風流橫溢、做表瀟灑的年輕男子代表行當,而「小生」向上脫離明傳奇時代副角之職,向下走向「官生」與「巾生」的二元發展,更可以說明乾隆年間「小生」一行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最後,「老外」終於完全擺脫南戲以來「正色之外又添一色」的飾演性質,以「氣局老蒼」的老漢形象、「聲震樑木」的唱工技藝,建立其「老外」一行的藝術典型。 再就旦門來看:乾隆年間旦門的發展,較生、淨、丑三行更為複雜,其因在於生、淨、丑各行在此際雖經變化,然變化成形後其各行分際明顯,飾演人物亦呈現穩定狀態,然而乾隆年間旦行的發展狀態卻並非如此:旦行四門除了老旦較早定型外,其餘三行至乾隆中葉《綴白裘》成書之際,時而沿用以戲份輕重區隔的舊體制,時而採用以形象、劇藝分行的新觀念,因此呈現出新、舊觀念混用的過渡亂象,到了乾隆末年《畫舫錄》提出「 正旦」、「小旦」、「貼旦」的演出性質、應工範圍後,此三行才算正式告別以戲份輕重為劃分標準的時代,初步建立以人物類型、專門劇藝來區分「旦」行的體制觀念:「正旦」飾已婚婦女,注重莊重貞烈、唱曲激昂的表現;「小旦」為「閨門旦」,飾演閨門少女,著重含蓄蘊藉、嫵媚纏綿的唱作;「貼旦」則涵蓋較廣,包含飾演活潑伶俐丫嬛、少女的一般性演出,風流嬌媚少婦、妓女的「風月旦」詮釋,小巧可愛稚幼少年的「作旦」扮飾,以及跳打武技的「武小旦」應演,而這樣多方面的內涵也透露出其分化出「作旦」、「武小旦」(刺殺旦),使「旦」行體制由四門發展至六門的可能性。其次,乾隆末年旦行劃分的新體制觀念雖已成形,然從李斗《畫舫錄》中以「小旦」涵蓋「小旦」、「貼旦」二行藝人的記錄,《消寒新詠》「小旦」、「貼旦」藝人相互兼演狀況嚴重的現象看來,直至旦門新分行體制形成的乾隆末年,劇團實際的演出狀況並未將「小旦」、「貼旦」嚴格劃分的觀念加以落實,行當體制與劇團實際演出之間的落差由此可見。 乾隆年間淨、丑二門的發展亦有創新、豐富的成果:新行當「白面」、「二面」表演藝術的確立,為藝人詮釋反派人物提供了兩條不同且各有特色的路線;而「大面」(紅、黑、白)、「二面」、「三面」系統的成形,則說明中國戲曲花臉表演體系基礎的建立。乾隆年間「紅面」、「黑面」的發展為淨行正派人物的飾演,樹立了「笑」、「叫」、「跳」的藝術特質;而「白面」以宏偉嗓音、開闊氣局,在嘻笑怒罵的言語神色中表現大反派人物性格奸險的表演特質,則為中國戲曲以白臉淨腳詮釋大奸大惡人物的傳統,奠定良好的藝術基礎;不同於「白面」開闊外放的反派詮釋,「二面」冷雋內斂、講究靜工,以「冷」字訣在細緻、含蓄中透露反派人物內心的陰沈奸險,為花臉反派人物的體現,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三面」在乾隆年間的主要發展成就,不在滑稽詼諧戲路的延續,而在表演內容的更趨豐富充實,其飾演人物可男可女、可以滑稽調笑、也可以誘拐行騙、謀財害命,其有「長腳小花面」、也有「矮子丑」兩種不同的體態表現,更重要的是在〈羊肚〉、〈盜甲〉一類的武戲中,更可以看出乾隆年間「丑」腳深厚武功底子的展現。綜合乾隆年間淨、丑二門飾演人物的多樣、藝術的開展看來,淨、丑長久以來在戲曲中次於生、旦的陪襯地位在此際已有所提升,且漸與生、旦同列為中國戲曲腳色體系中的四大支柱。至於一向不被重視的「雜」行表演,雖在乾隆年間因其飾演範圍的擴大,有了進一步分化的需求,然而卻因為現實環境的限制,崑劇雜行始終未在劇團中有專門藝人的設置,更遑論再細分行了,而以「武行」、「流行」……等用以取代區分「雜」的職能,則須在崑劇以外的劇種中才能落實。 綜論「江湖十二腳色」於乾隆年間的發展,是不分生、旦或淨、丑全面分化向前推進的,而從其進展的結果不但可以發現戲曲體制的漸趨完備,更可以發現此時期腳色劃分原則已經從過去受限於劇中戲份輕重的舊體制,進化為以人物性格形象、表演技藝特色為分行的新體制,也就是說:中國戲曲腳色的分行性質,在此際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行當類型的龐雜到規整,從偏重生旦到四門並稱,從以戲份輕重分行到以類型劇藝別門--------------------「江湖十二腳色」的發展,在戲曲史上是有其重要意義的。而這種以專門劇藝為劃分行當原則的方式,則進一步推動了表演藝術分類系統的完整:隨著行當體制的健全發展,各行當對應的表演藝術也一一建立起來,形成了「副末」悲涼困頓、氣質卑下,「小生」風流儒雅、做表瀟灑,「老生」正氣凜然、聲如宏鐘,「老外」氣局老蒼、聲震樑木,「老旦」莊重沈穩、嗓音蒼勁,「正旦」悲苦堅貞、唱工剛勁激越,「小旦」情致纏綿、蘊藉嫵媚,「貼旦」活潑靈巧、做工敏捷,「紅、黑面」氣勢磅礡、嗓音高闊,「白面」奸惡陰險、氣局開闊,「二面」陰險難測、冷雋內斂,「三面」開朗外放、滑稽調笑。由此看來「江湖十二腳色」腳色全面發展,不但促使行當體制分門完備,也帶動了各行當對應的表演技藝類型化、規範化,最後造就了崑劇表演藝術分類系統的漸趨完整。 當然,在各家門表演劇藝類型化當中,藝人的不同詮釋,也可能造成各種相異的表演風格,若此風格為同家門藝人學習,則「流派藝術」應運而生 ,《畫舫錄》中即記載了相當多關於藝人的傳承關係如:父子、師徒、翁婿,或直接標明「風月一派」、「董派」、「錢派」、「馬美成一派」等藝術派別(詳見結論後「揚州畫舫錄藝人傳承關係及藝術派別表」),例如:「副末」余宏源與其子余增德同為洪班副末,增德很可能就繼承其父對莫成「中到邊」的人物詮釋;而「老生」一行中更有余維琛對劉天祿教導 、張德容的酸態老生「巾戲」一派、程伊先忠臣性質的老生演出;「小生」陳雲九的風月一派、董美成的「董派」;「老外」王丹山的蒼老氣度,「正旦」任瑞珍的「激烈」、「文靜」兩線戲路、徐耀文王順泉的師徒傳承,及所謂的「金德輝唱口」;「紅、黑面」的「馬美成一派」、周德敷的笑叫跳技藝,「白面」馬文觀的聲音氣局;「二面」則有「錢派」的「江湖十八本」 ;「三面」則有陳嘉言「一出鬼門,令人大笑」的滑稽調笑。以上這些傳承關係、各行派別的記錄,雖不足以顯示當時已經有勢力強大的流派藝術的出現,然而卻足以顯示在乾隆年間各行表演劇藝類型化的同時,藝人的不同詮釋,已經形成同行當之下一些相異的表演風格,而這樣不同的風格表演即是流派藝術的展現。 乾隆時期腳色發展蓬勃紛呈,崑劇「江湖十二腳色」的形成,意味著行當體制的漸趨成熟與表演藝術的越趨精緻,在戲曲史上是有其特殊意義的。本論文所涉及的不過是「江湖十二腳色」各行成形之脈絡及其代表意義,對於許多議題未能涉及探討,像是「江湖十二腳色」各行的表演藝術與運用配搭,又如「江湖十二腳色」與乾隆劇壇之間的相互關係:折子戲的演出、花雅間的交流、觀眾審美趣味的要求、劇團組織的編制、戲曲表演理論的建立……等現象,皆與腳色藝術的發展有密切關係,而「江湖十二腳色」對後代戲曲的影響也值得深入討論。這些現在未能研究的議題,則是筆者後續研究所應努力的目標。 目錄 第壹章.「江湖十二腳色」概論 第一節.「江湖十二腳色」一詞之義涵 第二節.「江湖十二腳色」之分類系統 -----「十二腳色」之分門組織與名目異稱 第三節.從腳色演化過程中看「江湖十二腳色」的關鍵地位 第二章.「江湖十二腳色」中「生」腳之探討 -----副末、生、小生、老外 第一節.列於「江湖十二腳色」之首的「副末」 一、「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副末」於崑班中的領導地位 --------以余班副末余維琛為例 二、次要人物「副末」於戲劇中的關鍵作用 三、「末」腳劇團領班身分與劇中低落地位之間的協調性 四、「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崑劇「末」腳於戲曲史上的特殊性 第二節.「老生」與「小生」的分化與發展 一、南戲、明傳奇中「生」與「小生」的正副關係 (一)南戲中「生」、「外」(小生)的關係之探討 ---------南戲中是否已有「小生」的存在? (二)明傳奇中「生」與「小生」的正副關係 二、乾隆「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崑劇「老生」與「小生」的正式分工 (一)「老生」與「小生」人物類型與專業劇藝的分別成形 ---------談「老生」的形成與「小生」的獨立 (二)乾隆時期崑劇「老生」與「小生」正式分工的意義 --------「老生」名稱的出現與確立、「小生」獨立並逐漸 取得「正生」地位 (三)談「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崑劇「小生」繼往開來之地位 ------從「紗帽小生」、「巾戲」的出現看「小生」一行的發展程度 第三節.「老外」名稱與藝術典型的成立 一、「江湖十二腳色」時期之前「外」腳之發展歷程 -------從「正色之外又添一色」到專演白鬚老者 二、「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崑劇「老外」的確立 (一)「外」扮演年邁老者的傳統 (二)「江湖十二腳色」時期崑劇「老外」名稱與藝術典型的成形 1、崑劇「老外」名稱的確立-------從「外」到「老外」的意義 2、崑劇「老外」「氣局老蒼,聲震粱木」典型的樹立 第三章.「江湖十二腳色」中「旦」門之探討 -----老旦、正旦、小旦、貼旦 第一節.北劇、南戲和明傳奇中 的「旦」行發展 一、轉變極少、定型極早的「老旦」 二、從正、副角關係到逐漸類型化的趨勢 ----「正旦」、「小旦」、「貼旦」之發展 (一)元雜劇、南戲以正副角為區分原則 (二)明傳奇時代旦角逐漸類型化的趨勢 1、忠貞良善的戲劇女主角「正旦」 2、人物類型漸趨一致的「小旦」 3、演出範圍縮小、年齡漸趨年輕的「貼旦」 第二節.綜論乾隆年間「旦」門四色的發展 一、《綴白裘》中「旦」門分行新觀念的逐漸成形 二、《揚州畫舫錄》中「旦」門分行新觀念的確立 第三節.談《揚州畫舫錄》未記錄「貼旦」藝人的現象 第四節.「三刺三殺」與「武小旦」的關係 一、關於「三刺三殺」戲的演出 二、「三刺三殺」與「武小旦」之間可能的關係 第四章.「江湖十二腳色」中淨、丑、雜之探討 -----大面、二面、三面、雜 第一節.「江湖十二腳色」形成前的「淨」、「丑」 一、明傳奇之前的「淨」、「丑」發展 (一)以「插科打諢」方式為主要表演內容 (二)「淨」行人物類型分化對後代的影響 二、明傳奇時期的「淨」、「丑」發展 (一)「淨」行的正、反派兩線發展 1、由「外」「末」轉化來的正派英雄豪傑 2、繼承元雜劇、南戲而來的反派奸臣佞相 (二)插科打諢於「淨」中的繼承與轉化 ----兼談「副淨」扮演次要反派人物的現象 (三)「丑」腳戲路的擴展與分化 (四)「淨」「副淨」「丑」對後代「付」腳的影響 第二節.「江湖十二腳色」中的「大面」 -------紅、黑面與白面的兩線發展 一、「紅面」、「黑面」的持續發展 二、崑劇中「白面」的人物藝術形象 (一)崑劇中「白面」的反派藝術形象 (二)合大面二面為一氣的「白面」藝術 第三節.「江湖十二腳色」中的「二面」 一、崑劇「二面」的形成淵源 二、崑劇「二面」的藝術形象 第四節.「江湖十二腳色」中的「三面」 第五節.「江湖十二腳色」中的「雜」行
16

台北市政府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為個案分析

宋吉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城市(地區)行銷從學術領域盱衡,是新近公共行政領域研討的新趨勢;從都市發展的角度觀察,也儼然成為都市競爭與發展的行動方針。 城市行銷可以藉由發展地方特色帶動地方經濟成長,進而立足世界。 例如,高雄市包裝城市光廊、愛河行船,前任市長謝長廷於1998年就任時更提出「海洋首都」的願景,並在此願景下推動一列的行銷活動;此外,我國首善之區台北市在馬英九市長的期許下也計畫打造「台北科技走廊」(Taipei Technology Corridor,TTC),並積極向國際行銷台北、赴海外招商,期使台北市成為亞太企業運籌中心(logistic center)。 城市行銷吸取行銷學中的產品競爭與消費者服務的精髓;強調城市發展需要產品形象包裝,更要透過學習行銷---主動積極的行事、周詳的策略謀定與對生存競爭的高度敏感性,方能使城市生命力在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潮流中壯大發光。 然而,在城市行銷的理念下,這些地方政府是否善用城市行銷基礎架構訂定策略目標、擬定行銷計畫、有效執行並控制評估計畫?是本文研究的主題。 「地區(城市)行銷」這個名詞於1980年代首次出現在歐洲都市的文獻中。在地區行銷概念下,包括四項行銷活動:第一、為地區樹立強而有吸引力地位與形象;第二、為現有和潛在的商品與消費者提供具吸引力的優惠;第三、以有效、可行的方法配送地區產品和服務;第四、確保潛在使用者完全了解該地獨特的長處,並以推廣地區吸引點和利益。 地區行銷在歐美國家發展的情形,歸納認為應該從十九世紀末的簡單促銷時期開始,而後進入地方促銷工作發展時期,再從地方促銷進入到城市行銷概念發展,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簡單的促銷時期;第二、地方促銷工作發展時期;第三、地方促銷到城市行銷概念發展。 地區行銷概念興起的原因乃由於中央政府資源不足,對地方事務反應不夠等因素,造成了地方開始自力籌措財源、擬訂地方發展策略等,形成一地方自治時代來臨,各地方政府莫不尋求各種方法以求發展地方,俾在當時資源爭取的競爭中獲勝,行銷的原理遂被運用。產生的原因包括:第一、產業環境的變化;第二、都市生活環境的變化;第三、都市經濟環境的變化;第四、傳統都市計畫之不足;第五、地方自主性的提高等。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受到要素價格均等化概念的影響,而為免除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宿命之路,就是提升我們的國家競爭力!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基本因素到底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非貿易財」。因為非貿易財是無法移動的,非貿易財優良的地方就會成為聚集資源的中心,而非貿易財不如人的地方就會資源外流而成為邊陲,這就是非貿易財為國家競爭力主要決定因素的道理所在。城市(地區)行銷的目的在於招商引資,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城市的競爭力就非常重要。而在全球化之下,城市競爭力受到價格要素均等化的影響,城市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城市(地區)為求在競爭中勝出,則必須找出城市(地區)不可取代性的資源(或要素),只有將不可取代性資源(或要素)做好,則各種可移動的資源,如資金、技術、高級人才等就會被吸引到這個地方來。 更重要的是,為吸引投資者到地區(或城市)來,地區(或城市)經營者必須找出該地區(或城市)的非貿易財(不可替代性要素)。而在不可替代性資源中有三項要素,是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但過去在地區行銷中一直被忽略(或未被突顯),那就是政府效能(effectiveness)、地區環境(environments of region)與高素質人力資源(high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基於文獻的分析與歸納,吾人將地區行銷的核心要素,歸納為策略決定與經濟決定等兩大類因素,同時在兩大類之下區分為地區行銷的十項核心要素: 第一、地區行銷策略性要素:指的不可移動性的資源(或要素),包括政策、政府效能、地區環境、夥伴、行銷組織與高素質人力資源。 第二、地區行銷經濟性因素:指的是可移動性及其他地區亦可權變應用的資源(或要素),包括產品(produ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通路(place)等四項。 並且在本文第二章中以所建構的行銷要素組合分析檢證宜蘭國際童玩節、美國、亞洲主要國家城市行銷成功的經驗,並加以評析。 本文論述主軸除探討地區行銷理論外,並輔以目前產值已超越我國以往被認為是高科技代名詞之新竹科學園區,另一個正逐漸興起中且被前台北市長馬英九譽為「台北市的金雞母」之「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為個案分析;此外,本文題目雖在探討台北市政府的行銷策略,惟本文在文獻檢閱後,發現行銷概念的演進已進到整體的行銷管理體系,而非單一個別要素的論述,因此單一行銷要素已無法說明行銷過程的全貌,而且在第二章第三節「公部門行銷」中歸納多位學者所提之規劃模式後得到驗證,基本架構仍延伸自Kotler 教授的行銷管理過程。爰此,全文論述仍針對行銷管理的四項主要功能─行銷情境分析、行銷規劃、行銷執行與行銷控制等為架構進行。 最後,基於總體行銷研究架構及地區行銷的層次模式等文獻之歸納,以及研究主體─台北市政府行銷策略與內湖科技園區發展之需要,本文首先、論述內湖科技園區的發展歷程;其次、對內湖科技園區進行行銷情境分析,並歸納出其S(優勢)W(劣勢)O(機會)T(威脅),以及提出相對應的策略選擇;再者、對台北市政府行銷策略進行事實分析,並以歸納得出之地區行銷層次模式(包括上層次的之行銷目標,及操作層次之行銷要素等)對台北市政府的行銷策略與執行現況進行檢證;最後、基於行銷稽核是行銷控制階段的主要工具。爰此,復以行銷稽核為主要論述,並分別以行銷環境、行銷策略、行銷組織、行銷功能、行銷生產力、行銷資訊系統等六大面向來總體稽核台北市政府的行銷管理過程。
17

人工衛星リモートセンシングを用いた琵琶湖における水環境解析の基礎的研究

寺本, 智子 24 September 2015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9294号 / 工博第4091号 / 新制||工||1631(附属図書館) / 32296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寶 馨, 教授 米田 稔, 教授 中北 英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18

日本近代都市における利水と治水についての史的研究~京都市を事例に~

白木, 正俊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0113号 / 文博第738号 / 新制||文||64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現代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永原 陽子, 教授 小野澤 透, 教授 髙木 博志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9

隱形的禁令: 從長沙、益陽地區的花鼓戲現狀看文化政策下的湖南花鼓戲. / 從長沙益陽地區的花鼓戲現狀看文化政策下的湖南花鼓戲 / Yin xing de jin ling: cong Changsha, Yiyang di qu de hua gu xi xian zhuang kan wen hua zheng ce xia de Hunan hua gu xi. / Cong Changsha Yiyang di qu de hua gu xi xian zhuang kan wen hua zheng ce xia de Hunan hua gu xi

January 2009 (has links)
李環. / "2009年9月". / "2009 nian 9 yue". / Thesis (M.Phil.)--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9.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125-136).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Li Huan. / Chapter 第一章 --- 導論 --- p.1 / Chapter 第一節 --- 研究對象簡介 --- p.1 / Chapter 第二節 --- 研究動機、範圍及局限 --- p.8 / Chapter 第三節 --- 文獻回顧、研究方法 --- p.11 / Chapter 第四節 --- 理論探討以及章節安排 --- p.16 / Chapter 第五節 --- 實地考察 --- p.17 / Chapter 第二章 --- 新中國初期的湖南花鼓戲 --- p.22 / Chapter 第一節 --- 湖南花鼓戲的解禁 --- p.22 / Chapter 第二節 --- 民間劇團與國有劇團的聯繫 --- p.29 / 小結 --- p.36 / Chapter 第三章 --- “省花路子´ح:當代國有劇團的花鼓戲改革 --- p.38 / Chapter 第一節 --- 學校教育的傳承方式 --- p.38 / Chapter 第二節 --- 文化事業單位 --- p.41 / Chapter 第三節 --- 改革中的花鼓戲 --- p.50 / Chapter 第四節 --- 現代戲的尷尬 --- p.60 / 小結 --- p.72 / Chapter 第四章 --- “老腔老調´ح:當代民間花鼓戲劇團 --- p.75 / Chapter 第一節 --- 師徒相承的傳承方式 --- p.75 / Chapter 第二節 --- 表演形式與表演劇目 --- p.78 / Chapter 第三節 --- 經營方式 --- p.81 / Chapter 第四節 --- “老腔老調´ح --- p.86 / Chapter 第五節 --- 大眾媒體與民間花鼓戲 --- p.93 / 小結 --- p.100 / Chapter 第五章 --- 文化政策與花鼓戲發展 --- p.104 / Chapter 第一節 --- “專業´ح與“業餘´ح --- p.104 / Chapter 第二節 --- “禁´ح與“扶持´ح --- p.111 / Chapter 第六章 --- 結論 --- p.115 / 參考文獻 --- p.126
20

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洞庭湖區的環境變遷: 以「堤垸」為中心的考察. / Environment change of Dongting Lake District from the sixteenth to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an examination focusing on dikes / 洞庭湖區的環境變遷 / 以堤垸為中心的考察 / CUHK electronic theses & dissertations collection / Shi liu shi ji zhi er shi shi ji si shi nian dai Dongting Huqu de huan jing bian qian: yi "ti wan" wei zhong xin de kao cha. / Dongting Huqu de huan jing bian qian / Yi ti wan wei zhong xin de kao cha

January 2011 (has links)
羅杜芳. / Thesis (Ph.D.)--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eaves 210-215) / Electronic reproduction. Hong Kong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2] System requirements: Adobe Acrobat Reader. Available via World Wide Web. / Abstract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 Luo Dufang.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