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3
  • 2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海峽兩岸對外經濟開放政策比較研究

李斗煥, Li, Dou 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對外經濟開放政策為探討對象,分析臺灣加工出口區 和中國大陸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產生背景及規劃,並且探討開放政策對兩岸經 濟之影響,分析兩岸對外開放政策產生之影響結果。 本論文共有六章,除緒論與結論外,還有本文四章,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說明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其次闡述研究範圍與方法;最後說明 本文架構分析及內容。 第二章 中華民國發展模式:探討中華民國經濟發展政策形成之背景及措施,與其 政策形成之理論依據。 第三章 中共經濟對外開放的背景及規劃:論述中共對外經濟政策之背景與架構。 第四章 中共經濟對外開放的具體作法:乃由第三章延續而來,闡述經濟特區與沿 海城市設置及經濟特區與開放城市之優惠措施。 第五章 兩岸對外開放政策及其成果之比較:是兩岸對外經濟開放政策措施之比較 ,並分別從拓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與移轉、創造就業機 會等來比較。 第六章 結論:對於本論文之內容做一總結,並提出個人的一些問題與展望。
2

「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國力輿外交政策」之研究

胡克難, Hu, Ke-N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中華民國反攻復國的進程中,卅年歲月悠悠已過。卅年來,我全國軍民生聚教訓, 攜手同心,始終堅守原則,無懼橫逆,并迄已凝聚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力,朝著復國 建國的總目標邁進。 一般的國際關係理論皆謂, 國家利益指導外交政策, 而外交政策的執行輿國家利益的 達成, 胥賴國力之有效運用。在卅年的時光□, 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 表現出高度的 連貫性輿一致性。本研究將試就其國家利益、國力輿外交政策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 作一描述及說明, 並就研究所得作成檢討輿建議, 茲簡述研究綱要於後: 第一章緒論 (本部分將就研究目的、主題、架構輿研究方法作一說明) 。 第二章國家利益輿國力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中華民國的國家利益輿國力 第四章中華民國外交政策制定的一般要素。 (將提出諸如政治文化、政治結構等國內 因素輿國際體系等國外因素分別論述。) 第五章國家利益、國力輿一九六0年代的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先鋒案」為例。 第六章國家利益、國力輿一九七0年代的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對外經濟政策」為 例。 第七章國家利益、國力輿未來之中華民國外交政策--以「核子政策」為例。 第八章結論 (將就本文研究所得, 作成檢討輿建議) 本論文全文共約七萬字。
3

中共改革開放後之對外經濟援助 / Foreign Economic Aid in Communist China's Open and Reform Policy

陳松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外經濟援助,又稱對外援助,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國家形象的展示。中共對外經濟援助起始於1950年,其對外援助政策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並以和平共處五原則、萬隆會議十原則,貫穿平等互利等援外八原則及援助非洲四原則所執行的對外經濟援助的理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不同的內容。本文以回溯中共改革開放前的二十八年(1950-1978年)的對外經濟援助起步與發展時期述說起,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殖民體系瓦解前,援助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亞非拉國家爭取與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嗣後受到外交戰略的影響,呈現「反對帝國主義」、「兩面開弓」、「以蘇劃線」的特點,支持全世界的「反帝反殖鬥爭」,其受援國數目增加,援助金額較大,援助內容採取提供受援國無息貸款或無償援助。至1980年代以後的對外經濟援助改革與調整時期,中共為促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透過對外援助來達到「南南合作」與國內經濟建設。其援助方式為繼續深化調整改革,除傳統的無償援助與優惠貸款外,政府貼息優惠貸款成為對外經濟援助的主要形式。到了1990年代後半期,隨著中共國際地位的提高,影響力的增大,為因應猖獗的恐怖主義,重視通過援助來幫助受援國減輕貧困、振興經濟,以及向遭遇戰亂與自然災害的國家,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 本研究在探討中共以改革開放前處於國際社會中窮國援助富國的做法,依循國際關係對外援助理論尋求依托。同時擷取中共三代領導集體的國際戰略理論及外交政策演進,發掘對外經濟援助經驗,還原中共對外經濟援助的軌跡。進而驗證改革開放後,中共經濟發展、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變動,其對外經濟援助的體現,型塑國際政治與經濟新秩序之戰略目標具體作為。再者分析經濟因素在中共外交政策體系,以及中共對外經濟援助的角色定位,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經濟體制的轉軌及政府職能的轉變,如何建立一整套的援外機制,合理配置資源,與受援國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Page generated in 0.0179 seconds