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國與埃及雙邊關係之研究─中國國家利益視角(1981-2009) / A study of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Egypt: From the angle of the national interest of China (1981-2009)林欣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從中國在埃及的國家利益出發,在回顧了20世紀50年代至冷戰結束後中埃雙邊關係的發展之後,接著從政治外交利益、軍事與安全利益以及經濟利益三個面向深入探討,最後再歸納出中埃雙邊關係的特點、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展望。本研究發現,中國在埃及的政治外交利益主要有二:其一是藉由結合埃及共同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並在其他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互相支持;其二是中埃「面向21世紀的戰略合作關係」可做為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友好關係的典範。中國在埃及的軍事安全利益主要有二:首先,憑藉與埃及在軍事貿易上的合作經驗,中國打開了中東與非洲地區的武器市場;其次,中埃傳統的友好關係利基將有助於中國與中東伊斯蘭國家維持友好合作關係,這有利於中國對其西北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控制。中國在埃及的經濟利益主要有二:第一,在中埃戰略合作關係之基礎下拓展能源、通訊、交通、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技術交流與服務貿易等新領域,為中國與其他非洲國家發展合作關係提供可行的模式;第二,中埃油氣合作仍有擴大規模的潛力。中埃關係的特點方面,可以總結以下幾點來囊括,分別是:政治外交合作的「靈活性」;經貿、文教合作的「全面性」;軍事合作的「特殊性」;安全合作的「共同性」。另一方面,由於中國與包括埃及在內的所有中東國家拓展雙邊關係都會受到美國因素箝制;對此,中國試圖通過推動區域性論壇外交來解決此一困境,中非合作論壇和中阿合作論壇就是兩個具代表性的實例。
|
2 |
中國多邊外交的策略:以中非合作論壇為例石羽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8年,中國大陸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發展、現代化成為國家的首要目標,它對國家利益的考量不再偏重意識型態的對立,而是以經濟發展為目標導向。冷戰結束後,蘇聯的瓦解使得原本緊張對峙的兩極體系趨於緩和,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外交行為也越來越豐富,多邊外交也成為其近年來的外交策略,如東南亞國協加一(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Plus 1,簡稱ASEAN+1)、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SCO)等等。在這些不同的區域、議題領域上都可見到中國大陸參與的身影。
而中國採行多邊外交的目的為何?本文將以新自由制度主義對於合作的觀點,看中國發展多邊外交的目的與行為。本文將說明中國多邊外交的轉折並說明中國發展多邊外交的原因,接著說明中國在非發展多邊外交之動機,並以中非合作論壇作為中國多邊外交在非洲實踐的重要案例,最後以新自由制度主義特點檢視中非合作論壇。
其研究發現,中國透過多邊外交與非洲國家交往主要用以追求市場、政治、經濟等國家利益考量為主,雖然中國與非洲國家交往看似與美、歐等國存在利益衝突,但至今大體上中國與美、歐等國皆透過三邊會談方式避免可能造成之衝突。而就以新自由制度主義檢視中國多邊外交行為可以發現,雖然中國在追求國家利益同時,也盡量符合非洲國家利益;中國與非洲國家合作也隨著論壇的舉辦更加深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採行多邊外交行動是以新自由制度主義為框架,卻具有現實主義考量與建構主義之內涵;中國在採行多邊外交時,亦輔以雙邊外交;除此之外,並透過多邊外交拓展與各國間之合作領域。未來,中國仍是國際政治中重要之行為者,其如何透過多邊外交策略、特徵達到其影響力與獲得實際效用,仍是觀察中國國際行為與對國際政治影響力的重要面向。
|
3 |
現實主義下中共對非洲政策:以「中非合作論壇」為例 / A realism perspective -- China's foreign policy toward Africa: a case study regarding China-Africa on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FOCAC)”邱佩涓, Chiu, Pei 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年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美蘇為首的兩極體系崩解,代之而起的是以美國為首的一超多強格局。面對世界秩序正在進行重組,中共提倡世界多極化,欲尋求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以合作方式取代傳統利用衝突解決爭端的手段。
中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強調將重心轉為國內經濟發展,提出發展是硬道理,以經濟建設為首要任務,為了供應國內基礎建設、經濟發展所需的龐大資源,迫使中共開始向外尋求能源。為取得穩定的石油供應,中共在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走出去」戰略,透過對外直接投資的方式獲取其所需之利益。在石油能源部分,非洲則為中共戰略重點,積極與非洲建立友好關係則為中共首要之務。
從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開始中共對非洲關係轉為積極,隨後每年一月份中共高層官員必定將非洲作為訪問的首站、1998年與南非簽署戰略夥伴關係直到2000年與非洲共同成立「中非合作論壇」,而非洲國家熱烈參與更引起西方關注。
近年來,西方國家開始批評中共對非洲國家的友好作為,其實是正在對非洲進行「新殖民主義」(neo-colonialism),為何中共在與非洲合作的過程中會引發「新殖民主義」之論調?對中共來說與非洲共同成立「中非合作論壇」之目的為何?是單純為了經濟因素,成為獲取資源的平台又或是有其他政治因素?在中非合作論壇甫過十年之際,筆者有意重新檢視中共對非洲政策及中非合作論壇之成效;另外,隨著全球化思潮逐漸影響非洲,中非之間的貿易或多或少也存在著不平等,這是否將成為未來阻撓中非友好關係之因素,更是本文所欲探討之重點。
|
4 |
日中對非洲援助之比較分析----以非洲發展 東京國際會議與中非合作論壇為例 / Japan and China’s Freign Aid Analysis in Africa: Taking TICAD and FOCAC for example黃玠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911事件後,西方國家意識到貧窮為恐怖主義產生之源頭。貧困問題產生時,通常會引起政局混亂、族群衝突、難民、饑餓、疾病與環保等種種困境,使先進國家不得不積極面對。為了要解決貧困所衍生的各種問題,美國提出“馬歇爾計畫”。後來隨著時代變遷、經濟崛起,對外援助計畫也在21世紀後再度成為國際關注趨勢。
為因應國際潮流趨勢與改善第三世界之貧困問題,世界各國開始發展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來解決貧困問題,世界先進各國政府也開始對非洲援助。政府對外援助之具體措施包含了恢復國家治理、穩定國家政局、縮小先進國與第三世界國家之貧富差距、協助開發中國家政經發展等。為呼應世界潮流之走向,本研究將著手於探討對外援助之議題上,並選定兩個亞洲區域內經濟大國(中國與日本)為比較分析對象。
近年來,不僅日本與中國對非洲實施援助策略,也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對第三世界之援助,且援助金額有逐年遞增之趨勢。就非洲而言,日本對非洲援助金額比中國多,但中國與非洲貿易往來卻多於日本。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下,非洲會不會對中國與日本產生不同態度,這是本研究欲探討之議題。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分析中國與日本在對非洲援助策略下,內外在動機、援助方法、援助型態、援助層級以及援助內容上之差異,並作為比較。
|
5 |
Produire la ville avec les Chinois en Afrique : l'impact des pratiques chinoises d'urbanisme dans les trajectoires urbaines africaines / China and the Making of African Cities : the impact of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practices on Africa’s path of urbanizationBénazéraf, David 19 December 2014 (has links)
À travers des projets d’une échelle inégalée, les acteurs chinois contribuent à la transformation des villes africaines. Le développement urbain constitue un secteur émergent des relations sino-africaines.Combinant aide publique et capitaux privés, plusieurs catégories d’acteurs – instituts d’urbanisme, entreprises de construction, promoteurs privés – y conçoivent et construisent des projets de nature variée à différentes échelles : routes urbaines, résidences de logements, villes satellites,zones économiques spéciales conçues comme des villes nouvelles. Les productions urbaines chinoises en Afrique accélèrent la métropolisation des plus grandes villes du continent et densifient leurs espaces périurbains : elles contribuent à la formation d’une nouvelle strate urbaine. Les projets chinois accompagnent l’émergence des classes moyennes africaines en facilitant l’accession à un meilleur confort de vie. Parallèlement, l’exportation de pratiques chinoises d’urbanisme véhicule une image de réussite et participe au renforcement de la puissance chinoise. /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rowing sector within China-Africa relations. The Chinese contribute to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Africa. By combining development aid and business, a number of Chinese stakeholders –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s, construction firms, and real estate developers – design and build there, on various scales, a great variety of projects such as urban roads, housing estates, satellite-town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planned as new cities.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Africa have sped up the metropolization processin the largest African cities by making suburban areas denser and denser. Thi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urban stratum in Africa. Chinese projects have been boosting the rise of the African urban middle class by facilitating access to better standards of liv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ort of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practices conveys an image of success andallows China to strengthen its soft power. / 中国对非洲城市发展的贡献: 中国城市规划式对非洲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发展已成为中非合作越来越重要的行业。中国对非洲城市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众多中国城市建设专业机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在非洲设计和建造各类的城市发展项目: 城市道路、住宅区、卫星城市和经济特区。中国在非洲城市发展项目对加快特大城市的大都市化和密集化作出了贡献。这些项目已经推动一些非洲城市开始产生新的城市阶层。在非洲的中国项目推动非洲中产阶层的崛起,帮助他们方便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走出去传达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功形象,有利于中国加强自己的软实力。关键词:中非合作,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实践,大都市化,城市阶层,房地产,全球化,软实力,援助,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Page generated in 0.025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