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聞媒介可信度之研究盧鴻毅, LU, HONG-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閱聽人對新聞媒介可信度的評價,並試圖瞭解閱聽人的人
口變項(如:性別、省籍、政黨傾向)及人格特質(內、外控傾向)對新聞媒介可
信度評價的影響。
由於時間與經費的限制,本研究以台北市高中、高職學生作為施測對象,採多階集
群抽樣方法(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 總共抽取十六個班級,於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七日進行施測,研究結果如下:
在報紙、電視新聞可信度評價的測量上,本研究主要參考Gaziano & McGrath 所採用的量表加以修正而成。
本研究所採用的可信度量表,經過因素分析後,發現無論報紙或電視新聞可信度量
表,均呈現兩個因素:「報導可信因素」、「社會關懷因素」。「報導可信因素」
包括四個題項:「公正」、「不偏頗」、「完整」、「正確」;「社會關懷因素」
包括三個題項:「重視讀者(觀眾)利益」、「關心社會福祉」、「關心公共利益
」。
在比較報紙和電視新聞的可信度方面,本研究發現受試者對電視新聞可信度的評價
,高於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在「報導可信」和「社會關懷」兩個面向上,受試者
對電視新聞的評價均高於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
本研究除了發現受試者對電視新聞可信度的評價比對報紙可信度的評價高外,也探
討了人口變項與新聞媒介可信度評價之間的關聯性。
從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來看,在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
在控制其他變項之後,人口變項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在控制其他
變項之後,人口變項對報紙「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均不具預測力;
同樣地,在電視新聞「報導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上,在控制其他變項的情
況下,除了「政黨傾向」外,其他的人口變項(如性別、省籍)對電視新聞「報導
可信」、「社會關懷」的評價也不具預測力。
換言之,本研究發現,人口變項只有「政黨傾向」對電視新聞的評價具預測力,其
他的人口變項對報紙、電視新聞可信度都不具預測力。
也許本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人格特質(內、外控傾向)會影響受試者對新聞媒介
可信度的評價。在報紙方面,受試者人格特質愈傾向外控者,對報紙「報導可信」
和「社會關懷」的評價愈低;相同地,在電視新聞方面,人格特質愈傾向外控者,
對電視新聞「報導可信」和「社會關懷」的評價愈低。
這也就是說,人格特質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對電視媒介可信度的評價,人格特質愈傾
向外控的人和傾向內控的人相較之下,傾向外控的人較容易懷疑別人,相對地不管
新聞報導內容如何,外控傾向的人就比較不相信報紙之電視新聞。
|
2 |
幼兒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廖怡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編製幼兒創造力測驗並藉此探討幼兒人口、父母人口、就讀幼兒園園所環境及幼兒生活經驗等變項與其創造力之關係。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包括133位(男童82人,女童51人)就讀台北市公、私立幼兒園的4足歲至6足歲幼兒;研究工具包括:自編「幼兒創造力測驗」及「幼兒個人基本資料表」。「幼兒創造力測驗」包括不尋常用途、問題解決的替代思考、和創意組合三個活動;每位受試幼兒在幼兒創造力測驗上可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總分四種分數;活動一包括:整體實用、分解實用、整體比喻及分解比喻四個向度;活動三包括:原始組合、變形組合及添加組合三個向度。
本研究採評分者間之信度及重測信度進行信度考驗,檢測結果尚可接受;在評分者間之信度,研究者與2位幼兒園教師各自批改10份測驗並進行積差相關分析,研究者與A老師在各項得分上皆達到.6以上的中高相關,與B老師更是達到.9以上的高相關,而A老師與B老師彼此間的相關也在.7-.8間,顯示本研究有不錯的評分者間信度。
間隔第一次測驗5個月後,本研究進行重測測驗。在四所受試園所中隨機抽取21位幼兒進行再測,經以積差相關分析結果,在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等面向上,兩次測驗之重測結果,皆具有中等的相關水平表現(流暢力.47,變通力.51,獨創力.55),而在整體的重測總分上,其相關係數為.516;整體而言,顯示本測驗之重測信度具有不錯的水準。
在幼兒人口變項與其創造力關係上發現:1.幼兒性別、出生序及幼兒個人友誼(朋友人數)在整體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2.6歲幼兒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5歲及4歲的的幼兒,5歲及4歲間則是未達顯著差異;3.有參加才藝補習的幼兒只在變通力及獨創力的表現上顯著高於沒有參加才藝補習的幼兒。
在幼兒父母人口變項與其創造力關係上發現:1.幼兒父母親的職業類別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在整體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2.父母親有出國留學經驗的幼兒在流暢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父母親沒有留學經驗的幼兒。
在園所環境變項與幼兒創造力關係上發現:1.就讀高社經地位園所的幼兒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就讀低社經地位園所的幼兒﹔2.教師教學經常使用英美語的幼兒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教師使用英美語比率較低的幼兒;3.教師教學使用鄉土語頻率的多寡,在整體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在探討幼兒生活經驗變項與其創造力關係上發現:1.幼兒的家庭活動及家中語言環境,在整體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2. 有出國經驗的幼兒,除了在流暢力及變通力之外,在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沒有出國經驗的幼兒;3.父母親傾向於多給予讚美經驗的幼兒,在變通力得分上顯著高於沒有獲得讚美經驗的幼兒,而父母親給予處罰經驗的多寡,對於幼兒創造力則無太大的影響。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從研究工具、幼兒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建議,作為日後研究者及教師教學上的參考。
關鍵字:幼兒創造力、人口變項、變通力、獨創力、流暢力
|
3 |
教師A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林玟玟, LIN, WE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標與結構動態調整策
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本研究首先對系統對環境的適應型態、目標設定的影響因素、結構與環境互動關係的
瞭解,推論出目標、結構、環境互動假說,藉由以系統動態存貨模式為材料的電腦實
驗模擬來測試假說。根據檢定結果,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不同目標設定方式對環境變化
的適應能力及模式中目標、結構參數動態設定的可行方法。
|
4 |
政論雜誌讀者型態之比較分析馮建三, Ping, Jian-S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中華、八十年代、深耕三家雜誌為對象,比較分析這些政論雜誌讀者:ぇ人
口變項;え權威人格;ぉ傳播變項;お政治社會化變項:與か上述四類變項的關聯性
。
首章緒論,闡明研究意義、方法,與目的。次章分析不同雜誌讀者的性別、年齡、籍
貫、職業、現住環境、收入、教育、婚姻狀況,與黨籍。第三章討論不同雜誌讀者的
權威人格、報紙與雜誌閱讀型態、雜誌介入程度與閱讀動機,以及人際討論行為。竹
四章探討不同雜誌讀者的政治認知、政治民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第五章分析以
上四類變項的關聯性。末章則總結研究發現並作建議。
|
5 |
組織信任對考績面談制度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區公所人員為例 /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Organisational Trust on the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views :The Example of Personnel at Taipei City District Offices盧姚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設計的良窳勢將影響受考人對組織信任的程度及工作士氣,考試為改善公務人員單向考核之缺失,於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中,增列「考績面談」新措施,提供主管與部屬溝通討論機關的績效目標與工作表現的機會,希望藉此提升考績結果的信度及效度,改善部屬工作績效,達到提升我國文官行政效能的目的,其立意雖好,然而組織革新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於組織成員的信任程度,因為組織成員間若缺乏信任,所有的改革工作都將流於形式或遭遇阻礙。
是以,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組織信任對考績面談制度成效的影響,其中組織信任係採McAllister的分類,將組織信任區分為認知型信任及情感型信任,而考績面談制度成效則有公平性、滿意度接受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另一項研究目的則在探討人口統計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官等、年資、機關規模及主管職位)對組織信任與考績面談制度成效間是否會產生調節效果。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於106年8月5日起至8月21日止,按臺北市各區公所106年5月份薦任、委任公務人員比例,以分層抽樣的方式進行抽測,共發出300份題本式問卷,回收問卷276份,有效問卷為230份,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臺北市區公所同仁對主管的認知型信任及情感型信任達中度以上的水準。
2.臺北市區公所同仁對考績面談制度持中度以上的認同程度。
3.組織信任對考績面談制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力。
4.人口統計變項中除教育程度外,其他人口統計變項對組織信任與考績面談制度成效會產生削弱或增強的調節效果。
最後,依據此分析結果,對組織信任與考績面談制度提出實務上的具體建議,及未來的研究建議,為爾後全面實施考績面談預作準備。 /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setup of a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vil servants is bound to influence the level of trust of the evaluated personnel in the system as well as their work motivation. Examinations are supposed to amend the shortcomings from one-way evaluations of civil servants. In the draft for the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ct a new measure named “Evaluation Interview” was added. This provides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communicate and discuss performance targets and the work performance in public authorities. There was the expectation that this measure would raise the level of trust and validit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 improve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subordinate personnel and reach the goal of rais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ivil servants in Taiwan. While the intention of introducing this measure is positive,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success or failure of organisational changes lies in the level of trust from the members of the organisation. If the members of an organisation lack a certain level of trust, reform measures will merely result in formal changes or may be met with obstruction.
Therefore,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organisational trust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McAllister classification is used for analysing organisational trust, which is differentiated by cognitive trust and emotional trust. The effect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is based on fairness, satisfaction, acceptance, work engagement and loyalty towards the organisation. A further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whether the variables of demographic statistics (gender, age, educational level, official rank, length of service, size of public authority and position of superior) have a regulating effect 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sational trust and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This research carried out the study between 5 August and 21 August 2017 in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s.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promoted and appointed civil servants in the district offices of Taipei City in May 2017 a stratified sample test was carried out and 300 itemised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The return rate was 276 questionnaires, of which 230 were valid. The obtained data was analysed with SPSS and produc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1.the civil servants in the District Offices of Taipei City maintain a level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trust in their superiors which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2.the level of acceptance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by the civil servants in the District Offices of Taipei City is above the medium level,
3.organisational trus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terview,
4.Except for the variable of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ll other demographic statistical variables have a weakening or intensifying regulating effect on organisational trust and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Finally, practical and specific proposals to enhance organisational trust an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ar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as well a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be prepared for full-scal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evaluation interviews.
|
Page generated in 0.013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